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第一篇: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生死的问题,是陶渊明思考与诗歌的重要主题,众多诗文都有涉及,如《自祭文》、《拟挽歌辞》、《形影神》、《杂诗》等。

《拟挽歌辞》的写作时间存在争议,多认为写于去世之前,与《自祭文》同年。

袁行霈先生不同意此说,认为写于壮年时期,两篇作品不是在同一心境之下所作。

《自祭文》为其生前绝笔,以平淡质朴的语言总结了其一生以及他乐天委分的人生观念,没有了《拟挽歌辞》中的诙谐讥讽,语言淡之又淡,内容却沉之又沉。

金人元好问赞美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说的是渊明的诗文与其他作家的作品相比清新自然,质朴淳厚;就渊明自己的诗文来说,《自祭文》为真淳之至。

渊明亦自言著文以自娱,故坦诚平实不造作,《自祭文》可看作其最真诚深刻的内心剖白。

《自祭文》有回顾总结性质,与他的其他相关诗文参看,可感受其内容的丰富,亦可在对比之下体味其最质朴的语言。

全文由秋之萧索写及己之辞归,然后由死及生,回首往事,对比己之乐天委分与彼之愒日惜时,述己之异志;既又重回此时,想象己之葬礼与死后,再申己怀,最后感叹人生之难与死之不惧。

下文逐句对陶公《自祭文》进行赏析: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

渊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九月作《自祭文》,是年十一月,卒。

文首序时,是祭文的惯例,可在自祭文中,值得玩味。

该处的时间,有解作写祭文的时间,亦有解作渊明预测的大化之时。

据袁行霈考证,《拟挽歌辞·其三》写于渊明壮年时期(46岁),中有“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句,此当为预测,而时隔二十年,从衰得白,从白得老,是不是也要从老而终了呢?渊明大概是有此想的,故而在76岁时的九月作了《自祭文》。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贫病交加的晚年冷风萧索的漫长秋夜,渊明辗转反侧:又是草木黄落的时节,可草木还会随霜露的改易而再生,我是不是要像鸿雁那样开始远征了呢?这一去,还会再回吗?
寒夜秋风,鸿雁落木,或是实写,或是起兴,清冷萧索之气顿生。

1321陶渊明:《自祭文》,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5月第一版,2011年十月北京第10次印刷,第一九六页。

2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三》,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四二页。

3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一五页。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

故人相悲,是深情,渊明言归,是畅达。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4山有旧宅”,渊明将死看作是归于本宅,或在悠然而见的南山脚下。

在渊明的生活以及诗文中,回归是一个主题,不堪尘世之恶而回归田园,今又将从逆旅之馆回归本宅,故渊明至此不悲。

羞以嘉蔬,荐以清酌。

候颜已冥,聆音愈漠。

呜呼哀哉!
早年曾调笑,“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此时,56惟余淡淡清酌。

《拟挽歌辞》中那个欲饮欲语欲视的还在形内的神,此时似要脱离了出来,看不清了,也听不清了。

渊明不信形尽神不灭,无法从佛许的来世得到解脱,生气渐散,就要归于空无了吗?呜呼哀哉…… 既是归于旧宅,又为何哀戚呢?渊明是矛盾的。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

在将辞之际,平静之中,渊明回首过往。

天地苍茫,亘古不没,受气而生万物,人而独灵。

人虽灵智,却为运而苦,渊明是有志不获骋,衣食亦来困。

虽说是“逢运之贫”,但总还是渊明不愿落于尘网,坚守清节之故;不耻言穷,而又不欲呈其因,字句间透着自豪,“贫
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生活虽贫,但自能于平淡中会真意,虽未鼓琴而歌,但也自幸生而为人。

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

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

欣以素犊,和以七弦。

冬曝其日,夏濯其泉。

以众人的眼光看,渊明的一生是枯槁的,没有功勋卓著,也没有惊心动魄,如雁过平湖,7无声无息。

可他的一生,也是艺术化的一生,透过他的眼,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深情。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渊明以力耕守其端,并且乐在其中:谷汲负薪,耘籽45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七》,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一九页。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四一页。

6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二》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四一页。

7陶渊明:《咏贫士七首·其五》,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二六页。

8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八四页。

育繁,心怀欢欣,吟哦而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日之内,朝出暮归,在渊明眼中,自是诗意浓浓,《自祭文》中即化为更平淡的“事我宵晨”四字。

