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抗性有差异,选 择适合当地环境、抗病性强的品种 能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轮作倒茬
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以降低 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减少病害发 生。
及时处理病残体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 体,并集中销毁,减少病原菌的传 播。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增强玉米的抗病 能力。
化学防治措施
如何识别玉米丝黑穗病和黑 粉病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概述 •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识别特征 •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发病规律 •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防治措施 • 结论
01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概 述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定义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土壤传播,在玉米 苗期侵染,系统性的破坏玉米的雌穗组织,使玉米果穗变短 、畸形、基部膨大,病穗不能正常开花授粉,从而造成减产 。
03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 发病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真菌性 病害,主要侵染玉米的果穗 和雄穗,导致玉米植株矮小 、果穗短小、籽粒干瘪,严 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 也可以在玉米秸秆和粪肥中 存活。春季条件适宜时,病 原菌萌发并通过气流、雨水 等传播途径侵染玉米植株。
玉米黑粉病
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发生较为普 遍。该病害可侵染玉米的各个部位,但以侵害果穗和雄穗为主。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防治意义
玉米丝黑穗病
有效的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民的损失,保障粮 食安全。
玉米黑粉病
防治玉米黑粉病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降低再次侵染的风险,提高玉米的产量 和品质。同时,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01
02
03
拌种处理
使用杀菌剂拌种,如戊唑 醇、烯唑醇等,可以预防 病害的发生。
喷雾防治
在玉米抽穗前3~5天,使 用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 如三唑酮、烯唑醇等。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如枯草芽孢杆菌等,可有 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
05
结论
识别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重要性
准确识别
对于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识别是进行 针对性防治的前提,只有准确地识别两种 病害,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VS
制定防治计划
了解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识别特征, 可以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防治计划,有效 地控制病害的扩散和危害。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必要性
保护玉米产量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对玉米产量产生极 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玉米 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
维护农民利益
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可以 保护农民的利益,确保他们的投入得到应 有的回报。
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玉米秸秆和粪肥中存活。春季条件适宜时,病原 菌萌发并通过气流、雨水等传播途径侵染玉米植株。
玉米黑粉病的发病与环境条件、玉米品种抗性、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一般连作 地块、低洼地、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病。
04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病原识别
玉米丝黑穗病
由担子菌亚门冬孢纲球黑粉目的一种真菌引起。厚垣孢子在土壤、粪肥或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厚垣孢 子萌发后,以菌丝侵入玉米幼苗,并扩展到生长点,随玉米植株生长而生长。
玉米黑粉病
由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的一种真菌引起。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种子表面越冬。春季 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玉米幼苗或玉米秸秆带菌的土壤和肥料。
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玉 米的地上部分组织,以雄穗和雌穗为主,产生大量菌丝和孢 子,菌丝和孢子可随风雨、昆虫等传播进行再次侵染。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分布和危害
玉米丝黑穗病
广泛分布在我国玉米种植区,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东 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与环境 条件、玉米品种抗性、土壤 类型等因素有关。一般连作 地块、低洼地、土壤粘重、 排水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病 。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主要采取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 加强栽培管理、药剂拌种等 综合措施。
玉米黑粉病的发病规律
玉米黑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染玉米的叶片、茎秆和雄穗,导致玉米 植株矮小、果穗短小、籽粒干瘪,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02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 识别特征
症状识别
玉米丝黑穗病
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病株比健株矮,节间缩短,叶片密集,叶色浓绿,叶片上出现黄白色条纹,顶部叶 片簇生。雄穗不能正常抽出,病株果穗短小,不抽花丝,苞叶紧,顶部无花丝抽出,有时苞叶顶部变为一层黑 粉。
玉米黑粉病
病瘤的大小、形状、颜色因品种而异,一般大型瘤呈黑色或灰黑色,有光泽,有时溢出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 子。小型瘤多为球形或扁球形,颜色较浅,呈灰白、淡黄色或白色。
