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植被恢复适应条件和判断标准

合集下载

矿山植被恢复实施方案

矿山植被恢复实施方案

矿山植被恢复实施方案矿山植被恢复是指在矿山开采结束后,通过人工或自然恢复的手段,使矿山地区的植被得以重新生长和繁茂。

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土壤肥沃度的恢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山植被恢复的必要性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会破坏原有的植被覆盖,导致土壤裸露、水土流失等问题。

而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净化大气,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矿山植被恢复的实施方案1. 调查评估:在矿山开采结束后,首先需要进行对矿山地区的植被和土壤进行调查评估,了解植被和土壤的状况,为后续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壤改良:针对矿山地区的土壤贫瘠、酸碱度不均衡等问题,可以采取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3. 植被种植:根据矿山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被进行种植,可以选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进行植被恢复,以尽快地恢复矿山地区的植被覆盖。

4. 生态修复:在植被种植完成后,可以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包括引入适宜的动物种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

5. 监测评估:在植被恢复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评估,了解植被生长情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矿山植被恢复的意义矿山植被恢复不仅可以改善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土壤肥沃度的恢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植被恢复还可以提高矿山地区的景观价值,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矿山植被恢复是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土壤肥沃度的恢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治理恢复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治理恢复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治理恢复措施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矿山开采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之一。

然而,矿山开采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也可能间接地危害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

因此,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治理恢复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相关概念和方法,以及治理恢复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

旨在为有效保护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矿山开采;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治理恢复措施引言: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矿山开采是实现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然而,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损害,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治理恢复措施应运而生。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概念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对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预测的过程,旨在减少和控制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1.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1)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是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一种基础方法,也是评估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实地调查,评估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和感受到矿山开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了解当地的地质、土壤、水文、气候、生态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进而为评估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现场调查包括实地勘察、采样分析、问卷调查、设备测量等多种方法,需要评估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考虑现场的安全和环保等因素。

通过现场调查,可以帮助评估人员全面、准确地把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治理和恢复措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2)模拟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模拟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其潜在影响程度。

矿山修复规范标准最新

矿山修复规范标准最新

矿山修复规范标准最新一、总则1. 矿山修复工作应遵循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修复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2. 修复工程应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确保修复效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前期准备1. 对矿山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地形地貌、土壤质量、植被覆盖情况等。

2.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修复目标和修复计划,明确修复的范围、方法和预期效果。

三、修复工程实施1. 土壤修复:对矿山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生长。

2. 植被恢复: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采用播种、扦插等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3. 水土保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防止水土流失。

4. 生态系统重建:恢复矿山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

四、修复效果监测1. 定期对修复区域的土壤、植被、水质等进行监测,评估修复效果。

2.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修复方案,确保修复目标的实现。

五、后期管理1. 建立矿山修复后期管理机制,确保修复成果的持续性。

2. 加强对修复区域的巡查和维护,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退化。

六、环保与安全1. 修复工程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保和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工程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2. 在修复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产生新的污染。

七、技术与创新1. 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矿山修复的效率和质量。

2. 支持矿山修复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促进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八、结语矿山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规划、严格实施和有效监管,我们可以逐步恢复矿山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1. 引言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生态恢复治理方案是为了修复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矿山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种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以期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修复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2. 矿山生态恢复目标矿山生态恢复的目标是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土壤质量,增强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矿山生态恢复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明确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应的生态恢复工作。

3.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3.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矿山生态恢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恢复矿山地区的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保持水源地生态功能。

具体的植被恢复措施包括:- 进行土壤改良,以适应植物的生长需求。

- 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以恢复矿山地区的植被多样性。

- 合理进行采种和播种,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 对植被进行定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修剪和除草等,以保持植被的健康状态。

3.2 水体治理矿山开采活动通常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影响,因此水体治理是矿山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

水体治理的措施包括:- 对矿山周边地区的水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防止水源污染。

