意境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
主备人:王艳艳审校人:于丽华使用日期:2019年9月15日
【学习目标】
1.理解并准确掌握诗歌的意象及其作用。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3.由境寻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自主领悟→小组探讨→规范答案→总结思路→真题演练
【课前导学】
1.意象意境概念
2.意境种类: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静谧、幽清、恬静、婉转、朦胧、明净、优美
繁复——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瑰丽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3.概括意境特点的常用词语:
清幽明净、恬静优美、和谐静谧、闲适安谧、闲适恬淡、安谧美好、明丽清新、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生机勃勃、繁华热闹、迷离渺远、雄浑壮丽、高远辽阔、苍凉悲壮、孤寂冷清、凄苦悲凉、沉郁孤愁、萧疏凄寂、肃杀荒寒、幽僻冷寂、高远深邃、萧瑟凄清、淡雅幽远........
(注意:意境特点概括——一般选用两词四个字,且需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4.概括意境特点的角度
A、看空间
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

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

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等特点。

如果描绘的是高山广漠,长江大海等有气魄的景物,则可再用一“雄”字或“壮”字形容。

对于山林幽谷的描写往往用“幽深““深邃”来概括其特点。

B、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

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

凝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C、听声响
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

声音含特定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绪。

琵琶含着怨恨,萧声犹如呜咽,闻鼓让人奋进。

莺啼令人愉悦,鹧鸪声让感到悲愁,杜鹃啼血猿哀鸣,雨打芭蕉,风吹梧桐无不让人感到哀愁。

D、感冷暖
暖阳春风带来温暖,西风秋雨送来寒冷。

日光温暖,月光清冷。

朝阳充满蓬勃生气,落日则带着苍凉。

苔藓生于阴湿之地,竹林之中感到凉爽。

霜露冰雪无不是寒冷的象征。

E、察物象
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很多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概括画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如:鹧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涵,它的叫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即时小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课堂探究】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2012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3.合作探究
(1)意象意境类题有哪些常见的提问方式?
(2)根据学案上的诗歌例题分析,小组合作归纳概括意境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意象的作用。

(举例)
【课后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①—②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②.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2019天津卷)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3.(2016年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5.《金版》192页4、5题。

附: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54条)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市井(城市)常表现繁荣热闹、富贵美好。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

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

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青鸟、鱼、鹧鸪多表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例如李商隐的《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山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蝴蝶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早莺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飞蓬、枯草随风飘飞、居无定所。

烂柯喻离家时间之长。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或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东风旷达、欢愉、希望。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夕阳(斜阳、落日)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或表达清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

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草莺融合骀荡的春意。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寒蝉悲凉、哀怨。

燕子因结伴而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雁候鸟,故有思乡之情,乡愁的代表。

蝴蝶夫妻梦幻、空虚惆怅、理想幻灭、宁静安谧生活环境。

凤凰生命、重生、吉祥。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兰高洁。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珍珠洁净、美丽、无瑕。

玉高洁、脱俗、尊贵美好。

杨花飘零之意。

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松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德。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莲花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愁苦。

露人生短促、生命的易逝。

霜人生易老、环境恶劣、路途坎坷。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黄昏孤寂、感伤、悲愁、落寞、惆怅。

烟雾情感朦胧、前途渺茫、理想幻灭。

春秋季节对生命的困惑和悲哀、内心的不宁、感伤和新鲜感。

二、伤春、作别诗常用意象(25条)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湿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能到辽西。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温庭筠《菩萨蛮》:赖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相辉映。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落花(落红、残红)“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舟、湖、长汀、霸陵(桥)、镜、灯(烛、蜡、炬)多表达离愁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欧阳修“古屋醉吟灯艳艳,画廊愁听雨潇潇。


孤帆伶仃、漂泊。

孤舟孤寂、飘零。

三、山水田园诗常用意象(33条)
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王维的《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杨柳(垂柳、柳枝、柳)表怨别、伤感、怀远等情思。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江枫游子思乡、羁旅之思。

枫叶愁思、悲凉。

青苔田园之景、寂寥之情、沧桑之变。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荷高洁、雅致、宁静等。

残荷衰败、对逝去光阴的叹惋,生活环境破败。

杏花梦幻理想、热烈奔放、春残留恋、追求爱情。

桃花明净喜悦、清新明朗。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

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

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白云望云思友。

孤云孤独、游子、漂泊。

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鸡狗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鱼自由、惬意。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细雨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勃勃、潜移默化式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污秽的力量。

梅雨悠悠愁绪。

春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山村(渔村)归隐、厌俗、田野风光、淳朴美好,安逸。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四、羁旅、行役诗常用意象(33条)
月亮(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嫦娥)对月思亲思乡,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子规)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蟋蟀惆怅。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流水多表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风、烟、霜多表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人生易老、环境恶劣、人生坎坷等。

《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

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

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孤雁孤独、思亲、思乡、音信消息。

红豆又名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枫游子思乡、羁旅之思。

日暮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落日表现迟暮的老年。

或优美、恬淡、雄壮、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杜甫《江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高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沙鸥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吹笛、吹箫、吹笙多表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月楼”。

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

《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捣衣捣衣有时是为了给远行之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凄冷的砧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築声催”。

五、咏史诗与边塞诗常用意象(10条)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柳营指军营。

温庭筠《经五丈原》: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登楼、凭栏多表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和激情。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意境导学案答案
【即时小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浑壮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幽清明净)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清冷幽静)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凝重凄婉)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开阔苍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远辽阔)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深远绵邈)
【课堂探究】
1. (1)(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 (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待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2.(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