闲暇之时,则有乐于琴书,或是“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或是“奇文共欣赏,11
210
9疑义相与析”,或是“乐琴书以消忧”,琴而无弦,音而希声,自乐于心间。

幽居田园,自少了人事的纷扰,四时循环也偶尔忘怀了,春秋冬夏,静静淌过。

絺绤冬陈,尚有暖日怡心;夏日炎热,亦可遇清浅山涧,堂前清阴。

或劳或闲,均是自得其乐,人不堪其忧,潜也不改其乐。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此四句,是渊明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力耕而身劳,隐遁而心闲,乐从天道,坦然处
13世,以卒其一生。

梁启超先生认为它是对“渊明先生人格的总赞”。

陶公也曾热血澎湃,欲有所作为,“先后入桓玄、刘裕、刘敬
轩三人的军幕,置身于政治风云的漩涡之中”,但终是失望至极,而又“山林久见招”,故决心归田。

后虽长叹“有志不获骋”,但身处异代之际,敏感的诗人看不到希望,终不愿与俗合流,独坚守清节。

虽然生活穷困,但内心坦荡无所累。

陶公的这种坦然顺化,是有所经历、对世情看透之后才得到的。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

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而人只有区区百年,大圣彭祖欲留而不得住,故世人
516
14转托立名,欲传千秋。

然乱世之中,是非不辨,“谁当为汝誉?”身在与名存为众人追求,渊明看透其中的虚无,故而踽踽独行,与众人异。

可是,身在与名存都不可得,人生如何这一难题又当如何解答?
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

识运知命,畴能罔眷。

余今斯化,可以无恨。

9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三》,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四二页。

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六〇页。

11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五六页。

1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五九页。

13梁启超:《陶渊明》,商务印书馆1923 年版,第46 页。

14袁行霈:《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5页。

15陶渊明:《和刘柴桑》,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五七页。

16同注释3.17陶渊明:《形影神·形赠影》,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三五页。

18陶渊明:《形影神·神释》,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三六页。

10
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善恶既已不辨,宠辱即与心中的正义相冲,营营求荣而有违于心,这是渊明做不到的,故而抽身而出,自持清节。

生活虽贫,亦可酣饮
尽兴,赋诗自娱,体味田园之美,生活之趣。

虽说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释形神之苦,但陶公亦非从来不惧死亡,也有“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的句子,担心自己活不过知命之年,自祭文中与之呼应,说自己已“寿涉百龄”,且过了自己由衷喜爱的生活,故而无所牵恋了。

不刻意追求身在名存,而顺应天道变化,过自己适意的生活,而死亦无所牵挂,这当是渊明对人生思考的结果。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死亡或如寒暑变易,是另一种存在方式,这是对亲友的一种安慰吧。

“落地为兄弟,何20
2119必骨肉亲?”“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渊明对朋友一片深情,此时只能作别;也只有相知之人,才解晨来宵奔,送其早归山林,还于天地。

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

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

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鸣呼哀哉!
虽有朋友相送,归途只能独行,路途漫漫,墓门萧萧,“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22生前尚且不追求尘世之名誉,怎还会希求身后的赞扬?故而身后之事亦是从简,不垒高坟,不在墓边植树,不给后代增添如扫墓、上香等任何烦劳,听任墓地在时光的自然流逝中或存或毁。

生于自然,亦还于自然,其死后亦如其生前,日月悄然过去而不觉。

最后的感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收敛不住的感情最后喷出,透出豪迈之情,人23生已经如此艰难,死又能拿它怎么样?不惧死亡的豪迈之中,又透着生的无奈和苍凉,呜呼哀哉!
或可如袁行霈先生,解作“回顾一生之艰难,于死后情形反觉茫然。

”在以形影神之辩寻得理论上的解脱与现实的安慰之后,在真实面对死亡之时,透出了现实的茫然,故叹息,呜呼哀哉!
1920
24同注释18.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
渊明集》,第一一五页。

21陶渊明:《答庞参军》,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五一页。

22陶渊明:《还旧居》,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八〇页。

23高建新.“乐天委分,以至百年”——陶渊明《自祭文》解析[J].名作欣赏,2011,(22):23-27.24袁行霈:《陶渊明年谱汇考》,《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84页。