- 对矿山周边的水系进行修复和保护,保持水体的自净能力。

- 对矿山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降低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影响。

- 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评估水质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3.3 土壤修复矿山开采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因此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工作。

土壤修复的措施包括:- 进行土壤污染的评估,明确土壤修复的重点和难点。

- 采用适当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 恢复矿山地区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 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监测,评估修复效果,及时进行补充和修复。

4. 矿山生态恢复方案的实施步骤实施矿山生态恢复方案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况,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

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

矿山自然恢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使矿区在停止开采后逐步回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复垦利用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

一、植被恢复(一)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进行恢复,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在进行植被恢复时应优先选择本地特有的植物物种,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二)合理进行植被配置,根据土地的坡度和地貌特征进行合理的植被布局,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三)加强对植被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的植被保护制度,加强对植被生长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因人为因素对植被造成破坏。

二、水土保持(一)进行地表和坡面的生态工程修复,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包括植被覆盖、坡面整治、沟渠配置等。

(二)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对于因矿山开采而受到破坏的水体进行修复,保持水质清洁,保护水生生物的种群。

(三)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排水系统、防渗排污设施等,保障矿区内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重点保护特有物种和珍稀物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二)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恢复栖息地,保护它们的生存空间。

(三)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对矿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土地复垦利用(一)制定土地复垦规划,合理规划矿区内的土地利用方式,确保土地的有效复垦和再利用。

(二)推动绿色复垦产业发展,利用复垦后的土地进行农林业生产、旅游观光等,实现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土地复垦监管机制,加强对土地复垦过程中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土地复垦效果的可持续和稳定。

总之,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复垦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

综合护坡

砌石草皮护坡
在坡度小于1.0∶1.0,高度小于4m,坡面有渗水的坡段,可采用砌石草皮
护坡。可采用坡面下部1/2~2/3采取浆砌石护坡,上部采取草皮护坡;或 在坡面上每隔3 m~5 m修一条宽30 cm~50 cm砌石条带,条带间的坡面 种植草皮两种形式。
格状框条护坡
在路旁或人口聚居地附近的土质或沙土质坡面,可采用格状框条护坡。可
1. 水层顶底板结构破坏 2. 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 3. 水质恶化

1.2.1含水层顶底板结构破坏的治理
可采用防渗帷幕工程措施封堵含水层顶底板
破坏处周围的含水层,避免含水层地下水的 流失,治理恢复其隔水层功能。 防渗帷幕工程技术要求按EL/T 5148的有关规 定。 含水层顶底板破坏修复后主要含水层枯季平 均地下水位埋深应不低于破坏前同期的25%。
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作网格的格状框条。网格尺寸一般2.0 m见方,框条 宽30 cm~50 cm, 框条交叉点用锚杆固定,或加深埋横向框条固定;网格内 种植草皮。
坡脚挡土墙防护
削坡后因土质疏松或废渣、废石、弃土等松散土石堆,可
能产生崩塌,危害到行人、耕地、水利设施等安全,在坡 脚处应修筑挡土墙予以防护;同时可根据需要在距坡脚1m 处,开挖防洪排水渠,断面尺寸根据坡面来水情况计算确 定。

次要工程
防排水工程 植被恢复工程。

填土工程
凹坑、沉陷、塌陷深度不到1 m的,应填平,
尽量恢复为原地类。 凹坑、沉陷、塌陷深度1 m~3 m的,可填平, 也可采用挖高填低,原则上尽量恢复为原地 类。

挖高填低工程
对深度>3 m的凹坑,已稳定的沉陷、塌陷,凹陷

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修复验收标准

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修复验收标准

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修复验收标准
矿山生态修复验收标准是指对矿山开采后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工
作的评估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
制定,旨在保护和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确保矿山开采活动对环境
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和修复。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修复,对于矿区开采后受到破坏的土壤,需要进行土壤
改良、植被覆盖等措施,以恢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保证
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2. 植被恢复,在矿区开采后,植被通常会受到破坏,生态修复
验收标准会要求对矿区进行植被恢复,包括进行植株的引种、种植、灌溉和养护等工作,以实现植被覆盖的恢复。

