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五月端阳浙教版
18五月端阳第二课时

五月端阳第二课时椒江人民路小学黄吉鸿【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灵去体验课文地内在情感,读出自己地感受.、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端午节赛龙舟地由来及其真正地意义所在.、感受、传承屈原精神,激发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地精神.【教学过程】一、走近“悲伤五月”、谈话导入: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一,我们相逢在五月,相识在五月,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近五月.、齐读课题、先让我们走近年前地五月,请用心读读课文地最后一段,年前地五月是一个怎样地五月?谁来谈谈感受.(悲伤、凄凉、惋惜、忧伤、痛苦……)、带着感受,找一个句子,用心读出句子地味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屈原地爱国情怀.(激励、评价、指导并用)()指名读,先抓“五月初五……江中”这一句读.()这是一种怎样地叹啊?从哪里体会?①悲愤(在流放中……悲愤极了).他悲什么?愤什么?(悲地是国家沦陷,百姓遭难,愤地是昏君误国,奸臣当道)..师:是啊!国家沦陷,百姓遭难,屈原彻底绝望了,万念俱灰了,他决心以身殉国,与祖国共存亡,你能体会这种心情吗?那请你带着你地感受读一读(永别了…祖国),师:屈原悲愤地长叹一声,生:永别了…祖国.②无奈或绝望,(他在……削职流放)a.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他地无奈?(一心,却听信,削职流放)师:屈原一心为民,一生为国(插入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反复读,并解释“求索”)那么好地一个人却遭排挤、迫害,甚至削职流放,他求索却没有结果,他想报效祖国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他能不伤心,能不无奈.(读“永别了…祖国”)()引读“五月初五……一纵身跳入江中”生:五月初五这一天师:屈原伤心欲绝,蓬头垢面生:他来到汩罗江边师:他眼含热泪,心如刀割生:怀抱一块石头师:他抬头最后看了一眼苍天生:长叹一声“永别了…祖国”师:他回首遥望,他曾经深爱着地祖国生:一纵身跳入江中()引读“楚国……身体”①师:那么好地一个人永远地走了,楚国地百姓听到这一个消息生:他们都十分悲痛②师:不仅仅是悲痛,他们更多地是急切啊生:他们……打捞屈原③师:不仅仅是急切,更多地是真诚啊生:他们还把……身体④你们能感受到百姓地那份急切,那一份虔诚吗?再用心读读总结:有地人死得轻如鸿毛,有地人死得重如泰山,屈原用他高尚地人格与无比浓厚地爱国情怀赢得了百姓地无比爱戴,他地死重于泰山,他地死感天动地,从那一天起,人们就深深地怀念着那么好地一个人.(板书:怀念一个人)不说怀念,还可说什么?(回忆、惦念……)从此,每年地五月初五,人们都在这里举行隆重地纪念活动.二、走近“欢乐五月”、导谈:同样地江水,同样地五月,让我们来到年后地五月来看看.、自由读第自然段,谈感受这是怎样地月?热闹、欢腾、激情澎湃……、先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地心情走进赛龙舟地现场去感受一下(课件).、你感受到什么?仅仅是热闹,仅仅是欢乐吗?(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奋发向上,顽强拼搏,力量与力量地撞击).、你是找出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刚才地那一种场景地?“号令一响……热闹极了.”你们热血沸腾了吗?、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那份热闹与欢腾了吗?、那请你再用激情地朗读点燃在座地所有人地激情吧?、时空链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考①学生分组赛读:一组读一句,读出赛龙舟地热闹、激情.②师:同年后地月是多么让人兴奋,多么让人激动.可是年前地江上却停泊着一只只各式各样地船,船上站着一群群伤心欲绝、泪痕满面地人们,他们一个个衣衫不整、汗流浃背、含着泪、划着船,从四面八方赶来打捞屈原,那时地岸上,人们黯然神伤,望眼欲穿、默默等待大夫回来,悲伤笼罩着一张张脸.③写到这里,相信你肯定会有许多问题想问.例:赛龙舟与屈原有什么关联?三感悟“赛龙舟”地内涵、我还有一个疑惑,为什么要把船舶雕饰成龙地形态呢?谁能告诉我(龙地国度、龙地传人、要发扬龙地精神)、给“龙”找成语“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马精神……”、再次品读“号令……极了”你能读出生龙活虎、龙腾虎跃地感觉吗?、创设情境①在岸上观看地人群中有外国地游客,他们看了这龙舟竞渡之后,会作何感想?(这是一个奋发向上、充满希望地国度)②你能说赛龙舟与屈原精神没有关联吗?(屈原一辈子都在为国为民奔波、拼搏着,这不正与赛龙舟地精神相吻合吗?)、“舟”龙舟龙舟,它不仅仅是龙地精神?①找含舟地成语:风雨同舟、同舟共济②赛龙舟还要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③拓展:抗洪抢险,祖国人民……年抗击非典,全国人民……④小结: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幸福与灾难、炎黄子孙、龙地传人奋发向上,风雨同舟,这就是龙地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地精神,这也是对屈原最好地纪念.、总结:赛龙舟给我们一个启发,它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要我们发扬传承他地精神,把他一个人地精神变成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地精神,变成我们地民族魂、中华魂.(板书、传承他地魂)师读“怀念一个人;生接:传承他地魂.”△、每年五月初五地龙舟竞渡成为举世瞩目地一个焦点,已成为一道民族文化大餐,届时央视将现场直播今年地龙舟竞渡,请你给岸上地啦啦队设计一些标语、口号.四、板书设计五月端阳怀念一个人传承他地“魂”。
(五年级语文教案)《五朋端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朋端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能把总分形式的两种句式进行改换3、感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想使祖国富强、一心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为国富强,为人民做好事,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上节课,大家和罗老师一起学习了第18课,谁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都写了谁,分别干些什么?(请同学说一说板书)姑娘们缝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老人们讲故事二、细读3—7自然段导入:好,那课文是怎样把这些内容写具体的呢?我们这节课题还要进一步研究,我想这样好不好,大家先和罗老师一起学习其中的一块,然后由大家和同桌,前后桌,或者和自己比较好的伙伴一起按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的方法自学,好不好?(一)学习第五自然段,归纳学法那大家说,我们先学哪一块呢?(由学生自己选,最后确定其中一块内容。
)1、那我们就学习第5段吧,先请一位同学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块内容写具体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比较好?句子1: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船舷两边整齐地坐着准备一显身手的小伙子。
他们穿着彩衣,扎着彩巾,双手握着木桨。
句子2:号令一响,几十支桨随着船首大鼓的敲击声“哗哗”划动,龙舟像箭一般飞快驶去。
岸上锣鼓喧天,彩旗飞舞,热闹极了。
你觉得这句子好在哪里?(理由:用比喻的方法把船像游龙写得很形像生动;场面描写得紧张热闹,气氛热烈,扣人心弦)你讲得很好,但你能不能把它读好呢?评:好在哪?(a.都没有听出来,那麻烦你再给大家读一遍。