是年十一月,鸿雁于征,草木黄落;至于后世,知音时有,追慕者如云。

第二篇: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色刘小华(范文)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色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杭州市转塘小学刘小华
【主题内涵】
伴随着课改的浪潮,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经典课堂纷繁叠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给以往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我们也经常听到来自老师真实的心声:“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变得臃肿了!”…… 到底是什么让老师们望“语”兴叹?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教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简约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指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简简单单,干干净净,教学过程有条理,返朴归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简单有效的教学。

”确实,对于一堂语文课而言,我们不应该索取太多的东西,不可能将全局的任务都放入其中,这样只会造成语文课举步为艰。

我们所要做的,是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约,让繁琐的环节变得简化,使花哨的形式变得简练,还语文本色,让简约、有效成为语文教学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有效
“轻负高质”这是对我们教育教学的一贯要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轻负高质的主旋律,语文课堂应该流淌
简约之美。

农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孩子相比,家长的总体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社会教育环境也缺乏优越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肩负着更多的教育重任,课堂教学也承担着更高的教学任务。

“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指导培养以及对学生智慧的启迪是使教学真正达到轻负高质所必不可少的。

简约课堂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给我们的管理和教师教学提出了挑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驾驭新的课堂。

要想课堂教学简约有效,教师充分尊重文本,研读文本,解读作者写作思路及编者意图十分重要,俗话说:“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教师功夫在课外,轻松在课堂。

学生轻松在课外,收获在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我想,在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愉悦地学习,用较少的时间、较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就是“简约有效的课堂”。

一、简约中求实效,活动中见成效
【案例1】
2010年12月17日,杭州市转塘小学2010年教学研讨活动如期举行,虽然天寒地冻,但礼堂里却一片热烈。

精彩粉呈的课堂,激情四射的研讨,高屋建瓴的讲座,辐射向一个大目标——简约课堂有效教学。

我们有幸聆听了杭州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所江平教授的讲座,同时还听了两堂精彩的研讨课,受益匪浅。

杭州市转塘小学瞿小霞老师的课《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她机智地运用当时刚下过大雪的天气,从温馨欢快的生活情境出发,配以美妙动听的《雪绒花》的乐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

紧紧抓住低年级学习的特点,以字词教学为重点,在学生琅琅书声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会小动物脚印不同。

在学军小学窦婷婷老师的课堂中,我领略到了一种“结构严谨,环环相扣”的教学风格,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在多种形式中让学生读、写、说,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灵动。

可以说是“长课短教”
的生动范例。

依据学生思维规律,先引导他们阅读易听见的声音,接着一起感受不易听见的几种声音,自然过渡到最后一部分,让学生探求听的秘诀——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

止此,两个教学目标已达成。

然后用“关于听,你从文中还获得了哪些?”引导学生简略了解文章其它内容。

孩子们的思维在积极地碰撞,同时我又欣赏到了一种诗意化的语文,如淋春雨,如沐春风。

中间设计操作实践环节,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学生们兴趣盎然.两堂精彩的语文课,展示了执教老师各自独特的教学魅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想说,这种充满情智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

课后,专家和全体听课老师一起进行沙龙式交流,气氛轻松又热烈,老师们纷纷表示听这样的课收获颇多。

听课后的专家引领时,进修学校特级级教师郑淑红的话我记忆犹新:简约课堂要正确地做到“舍”与“得”,简约使目标更集中,使环节更精致,使实践更充分,使过程更丰满。

“简约”是“有效”的必要条件。

【我的反思】这一活动激发我对课堂教学更深入的思考。

要想课堂教学简约有效,教师充分尊重文本,研读文本,解读作者写作思路及编者意图十分重要,俗话说:“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教师功夫在课外,轻松在课堂。

学生轻松在课外,收获在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放弃一些与学生的学习无关的东西。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将每句话、每个句子都讲得那么透彻,留点余地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我想,在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愉悦地学习,用较少的时间、较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就是“简约有效的课堂”。

二.经典的名师课堂,深刻的教学启示
有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无论选择何种教法,都要切实有效,让师生都感到舒服。

走进名师课堂,享受着美味的课堂大餐,领悟到了精彩的教学艺术: 【案例2】:《钓鱼的启示》
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了后,汤
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线上各加一句话。

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看法?生:在还没有允许钓鲈鱼的时候,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的情况下,爸爸诚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后来,汤姆很不情愿地把鱼放掉了。

(这个学生说得结结巴巴,不太连贯。


师:去掉“在”和“情况下”这几个词,再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这样的表达会更清楚。