3. 水体修复,矿山开采活动通常会对周边的水体造成影响,生
态修复验收标准会对矿区周边的水体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水质的
恢复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4. 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验收标准也会考虑对矿区周边的动植
物进行保护和恢复,包括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恢复和保护、濒危植物
的保护等方面。

5. 矿区复绿率,生态修复验收标准通常也会对矿区的复绿率进行评估,即矿区经过修复后的植被覆盖率,以此来评估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

总的来说,矿山生态修复验收标准是为了确保矿山开采活动后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修复和控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促进闭坑矿山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人工促进闭坑矿山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人工促进闭坑矿山植被恢复技术规范李国东(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林业和草原局122000)从科学角度提出加快闭坑矿山植被恢复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参考性文件、技术措施规范,目的是以自然恢复为主,以人工恢复为辅的活动方式。

为废弃矿山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闭坑矿山;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技术4术语及解释4.1斑块治理地块内20m 2以上,没有植被覆盖的区域。

4.2植被盖度乔、灌、草等植被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的百分数。

4.3三区两线居民集中生活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景观区、交通干线、河流沿线。

5场地的选择场地应在“三区两线”及敏感部位、易灾部位以外。

治理区域附近人类活动不频繁,有“隔绝人为再次破坏”的条件。

场地相对平整、边坡稳定,且不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积水、沉陷等隐患。

场地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具备一定植被生长的土壤条件和降水量,土壤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等有害成分。

6技术措施6.1场地整理和边坡处理场地相对平整,如有垃圾需清理。

保证边坡稳定,必要的危岩清理。

易发生水土流失地段修筑坡顶截水沟、竖向排水渠或挡土墙等设施。

6.2客土土层厚度、土壤酸碱度等土壤条件不能满足植被正常生长需要时,应客土。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可以对斑块进行整体客土或穴状客土。

或对原土壤进行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化学修复。

对斑块进行整体客土,客土后,场地有效土层厚度自然沉实后不小于0.3m 。

植苗补种区域,可以采用穴状客土,种植穴规格原则上按照补植苗木种类的需求确定,种植穴深度不低于0.3m 。

6.3植被恢复6.3.1植被恢复。

应根据治理场地、周边实际情况确定,考虑与周边林种、树种相适应。

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鼓励乔、灌、草复层种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解决历史遗留、责任人灭失或无法确定责任人的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作,根据《朝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2018-2022年)》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朝阳闭坑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人工促进天然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规程

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规程

辽宁省地方标准DB/T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程序和原则 (2)1.1基本程序 (2)4.2基本原则 (2)5自然恢复区判定 (3)5.1评估范围 (3)5.1评估流程 (3)5.2资料收集 (3)5.3野外调查 (4)5.4调查方法 (5)5.5评估分类 (6)5.6评估报告编制 (7)6自然恢复技术措施 (7)6.1技术措施 (7)6.2主要工程 (8)7自然恢复监测、管护 (8)7.1监测 (8)8.2管护 (8)8自然恢复成效评估 (9)附录A 自然恢复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调查表 (10)附录B 自然恢复评估区或周边区域生态样地调查表 (11)附录C 自然恢复区综合判定表 (12)附录D 自然修复区评估报告编制提纲 (14)-I・,■—1—刖百本标准按照GB/T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规程由辽宁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的判定条件、修复技术措施、监测与管护和成效评估等内容。

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的生产矿山、闭坑矿山、废弃矿山破坏和临时用地等项目的自然恢复判定和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38360-2019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GB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HJ1172-2023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TD/T1031.1-20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一部分:通则TD/T1068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DB21/T2230-2014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治理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评定标准

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评定标准

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评定标准
1. 生态环境质量,评定标准应包括对矿山生态修复后的土壤、
水质、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