b.再说不出,请你自己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试着感情朗读(齐读)2、好,这一块内容的学习先告一段落,大家回想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
(一找,二说,三读)板书(二)学法迁移,自学其它三部分内容1、那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和自己的同桌,前后桌或者和自己较好的伙伴一起学习其它三块内容。
五月端阳

五月端阳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18课《五月端阳》,我准备从教材,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预设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变自己的初步设想。
一、教材分析端午节,是中化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五月端阳》描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缝香袋、包粽子,赛龙舟这三项习俗和屈原的故事,反映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课文一二小节简介端午节的时间,别称以及家家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三四五小节写姑娘们,妇女们,小伙子们过端午的情景,构段并列,是全文的重点段。
最后两小节写端包粽子,划龙舟的来历,叙述屈厚悲惨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屈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在语言训练方面,本课继续进行归纳课文内容的训练,但是本文是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训练借助课题概括课文内容时,应该比较放手,以学生自己尝试为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本课时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对屈原的思念。
2、学会合理利用资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以上目标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一体,建立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共同完成。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端午节的习俗,难点为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民对屈原的思念。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本课内容浅显,段落分段,无需多做分析的特点及五年级的学生对朗读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方法,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会体会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读文贯穿始终,采用多种朗读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引发心灵的碰撞,感受作者对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民对屈原的思念。
2、直观教学法“赛龙舟”课件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法:通示小组成员的互助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五月端阳》教案范例【三篇】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五月端阳》教案【三篇】篇一1、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想使祖国富值、一心为百姓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和怀念。
2、潜心会文,合作探究,了解端午风俗人情。
3、自主学习,借助课题,以人物行动为线索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学会10个生字,理解“热气腾腾,锣鼓喧天”等词语的意思,在感情朗读课文。
第1课时课前谈话: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的变迁,沉淀下的是丰厚的文化遗产。
其中就流传下来许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畅谈:元宵节、清节节、端午节、中秋节??〕你能背一背关于这些节日的耳熟解详的古诗词吗?〔背诵:杜牧《清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元日》〕设计意图:课前谈话看似为活跃气氛,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实则是为新课拉开一个文化的序幕,情感的序幕,精神的序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近端阳1、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祖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端阳。
2、揭题读题3、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告诉端阳的时间以及别称。
4、读一读第1小节5、畅谈自己家乡过端阳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走入端阳1、过渡:那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过端阳的风俗人情呢?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同桌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4、检查字词①自由读课文生字,记一记,提出需要提醒自己或别人的生字。
②自主提出初读后不懂的词语,合作交流释疑。
(如菖蒲、艾草、菱角??)③出示课件;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淡淡的幽香并指导谈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形状各异读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形状各异”热气腾腾读出令人垂涎三尺的“热气腾腾”锣鼓喧天读出振奋人心的“锣鼓喧天”〔设计意图〕强调自主学习,凸现语文本体。
词语教学突出工具性的同时,又努力联系语境,读出字词背后的人文内涵。
5、逐段检查朗读(自主选择喜欢的一段话练读→个别读→随机梳通文句)三、再读文本走进端阳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端午节的风俗》2、请大家用“每到端午节,”的句式说,让每个人说一个风俗,让更多孩子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
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五朋端阳

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五朋端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课文意思。
2.能识记新词汇,做到听说读写。
3.能掌握奉行公正、保护自然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4.能练习运用三到五年级所学的各种语言功能和语言技能,提高口语、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理解课文意思。
2.能识记新词汇,做到听说读写。
