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终极冲刺现代文阅读训练题之小说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小说部分
第六辑
目录
51牵挂·······························- 1 - 52可爱的书呆子···························- 3 - 53最美好的时刻···························- 6 - 54敲雪·······························- 7 - 55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10 - 56溃散的黑暗···························- 12 - 57麦黄黄杏黄黄·························- 16 - 58仰望母亲····························- 18 - 59那盆水仙花···························- 20 -
60 温暖的扑克....................................................... - 22 -
51牵挂
周子
①一天清晨,从梦中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
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天空飘着细雨,我回老家去,父亲说头痛得厉害。
我吓坏了,忙用摩托车带他去医院,并且一路上默默祈祷……但愿这只是一个梦,父亲肯定不会有事!
②之所以会做这个梦,是因为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A_________。
那几日,小弟要结婚,家中正在装修房子。
父亲平日就爱喝两口,加上心中不舒畅和麻烦事,B_________也是在所难免。
而父亲的高血压,又每每让我放心不下。
③醒来后,仍然C_________。
把梦中的事告诉妻子,妻笑我心也太小了,会有什么事话虽这么说,还是D_________。
早饭后,马上往家中打了个电话,正是父亲接的,听到父亲的声音,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支吾了几句,放下电话,心里格外轻松。
④事后想是否如妻所说,自己的心未免太小太细了呢整日牵挂这,牵挂那的,是否太女人气了呢转念一想,不觉哑然失笑,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心小又有何妨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让你牵挂,或者知道有人在牵挂着自己,不同样是一种幸福吗
⑤我想起去年春节前的一件事。
那天,天格外冷。
因为放了寒假,睡了个懒觉,快到
9点了,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父亲。
父亲搓着手,劈头就问,怎么没人接电话。
我说电话在客厅里,卧室门又关得严实,睡得死没听到。
父亲缓缓地说,电话半天没人接,担心你们怕是煤气中毒,就赶过来看看,没事就好。
说完就走了。
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
睛一片朦胧。
⑥这就是牵挂。
它是干渴中的一汪清泉,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滋润、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它是世间美好的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世间因
为有了这份牵挂才美丽,生命也因了这份牵挂而精彩呢。
(原
载2003年2月13日《齐鲁晚报》)
1 请选择正确的词语,把序号填入文中A、B、C、D处。
(4分)
备选词语:①忐忑不安②心情郁闷③心有余悸④借酒浇愁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的两件事。
(4分)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选择的两件事情非常琐屑,请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 第⑤段中划线的“劈头就问”和“缓缓地说”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请发挥想象,对
其表情加以描写。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9 模仿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
(3分)
这就是牵挂。
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A心情郁闷 B借酒浇愁 C心有余悸 D忐忑不安(各1分)2(4分)一个
是作者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
(2分)另一个事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
(2分)3(4分)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孝敬之情,第二件
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彻骨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
(2分)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
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放发出绚丽的色彩。
(1分)以小见大。
(1分)4(4分)“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1分)“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
(1分)表情描写要抓住眼神和脸色,答案略。
(2分)5(3分)示例:牵挂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52可爱的书呆子
叶辉
①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些学业顶尖的大专家大学者甚至泰斗级的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是低能儿,学业上的辉煌和生活中的愚笨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常常为庸人所诟病
①,为那些学业上无所成而生活上的精明者所讪笑②。
②毫无疑问,哲学是世界上最能使人聪明的学问。
按照这个逻辑,学哲学的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了。
③不见得。
何以见得不见得有事实为证。
④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所的申有鼎先生,著名逻辑学家。
但是大学者有时却迂得可爱呆得可爱。
⑤申先生因沉迷学业,误了个人婚事。
年岁渐长方找到一个在工厂工作的对象,于是两人商定结婚。
⑥彼时结婚登记要开介绍信。
这位申大专家兴致勃勃来到单位开介绍信。
“你未婚妻叫什么名字”工作人员问。
申有鼎竟想不起来。
于是他拎起电话,找到爱人所在单位。
⑦“请问你们厂一个女同志最近要同中科院哲学所的申有鼎结婚,你们知道吗”申大专家问。
⑧“知道啊。
”对方答。
“请问她叫什么名字”“你是谁”
⑨“我就是申有鼎,开结婚登记证明,想不起她名字了……”
⑩结婚忘了未婚妻的名字,这在全世界恐怕绝无仅有!
