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桐庐帮
申通快递——聂腾飞、陈德军、詹际盛、聂腾云
聂腾飞是桐庐快递史甚至中国快递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是桐庐快递的引路人。
1993年,刚刚20岁的聂腾飞立志走出大山,来到杭州一家印染厂做工,并在此认识了后来的妻子陈小英(聂腾飞去世后改嫁奚春阳)。
陈小英来自夏塘村不远的潘畈村(现子胥村),在她哥哥陈德军的介绍下到同一家印染厂打工。
浙江淳安人詹际盛,当时也在印染厂打工,并和聂腾飞成为了朋友。
这家印染厂,汇集了日后所有和申通创立相关,且对中国民营快递颇具影响的人物。
一次偶然的机会,聂腾飞和詹际盛发现了一条生财通道:杭州很多贸易公司的报关单需要送到上海,为了不耽误货物出关,往往报关单第二天就必须送到上海,而当时的邮政速递最少需要三天时间。
于是,聂腾飞和詹际盛两人萌生了中间帮忙跑腿的想法——帮贸易公司把报关单在第二天送达上海。
主意一定,聂、詹二人双双从工厂辞工,成立了一家名为“盛彤”的公司。
聂腾飞自任总经理,和詹际盛分驻杭州、上海。
1993年,杭州到上海的火车票价15元,聂腾飞常坐的一趟车是晚上八九点出发,次日凌晨三四点到;而每单的收费是100元。
依靠这中间的高毛利,让他们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那一年,他们赚了近2万元。
因为业务常常要跑上海,他们把快递名字定为“申通快递”。
这是国内第一家民营特许加盟的快递企业。
随着业务不断的扩大,聂腾飞的弟弟——聂腾云跟随着哥哥聂腾飞在申通负责慈溪分公司。
中通快递——赖梅松
从聂家祖屋往前走到歌舞村,是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的老家。
聂腾飞和陈德军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亲戚朋友加入到快递这个行业中来。
就这样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随着聂腾飞把“申通”的业务逐步扩大到长三角,从1993年到2003年的十年间,桐庐的快递从业者也从夏塘村和陈德军所在的潘畈村,扩展到了钟山乡,乃至桐庐的所有辖区。
在申通的众多跟随者中,赖梅松的合作伙伴桑学兵曾经是申通的分公司经理桑学兵,两人合作开设中通快递。
圆通快递——喻渭蛟
从腾飞桥往县城的方向,横村镇喻家村是圆通董事长喻渭蛟的老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大批桐庐农民进军大上海,风风火火地搞起了快递。
喻渭蛟也是这其中的一员。
喻渭蛟成立圆通快递有他妻子张小娟的一部分功劳,张小娟原是申通快递的财务。
2000年5月28日,圆通速递公司宣告成立。
汇通快递——徐建荣
徐建荣,1960年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印渚老坞村,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当兵,退伍后,徐建荣开始了闯荡上海滩的生活。
经过了几年的拼搏,成立了上海增洲贸易有限公司。
在商会中,他认识了中国民营快递中著名创业者,了解了目前物流业与民营快递的发展形势,这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行业。
申通、圆通等由桐庐人创建的全国性的民营快递网络发展异常迅速,带动了许多桐庐人走上了致富道路,这些现象让徐建荣留了心。
汇通快运网络原投资经营者陷入资金追加的困境(汇通快运网络也是桐庐人创建的)。
原投资者找到了徐建荣,向他阐述了“汇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困难。
徐建荣为了桐庐人的事业,又于2005年3月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投入巨资收购经营汇通快运网络,他不愿让桐庐人创建的事业因困难而废弃,解决了许多投身这项事业的桐庐人的创业与就业问题,他们有一块良好的创业的天地。
徐建荣已下定决心,苦心经营汇通快运网络,他进一步加强了投资力度,采纳先进的经营理念,引进各种管理人才,以科学严谨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不断提升企业形象,把汇通快运打造成一流的品牌,把上海增洲实业有限公司营造成全国一流的企业。
他的愿望是,通过这项事业,不仅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而且象他当时经营养殖、屠宰行业,把几百名桐庐人带到上海滩创业致富一样,将更多的桐庐人引进到民营快递行业中来,让更多的桐庐人有创业和就业的机会。
韵达快递——聂腾云
聂腾云与聂腾飞是兄弟。
韵达也可说是与申通“同根同源”。
起初,在申通快递迅速发展时期,聂腾云跟随着哥哥聂腾飞在申通负责慈溪分公司。
1999年8月,23岁的聂腾云创立了韵达品牌。
现在,聂家的祖屋的河流上架起了一座腾飞桥,那是聂父和聂腾云联名为纪念聂腾飞而造的。
希伊艾斯——方星元
希伊艾斯与“四通一达”的关联并不紧密,这也将希伊艾斯从快递业中区别开来。
希伊艾斯创办人方星元是桐庐横村人,据此,希伊艾斯也被纳入了“桐庐帮”之中。
上海希伊艾斯快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8日,起步房地产市场。
快递业桐庐帮野史—聂腾飞简洁商业模式病毒式增长的威力
目前中国发展最快的是哪个行业?快递业是其中之一,连续5、6年增速35%以上,行业规模近1400亿。
不过虽然业务量大幅度上升,但是净利润率连续4、5年下降,因为同质竞争,价格战太凶猛,4、5年来单件快递平均价格从25元下降到16元,而成本在上升,这就是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威力:不断进行效率提升,否则就被淘汰。
桐庐帮和大部分淘宝卖家,都在给马云的阿里巴巴打工,当然,马云也不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
桐庐帮几乎统治中国快递业,主要还是靠10多年来履行聂腾飞简洁而强大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在海外司空见惯,在当时的中国是独门一流武功。
占据全国快递半壁江山的,会是一群来自浙江杭州下属县级城市——桐庐的快递企业,其中就有快递界闻名的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而且他们之间关系颇不寻常。
三通一达们,何以能成为今天中国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而他们层出不穷的问题背后,究竟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中国民营快递为何发韧于桐庐?“四通一达”的恩怨交织背后,是怎样的乡土逻辑?