这包括土壤肥力恢复情况、水体的透明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以及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的浓度等。

2. 植被恢复情况,评定标准应包括对矿山生态修复区域内植被
覆盖情况的要求,包括植被种类的多样性、植被覆盖率、植被生长
状况等指标。

3. 动物栖息地恢复情况,评定标准应包括对矿山生态修复区域
内动物栖息地的恢复情况的要求,包括对栖息地面积、适宜性、物
种多样性等指标的评价。

4. 生态功能恢复情况,评定标准应包括对矿山生态修复区域内
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情况的要求,包括对土壤保持能力、水源涵养
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等指标的评价。

5. 社会效益,评定标准还应考虑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对当地社会
的影响,包括对当地居民生活、就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评定标准应该是综合性的,既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也要考虑到对当地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这样的评定标准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

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

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

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
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地表植被覆盖:目标是恢复矿山的植被,促进土壤的固定,防止水土流失。

2. 减少地质灾害发生: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3. 提高土地生产力:通过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措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使得矿山能够再次被利用。

4. 山体复绿:通过种植树木、草皮等方式,使矿山表面重新披上绿装。

5. 环境治理:包括对矿山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治理,以及对矿山周围环境的整治。

为了实现这些标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技术措施,如边坡整治、覆土复垦、修建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开采等。

同时,也需要对矿区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包括限制采矿权、监督排放和处理废弃物等。

此外,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也非常重要,政府可以对履行生态责任并取得一定生态效益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以此来鼓励企业继续增加投入以扩大生态环境影响,进而加速矿山生态系统的修复进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矿山自然恢复标准的信息,可以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或咨询地质专家。

露天矿山采坑复垦要求标准

露天矿山采坑复垦要求标准

露天矿山采坑复垦要求标准
露天矿山采坑的复垦要求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 土壤污染防治:复垦后的土地和土壤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土壤环境质量,能够支持植被生长和土地利用。

2. 植被恢复:复垦后的土地上应能够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植被的种类、数量、覆盖率等方面,以及提供栖息地、食物和保护等方面的生态功能。

3. 水资源保护:复垦后的矿山地区不应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污染或破坏,并且应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4. 排土场复垦:排弃物的分采分堆,土壤和围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质,它们的立体分布及数量都需要考虑。

对于土壤、含肥岩石与其它硬质岩石,应尽可能分开剥离,集中或分开堆存。

5. 排土场覆盖:可分为土壤覆盖和其他物料覆盖两类。

土壤覆盖工艺与露天坑覆盖土壤相同。

场地用于造林时不必在全部场地上覆盖土壤。

在缺乏表土时,可用生活垃圾、下水道污泥及其它生产废料覆盖。

6. 斜坡整治:为了排土场能尽量用来复垦,对斜坡要进行变坡工作以利用种植。

一般斜坡分为平台式和连续式两类。

通常排土场斜坡角(安息角)在35°~45°之间。

7. 场地朝向:复垦场地的坡向尽量朝南或朝西南。

这些标准都是为了保证矿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制定。

矿山生态修复审查要点

矿山生态修复审查要点

矿山生态修复审查要点矿山开采在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至关重要。

而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严格的审查是确保修复工作科学、有效、合规进行的关键。

以下是矿山生态修复审查的一些要点。

一、修复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一)地质环境评估审查时首先要关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详细评估。

这包括对矿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评估是否准确查明了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以及对土地资源破坏和含水层破坏的程度。

(二)生态现状调查了解矿山开采前的生态本底状况以及开采后的生态破坏情况。

包括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土壤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

审查方案中是否有全面、客观的生态现状数据,以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程度的准确判断。

(三)修复目标设定修复方案应明确、合理、可量化的修复目标。

例如,植被覆盖率要达到多少、土壤质量要恢复到何种程度、水土流失控制在什么水平等。

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当地的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矿山的实际情况和修复的可行性。