三、教学难点1.能掌握奉行公正、保护自然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能练习运用三到五年级所学的各种语言功能和语言技能,提高口语、阅读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1)寓言故事《大贤羊》。
教师首先诉说一个寓言故事《大贤羊》。
教师表现出,当羊群中的一只家徒四壁的大羊看得出来一只狼总是在警觉中想方设法吃掉弱小的小羊时,牠决定做些事情,保护羊群。
于是,他想办法就装出一只狽到流浪狼国度拜师学艺。
在无数卿虎豹狗驴野猪的争强好胜中,大贤羊深入研究,历经千辛万苦,做到因势利导,调和矛盾,打败了狼国的人人逼狼为鬼的残酷风气,化解了狼国的内乱,终于重新带回了对羊群的尊重。
(2)学生观察图片学习新词汇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概括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新词汇,如“公平”、“公正”等。
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讨论中,学习新单词的读、写、记。
2、体验活动(1)团队协作教师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平凡的事物,如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校园里的小事、日常工作等等。
每个小组讲述一段小细节,展现其中众人合作、团结与助力,这样便打造了一种“人人秒钟好样儿,合力把幸福建”的氛围,发挥了合作协调的大型力量。
(2)课文朗读首先,教师阅读课文。
让学生认真倾听,强调语音语调、语感和抑扬顿挫。
然后,学生自读。
同步提醒学生要注重标点的判断和语音的配合,在不同的语感上展现不同的感情和情感。
3、学习活动(1)默读理解小文章小组成员给同伴们发放学习任务:要默读三场中的小文章,理解文章的含义。
(2)检查互评小组成员在默读理解阶段,讨论小文章,了解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对文章的批评和建议等。
五月端阳详案

五月端阳(第一教时)引导者:夏丏尊小学陈可可[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蒲、椒、糯"等字,理解"菖蒲"、"心灵手巧"、"流苏"等词。
2、会用"答案串连法"归纳主要内容。
3、初步学会主动搜寻、提取、整理信息。
4、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主动搜寻、提取、整理信息,提高研读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香袋等实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灿烂古老的东方文化,涌现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目。
今天,老师就要来考一考大家这方面的知识。
(课件出示“鞭炮春联”;“看花灯吃元宵”;“牛鹊桥织女”;“赏月吃月饼”;),请你说一说这些图分别是我国哪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
(学生说)2、同学们可真聪明,了解那么多!是的,这一些节日都是按照农历来划分的。
现在老师要送大家一份礼物,一首民歌谣,看看里面藏着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出示民间歌谣“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学生朗读)3、大家知道这首歌谣描写的是哪一个节日吗?(端午节)对,端午节又叫端阳,(板书“端阳”)端午节是在一年中的哪一天?(强调“农历”五月初五,板书“五月”)大家以前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学生说)4、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本,看一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哪一些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大声朗读,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顺,边读边体会自己有什么感受。
老师有一些自学建议,可以供大家参考。
(出示“自学建议”1、读一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想一想,理解词语意思;3、理一理,课文介绍了哪一些端午节的风俗。
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五朋端阳

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五朋端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五朋端阳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懂得如何正确评价一个人,善于发掘人的优点;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别人,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的态度;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五朋端阳的故事情节,掌握五朋端阳的性格特点,并且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评价一个人;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掘人的优点,避免在评价中伤害他人。
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提问: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交朋友有什么好处?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交朋友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不同的经验和知识,也可以让我们快乐和多姿多彩的生活;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好的或不好的朋友,我们要懂得如何正确评价一个人,发掘人的优点,和朋友和谐相处。
讲授环节1.讲解五朋端阳的故事情节,介绍五朋端阳的性格特点;2.默读五朋端阳的故事,并理解其中的含义;3.学生小组讨论,探讨故事中五朋端阳的性格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朋端阳的优点和缺点;5.讨论如何正确评价、表述一个人的优缺点。
练习环节1.学生找一位同学,双方互相评价,发掘对方的优点,并互相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2.学生以“我的好朋友”为主题,写一篇感想或作文,介绍自己身边的好朋友,并指出他们身上的优点。
总结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互相帮助,共同成长;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今天的课程的感想和收获。
四、板书设计五朋端阳•性格特点•故事情节如何正确评价一个人•发掘人的优点•避免伤害他人。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五月端阳》教案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五月端阳》教案一、教材内容简介本篇教案以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五月端阳》为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端阳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
