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
mán yuàn lí bāwǔ yuèyí hàn mó tiān dà shà()()()()()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1)一片孤城万仞山()(2)渭城朝雨浥轻尘()(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4)五千仞岳上摩天()(5)南望王师又一年()3.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填空。
(1)《凉州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戍守边关士兵的思乡之情。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对“遗民”的同情以及对南宋朝廷的失望。
5.诗词鉴赏。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作业第9课《古诗三首》(含答案)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读拼音,写生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yuè()上mó()天。
yí()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形近字组词。
岳()遗()楼()凉()摩()兵()遣()搂()掠()磨()3.写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写在括号里。
(1)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2)山风梳理着他那蓬乱的头发。
()(3)葛洲坝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4.积累名句。
(1)博学之,__________,慎思之。
__________,笃行之。
《礼记》(2)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3)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可怜”的意思是_________。
《暮江吟》二、连线题5.请把相对应的诗句及题目连接起来。
露重飞难进乾坤日夜浮《迎燕》翅湿活微雨落日满秋山《咏蝉》谈笑有鸿儒风多响易沉《陋室铭》荒城临古渡往来无白丁《归嵩山作》吴楚东南拆泥香带落花《登岳阳楼》三、语言表达6.口语交际。
你不小心伤害了一位知心朋友,想向他真诚道歉,最得体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综合实践。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节目中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各个诗歌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7.《中国诗词大会》的徽标设计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马腾同学想研究一下唐代的边塞诗他先搜集了一些边塞诗,然后写了一篇研究报告。
下面的诗歌中,()(多选)可能是他搜集的对象,他的研究报告的名字可能叫()(单选)。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9课《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时练一、选择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齐天大圣.()A.封建社会尊称帝王B.宗教徒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C.传说中的神仙D.精通某项技能的人2.渭城朝雨浥.轻尘()A.湿润,沾湿B.坑洼地C.潮湿,霉烂D.地名3.童孙未解.供耕织()A.解除B.解释C.分开D.理解,懂得4.写文章时,引用诗句、格言等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在表达誓死杀敌的坚定决心的时候,可以引用诗句()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是()A.春风不度玉门关B.一片孤城万仞山C.不破楼兰终不还D.孤城遥望玉门关二、诗词曲鉴赏课内阅读。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6.第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诗最后一句用典,作者借汉喻唐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诗第三句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这首诗的作者是( ),( )朝诗人。
10.解释下列词语。
①河:________________①岳:________________①遗民:______________11.赏析第三句诗中的“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空题13.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对于诗中所描绘的意境理解有误的是:A. “横看成岭侧成峰”描绘了群山的雄伟壮丽之态。
B. “远近高低各不同”描绘了山峦错落有致,各不相同。
C. “不识庐山真面目”表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了解庐山的风貌。
D. “只缘身在此山中”意为只有置身于山中,才能领略到庐山的真正魅力。
2. 诗句“远近高低各不同”中的“远近”是指以下哪个方面的不同?A. 高度的远近B. 山峰的远近C. 风景的远近D. 山峰的高低差异3. 诗句“曾入大江流水中,一映青山只几重”中的“青山只几重”表达了以下哪种情感?A. 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赞叹B. 对江水流动的辽阔感叹C. 对青山高度的不同角度感叹D. 对自然景观纯净无暇的赞美4. 下面对于“登高”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是:A. 诗中形容了山势的险峻和壮美。
B. 山势的高度和坡度曲折多变。
C. 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要小心翼翼。
D. 登山者人在其中,才能领略到山的美妙。
5. “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的场景是以下哪个季节的景象?A. 秋季B. 冬季C. 春季D. 夏季二、简答题1. 请简述《古诗三首》中的每首诗所描绘的意境。
答:《古诗三首》包括《望天门山》、《庐山谣》和《江雪》三首诗。
《望天门山》描绘了一片群山峰峦秀美的壮丽景象,既有山势的高耸险峻,也有山峰的错落有致,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受。
同时,诗中也通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表达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了解庐山的风貌。
《庐山谣》则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庐山游客目睹到庐山的壮丽景色后的感受和感慨。
诗中通过描绘山势的险峻和山峰的高低不同,展示了庐山的壮美之处,并传递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美妙。
《江雪》描述了冬日江边山上的一幅冰天雪地的景象。
诗中通过描绘江水凝固成冰和山上覆盖的白雪,展现出寒冷冬天的静谧和美丽。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9 古诗三首一、读拼音,写词语。
mó tiān yí liútì lèi wū xiá()()()()二、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远远的)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C.五千仞岳上摩天..(一种旅游玩具项目)D.不破楼兰终不还.(回来)三、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____________,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____________作了铺垫;第三句“____________”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____________”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写的,杜甫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_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_____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课时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答案】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第二课时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一、D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三、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快要天亮。
迎凉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指华山。
五千仞岳指黄河。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学五年级语⽂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部编版⼩学五年级语⽂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课后作业及答案⼀、给下⾯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打上“√”。
万仞.⼭(rěn rèn)羌.笛(jiānɡ qiānɡ)襄.阳(xiānɡ rǎnɡ)蓟.北(yú jì)满⾐裳.(shɑnɡ chánɡ)涕.泪(tì dì)⼆、拼⼀拼,写⼀写。
mó()天五yuè() yí()留三、给下⾯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遗民..泪尽胡尘⾥。
()A.在⾦统治地区的宋朝⽼百姓。
B.在辽统治地区的宋朝⽼百姓。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A.知道。
B.快要天亮。
3.却看妻⼦..愁何在。
