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与环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与环保
摘要:农药是基本的生产资料, 在防治病虫草害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农药使用时间的延长、范围的扩大, 以及使用量的增加和过度滥用农药,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并造成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 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加强农药管理,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开发低毒、高效品种,合理使用农药等,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关键字:农药污染环境保护防治
引言:农药是防治农作物免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侵害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在保障农业丰收,促进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但化学农药是有毒的。

直接应用于作物,不可避免地造成农作物和环境不同程度污染,还会发生农作物、人、畜的中毒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从环保角度讲,化学农药的危害和负面影响在目前还是相当严重的问题,正确使用农药,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药生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 1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品质量堪忧,产品结构仍需调整
农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当前农药生产技术正向高科技、自动化和生物技术方向发展[ 1 ]。

但我国农药行业企业普遍生产规模不大、设备及技术力量相对落后,企业研发能力弱,缺少核心竞争力。

落后甚至淘汰的技术工艺仍在使用,在生产各环节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产品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农药质量不高、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剂型较少。

而且假冒伪劣盛行、侵权现象依然存在。

此外,部分企业没有条件建设必要的环保设施,即使有的企业配套有污染处理设施,但为了减少污染治理的开支而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

污染物违规排放现象严重,对周边的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1. 2使用者安全用药意识差,滥用农药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农业绝大部分是个体化生产,大部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安全高效用药,滥用农药问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如下:
(1)不能正确地选择农药品种对症下药。

为了做到多种病虫兼治,使用者大多选用高杀伤率的广谱农药,这样做固然杀死了大量靶标,但对非靶标群体甚至天敌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伤害,破坏生物多样性。

(2)使用高毒和不合格的农药。

由于文化水平和经济状况限制,农民在选择农药时多从短期药效或价格角度考虑,更容易选择高毒或者是不合格的农药,难以理性避免假冒伪劣产品的损害。

(3)不能正确施药,如方法不对、药量不准、时间不适、次数不当、施药不匀和不能依据防治指标进行等。

如使用者无视不同农药的性能不同、防治对象的差异,盲目混合农药现象严重,由于用药随意性大,见虫即施,次数泛滥,加快了靶标群体的抗药性。

此外,任意抛撒废弃农药也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4)施用器械落后。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手动喷雾器,品种少,性能落后,喷雾部件品种单一,喷雾技术粗放,这种施药方法几乎有70%以上的农药散落到环境中。

农药使用器械落后,且使用者安全用药意识差,不注重器械更新、维护,“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2 ] ,容易造成使用者中毒、农药流失以及环境污染。

1. 3农药的使用状况
1.3.1 用药量越来越大,逐步递增
随着防治技术的普及,防治用药总量增加迅速,据统计,2000 年邢台市农药使用量110511吨(未折纯),防治用药的激增主要表现在防治面积的扩大和每亩或每次用药量的增大,这与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抗性增强和防治范围的扩大有关。

1.3.2 偏重化学防治
高效、快捷的化学防治在人们控制病虫草害过程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群众乐于采取化学控制而忽视或减弱其它综合控制措施。

就该市病虫草害控制措施而言,20 世纪90 年代化学农药的控制措施占整个防御措施的90%以上,这与化学农药的发展比其它控制方法与器械的发展更迅速、更先进有关。

1.3.3 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频繁使用
近年来,对硫磷仍在小麦、玉米、果树上应用较多,3911、林丹粉也在麦田甚至蔬菜上应用,农户蔬菜中以韭菜、葱应用较多,这其中与部分农民接受新知识较慢,习惯采用旧方法和农药老品种占有很重要因素,但总趋势是这些农药所占农药总量比例逐年下降,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占农药总量的12~20,占杀虫剂总量的30%~60%。

1.3.4农药的非农药用途仍有应用
主要表现在田问管理中毒杀牲畜禽,公共水域中毒杀鱼类,田野捕杀鸟兽及野生动物等,还包括利用农药自杀和实施犯罪。

根据以上农药应用中的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农药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作物的生长及其价值,更严重者引起农药中毒(包括植物、动物、人)。

因此,农药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2 农药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在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农药残毒、环境污染、杀伤天敌等严重问题。

农药施用后,一部分农药喷洒在作物上,一部分调落在土壤或水体中,还有一部分随风飘移。

所以,农药投入农田后,除少量达到作用点外,大部分滞留于环境中,多种物理和化学形态不同的物资,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 1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有直接污染间接污染两种, 直接污染农药是以浸种、拌种和封闭药的形式, 直接将农药施入土壤。

其次是在喷雾时直接落到地面上或附着在作物上, 经风吹雨淋而落入土壤中。

间接农药污染是大气中悬浮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农药经雨水溶解和淋失, 最后落到地面上, 或死亡的动、植物残体,或灌污水将农药带入土壤, 目前大豆田长期使用高残效除草剂的地块, 导致玉米经济作物无法调茬, 大豆也表现根系发育受阻生长缓慢,个别地块出现大量死苗现象, 导致减产、减收甚至失收。

农药进入到土壤中被土壤胶粒及有机质吸附,在土壤中的降解、转化、迁移以及被农作物吸收。

但农药从土壤中消失的速度缓慢,农药残留不断增加。

被农药长期污染的农田土壤会出现明显酸化;土壤养分(氮、磷、钾等)随污染程度加重而减少;土壤空隙率变小,造成土壤板结。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将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原生动物以及节肢动物,如步甲、虎甲、蚂蚁、蜘蛛、蚯蚓、线虫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土壤生物活性降低。

若长期重复使用一种农药,还会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

并且,残存于土壤中的农药对作物生长十分不利,当农药残留较大时,作物农药水平也较高[ 3 ] 。

2. 2水体污染
水体中的农药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土壤中的农药随雨水或灌溉水进入水体;二是大气中的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三是农药喷洒过程中雾滴或粉粒漂移沉降至水体;四是直接向水体施药或在水体中清洗施药器械。

如果上层土壤或水体的的农药沉积物继续向下层移动也可能进入地下水。

农药进入水体后在水流的作用下稀释扩散,污染范围逐渐扩大,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如: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正常生存发展,养殖业和渔业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饮用水源受到农药污染,人畜饮用这些农药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会中毒致病等。

2. 3大气污染
大气中的农药主要来源于农药喷洒过程中雾滴或粉粒的漂移;土壤、水体或作物上的残留农药的挥发;农药生产过程中废气的排放等。

大气中的农药随大气运动而扩散,有些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甚至污染到了两极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