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
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
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

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

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

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

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

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

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
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EDTA钠铁属于_____。

(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
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
Fe+2HCl=FeCl+H
22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 2;
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
③盐酸有挥发性,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H 2SO 4;
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
(2)①EDTA 钠铁的化学式为C 10H 12FeN 2NaO 8,EDTA 钠铁属于有机物;
②EDTA 钠铁的化学式为C 10H 12FeN 2NaO 8,EDTA 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0:8=5:4。

③EDTA 钠铁中,碳、氢、铁、氮、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0×12):12:56:(14×2):23:(16×8)=120:12:56:28:23:128,故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元素。

④EDTA 钠铁的化学性质有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 在3.5~5.5之间。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22Fe+2HCl=FeCl +H 。

2.阅读下面小文章,回答问题。

氢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它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氢气常在实验室被使用,如它能和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并生成水。

氢气被人们所喜爱,因为它有着很多优点。

如资源丰富(以水为原料制取)、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燃烧放出热量多等等。

(1)试想,如果在实验室制取氢气,应用什么方法收集?_____、
(2)写出所有文中出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根据文中信息,写出利用氢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用途各一条。

_____、_____。

【答案】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 2H 2+O 2
点燃2H 2O 、H 2+CuO 加热Cu+H 2O 填充气球 作燃料
【解析】
【分析】
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详解】
(1)氢气难溶于水,能使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氢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水,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22222H +O 2H O H +CuO Cu+H O 高温,点燃。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于填充氢气球,具有可燃性,能用于高能燃料。

3.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
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表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上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_____.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除了CO2,,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烷(CH4) B氢气(H2) C一氧化碳(CO) D臭氧(O3)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_____.
A1900~1910 B1910~1940 C1940~1980 D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答案】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AC AC 将碳封存起来 BC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详解】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除了CO2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AC。

(3)1900~19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但温度呈下降趋势,1940~198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迅速增大,但温度变化不明显,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AC。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将碳封存起来。

(5)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A不正确;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时至关重要的,故B正确;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平衡,故C正确;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不能完全具有自我修复,超过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能力,就会引发自然灾害,故D不正确。

故选BC。

【点睛】
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将碳封存起来,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4.智轨电车在哈尔滨市成功的通过低温性能测试,未来智轨电车将会落户我市。

智轨电车其实无轨(不需铺设钢轨),即便在城市公共道路上运行,智轨电车也是一路畅通,不受干扰(安装相关设备会给红绿灯指令,以保障电车一路“绿灯”)。

胶轮、自动导向、锂电池供电
是智轨电车的标签 ,智轨电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运送能力强、低碳环保及快速等特点,可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降低环境污染,方便市民出行。

(1)智轨电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全过程是(用“→”表示转化)_______________;
(2)智轨电车的胶轮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 耐高温、高弹性
B 透气性好、耐磨
C 密度小、熔点低
(3)传统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可利用氨气在400℃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将其转化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和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液体,反应的方程式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前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②____________;汽车尾气中还含有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等物质,对空气造成污染。

【答案】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A 4NH 3+6NO
5N 2+6H 2O -3、+2 CO 烟尘或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解析】
【详解】
(1)智轨电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全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2)轨电车的胶轮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耐高温、高弹性;
(3)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4NH 3+6NO 5N 2+6H 2O ;NH 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因此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NO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因此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汽车尾气中还含有CO 、烟尘或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5.我省“三年大变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破旧立新”。

爆破过程中的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它是由白色的硝石粉(KNO 3)、淡黄色的硫粉和黑色的木炭粉按一定质量比均匀混合而成。

黑火药常用来制造鞭炮。

点燃鞭炮火药引线,火烧到鞭炮内部,硝石受热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粉,最终生成硫化钾(K 2S)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及一种无毒氧化物而发生爆炸。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1)爆破过程中,火药爆炸是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

(2)写出硝石粉的一点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火药爆炸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学 内 受热易分解 3222S+2KNO +3C=K S+N +3CO ↑↑
【解析】
【分析】
化学性质是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氧化碳,硫磺、硝石和木炭受热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氮气。

【详解】
(1)火药爆炸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释放出热量,故火药爆炸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化学性质是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硝石受热分解会分解成新的物质,故化学性质为受热易分解。

(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无毒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硫磺、硝石和木炭在受热的情况下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氮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2S+2KNO +3C=K S+N +3CO ↑↑。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

下表列举了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污染源
污染物 建筑材料
NH 3、甲醛(CH 2O )、苯(C 6H 6)、甲苯(C 7H 8)、石棉纤维等 家具
甲醛(CH 2O )、甲苯(C 7H 8)等 办公用品
O 3、电磁辐射等 烹饪 CO 、NO 2、SO 3、PM 10等
室内微生物 结核杆菌、霉菌等
从上表看出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室内甲醛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之一。

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人造板材料制作的家具、地板以及胶黏剂等。

这些材料用的越多,甲醛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越高。

甲醛的释放期非常长,人们打开人造板家具柜门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是甲醛的气味。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运用功能性装饰材料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研究表明硅藻泥也可以净化空气。

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是由水生浮游类生物沉积而成。

电子显微镜显示,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

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成为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内墙装饰材料。

“光触媒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材料,具有强烈的催化分解功能。

图一就是“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分解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原理图。

空气净化器是净化室内空气的重要设备。

图二是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图,其中a、b、c是甲醛随开机时间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由舒适型向健康型方向发展,人们正在不断优化新的技术。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CH2O)属于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甲醛易挥发
b.硅藻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
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一写出该反应的条件:
________。