⑾想不起未婚妻名字已属罕见,还有忘掉自己姓甚名谁的人!
⑿此事也发生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所,主角是申有鼎的同事金岳霖。
⒀金岳霖,“中国哲学第一人”,一个泰斗级的人物。
⒁泰斗也是个书呆子。
他不爱做官,他有一名言:“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
”50年代初,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周培源要他出任
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金泰斗不想干,但周坚持,无奈,他只好到系主任办公室办公。
可是他却不知道“公”是怎么办的,就恭恭敬敬地在办公室里待着,见没人找也没事,待了半天又跑回家看书去了。
⒂后来学校只好解除他的行政职务。
⒃一次,金泰斗乘人力车外出办事,一路上满脑子思考着一个哲学问题,突然有所悟,于是马上想到要与好友陶孟如交流,遂急令车夫停车,跑到路旁的电话亭前打电话。
⒄“我找陶孟如。
”他拨通了电话。
⒅“您哪位”陶孟如的女佣在电话里问。
我哪位金岳霖摸摸脑袋,一时竟想不起来。
⒆“我是陶孟如的朋友,请他说话。
”
⒇“您贵姓”佣人是个较真的人。
可金泰斗还是想不起自己“贵姓”。
无奈,只好央求女佣高抬贵手,让他与老朋友通话。
女佣恪守职责,不予通融。
无奈中,金岳霖转而向自己的车夫求教。
“我是谁你知道吗”车夫刚给他拉车,也叫不出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的名字。
但他依稀记得别人都叫他金博士。
“别人都叫你金博士。
”金岳霖一拍脑门念了声“阿弥陀佛!原来我姓金啊!”这下终于想起来了。
21此事终被好友陶孟如披露,传遍学界,成为他那些好事之徒的朋友茶余饭后的笑谈。
22 女作家袁成兰曾写过她的夫君。
那是一个“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间不懂人际交往”的知识分子,一个历史学教授。
这位书呆子思考问题时目不斜视,连老婆都认不得了。
袁成兰写自己的丈夫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一次她从乡下回来,下了车,肩扛手提,大包小包,恰逢丈夫放学,她赶忙迎了上去,谁知丈夫见了她点头一笑,继续走路。
她奇怪了,丈夫不认识自己啦便故意不与他招呼,紧跟着他,但见他目不斜视,继续前进。
她累得满头大汗,他旁若无人顾自走路。
到家门口,他进了门,准备关门时才发现门外的妻子,惊讶地问:“咦,怎么是你”见妻子肩扛手提,累得汗流满面,这才醒悟:“刚才我好像在哪里看到你了,对对对,当时看到你,我觉得像个熟人……”呜呼哀哉!老婆成了熟人,倒真是个熟人,同床共枕数十年的熟人!