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端阳节的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端阳节的由来和习俗;2.能够正确朗读生词和理解文中重点内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1.端阳节的由来和习俗;2.生字词及对应的词义;3.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四、教学难点1.理解端阳节的文化内涵;2.运用生字词学习相关知识;3.回答文章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等方式在课堂上播放关于端阳节的相关图片,并询问学生对于端阳节的了解和认识,以激发学生对该节日内容的兴趣。
2. 阅读教材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课件等方式呈现《五月端阳》教材,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帮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内容和信息。
3. 逐段教学教师逐一解释文章中的生字词并教授相应的词义和用法,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整篇文章。
例如,开场白中的“端阳”,“纯阳”,“消灾”等词汇都需进行讲解。
同时,教师需要将重点句子进行标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精力进行阅读学习。
4. 重点讲解端阳节的由来和习俗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图片或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端阳节的起源及相关习俗,例如:赛龙舟、食粽子、佩香囊、挂艾叶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端阳节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填词、选择题、阅读理解等,并就练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详细解答,为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6. 课堂小结教师在本堂课结束前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需要重视和热爱传统文化,并向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任务。
六、课后作业1.按要求回答练习中的问题;2.搜集端阳节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端阳节的文章;3.背诵本篇文章;4.整理学习笔记并练习相关生字词。
《五朋端阳》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五朋端阳》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五朋端阳》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解读《五朋端阳》的内容;2.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词;3.运用创意进行合作创作。
教学准备:1.课堂展示板;2.课件;3.课文《五朋端阳》的复印件。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板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和兴趣。
2.教师要求学生思考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进行小组讨论。
新授课:(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呈现《五朋端阳》的诗词内容,学生认真阅读。
2.教师对《五朋端阳》的内容进行解读,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文化背景。
3.教师示范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词,学生跟读。
合作创作:(30分钟)1.将学生分组,并要求每组选出一名读诗词的代表。
2.每个小组根据《五朋端阳》的内容,自行创作一段关于端午节的短诗或小故事。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创作,尽量运用课上学到的文字和词语。
4.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作品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的创作内容,进行对端午节相关知识的巩固。
拓展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制作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海报,表达对端午节的理解和祝福。
2.学生展示自己的海报,并给予其他学生评价和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理解和解读相关的诗词。
学生通过合作创作和小组讨论,培养了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但是,教学过程中,我将拓展活动放在了教学末尾,时间安排有些紧张,下次可以提前安排更多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拓展活动。
此外,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但有时候学生的回答比较机械化,下次可以采取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
五月端阳说课稿

五月端阳说课稿
《五月端阳》说课设计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五月端阳》这篇文章主要对端午节的习俗进行了介绍,分姑娘们做香袋,小伙子们赛龙舟,妇女们包粽子,老人们讲屈原的故事几块内容,反映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课文可以说是结构简单、脉络清晰,语言通俗。
课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是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
第二段是写姑娘们、妇女们、小伙子们过端午节的情景。
第三段是写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课文总共安排了两课时完成教学。
我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
内容是初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三个维度预设了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菖蒲、艾草、流苏、衣襟、削职流放”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操作目标:通过朗读课文词句,感受端阳浓浓的节日气氛,体会屈原的爱国热情。
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感受屈原那火热的爱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课堂的生成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这样的课堂,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建构的过程,也是根据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落实以上教学理念的:
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初学课文,读通、读顺、读对是关键。
试想,字、词都读不正确,句子也。
