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第1课时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技术水平(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 越大;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 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均资源消费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在世界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费 量和废弃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①降水 ②下渗 ③蒸发 ④水汽输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该地上空形成“乌碳云”的阴霾现象,其主要是由于( )
A.泥炭地干燥易燃 C.全球变暖加剧
B.地下水的过度抽取 D.泥炭受侵蚀流失
BCA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鹤类,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拉萨河、
年楚河的“一江两河”地区流域是其重要的“越冬地”。黑颈鹤具有集群觅食夜 栖的习性,夜宿地主要在水深不超过30cm的浅滩湿地,觅食地主要在收获后 未翻耕的青稞地和春小麦地。
不具有调节能力, 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自然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物质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生物多样性也保
证了自然系统的弹性,使自然系统能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系统的稳定 状态。
○人类系统的运转完全依赖于自然系统,人类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系统的运转条
件和方式。大多数人类生活在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当中,维持人类系统所 需的自然资源来自自然环境提供的供给服务,人类系统将无法消纳的废弃物 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由调节服务来降解。当人类索取和排放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
堆龙德庆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近年来通 过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园区化 等措施,经济迅速发展。调查表明堆龙德庆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据材料,分析堆龙德庆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减少的人为原因。(10分)
水利工程建设等改变湿地水文状况,干扰黑颈鹤的夜宿地;城市建设、农
被消纳的部分残留在自然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全球环境变化。
3.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 工业革命前: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 工业革命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
自然环境的支撑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 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 工矿企业、交通工具
市区垃圾场 机场附近的噪声
放射性污染 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福岛核泄漏事故
海洋污染污染
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露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 环境问题的表现(类型)
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
环境问题日益全球化: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臭氧层破坏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酸雨
⑤森林面积锐减
⑥土地荒漠化
环境问题日益全球化: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⑦资源短缺 ⑨大气污染
⑧水环境污染严重 ⑩固体废弃物污染
P13读图,思考: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 生物多样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 系统有什么不同?
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
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③人类活动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自然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①人口数量 ②人均资源消费量
③技术水平(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读漫画,回答1-2题。
1.漫画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问题
) B.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牧业发展破坏湿地减少,黑颈鹤夜宿地范围减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
得青裸地和春小麦地面积减少,黑颈鹤觅食地减少;农业现代化(大棚种植、
机械化深翻土地等)导致黑颈鹤觅食困难;工业污染加剧破坏黑颈鹤的生存
环境;人类活动增加,惊扰黑颈鹤的栖息与觅食。
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以及带来的危害。
自行阅读课本12-15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环境问题?
2.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是什么?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1. 自然环境(自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
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③人类活动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4、环境问题的表现(具体的类型)
①自然资源枯竭 ②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海洋、放射性污染)
③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壤盐碱化、全 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服务和调节服务能力时,就会干扰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转,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
能,就会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臭氧洞、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这 就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5. 影响环境问 题 的因素
①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
②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的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P14 图1.15 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主要的环境问题及举例
环境问题
举例
人为原因
典型事例
自然资源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
枯竭
矿产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 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森林调节功能下降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土壤盐碱化
毁林开荒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
不合理的灌溉
热带雨林的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 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
天气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盐 碱地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温室气体、氯氟碳化物的排放
南极“臭氧空洞”
主要的环境问题及举例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举例
人为原因
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 药的排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多瑙河的污染
A.环境污染问题
B.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C.生态破坏问题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4.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将( )
①使赤潮影响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赤潮危害 ③使赤潮影响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赤潮危害
AD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结合下面两幅图,回答5~6题。
5.两图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为( )
由 于 合 成 了 一 种 高 效 的 有 机 杀 虫 剂 D DT ( 二 氯 联 苯 三 氯 甲 烷 ) , 瑞 士 化 学 家 米勒获得了1948年度若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 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DDT的广泛使用 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管网的修建完善而能够快速通过该系统排水,该地如今即便已经成为农业
高产之地,却仍然不时会遭遇洪水的侵袭,或在其上空形成“乌碳云”(云
的颜色近似乌碳颜色)的阴霾现象。据此完成3题。
7.该泥炭地的形成关键依赖于( )
A.土壤肥力下降
B.植被腐化
C.成土母质的形成
D.森林砍伐
8.该排水系统对泥炭地水循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BB
C.土地荒漠化问题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2.该行为不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土地沙化
D.水土流失
赤潮是海水中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
海水变色的富营养化现象。2019年5月,福建宁德、福州和平潭等地海域发生
赤潮。完成3-4题。
3.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赤潮属于( )
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 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2. 人类环境 (人类系统)靠大量输入自然资源、输出废弃物来维持,物质和能量
是单向流动的,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其中,人类获取资源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并对 自然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自然环境循环得到消纳,未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 请说明理由。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 系统有什么不同?
