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唱歌课中的“无声”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月份月记:
在唱歌课中的“无声”教学
荔园小学肖彩虹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但往往教师把听的重点放在欣赏课中,而在教学中很少用。

我认为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敢知和理解作品是同样重要。

而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

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在唱歌课的教学实践中把“无声”的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还取得实效。

1.充分利用音乐光盘,发挥范唱、伴奏的效果
每一首歌曲都有相应的音乐光盘,正确、优美的范唱可以引人入胜,从而是学生更好地体味每一首歌所表达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用听唱法教学,更多地使用音乐光盘进行范唱,虽然音质是我们无法比拟的,但也应该给学生以信心,鼓励他们唱出跟录音一样的歌声。

多听既可以感知,也可以找寻声音的位置。

开始我让学生只使用耳朵,仔细体会歌曲的情绪、意境;视唱旋律时聆听音乐的伴奏,对速度、力度、节拍再有具体的体会,这是一个敢知再体会、再理解的过程。

在唱歌时使用几遍“无声”的唱(即跟随音乐或伴奏,只有口形,没有声音),让学生感觉仿佛录音中的声音是自己发出来的,增强学生的自信。

再来分析唱出这样的声音该是怎样的口形,在此基础上,当遇到高音或较难唱的旋律时,学生的口形会自然而然地找到声音的位置。

最后逐渐亮出声音,让他们自己和录音相比较找出还有哪些可
以处理得更好,把最美的声音表达出来。

2.“听、看、动”相结合,积极发挥身体语言
歌曲的感觉来自于内心对歌曲节奏感、韵率感的体会,这种节奏感可以在听、看的基础上,再借助人的体态、律动来完成。

如我把曲谱投影出来,让学生从无声的谱面上看准节拍、节奏,对于较难的地方,学生可以“看”出来,“想”清楚。

这个看的过程,就是一个熟悉、思考的过程。

然后让一部分学生轻轻哼唱,另一部分学生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再交替进行。

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唱歌,容易使学生厌怠,让他们积极发挥身体语言,从体态、律动中体会节奏感,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音乐是美的艺术,感受和体会美的手段是多方面的,而“无声”的空间也不可太多、太滥。

我觉得,如果适当的“无声”的体会可以给学生一个身心轻松的空间,而不至于学生学得太累,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