《五朋端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五朋端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五朋端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浙江省临海大田中心校小罗号教学目标:1、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能把总分形式的两种句式进行改换3、感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想使祖国富强、一心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为国富强,为人民做好事,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上节课,大家和罗老师一起学习了第18课,谁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都写了谁,分别干些什么(请同学说一说板书)姑娘们缝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老人们讲故事二、细读3—7自然段导入:好,那课文是怎样把这些内容写具体的呢我们这节课题还要进一步研究,我想这样好不好,大家先和罗老师一起学习其中的一块,然后由大家和同桌,前后桌,或者和自己比较好的伙伴一起按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的方法自学,好不好(一)学习第五自然段,归纳学法那大家说,我们先学哪一块呢(由学生自己选,最后确定其中一块内容。
)1、那我们就学习第5段吧,先请一位同学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块内容写具体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比较好句子1: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船舷两边整齐地坐着准备一显身手的小伙子。
他们穿着彩衣,扎着彩巾,双手握着木桨。
句子2:号令一响,几十支桨随着船首大鼓的敲击声“哗哗”划动,龙舟像箭一般飞快驶去。
岸上锣鼓喧天,彩旗飞舞,热闹极了。
你觉得这句子好在哪里(理由:用比喻的方法把船像游龙写得很形像生动;场面描写得紧张热闹,气氛热烈,扣人心弦)你讲得很好,但你能不能把它读好呢评:好在哪(a.都没有听出来,那麻烦你再给大家读一遍。
b.再说不出,请你自己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试着感情朗读(齐读)2、好,这一块内容的学习先告一段落,大家回想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
(一找,二说,三读)板书(二)学法迁移,自学其它三部分内容1、那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和自己的同桌,前后桌或者和自己较好的伙伴一起学习其它三块内容。
五月端阳教学设计 (1)

五月端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课题,以人物行动为线索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流苏”“流放”“雕饰”“比试”“心灵手巧”“幽香”等27词语的意思。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人民的敬仰。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地有条理地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搜集有关端阳节的资料,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些什么风俗,有什么动人的故事传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情况1生字词语:认读生字,看看哪些生字需要提醒?读读词语,你学懂了哪些?小组讨论,完成小练习:1)“幽香”“清香”是两种不同的香,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__香__香__香__香2)看插图:这龙舟酷似游龙,请仿照“酷似”一词再写出几个。
__似__似__似3)这龙舟雕饰得果然精巧,与这里的“雕饰”相近的词还有:__饰__饰__饰__饰2、有关端阳节的资料,你搜集到了哪些?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尝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1有关端阳节的话题很多,比如它的来历、习俗等等。
那么课文着重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请读读课文,想一想。
2、出示表格,小组讨论:修改意见人物干什么姑娘们妇女们小伙子们老人们3、边读课文边讨论填表。
4、整理表格中的内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课文写端阳节姑娘们做香袋、妇女包棕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老人们讲述端阳节包棕子、划龙舟的来历。
三、朗读全文,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语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文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呢?自由选择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和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课文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1 分小组学习讨论,设计所学内容的板书。
2 利用板书,集体交流学习结果,并朗读:姑娘们做香袋:式样多:鸡心形虎头形菱角形辣椒形心灵手巧色彩艳:五颜六色鲜艳夺目好象五彩的云霞妇女包棕子:形状多样: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做工讲究用料丰富: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小伙子赛龙舟:船:精心雕饰,酷似游龙紧张热闹装:穿彩衣,扎彩巾赛:整齐、坐、卧、划,箭一般驶去学学老人来讲讲包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五月端阳
一、教材分析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对我国端午习俗的记叙,反映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端午节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
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分别写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过端午节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本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训练“回答问题,把问题的答案连接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应该比较放手,以学生自己尝试为主。
二、教学目标
1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8个生字,理解“流苏、流放、雕饰、比试、心灵、手巧、幽香”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
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课后第2题,“细读课文填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有条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四、教学准备:几枝草蒲、艾草,几只香袋,粽子、咸鸭蛋等。
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根据课文后第2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粽子、咸鸭蛋,这是菖蒲、艾草,看,还有漂亮的、有五彩流苏的香袋呢!看到这些东西,你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哪一个传统节日呢?