(学生去掉了这几个词,说得更连贯了。


生:正当汤姆想违反规定,把大鲈鱼拖上岸的时候,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从爸爸的语气中听出一点挽回的余地也没有了,只好把鱼放掉。

师:你的记性真好,老师都没有你记得这么多。

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正当汤姆高兴地把大鲈鱼钓上来的时候,爸爸坚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只好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

师:无可奈何这个词用得好。

生: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师: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

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写的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的反思】
薜法根老师巧妙但不繁琐的教学设计很艺术地向学生传授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丝毫没有做作之感。

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据说佛家悟禅有三个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我想薛大师的课堂教学已经达到了第三个境界。

他的课简约而深刻灵动而有效。

【案例
3】:《燕子》
师:(课前板书课题:燕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生:(齐读)燕子
师:课文中一些生字词(出示第一组词),谁会读?师:好,不会读的请认真听同学读。

生1:微风掠过稻子翼翅荡漾
师:很了不起,课文没有教,他已经会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

说明你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请坐!现在谁会读了?认真听的同学都会读。

生2再读
师:不错。

现在会读的举手!
(生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师:好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师范读,生整体跟读)
师:好,再看这一组词(出示第二组词),谁会读?生1:沾小圆晕电线杆几痕细线
师:不错,四个词里面读对了三个。

有一个字音要纠正一下。

小圆晕(yùn),念第四声,再读一下。

生1再读
师:不错,请坐!现在会读的请举手。

(生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师:哈,真好,你来读。

生2读
师:不错,会读的举手!
(生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师:好的,我们一起读,起!生齐读
师: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课前可以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后的生字表上的注音来预习,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这些生字当中有两个字是多音字,我们看一下第一个(出示“晕”及相关词语)这个“晕”还有一个音念“yūn”,看一下后面组成的几个词语,你读读看,到底念“yùn”还是念“yūn”。

来,读读看!指名读
生1:晕晕(yūn)倒晕(yūn)头转向……
师:如果我们在读到的课文中遇到一些多音字的时候,你拿不准
念什么音,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吗?
生1:查字典。

师:很好,查字典。

请坐。

……
【我的反思】
薜法根老师简约明确的教学形态,亲切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学生如沐春风,轻轻松松获取了最清晰的基础知识,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再加上老师及时准确的课堂评价,使学生真切地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朴朴实实简简单单正是美。

【案例4】:《荷花》
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生1: 亭亭玉立的荷花、生2: 婀娜多姿的荷花、生3: 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我的反思】
王菘舟老师的《荷花》课堂导入,学生齐读课题后,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 引领学生浮想联翩,渐入佳境。

创设语境,触发语感。

教师的说,说在当说处——适时点拨,简洁直接,实用高效。

名师名课,并非是轰轰烈烈、富丽华贵,而是简单实用占据了它们的灵魂。

可以说是简而约深刻灵动而有效。

在名家的语文课堂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广度,思维的深度,语言的力度。

面对纷繁的现状,我们要大胆地以名师“简约”课堂为榜样,找到自己的“主心骨”,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

简单就是快乐,简单就是幸福。

简单才能高效.三、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循着名师的足迹,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思考着,实践着,怎样让孩子们用最少的时间学会最多的知识?怎样使课堂教学简约而
有效?我就这些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教学目标追求明确、简约
我们每一个学段,新课标都明确地规定了教学目标。

每一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又各有侧重点。

每一篇课文又各具特色,也都有一些明确的目标。

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间彼此有联系,又螺旋式地上升。

我们在新授每篇课文的时候,都要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的时候要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的设计要求明确,即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层次性,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要吃的果子。

因些,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要因人而异,实行分层教学。

【案例5】:《你一定会听见的》
杭州市学军小学窦婷婷老师在执教《你一定会听见的》阅读课时,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是“长课短教”的经典范例。

课堂节奏凝练不拖沓,紧凑不松散,目标集中,过程简洁,整堂课似行云流水,她从众多的目标中精心筛选最重要的、可以保留下来的目标,一节课扎扎实实地解决了两个重点目标。

一)通过读文,了解我们一定能听到的奇妙声音.二)过交流体验懂得听的秘诀.(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通过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各环节层层相扣,相得益彰。

课堂平实,没有大盖帽似的导入,没有华丽的形式,没有激情的演讲。

有的只是教师的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目标的严格落实。

无论是第一环节的温故互查,还是以后环节的设问导读、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一直是学生在动,教师学生角色定位准确,主体和主导恰到好处。

教师从从容容,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