2013年5月,马云推出总投资高达3000亿的中国智能骨干网。
有快递专家认为,一旦该网络建成,整个快递行业
桐庐帮
从杭州驱车向西南90公里,便可达位于千岛湖畔的桐庐县。
桐庐群山耸峙,富春江由南而北纵贯全县,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便是描绘的桐庐山色。
一进县城,江岸几幢新建的商务大厦颇有气势,然而过了富春江,这个县城的老底子却显露无疑:低矮陈旧的楼房,狭窄的街道,公交车是破旧的小巴,人力三轮满街揽客。
出租车很少,从不打表。
记者一提到“快递之乡”,出租车司机立刻兴奋起来:“很多快递老板都是我们桐庐人!桐庐人出去干快递的也很多。
”据统计桐庐县常住人口40.6万人,而外出从事快递行业的就达到5万人。
“出去做快递的人把钱带回来,也搞活了当地的经济。
”县城一家土菜餐馆的老板告诉记者,他有好几个亲戚都在杭州跑快递。
如同晋江帮占据了体育用品行业的半壁江山,桐庐帮也在各路资本混战的快递业“三国”中居其一。
申通、中通和韵达的董事长们,都来自桐庐县钟山乡附近的村子。
申通董事长陈德军(左上)、圆通董事长喻渭蛟(右下)、中通董事长赖梅松(右上)韵达董事长聂腾云(左下)均来自浙江桐庐县。
几个村子散落在离县城30多公里的大山里,进山的路全是用水泥铺成,蜿蜒曲折却很平整,经过一小时车程,当公路两边出现一些中西混搭风格的别墅时,子胥村到了。
子胥村是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的老家。
村里人讲,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人投身快递行业,并且几乎都效力于申通。
子胥村各处坐落着约30多幢别墅,这些别墅的主人都是全国各地申通网点的老板。
对于陈德军来说,少年时的回忆更多是苦难。
陈德军在子胥村长大,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人世。
失去了顶梁柱,使原本不富裕的家一下陷入了困境,阵德军和母亲、妹妹一家三口人靠几亩田种茶叶、养猪为生,每年几百元的收入让一家人的生计捉襟见肘。
养活一家人尚成问题,读书更是一种奢求。
1985年,15岁的陈德军初中毕业后被迫辍学,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为了补贴家用,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去学木匠,每月工资仅30元。
如今陈德军不断在全国各地捐资助学,甚至在老家村里捐资修了一座申通小学,这与他少年失学的经历有着很大关系。
出了子胥村,继续往深山里走,分别是歌舞村和夏塘村。
歌舞村是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的老家,夏塘村是申通创始人聂腾飞和韵达快递董事长聂腾云两兄弟的老家。
这两个村子同样是别墅林立。
在夏塘村,聂家修筑在河边的两栋豪华别墅特别扎眼,门前一座“腾飞桥”横跨河上,是为纪念“桐庐快递第一人”聂腾飞而修。
1999年,聂腾飞因车祸英年早逝,申通交给他老婆的哥哥陈德军掌管。
聂腾云回忆起当年与哥哥聂腾飞在夏塘村度过的少年时光,虽然苦却也有乐趣。
“那时候,我们每天上学走5公里路,两个人走一段,互相背一段,哥哥比我大17个月,但我个子比哥哥高,通常我背着哥哥。
那时我很享受,因为哥哥总是可以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
如今,夏塘村一共680人,222户人家,有300多人在从事快递业务。
在村子的某些角落,时不时就能看到一辆辆高档轿车。
逢年过节的时候,回村的公路上小轿车就会排成长龙,其中上百万元的豪车不在少数,路虎、悍马、保时捷比比皆是。
历史的选择
民营快递的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桐庐?