揭题。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到五月的端阳节去看一看吧!
2学习生字词语。
(1)你仔细看看菖蒲和艾草,再细细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幽香哩!它们都是草本植物,都有香气,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
在端午节,人们常常用它们来驱邪呢!
取粽子(未煮熟的生粽子),大家拿近了闻一闻,闻到竹叶的的清香了吗?
“幽香”和“清香”是两种不同的香,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填一填:
香香香香
(2)看插图,这龙舟酷游龙,非常逼真,请写出几个:
似似似
(3)这龙舟雕饰得果然精巧,我们还可以说:
饰饰饰
(4)自学其他词语,不懂的提出来讨论。
3初读课文,填表,尝试独立初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表格:
(2)边读课文,边填表。
要求语言简洁。
(3)尝试整理表格中的内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课文写端午节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的热闹情景和老人们讲述的为纪念屈原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4完成作业本第1、5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细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
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二)教学过程
1细读全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说说姑娘们怎样做香袋,做的香袋什么样?围绕“心灵手巧”说,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①香袋的式样很多。
出示句子:“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
”
改写句子: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香袋的式样很多。
②香袋的色彩鲜艳。
朗读有关语句,划出词语:五颜六色,鲜艳夺目、五彩云霞。
③香袋做工精,巧用零碎的彩色绸布,袋口一抽就成。
(2)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妇妇们做的粽子是怎样的。
①形状多样,用料丰富。
出示句子,改写:
“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这是按形状来分的。
”
“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那是按用料分的。
”
改写成:按形状来分,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
按用料来分,有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
②做工讲究:糯米浸泡,竹叶手掌般宽,煮。
有声有色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3)齐读第5自然段,小伙子们又是怎样“一显身手”的呢?
①船:精心雕饰,酷似游龙。
②装:穿彩衣、扎彩由。
③赛:整齐、坐、卧、划,箭一般驶去。
(4)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用深情的语气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至今还纪念屈愿。
把名说。
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2小结: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动项目还有很多,课文只精选了最有特色的、最有中华民族文化代表性的内容写,写出了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值得我们学习。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传统。
4完成作业本第3、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说说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2学习课文的写法,仿写一段话或几段话。
(二)教学过程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轻声准备。
(2)不看课本,完成作业本第6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3)交流并订正。
(4)依据填空练习,指名说说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3课文写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写出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告诉我们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4你还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里有些什么风俗,又有什么动人的故事、传说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除夕:放爆竹、发压岁钱、守岁……
元宵:做元宵、吃元宵、看灯会、做花灯……
中秋:团圆饭、吃月饼、赏月、嫦娥奔月的故事……
清明、重阳……
5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内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或几段话。
(1)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端午节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
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分别写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过端午节情景。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这是从内容这条思路整理的。
我们还可以从时间这条思路来整理,除了课文第1、2自然段,课的后面几个自然段是按“早几天——前一天——这一天——这一天”的时间顺序写的,非常有条理。
(2)选择仿写。
6全班交流,评选优秀的张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