()A.男⼦的正式配偶。
B.妻⼦和⼉⼥。
4.五千仞岳上摩天..。
()A.摩天轮。
B.碰到天。
四、读下⾯的诗句,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守边战⼠⾝经百战,虽然⾝上的________磨穿了,但是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的敌⼈,_______________。
(2)从“黄沙”可以看出西北的⽓候________,“百战”⽽⾄“穿⾦甲”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表明战⼠们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
2.⽩⽇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放歌”和“纵酒”这两种⾏为写出了诗⼈的“狂态”,表现了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青春作伴好还乡”⼀句运⽤__________的修辞⼿法,写出了诗⼈在喜庆之余急于还乡的⼼情。
五、判断下⾯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9.古诗三首(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出示课件5: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出示课件6】读五六句。
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板书:放歌纵酒)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7】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
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读句子,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王昌龄的古诗,有万仞.(rén rèn)高的mó tiān()shān yuè(),大气磅礴;而王维的诗歌,描写渭.(wéi wèi)城的小雨,幽静的山涧,清新自然。
二、字词理解与积累。
1.“使”有如下释义:①用;②派,差遣;③让,令,叫;④假若,假使;⑤出使。
“送元二使安西”中“使”的意思是____(填序号)。
________这个词语中的“使”也是这个意思。
2.“秋夜将晓”的“晓”的意思是__________。
“秋夜将晓”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诗句,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楼兰”是西域古国名,在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极写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
()(3)“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表现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壮志。
()(4)“百战”是指一百次战争。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诗句写“三万里河”“五千仞岳”,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
从“三万里”可以看出__________;从“五千仞”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
(2)“摩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形容极高。
我们能想到的“摩天”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
(3)这两句诗中的“河”与“山”,象征着中原大好山河。
这些地方都被金兵占领了。
诗人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主张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的主张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他的另一首诗作——《示儿》,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他临去世前深深的遗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汉字。
西yuè()华山有千rèn()高。
山中有许多古代的mó()崖石刻,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yí()产。
2、读句子,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________” “________”写出了战士们戍边时间的漫长,战事的频繁和战斗的艰苦、激烈。
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却说出了“________”的坚定誓言,抒发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豪情。
②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这两句诗改写成一句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3、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填空。
这首诗前两句用________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________”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________”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________”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
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遗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赏析第三句诗中的“尽”字。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给加下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A.快要天亮。
B.将要知道。
C.快要告知。
(2)却看妻子愁何在()A.男子的正式配偶。
B.妻子和孩子。
(3)青春作伴好还乡()A.年龄。
B.青年时代。
C.指春天。
2.判断题(1)“遗民泪尽胡尘里”,诗句中“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 )(2)“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 )(3)“三万里河东入海”,此句中的“河”指淮河。
( )(4)“仞”是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五千仞”是实指,形容山高。
( )(5)“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 )3.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这首诗中的“,”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作了铺垫;第三句“”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写的,杜甫是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其诗被称为“”。
这首诗中的“,”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4.默写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9、古诗三首【基础荟萃】1.看拼音,写词语。
wèi yìrèn móyuè()城()轻尘五千仞()()托()父2.给下列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并打上“√”。
朝雨(zhāo cháo)终不还(huíhuán)客舍(shèshě)磨平(mómā)【链接课文】1.背诵《从军行》,并完成后面练习。
青海长云,孤城玉门关。
穿金甲,不破终不还。
(1)根据背诵完善古诗填空。
(2)王昌龄是时期著名诗人之一,(流派)诗人,世称或。
擅长七言绝句,号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戍守的悲凉。
C.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D.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气象浑茫.含蓄丰富地展现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
(4)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5)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爱国诗。
2.读《送元二使安西》,完成课后练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本诗是时期著名诗人他有的美誉,我们还读过他的诗。
(2)说一说以下词语的意思。
使:浥:故人:客舍:(3)想象一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情景,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对老朋友说些什么呢?3.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完成练习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本诗是时期著名诗人他号。
(2)本诗中的“河”指的是,“岳”指的是,“遗民”指的是,“王师”指的是。
(3)从前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后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能力展示】本课三首诗,都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选一首你感受最深的诗,以作者的口吻写一段话。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试题-第9课古诗三首部编版一、读拼音,写生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yuè()上mó()天。
