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2001—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减寿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熟市2001—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减寿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已越来越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和生命,研究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可以为制定防治策略及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参考。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常熟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我们对2001-2010年的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常熟市居民死亡数据出自2001年至2010年常熟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人口学数据由常熟市公安局提供,文中标准人口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准。

1.2 统计方法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进行恶性肿瘤死因统计分类,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主要统计指标包括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减寿率(PYLLR)和标化减寿率(SPYLLR)。

文中居民早死年龄域确定为1-70岁。

2 结果
2.1 居民死亡总体情况从2001年到2010年,常熟市居民累计人口数为10507561人,男性为5133740人,女性为5373821人,性别比0.96:1。

2001年到2010年共死亡81296人,年平均粗死亡率为77
3.69/10万,其中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21604例,年平均粗死亡率为205.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3.16/10万,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死因构成的26.57%,位于全死因顺位第1位,见表1。

表1 常熟市2001-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1/10万)及死因构成(%)
2.2 性别特征死亡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72.20%。

男、女性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顺位存在差异。

男性前5位恶性肿瘤死亡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8.11%,女性前5位占61.87%。

2001年到2010年,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67.6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7.63/10万,女性死亡率为146.36/10万,标化死亡率为80.10/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除乳腺癌外,男性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见表2。

表2 常熟市2001-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分性别死亡及标化死亡率(1/10万)
2.3 年龄特征各年龄段均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40岁以后死亡率明显上升。

各年龄段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白血病死亡在全年龄段均有发生。

从各年龄段死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来看,70~年龄段构成比最大,占49.00%,见表3。

表 3 常熟市2001-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分年龄段死亡及标化死亡率(1/10万)
2.4 减寿情况SPYLLR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肝癌、胃癌、肺癌、白血病、结直肠癌;男性SPYLLR前5位分别为肝癌、胃癌、肺癌、白血病、结直肠癌;女性SPYLLR前5位分别为胃癌、肝癌、肺癌、白血病、乳腺癌。

AYLL 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白血病、宫颈癌、乳腺癌、鼻咽癌、肝癌;男性AYLL 前5位分别为乳腺癌、白血病、鼻咽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AYLL前5位分别为白血病、宫颈癌、乳腺癌、鼻咽癌、结直肠癌,见表4。

表4 常熟市2001—2010年主要恶性肿瘤的减寿情况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我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近年来一直位居全死因首位[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0年我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略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208.99/10万)[2]。

我市居民死亡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中除肺癌外,其余均为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健康。

目前居民多数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如消瘦、大便隐血阳性等缺乏足够重视,同时对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诊断方法又知之甚少,导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一经诊断多半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居高不下。

此外还可能与我市工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工作压力持续加大有关。

关于胃癌、肝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饮食因素的影响一直受到关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能降低发病风险,而食用含亚硝酸盐较多或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等则会增加发病风险。

从年龄分布来看,我市60岁以上年龄段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居民,提示我们老年人恶性肿瘤死亡水平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工作,提高诊治水平,加强老年人健康体检,主动发现异常体征及早就诊。

从性别分布来看,除乳腺癌外,男性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提示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兼顾男、女性人群特点,针对不同恶性肿瘤的重点人群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减寿分析中,PYLL等指标考虑了居民死亡的年龄因素,更加客观地反映疾病对人群死亡的危害程度,其中AYLL表示平均每个死者的寿命损失年,强调某种疾病导致每个死者减少的平均生存年数,值越大则表示该种疾病影响的人群年龄越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白血病位居AYLL第1位,肝癌、胃癌位居SPYLLR 前2位,提示我们目前白血病“早死”突出,遗传因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以及室内环境装修是白血病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白血病、肝癌、胃癌是我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

目前,针对恶性肿瘤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防治恶性肿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阶段主要通过保护环境、控制烟草、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减少病毒感染以及提高机体自身抵抗力等措施来降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

在完善恶性肿
瘤发病、死亡监测的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研究男、女各年龄段的高发肿瘤类别及其高发危险因素,加强例如乳腺癌、宫颈癌等可早诊早治肿瘤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性地做好高危人群的早诊早治工作,提高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率,逐步扭转当前恶性肿瘤防治资源主要用于中晚期治疗的被动局面。

4 参考文献
[1] 徐晓燕,周正元,张宁,等.常熟市2000-2008年居民死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3):133-135.
[2] 韩仁强,黄建萍,周金意,等.江苏省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4):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