系统 类型
物质和能量 来源
物质和能量 流动方向
生物多 样性
系统的稳定状态
自然 系统
太阳能
循环然环境的 供给服务
单向流动
单一
A.资源短缺
B.生态破坏
C.环境污染
6.该类环境问题的形成主要与人类( )
A.排放废弃物有关
B.获取自然资源有关
C.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D.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
D.全球环境变化
CA
研究表明,泥炭地(泥炭沼泽)的排水(灌溉)系统对水循环和碳循
环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英国某低洼池曾经一度是被淹没的。因深渠与排水
人均资源消费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在世界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费 量和废弃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①降水 ②下渗 ③蒸发 ④水汽输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该地上空形成“乌碳云”的阴霾现象,其主要是由于( )
A.泥炭地干燥易燃 C.全球变暖加剧
B.地下水的过度抽取 D.泥炭受侵蚀流失
BCA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鹤类,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拉萨河、
年楚河的“一江两河”地区流域是其重要的“越冬地”。黑颈鹤具有集群觅食夜 栖的习性,夜宿地主要在水深不超过30cm的浅滩湿地,觅食地主要在收获后 未翻耕的青稞地和春小麦地。
不具有调节能力, 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自然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物质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生物多样性也保
证了自然系统的弹性,使自然系统能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系统的稳定 状态。
○人类系统的运转完全依赖于自然系统,人类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系统的运转条
件和方式。大多数人类生活在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当中,维持人类系统所 需的自然资源来自自然环境提供的供给服务,人类系统将无法消纳的废弃物 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由调节服务来降解。当人类索取和排放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
堆龙德庆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近年来通 过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园区化 等措施,经济迅速发展。调查表明堆龙德庆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据材料,分析堆龙德庆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减少的人为原因。(10分)
水利工程建设等改变湿地水文状况,干扰黑颈鹤的夜宿地;城市建设、农
被消纳的部分残留在自然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全球环境变化。
3.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 工业革命前: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 工业革命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
自然环境的支撑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 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 工矿企业、交通工具
市区垃圾场 机场附近的噪声
放射性污染 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福岛核泄漏事故
海洋污染污染
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露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 环境问题的表现(类型)
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
环境问题日益全球化: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臭氧层破坏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酸雨
⑤森林面积锐减
⑥土地荒漠化
环境问题日益全球化: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⑦资源短缺 ⑨大气污染
⑧水环境污染严重 ⑩固体废弃物污染
P13读图,思考: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 生物多样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 系统有什么不同?
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
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③人类活动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自然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①人口数量 ②人均资源消费量
③技术水平(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读漫画,回答1-2题。
1.漫画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问题
) B.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牧业发展破坏湿地减少,黑颈鹤夜宿地范围减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
得青裸地和春小麦地面积减少,黑颈鹤觅食地减少;农业现代化(大棚种植、
机械化深翻土地等)导致黑颈鹤觅食困难;工业污染加剧破坏黑颈鹤的生存
环境;人类活动增加,惊扰黑颈鹤的栖息与觅食。
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以及带来的危害。
自行阅读课本12-15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环境问题?
2.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是什么?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1. 自然环境(自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
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③人类活动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4、环境问题的表现(具体的类型)
①自然资源枯竭 ②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海洋、放射性污染)
③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壤盐碱化、全 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服务和调节服务能力时,就会干扰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转,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
能,就会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臭氧洞、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这 就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5. 影响环境问 题 的因素
①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
②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的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P14 图1.15 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主要的环境问题及举例
环境问题
举例
人为原因
典型事例
自然资源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
枯竭
矿产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 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森林调节功能下降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土壤盐碱化
毁林开荒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
不合理的灌溉
热带雨林的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 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
天气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盐 碱地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温室气体、氯氟碳化物的排放
南极“臭氧空洞”
主要的环境问题及举例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举例
人为原因
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 药的排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多瑙河的污染
A.环境污染问题
B.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C.生态破坏问题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4.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将( )
①使赤潮影响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赤潮危害 ③使赤潮影响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赤潮危害
AD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结合下面两幅图,回答5~6题。
5.两图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为( )
由 于 合 成 了 一 种 高 效 的 有 机 杀 虫 剂 D DT ( 二 氯 联 苯 三 氯 甲 烷 ) , 瑞 士 化 学 家 米勒获得了1948年度若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 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DDT的广泛使用 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管网的修建完善而能够快速通过该系统排水,该地如今即便已经成为农业
高产之地,却仍然不时会遭遇洪水的侵袭,或在其上空形成“乌碳云”(云
的颜色近似乌碳颜色)的阴霾现象。据此完成3题。
7.该泥炭地的形成关键依赖于( )
A.土壤肥力下降
B.植被腐化
C.成土母质的形成
D.森林砍伐
8.该排水系统对泥炭地水循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BB
C.土地荒漠化问题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2.该行为不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土地沙化
D.水土流失
赤潮是海水中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
海水变色的富营养化现象。2019年5月,福建宁德、福州和平潭等地海域发生
赤潮。完成3-4题。
3.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赤潮属于( )
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 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2. 人类环境 (人类系统)靠大量输入自然资源、输出废弃物来维持,物质和能量
是单向流动的,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其中,人类获取资源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并对 自然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自然环境循环得到消纳,未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 请说明理由。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 系统有什么不同?
系统 类型
物质和能量 来源
物质和能量 流动方向
生物多 样性
系统的稳定状态
自然 系统
太阳能
循环然环境的 供给服务
单向流动
单一
A.资源短缺
B.生态破坏
C.环境污染
6.该类环境问题的形成主要与人类( )
A.排放废弃物有关
B.获取自然资源有关
C.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D.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
D.全球环境变化
CA
研究表明,泥炭地(泥炭沼泽)的排水(灌溉)系统对水循环和碳循
环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英国某低洼池曾经一度是被淹没的。因深渠与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