yí()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黄沙百战穿金甲()A.一百场战斗B.很多次的战役C.第一百场战斗2.剑外忽传收蓟北()A.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B.获得C.结束3.青春作伴好还乡()A.年轻人B.青年的时候C.春天的景物三、理解诗题,完成练习。
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从“将晓”可以知道作者写诗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感”说明这首诗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正确的朗读节奏是()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是________的意思,“金甲”是指________,“穿金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感受到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两句话包括四个距离遥远的地方,用加点的词串联起来,给我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精品】语文五年级下部编版第9 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精品】语文五年级下部编版第9 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答案】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第二课时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一、D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三、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快要天亮。
迎凉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指华山。
五千仞岳指黄河。
【精品】语文五年级下部编版第9 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精品】语文五年级下部编版第9 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答案】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第二课时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一、D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三、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快要天亮。
迎凉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指华山。
五千仞岳指黄河。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课后答案-9.古诗三首 教材课后答案

9.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名师来指导〕反复诵读,边诵读边想象画面,并借助画面,深入理解课文。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大家找〕(1)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2)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3)赶紧动身启程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表达了诗人急切、喜悦的心情,是诗人想象中的飞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生字。
yí1.( )民泪尽胡尘里。
yuèmó2.五千仞( )上( )天。
二、给带点的字或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剑外忽传收蓟.(jí jì )北,初闻.(①听说。
②闻到)涕.(tì dì )(①鼻涕②眼泪)泪满衣裳。
三、填空。
1.《从军行》的作者是( )朝诗人( ),他尤其擅长写( )诗。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 )朝诗人( ),此诗被称为他( )。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 )朝诗人( ),这首诗是一首( )。
四.解释下列诗句。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朝诗人。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河:②岳:③遗民:3.赏析第三句诗中的“尽”字。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古诗三首一、1.遗 2.岳摩二、jì①听说tì②眼泪三、1.唐王昌龄边塞 2.唐杜甫“生平第一快诗”3.宋陆游爱国诗四、1.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3.北方沦陷区的老百姓在金兵的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他们一年又一年地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
五、1.陆游宋 2.①河:黄河。
②岳:西岳华山。
③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3.“尽”是“完”的意思,强调眼泪流干,突出遗民无限辛酸、痛苦之情。
4.对百姓的同情,对王师的期盼,对统治者未能早日收复失地的不满。
021-202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实验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读拼音,写词语。
【精品】语文五年级下部编版第9 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精品】语文五年级下部编版第9 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答案】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第二课时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一、D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三、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快要天亮。
迎凉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指华山。
五千仞岳指黄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练习题一、我能写好字。
二、看拼音,写词语。
gūchéng yáo wàng shān yuèwàn rén shānjìběi lèi tìyīcháng xiāng yang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蓟.北(jìxì)满衣裳.(shang cháng)襄.阳(xiāng ràng)黯.淡(àn yīn)踌躇.(zhùchú)威吓.(xiàhé)镯.子(shúzhuó)拟.人(nǐlǐ)深山坞.(wūwù)四、多音字组词。
j iàng()juàn()biào()将卷便jiāng()juǎ、n()pián()四、比一比,组词语。
仞()岳()摩()遗()‘仇()兵()魔()遣()涕()泣()巫()裳()梯()位()夹()赏()五、写近、反义词。
1、近义词。
遗憾—()悲凉—()2、反义词。
满足—()悲凉—()六、先解释加点的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黄沙百战..,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金甲金甲:百战:句意: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仞:摩天:句意:3、白日放歌需纵酒..作伴好还乡。
..,青春纵酒:青春:句意:七、填空。
1、《从军行》中以戌边战士的口吻,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家的诗句是:“,。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代诗人。
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中描写“放歌纵酒”,表现诗人欣喜若狂的句子是“,。
八、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泪尽(jìn jǐn)________ 涕(tìdì)________泪蓟(lìjì)________北漫卷(juàn juǎn)________诗书摩(mó móu)________天襄(náng xiāng)________阳2.古诗综合回顾。
战争是古诗中经常提及的话题。
同样是描写战争,王昌龄用“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戍边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决心;陆游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心系国家却无力回天的感慨;而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听闻战争胜利后的狂喜。
3.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在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
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戌边的时间之长,边塞战斗频繁的句子是:________。
(2)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意相反的诗句是:________。
(3)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采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河的壮阔、雄奇的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
4.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这首诗写的是他送别好友________的情景。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________。
