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5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综合护理要点。

方法应用人
工髋关节置换术对22例股骨头坏死和28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并
对其实施术前、术后的全面综合护理。

结果患者在术前均能配合治疗,术后经过
适宜的康复锻炼,肢体功能得到康复。

结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综
合护理,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
者康复。

【关键词】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综合护理
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发病率较高,高危、高龄髋股骨头坏死和股骨
颈骨折患者,既往因治疗上的困难,常引起患髋疼痛,且因长期卧床引致诸多并
发症。

目前,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最
常用的治疗方案[1]。

THA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使患
者获得生活上的独立[2]。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功能锻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康复期长,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卧床。

长期卧床制动不仅引起肌肉、骨骼的废用性改变, 而且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3]。

如:术后脱位[4]。

因此做好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至关重要[5]。

综合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包括医院护理(术前、术后)、家庭护理、社会锻炼等综合内容,能够从其他方面减少并发症及其他因素引起的
痛苦,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程度的
护理方法。

为了使老年患者顺利地度过治疗期,我们对50位60岁以上的患者实
施综合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60岁以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股骨头坏死21例,股骨颈骨折29例,伴高血压者11例,伴糖尿病者9例,伴心衰患者12例,伴肾衰患者7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先行治疗或控制原发病并加强术前的护理,术后根据个体特点及
时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和锻炼。

1.2 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2.1.1 术前促进心理舒适的护理树立治疗信心,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缓慢,
各种器官生理功能减退,体力下降。

意外的创伤使老年人不仅承受着肉体上的痛苦,心理负担重,担心增加家人的经济负担,影响家人的工作休息,拖累家庭,
再加上对手术的恐惧,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甚至绝望情绪。

部分患者还为
生命能否延续而感到恐惧、不安,因此护士从入院接待开始,态度要亲切和蔼,
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安慰。

仔细介绍环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鼓励、帮助其进
行适当的心理调整,消除紧张及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6]。

1.2.1.2 术前准备阶段的护理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在实施各项术前检查和操
作之前,均需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其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以取得配合。

及时送
检各种标本,由护理中心人员负责全程陪同患者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做好术前
各种化验检查结果的整理。

进行手术适应性训练,充分训练床上正确使用便盆大
小便,以防止术后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而引起便秘和尿潴留。

同时指导患者训练呼
吸功能,如让患者吹气球,作缩唇式呼吸及呼吸操练习等[7],以预防肺部感染。

指导正确的咳痰方法,嘱吸烟者戒烟。

术区常规备皮,术前晚通知禁食禁水,视
患者具体情况,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1.2.1.3 术前的康复护理术前的康复指导是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其目的是使
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明确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8]。

由于老年
患者大部分文化水平低,术前可给患者阅看健康宣教图片本,并教会患者用“秋千”拉手抬臀,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练习下肢股四头肌、小腿肌的等长收缩及踝关节的
伸屈、直腿抬高等训练的方法。

1.2.1.4 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减退而导致营养状况较差,造成术
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致切口感染或预后不良。

因此,增强机体抵抗力是术前准
备的重要因素,应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脂易消化饮食。

对于合
并糖尿病和血压高的患者应限糖和钠盐摄入,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预防尿路感染。

在尊重患者的饮食习惯,保证热量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指导蛋白质及盐分的摄入量,以调整饮食结构,防止血糖波动和加重肾脏负担。

患者要特别注意体质量、水肿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无盐、低盐、低脂低
蛋白和无糖软食;尿量少、血钾高者应限制含钾高的蔬菜、水果;浮肿、尿少伴
高血压、心力衰竭者严格限制盐分和水量;慢性肾炎患者应适当给予高蛋白以补
充尿中长期丢失的蛋白质;晚期肾功能衰竭者给予高质量的低蛋白饮食。

应嘱禁
食皮蛋及其含铅、汞高的食品。

1.2.1.5 促进睡眠舒适的护理老年人睡眠时间减少,夜间易惊醒而致入睡困难,不喜欢夜间灯光照明,因此安排床位时,注意将老年人安排在一间,并尽量住小间。

对治疗时间,需合理安排,尽量避开患者的睡眠期。

夜间巡视病房时,脚步
要轻,开、关门动作要轻,并尽量用手电筒照明,避免强光直射患者的眼部。


疼痛而难以入睡者,与之交流,让患者说出疼痛的部位、程度,告知医生,及时
予以止痛剂,保证患者的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