感
轮作倒茬
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以降低 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减少病害发 生。
及时处理病残体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 体,并集中销毁,减少病原菌的传 播。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增强玉米的抗病 能力。
化学防治措施
如何识别玉米丝黑穗病和黑 粉病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概述 •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识别特征 •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发病规律 •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防治措施 • 结论
01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概 述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定义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土壤传播,在玉米 苗期侵染,系统性的破坏玉米的雌穗组织,使玉米果穗变短 、畸形、基部膨大,病穗不能正常开花授粉,从而造成减产 。
03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 发病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真菌性 病害,主要侵染玉米的果穗 和雄穗,导致玉米植株矮小 、果穗短小、籽粒干瘪,严 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 也可以在玉米秸秆和粪肥中 存活。春季条件适宜时,病 原菌萌发并通过气流、雨水 等传播途径侵染玉米植株。
玉米黑粉病
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发生较为普 遍。该病害可侵染玉米的各个部位,但以侵害果穗和雄穗为主。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防治意义
玉米丝黑穗病
有效的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民的损失,保障粮 食安全。
玉米黑粉病
防治玉米黑粉病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降低再次侵染的风险,提高玉米的产量 和品质。同时,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01
02
03
拌种处理
使用杀菌剂拌种,如戊唑 醇、烯唑醇等,可以预防 病害的发生。
喷雾防治
在玉米抽穗前3~5天,使 用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 如三唑酮、烯唑醇等。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如枯草芽孢杆菌等,可有 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
05
结论
识别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重要性
准确识别
对于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识别是进行 针对性防治的前提,只有准确地识别两种 病害,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VS
制定防治计划
了解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识别特征, 可以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防治计划,有效 地控制病害的扩散和危害。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必要性
保护玉米产量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对玉米产量产生极 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玉米 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
维护农民利益
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可以 保护农民的利益,确保他们的投入得到应 有的回报。
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玉米秸秆和粪肥中存活。春季条件适宜时,病原 菌萌发并通过气流、雨水等传播途径侵染玉米植株。
玉米黑粉病的发病与环境条件、玉米品种抗性、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一般连作 地块、低洼地、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病。
04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病原识别
玉米丝黑穗病
由担子菌亚门冬孢纲球黑粉目的一种真菌引起。厚垣孢子在土壤、粪肥或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厚垣孢 子萌发后,以菌丝侵入玉米幼苗,并扩展到生长点,随玉米植株生长而生长。
玉米黑粉病
由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的一种真菌引起。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种子表面越冬。春季 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玉米幼苗或玉米秸秆带菌的土壤和肥料。
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玉 米的地上部分组织,以雄穗和雌穗为主,产生大量菌丝和孢 子,菌丝和孢子可随风雨、昆虫等传播进行再次侵染。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分布和危害
玉米丝黑穗病
广泛分布在我国玉米种植区,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东 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与环境 条件、玉米品种抗性、土壤 类型等因素有关。一般连作 地块、低洼地、土壤粘重、 排水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病 。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主要采取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 加强栽培管理、药剂拌种等 综合措施。
玉米黑粉病的发病规律
玉米黑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染玉米的叶片、茎秆和雄穗,导致玉米 植株矮小、果穗短小、籽粒干瘪,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02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 识别特征
症状识别
玉米丝黑穗病
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病株比健株矮,节间缩短,叶片密集,叶色浓绿,叶片上出现黄白色条纹,顶部叶 片簇生。雄穗不能正常抽出,病株果穗短小,不抽花丝,苞叶紧,顶部无花丝抽出,有时苞叶顶部变为一层黑 粉。
玉米黑粉病
病瘤的大小、形状、颜色因品种而异,一般大型瘤呈黑色或灰黑色,有光泽,有时溢出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 子。小型瘤多为球形或扁球形,颜色较浅,呈灰白、淡黄色或白色。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