23的确,有些大智慧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出非常可笑非常白痴的一面。
对此,一些聪明人常常讥笑他们是书呆子。
诚然,在这些聪明人面前,这些书呆子是既呆又傻。
但是不呆不傻的聪明人能不能也像那些书呆子一样在某方面干出成就来呢选自2008-07-16《中华读书报》(有改动)
注释:①诟病:〈书〉指责。
②讪笑:讥笑。
1.文中写了三位可爱的书呆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这三位书呆子身上所发生的趣事。
(对每一位的概括不超过30个字。
共3分)
答:
2.本文对三位大学者的描写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栩栩如生,请从画线句子中任选两处进行分析。
(4分)
答:(1)处:
(2)处:
3.你对三位大学者在生活琐事方面的愚钝有何看法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100-150字)(4分)
1.①著名逻辑学家申有鼎,开结婚登记介绍信,忘了未婚妻的名字。
②著名哲学家金岳霖不会做官、忘记自己的名字。
③女作家袁成兰的丈夫把老婆当成了熟人。
2.答案示例:例句1:可是他却不知道“公”是怎么办的,就恭恭敬敬地在办公室里待着,见没人找也没事,待了半天又跑回家看书去了。
分析:表现了金岳霖对官场之事一窍不通,一心专注于做学问。
例句2:我哪位金岳霖摸摸脑袋,一时竟想不起来。
分析:写出了金岳霖在生活琐事方面愚钝貌似傻乎乎的可爱形象。
例句3:金岳霖一拍脑门念了声“阿弥陀佛!原来我姓金啊!”分析:活画出金岳霖在生活琐事方面愚钝天真的可爱形象。
例句4:“刚才我好像在哪里看到你了,对对对,当时看到你,我觉得像个熟人……”分析:很明显,历史教授是在边走边思考问题,以至于见到自己的妻子,思维都没能转向。
形象地写出了学者思维时的专注程度之深。
评分:每句分析准确,表述流畅给2分。
3.答案要点与评分:必须围绕以下三个要点来谈:(1)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具有不受一切外务干扰,全身心投入之中的精神。
(2)三位学者之所以能成就大事业,最可贵的就是对于科学事业的异乎寻常的专注。
(3)中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方面也应具有这种精神。
每个要点1分,语言表述流畅1分。
53最美好的时刻
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他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拉他挨着她坐下。
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
远处,大约一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
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他们跑来,舒服地躺在他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裳的下襟。
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
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
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
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1 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①“美好”指的是
②“时刻”指的是
2 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3 第三自然段中“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4 第四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3分
5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宁静1分、温馨1分答“宁静”1分;答“温馨”“和谐”“幸福”“美满”等1分,共2分②春天的夜晚2分只答“夜晚”或“晚上”给1分。
23分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3 3分中心突出1分,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2分。
或“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美好”。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4 3分不矛盾。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烘托了或“表现了”夜晚的和谐、美好2分。
只答“不矛盾”不给分;说明“衬托”“烘托”手法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5 3分示例:语言生动1分。
如“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1分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李子可爱的形状1分。
从“意境优美”“层次清楚”等方面举例分析、言之成理也可。
54敲雪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
也许,外面下雪了。
我想。
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
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
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
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
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
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
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
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
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
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
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
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
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
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
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
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
7“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
”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
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
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
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
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
“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
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
”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
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
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
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
”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
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
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分)
2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选文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2分)
4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
...,轻轻地
....敲下来……
...把积雪一点一点
5选文第(18)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6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3分)
7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
(3分)
参考答案:
1父亲为了保护好能为我们兄弟上学提供书费保证的杏树、李树、桃树而整夜去敲树上的雪,最后病倒了。
2不能;第(3)段是插叙,交代父亲对这些杏树、李树、桃树的重视、喜爱、悉心照顾以及这些树对我和几个兄弟读书的重要性,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人读书受教育的重视和对我们的爱,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摘桃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3因为父亲怕晚上积雪会把树枝压折,影响收成,耽误我们兄弟几个交学费(上学)。
(只答
怕影响杏树、李树、桃树的收成得1分)4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5景物描写,写出了杏、李、桃的丰收景象,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
6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
(答出三点即可)7(1)能揭示主旨(2)运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3)语言流畅优美。
55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张晓风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
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
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
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诉求:我口渴了。
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个”
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咦这一个不能拿吗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这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没什么,我随便拿的。
”我说的是实话。
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
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多个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个”
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
“这一个,有什么不该拿吗”我问。
“大小都是30元一个,这一个,特别小呀!”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个呢”
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个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
如果我此刻行过正午的沙漠,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
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
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
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
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
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
1.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①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②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3 买水果本来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4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5分)
参考答案:
1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
2①原指人的容貌和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季节的颜色。
②原指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指老板娘多年卖水果所积累的经验。
3以小见大,易于引发读者共鸣,耐人寻味。
意思对即可。
4作者不计较生活琐事,却看重生命、事业等人生大事。
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
56溃散的黑暗
赵丽宏
①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
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②大约是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
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
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③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
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
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
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
”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④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
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
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
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
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落着她的笑声。
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
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
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
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
我想搞盲人教育,譬如,教育人学会用电脑,他她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
”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电脑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
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
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
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
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⑤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
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情,这声音里有一个中学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决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
她的朗诵使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