1.2.2 术中护理
1.2.2.1 病情及体征观察的护理患者术后均需去枕平卧,禁食禁水6h;吸氧、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伤口的引流
量及切口渗血情况;按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和药物治疗,如有输血,应观察有无输
血反应;应用镇痛泵的患者,应注意排尿情况,必要时留置导尿。

1.2.2.2 生活护理由于手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术后需绝对平卧6h以
及疼痛等因素,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护士耐心帮助完成常规生活护理。

老年
髋部骨折患者胃肠功能较弱,加之手术创伤和卧床,食欲降低,所以术后要给患
者以流质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随着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给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纤维素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饮水,以促进体内有害物质代谢,
并可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做好皮肤的清洁卫生工作并定时按摩臀部两侧的皮
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加用气圈使骨突部位悬空以防止褥疮的发生。

术后3d
随着疼痛减轻,患者体能的增加,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根据评
估的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以满足患者个体的需要,同时鼓励患者尽量日常
生活自理。

1.2.2.3 患肢的护理术后48h内严密观察患肢末端血液循环情况,皮肤有无温度、水肿、色泽等变化,有无感觉及运动障碍。

术后将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抬
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受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


于手术的创伤性较大,手术时间长,患者怕痛运动量少,下肢静脉及淋巴管回流
减少,可产生下肢浮肿或静脉栓塞,术后应早期积极活动,一般术后麻醉消失后
即指导患者行主动踝关节背身跖屈运动,并辅以下肢肌肉被动按摩。

1.2.3 术后护理
1.2.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护理护理的重点是异常症状的早期发现。

注意监
测生命体征,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术后2天内每2~4次测量1次脉搏、
血压,若发现血压升高、心律失常或心前区不适,则及时报告医生,并随时做好
抢救准备。

密切观察和掌握输液速度防止出现急性心衰或肺水肿。

对肾功能不全
患者,注意观察尿量对糖尿病患者要定时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
并观察伤口情况,以防伤口感染。

1.2.3.2 创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该手术暴露广泛,术后渗血较多,术后必须行
创腔持续负压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吸出渗出液,以利软组织对假体进行包裹,
避免创口内积血而致感染及术后血肿形成。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
有血液外渗应及时更换,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一般放置不超过48h,
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检查,防止引流管扭曲及引流液倒流。

1.2.3.3 保持正确体位的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采取正确体位的重要性。

术后患肢用软枕略抬高,患肢应保持外展30度保持中立位,两下肢间放一“T”形
垫枕,翻身时要保持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即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
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下肢皮
牵引;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近患肢而过
度内收导致人工假体脱位。

1.2.3.4 手术部位、患肢、生命体征的护理由于手术后切口疼痛及患者对手术
部位稳定的顾虑,不愿更换体位,给予臀下置水垫,每2小时更换水垫1次。


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

每日用温水擦澡2次,按摩受压皮肤,以预防压疮发生;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及有
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等,及早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皮肤黏膜情况,以了解有无肺栓塞体征。

术后使用药物抗凝治疗,预
防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者,注意监测凝血酶原时间,防止继发出血。

1.2.3.5 预防并发症文献报道,高危、高龄患者由于其身体素质差、环境适应
能力差和机体抵抗力差等特点,行全髋置换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9,10]。

患者活
动少、卧床久,易出现褥疮、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对于上述并发症,应给予相
应的预防措施。

对患者要定期的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咯痰,必要时做雾化吸入,以防发生肺部感染。

并认真做好会阴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以防发生尿路感染。

定期少许变动体位并加强对骨突部位的护理,以防发生褥疮。

1.2.4 康复阶段的护理患者对于人工假体置换,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年老高危的病人。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向患者反复强调术
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要有顽强的意志,不怕痛苦,早期进行功
能锻炼,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