(四)技术路线选择审查所采用的修复技术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结合了矿山的特点和当地的自然条件。

常见的修复技术如土壤改良、植被恢复、边坡治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案中应详细说明各项技术的应用条件、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

二、修复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一)土壤改良措施查看针对受损土壤采取的改良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比如,对于贫瘠的土壤是否有合理的施肥计划,对于污染的土壤是否有有效的治理方法,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或生物修复等。

(二)植被恢复方案植被恢复是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

审查方案中选择的植物种类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

同时,要关注植被的种植密度、种植方式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措施是否合理。

(三)边坡稳定治理对于存在边坡不稳定的矿山,审查边坡治理措施是否能够有效确保边坡的安全。

试谈矿山生态治理中植被的选择与配置

试谈矿山生态治理中植被的选择与配置

试谈矿山生态治理中植被的选择与配置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矿山开采业随之增多,而大量的矿山开采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如果想改善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就要从多方面入手。

本文分析了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就矿山生态治理中植被的选择与配置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矿山;生态治理;植被选择与配置一、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矿山开采不仅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也引起了土地侵占、植被资源破坏、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下面对目前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1、环境污染问题矿山开采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固体废物、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煤矸石、尾矿及洗煤废渣等,其中煤矸石堆放占绝大多数,是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且对环境危害最大。

在其逐步堆放的过程中,废弃物所含有的大量的有害元素会对堆放区土壤、地下水及地表水产生严重污染。

矿山废水主要包括矿坑水、选矿废水、堆浸废水和洗煤水。

这些废水以酸性为主,多含有有毒有害元素以及悬浮物,并含有大量重金属,在未经达标处理就随意排放,甚至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中,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气、煤层自燃及粉尘污染等。

其中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卤化物及碳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

废气浓度过高产生的酸雨会严重危害到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并直接损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2、生态环境破坏问题(1)地下水疏干地下水疏干是矿区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采煤大量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及其周围地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导致人、畜吃水困难,并引起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造成土地质量下降、植被破坏等严重后果。

(2)地面塌陷及地表裂缝大面积的矿业开采造成地下矿层采空,矿层上部的岩层失去支撑,地表下沉变形,造成地表水干枯、农田毁坏、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危及地面建筑物。

矿山恢复植被措施方案

矿山恢复植被措施方案

矿山恢复植被措施方案简介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植被恢复是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矿山恢复植被的方案和措施。

1. 土壤改良矿山开采后的土地通常受到严重破坏,土壤质量较差,且常常富含有毒有害物质。

因此,首要任务是进行土壤改良。

具体措施包括: - 清除表层杂质:清除矿渣、矿石等表层杂质,减少有害物质的渗透。

- 施加改良剂:添加有机肥料、矿石粉等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 排除废渣:清除矿井中的废渣,减少有害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2. 合理植被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的植物是矿山恢复植被的关键。

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生态适应性:选择能够适应干旱、贫瘠等特殊环境的植物,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 抗蚀性:选择具有较强抗风蚀、水蚀能力的植物,减少水土流失。

- 稳定性:选择深根植物和草本植物,增加植物对土壤的稳定性。

3. 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技术是矿山恢复植被的关键一步,常用的技术包括: - 复绿技术:通过人工种植或播种草籽的方式,在矿山上建立人工草地或林地,快速形成绿化覆盖。

- 实施保护措施:建设护坡、沟渠等措施,减少水流冲刷和风蚀,保护植被的生长。

- 定期养护:对已种植或播种的植被进行定期养护,确保其健康生长。

- 引入动物:适当引入鸟类、昆虫等动物,提高植物传粉和种子散播效率。

4. 生态监测生态监测是矿山恢复植被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通过监测矿山区域的生态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生态监测内容包括: - 土壤质量监测:监测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评估土壤改良效果。

- 植被覆盖度监测:定期调查矿山区域植被覆盖度,评估植被恢复进度。

- 动植物生态监测:对矿山区域的动植物进行生态监测,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情况。