(5)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________。

【答案】有机物烹饪abc光、TiO2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解析】
【分析】
本题在“空气净化方法”的情境下考查物质的分类及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认真阅读,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详解】
(1)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甲醛是由碳、氢、氧组成的化合物,甲醛属于有机物;(2)由表格列举的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可知,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烹饪;(3)a、根据题中“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人造板材料制作的家具、地板以及胶黏剂等。

这些材料用的越多,甲醛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可知甲醛易挥发,故a正确;
b、根据题中“研究表明硅藻泥也可以净化空气”和“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可知硅藻泥是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内墙装饰材料,具有透气、调湿、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故b正确;
c、根据题中通过硅藻泥吸收甲醛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可知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故c正确。

故选abc;
(4)根据图一提供的信息可知,“光触媒”技术即用TiO2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将甲醛等有
害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降低室内空气污染。

依据图一可知该反应的条件是:光、TiO2;
(5)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室内的甲醛含量在空气净化器工作两小时左右时下降幅度最大,两小时后变化不再明显,所以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点睛】
认真阅读短文,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基础。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氮气的用途
在日常生活中,氮气有广泛的用途。

在电灯泡里填充氪气,可防止钨丝的氧化和减慢钨丝的挥发速度,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氮气可代替惰性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在博物馆里,常将一些贵重而稀有的画页、书卷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筒里,这样就能使蛀虫在氮气中被闷死。

近年来。

我国不少地区也使用氦气来保存粮食,使粮食处于休眠和缺氧状态、代谢缓慢,可取得良好的防虫、防霉和防变质效果,叫做“真空充氮贮粮”,氮气还可用来保存水果等农副产品。

利用液氦给手术刀降温,就成为“冷刀”。

医生用“冷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或不出血,手术后病人能更快康复。

使用液氦为病人治疗皮肤病,效果也很好。

这是因为液氩的气化温度是一195.8℃,因此,用来治疗表浅的皮肤病常常很容易使病变处的皮肤坏死、脱落。

最近,城市街头出现了一种会冒烟的冰淇淋,这种冰淇淋现场制作,卖家先把奶油倒入料理锅中,将液氮缓缓倒入搅拌好的奶油料理中时,料理锅中不断冒出白色烟雾,然后迅速蒸发,会冒烟的冰淇淋随即完成。

氮元素是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单质,但是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必须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例如硝酸盐、铵盐、氨气等。

这种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氮元素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它分为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主要是用化学方法,制备出含氮化合物,工业上通常用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气,从而实现人工固氮。

自然固氦的途径主要有两种:①通过闪电等产生含氮化合物的高能固氮,约占自然固氮1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O22NO;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②生物固氮,即自然界中的一些微生物种群(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约占自然固氮的9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气填充在电灯泡里,可防止钨丝的氧化,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请你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不能供给生物呼吸的事实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
(3)列举氮气在医疗上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
(4)从微观角度分析气态氮气与液态氮气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

(5)在制作“会冒烟的冰淇淋”时,液氮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合成氨气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

(7)分别写出一种硝酸盐和铵盐,硝酸盐:____,铵盐:____ 。

(用化学式表示)
(8)生物固氮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9)分析酸雨中含有NO 3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钨丝发生化学反应 画页、书卷中的蛀虫会被闷死。

或用氮气来保存粮食,使粮食处于休眠和缺氧状态、代谢缓慢,可取得良好的防虫、防霉和防变质效果,叫做“真空充氮贮粮”,氮气还可用来保存水果等农副产品。

(答案开放,任写一点,合理即可) 用氮气降温的“冷刀”做手术;或治疗皮肤病等。

(答案开放,任写一条,合理即可) 氮气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液氮温度在-195.8℃以下,能使冰淇淋瞬间降温,凝固。

或液氮气化时吸收热量,能使冰淇淋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凝固。

(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22332N H NH 高温高压催化剂
KNO 3等 NH 4Cl 等(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化学变化 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也行)。

【解析】
(1)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解答;(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3)根据题中信息解答;(4)根据氮气分子间的间隔不同解答;(5)根据题中信息解答;(6)根据工业上通常用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气解答;(7)根据常见硝酸盐和铵盐解答;(8) 根据将空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解答;(9)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1)氮气填充在电灯泡里,可防止钨丝的氧化,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析其原因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钨丝发生化学反应;(2)氮气不能供给生物呼吸的事实依据是画页、书卷中的蛀虫会被闷死(或用氮气来保存粮食,使粮食处于休眠和缺氧状态、代谢缓慢,可取得良好的防虫、防霉和防变质效果,叫做“真空充氮贮粮”,氮气还可用来保存水果等农副产品)(任写一点,合理即可);(3)列举氮气在医疗上的用途用氮气降温的“冷刀”做手术(或治疗皮肤病等)(任写一条,合理即可);(4)从微观角度分析气态氮气与液态氮气的本质区别氮气分子间的间隔不同;(5)在制作“会冒烟的冰淇淋”时,液氮所起的作用是液氮温度在-195.8℃以下,能使冰淇淋瞬间降温,凝固(或液氮气化时吸收热量,能使冰淇淋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凝固)(合理即可);(6)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 2+3H 2===高温、高压
催化剂2NH 3;(7)常见硝酸盐有硝酸钾等,硝酸钾的化学式为KNO 3;常见的铵盐有氯化铵等,氯化铵的化学式为NH 4Cl ;(8)生物固氮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9)由题中信息可知,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

点睛:认真阅读,掌握题中所给信息是解题关键。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

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

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

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

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

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

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

(见表一和表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

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

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下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

(有删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