景中寄情。
②《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写。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为好友________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________之情。
5.背一背,写一写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字词理解与积累。
1.“使”有如下释义:①用;②派,差遣;③让,令,叫;④假若,假使;⑤出使。
“送元二使安西”中“使”的意思是____(填序号)。
________这个词语中的“使”也是这个意思。
2.“秋夜将晓”的“晓”的意思是__________。
“秋夜将晓”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句子,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王昌龄的古诗,有万仞.(rén rèn)高的mó tiān()shān yuè(),大气磅礴;而王维的诗歌,描写渭.(wéi w èi)城的小雨,幽静的山涧,清新自然。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____”字为眼,表现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而始终不绝望的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 《从军行》描写了边塞地区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3. 《送元二使安西》写的是别离的瞬间,表达的是深挚的________之情。
四、读诗句,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极写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
()(2)“楼兰”是西域古国名,在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3)“百战”是指一百次战争。
()(4)“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表现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壮志。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诗句写“三万里河”“五千仞岳”,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
从“三万里”可以看出__________;从“五千仞”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
(2)“摩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形容极高。
我们能想到的“摩天”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
(3)这两句诗中的“河”与“山”,象征着中原大好山河。
这些地方都被金兵占领了。
诗人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主张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的主张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他的另一首诗作——《示儿》,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他临去世前深深的遗憾。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内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渭城朝雨浥轻尘”中“浥”的意思是()A. 湿润,沾湿。
B.覆盖。
C. 沾满,洒满。
2.这首诗中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天气是_______。
3.诗中的“朝雨”别有用意,有了它,道路才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景。
4.“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包含着前路珍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唐]高适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④不识君⑤。
【注】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音乐家董庭兰,因在其兄弟中排行老大,故称“董大”。
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呈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③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曛,指日光昏暗。
④谁人:哪个人。
⑤君:你,这里指董大。
1.“千里”描写的境界________,着力渲染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本诗前两句形象地写出北方冬日黄云________________,风吹________________,大雪________________之景,给人一种壮阔、悲凉的感觉。
3.诗的后两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4.朗读这首诗,语气上该有的变化是()A. 由高昂到低沉。
B.由轻快到高昂。
C. 由低沉到高昂。
5.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柳”字与“留”谐音,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在古诗词中经常运用。
如,本课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
请你尝试把下面含有“柳”字的古诗句补充完整,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2.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劳劳亭》参考答案一、1.⑤示例:使者2.天亮秋天的夜里,天快亮了二、rèn 摩天山岳 wèi三、1. 望千回百转 2. 壮阔苍凉誓破楼兰3. 惜别四、1.(1)√(2)√(3)×(4)√2.(1)夸张黄河很长华山很高(2)碰到天示例:大楼(3)收复中原(4)但悲不见九州同3.示例: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五、1. A2.早晨渭城小雨3.洁净、清爽清新明朗4.依依惜别深情体贴深切祝愿六、1.壮阔凄寒悲苦2.覆盖千里雁飞纷飞3.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4. C5.这首诗后两句重在激励友人,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是表达离别伤感之情。
七、1.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2.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词语。
渭.(wēi wèi)水之南的华山绝壁千仞.(rěn rèn),高耸mó ti ān(),被称为xī yuè()。
华山东峰上有些景观因年代久远或天灾人祸而荒废,现仅存yí zhǐ()。
二、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城/遥望/玉门关B.五千/仞/岳上摩天C.渭城/朝雨/浥轻尘D.劝君/更尽/一杯酒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读________。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更”字与第1题中“更”字意思相同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长相思》)C.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四、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渭城朝雨浥.轻尘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将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故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请发挥想象,写一写诗人和朋友离别时的情景(注意从外在环境以及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方面进行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军行》是一首____________(选填:送别诗边塞诗),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
诗的前两句中,点明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为送别营造了伤感的氛围,一个“____”字委婉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七、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在横线上将诗歌补充完整。
2.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___代的________(谁)。
两首诗中都出现了“王师”一词,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从标题来看,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深夜看到的景象和感受。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准确的数字,“河”有“三万里”长,“岳”有“五千仞”高。
()(3)“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由此可推断第一首诗的写作时间早于第二首诗。
()(4)“万事空”表现了作者临死时坦然豁达的心态。
()4.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实践。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节目中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各个诗歌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