5. 公众参与矿山恢复植被工作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公众对矿山恢复植被工作的关注度和积极性: - 举办宣传活动:组织矿山公益讲座、绿化活动等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矿山恢复植被工作的认知。

矿山恢复植被工程施工

矿山恢复植被工程施工

矿山恢复植被工程施工是指在矿山开采后,对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以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减轻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矿山恢复植被工程施工是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矿山开采过程中,土地被破坏,植被被砍伐,地形被改变,矿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矿山恢复植被工程施工。

该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整治矿山开采后,土地表面会出现坑洼、裂缝等地质灾害,需要进行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包括填平坑洼、压实土地、改良土壤等工程,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平整、肥沃的土地。

二、植被恢复在土地整治的基础上,进行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包括种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以恢复矿区的植被覆盖,提高矿区的绿化程度。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根据矿区的具体环境和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并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和措施,以保证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

三、生态修复矿山开采会对矿区的土壤、水资源、空气等环境因素造成污染,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包括治理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清除污染物,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

四、防治水土流失矿山开采会破坏土地结构,导致水土流失。

防治水土流失是矿山恢复植被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

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建设护坡、梯田、排水沟等工程,以及采用植物措施,如种植草本植物、灌木等,增加土地的抗侵蚀能力。

五、监测和管理矿山恢复植被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以保证工程效果的持久性。

监测和管理包括对植被生长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环境质量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矿山恢复植被工程的顺利进行。

矿山恢复植被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矿区的具体环境和条件,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以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矿山恢复植被工程施工也需要长期的监测和管理,以保证工程效果的持久性。

重庆市露天矿山近自然植被恢复植物搭配技术导则

重庆市露天矿山近自然植被恢复植物搭配技术导则

重庆市露天矿山近自然植被恢复植物搭配技术导则重庆市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树木补种标准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是《森林法》针对违法改变林地用途、毁坏林地行为或经批准临时占用林地到期后需要恢复的法律要求。

树木补种,是《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针对因盗伐、滥伐、毁林、森林火灾需要补种的法律要求。

一、适用范围(一)行政相对人履行《森林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义务。

(二)行政相对人履行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森林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三款、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七十四条第二款、第七十六条,《森林防火条例》第五十三条作出的行政处罚规定的义务。

(三)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森林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实施的代履行。

二、关于恢复林业生产条件标准对《森林法》规定需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参照《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 1036-2013)中的“损毁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以恢复林地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避免立地条件恶化为主要目标,实行原地、同面积、等质量恢复。

一般应当经过覆盖物清除、地面平整、表土覆盖等工序,有硬化路面、建筑地基硬化层的,应当彻底清除再覆土。

损毁林地恢复林地土壤,有效土层(耕作层、表土层)厚度不低于30厘米,土壤质地以壤土最佳。

裸露坡面固土,可参照《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GB/T38360-2019)执行。