此基础上,我们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


复阶段的护理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2.4.1 床上功能训练的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功能训练的重要性,术后
第1天,可帮助或指导家属按摩患肢肌肉,加快深静脉血流速度,防止血栓形成[11]。

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2次/h;指导患者进行腿部
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上、下午各1次,每次5~10min。

术后第2天继续加强腿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注意功能
训练时均保持在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进行。

术后第4天在护士的指导下采用下
肢关节功能锻炼器(CPM)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屈伸功能训练,30min/次,每天
2次,从20~30开始,以患者能耐受疼痛为宜,以后逐渐增加角度。

1.2.4.2 离床功能训练的护理(四个阶段)
1.2.4.2.1第一阶段的护理术后6、7天~8周,指导患者继续在床上进行髋膝
关节屈伸练习,髋关节内收外旋练习,注意屈髋角度逐渐增加,但小于90度。

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

指导下床方法,即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
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度,由家属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者腿离床并
使足部着地,再扶住习步架站起。

上床时按相反顺序进行,即患肢先上床。

4周
后根据功能恢复情况,可扶双拐下地练习步行,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

1.2.4.2.2第二阶段的护理术后8周至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
高和单腿平衡练习。

每天10~15次,每次1~2 min,直至术肢能单腿站立。


后持续使用双拐6周,然后改用单拐4周,嘱患者活动量不宜过大,循序渐进,
坚持正确锻炼,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屈髋小于90度。

注意纠正步行姿势。

转身时如向健侧转,先用患肢向外迈一步,然后移动助行器再跟上。

术后3个月
内做到“八不”,即不侧卧,不在床上屈膝而坐,不做仰卧起坐运动,不盘腿及交
叉双腿,不坐矮椅、矮凳,不弯腰拾东西,女性不做穿、脱靴子动作,不做下蹲
运动。

术后半年内体位以平卧、半坐卧位为主,尽龟减少侧卧和坐位。

术后3个
月内每月复诊1次;6个月内,每3个月复诊1次;以后每6个月复诊1次,如
有不适情况随时复诊。

1.2.4.2.3第三阶段的护理术后3~6个月,如无疼痛、跛行,可弃拐,但外出或长距离行走时除外,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

嘱患者做到“四避免”(避免重体力
活动和奔跑等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项目;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从坐
位上站起;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取物,接电话等;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的路面上行走)。

1.2.4.2.4第四阶段的护理术后6个月后,可选择稍长距离散步锻炼,但不宜
做登山及长途跋涉活动。

复诊时间为术后12个月若有不适应及时随诊。

3 结论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呈明显上
升趋势,THA是改善其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有效的方法。

老年THA患者多伴有骨
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骨折后卧床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肺部或泌尿
系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原发潜在疾病发作等。

给老年人带来了巨
大的心理阴影,所以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综合
护理的模式,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医疗
资源的优化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华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5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体会. 福建医药杂志, 2007;
29(1): 102-103.
[2] Levy RN, Levy CM, Snyder J, et al. Outcome and long-term results follow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Clin Orth, 1995; 361: 25-30.
[3] 周哲, 张园伏, 李端云. MAY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报告[J]. 中国现
代医学杂志, 2003, 13(11): 120-121.
[4] Berry DJ. Epidemiology: hip and knee. Orthop Clin North Am, 1999; 30(2): 183-190.
[5] 李秋玲. 高龄髋部骨折病人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中医正骨, 2004, 16(7): 63- 64.
[6] 李红玲. 老年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 中医正骨, 2006, 18(8): 11.
[7] 王扬, 张建华. 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
理杂志, 2004; 10(20): 4-5.
[8] 王丽娟.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康复护理的探讨. 现代医学卫生, 2009; 25(3): 405-406.
[9] Boettcher WG.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 in the elderly: Morbidity, Mortality, and Cost Effectiveness. Clin Orth, 1992; 274: 30-34.
[10] Raut VV, Solgaard S, Simonsen B.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patients aged 80 years older. J Am Geriatr Soc, 1989; 37: 219-222.
[11] 张敏, 龚柳明, 段爱美等. 髋臼复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5): 6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