恢复林业生产条件验收,由所在区县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

三、关于恢复植被、树木补种标准恢复植被应当先恢复林业生产条件,以恢复原有植被为主要目标,实行原地、同面积、等质量恢复。

补种树木,以确保森林面积不减少、森林质量不下降为主要目标,通过在原地或异地种植不少于被损毁的林木株数的树木,恢复森林植被,修复森林生态。

恢复植被、补种树木的植物、树种选择、工序要求、质量标准等具体技术要求,参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GB/T38360-2019)等标准、规范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10—5
5—0.5
<0.5
岩溶塌陷
影响范围(km2)
>20
20—10
10—1
<1
地 裂 缝
影响范围(km2)
>10
10—5
5—1
<1
地面沉降
沉降面积(km2)
>500
500—100
100—10
<10
最大累计沉降量(m)
2.0—1.0
1.0—0.5
0.5—0.1
<0.1
表3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确定要素
植被率50—70%(木本类5株/m2)
保 留
草本覆盖70—80%,木本类1株/m2
到处可见发芽,但边坡整体看起来成裸地状,该种情况待过1—2个月再观察(如果是在不当时期施工的情况下)。
不合格
生长基流失,可预见植物不能顺利成长,需再施工
草本覆盖超过90%,压迫木本植物,该情况应剪草后看情况采取措施
草地型
危险性分级
隐患体
稳定状态
危害对象
损失预计
危险性大
不稳定
城镇、居民集中区、重要工程建筑及设施。
影响人数>10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危险性中等
较不稳定
居民聚居区、较重要工程建筑及设施。
影响人数10人~10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500万元。
危险性小
基本稳定
居民分散区、一般工程建筑及设施。
1:1.5-1.1
<10m
稳定
春、秋
香根草篱法
缓坡
土质边坡
1:1.5-1.1
<10m
稳定
春、秋
挖沟植草法
陡坎、马道、坡面凹陷处
软质岩边坡
1:2.5-1.1
<10m
稳定
春、秋
土工格室法
缓坡
岩质边坡
<1:1
<10m
稳定
春、秋
浆砌片石骨架
植草法
坡面
土质及强风化边坡
1:1-1:1.5
<10m
稳定
春、秋
藤蔓植物法
影响人数<1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表1、3引自《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技术要求》(2006-06-01发布)
确定要素
影响程度
地质灾害影响
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
水资源影响
水环境影响
恢复各类保护区或城镇、大村庄、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
危害大
灌溉水田
基本农田
大面积地表水漏失、使水田变旱地;地下水枯竭,影响水源地供水。
污染河流、水库或大面积地表、地下水体。
难度大
中等
村庄、一般交通线和工程设施。
表2常见地质灾害灾变等级分级表
灾变等级
指 标
灾 种
特 大 型
大 型
中 型
小 型
崩塌(危岩)
体积(104m3)
>100
100—10
10—1
<1
滑 坡
体积(104m3)
>1000
1000—100
100—10
<10
泥石流
堆积物体积(104m3)
>100
100—10
10—1
<1
塌陷
采空塌陷
影响范围(km2)
合 格
距离边坡10m进行观察,边坡整体呈现“绿”的景观,植被率70—80%
保 留
发芽超过10株/m2生长迟缓。待1—2个月后观察,或植被率50—70%的程度
不合格
生长基流失,可预见植物不能顺利成长,需再施工
植被率小于50%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与地质灾害与危险性分级
表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危害中等
灌溉水田、
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
小范围地表水漏失、地下水位超常下降,但影响限于局部。
污染小溪、水塘或局部地表、地下水体。
难度中等
较轻
分散性居民区或无居民区。
危害小
耕地以外的农用地、未利用地
无地表水漏失、泉井干涸等现象,不影响当地生产生活。
无污染或仅限于污染源处小范围内。
难度小
注:有一项符合该类分级者即划为该类。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矿山植被恢复适应条件和判断标准
地面斜坡与露采边坡复绿方法的适应条件
适用条件
方法
应用地点
边坡状况
施工
季节
类型
坡率
坡高
稳定性
铺草皮法
缓坡
土质及强风化边坡
<1:1
<10m
稳定
春、秋
植生带法
陡坎、马道、坡面凹陷处
坡质边坡或人工回填
1:1.5-1.2
<10m
稳定
春、秋
三维植被网法
坡面
坡质及强风化边坡或人工回填
陡坎
各类边坡
>1:0.3
稳定
春、秋
喷混植生法
陡坎
各类边坡
稳定
春、秋
客土喷附法
陡坎
各类边坡
<1:0.3
稳定
春、秋
液压喷播法
陡坎
地质边坡或人工回填
1:1.5-1:2
<10m
稳定
春、秋
栽植木本植物法
堤坎、坡脚
坡脚
稳定
春、秋
播种后判断标准
评价
施工三个月后的植物生长状态
木本群落类型
合格
植被率30—50%(木本类10株/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