桐庐多山少地,大山里生存环境艰苦,乡亲们都巴不得出门谋生计。
1989年,聂腾飞到杭州的一家印染厂做小工,并在此认识了后来的妻子陈小英。
陈小英来自子胥村,在她哥哥陈德军的介绍下到印染厂打工。
陈德军之前是这家印染厂的工人,后来依靠自己的木匠手艺做装潢为生,但生意并不好。
浙江淳安人詹际盛,当时也在这个印染厂打工,并和聂腾飞成为了朋友,后来他创立了天天快递。
这座不知名的印染厂,汇集了日后所有和“申通”创立相关,且对中国民营快递业颇具影响的人物。
1993年,20岁出头的聂腾飞和詹际盛发现,杭州很多贸易公司的报关单需要送到上海,若通过邮政来投递,最快也需要三四天。
为了不耽误货物出关,这一过程往往时间紧迫,报关单第二天就必须送达到上海。
杭州的贸易公司普遍为此头痛。
由此,两人萌生了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快递雏形”的想法——帮助这些贸易公司把报关单在第二天送到上海。
于是,聂腾飞和詹际盛双双从印染厂辞职,创办了申通公司,聂腾飞任总经理。
当时杭州到上海的火车晚上八九点出发,次日凌晨三四点到,票价15元。
两人商定:聂腾飞白天在杭州拉业务和接单,每份报关单收100元,晚上坐火车到上海,第二天凌晨詹际盛在上海火车站接应,再把报关单投递到上海市区。
两人管这种业务叫“代人出差”。
这种前所未有的业务一经推出,大受杭州贸易公司们的欢迎。
即使起步阶段每天只有一单的业务量,100元的价格减去15元的车票,85元的高毛利,也让申通得以生存壮大。
第一年,在奔波的艰辛中,申通赚了近2万元。
1994年,聂腾飞利用赚来的钱,在上海开设了快递网点,负责收取外贸回函送回杭州,并请来小舅子陈德军帮忙坐镇上海。
而詹际盛离开申通,和弟弟詹际炜另起炉灶,打起了“天天快递”的招牌。
随着业务的扩大,聂腾飞发现,人手不够用了。
他很快想到了桐庐的家乡人。
快递这个行业对于快递员的信用有着硬性需求。
而江浙人历来重视宗族观念,来自乡里乡亲的快递员,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带着包裹和信件中途消失。
因为一旦他这么做了,就将被全村人抛弃,永远都不能回到家乡。
聂腾飞的成功,吸引了桐庐的亲戚朋友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江浙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他们愿意为了赚钱而远走他乡。
聂腾飞想到:如果大家分散到各个城市,就可以把沪杭的线状业务变成区域乃至全国的网状业务,如此一来申通的业务量将呈几何数级增长。
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分配利益。
聂腾飞的办法是:向总部交纳几百元的押金就可以开网点。
寄件网点独占快件的收入,并负担运费,而收件网点义务无偿地派送快件。
比如杭州网点把一份快件100元的收费全部纳入自己腰包,再花15元的火车票把快件送到上海,上海则必须接收杭州的快件,并无偿地把它送到本地收件人手里。
反之从上海到杭州亦是如此。
就这样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随着聂腾飞把“申通”的业务逐步扩大到长三角,桐庐的快递从业者也从夏塘村和子胥村,扩展到了钟山乡,乃至桐庐的所有辖区。
这些“申通”的跟随者中,喻渭蛟的妻子张小娟曾是“申通”的财务,赖梅松的合作伙伴曾经是“申通”的分公司经理,聂腾云其时跟随着哥哥聂腾飞在“申通”负责慈溪分公司,日后他们分别创立了“圆通”、“中通”和“韵达”。
喻渭蛟原来从事建筑装潢,小有资产,却不幸在一次工程项目中亏损殆尽,不得已才开始从事快递业;赖梅松原是木材供应商,在朋友的怂恿下投入500万元加入快递行业;聂腾云原在啤酒厂做销售,业余兼职做快递,却慢慢积累起了快递的从业经验。
桐庐快递大军就这样在偶然的机会下慢慢成形。
桐庐快递的业务扩展到哪里,桐庐人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桐庐人的关系网就铺到哪里。
一个桐庐人的快递样本
1996年下半年的一天,桐庐子胥村人邓德庚,跟以往一样一边在田头拾掇蔬菜,一边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
一条关于农民进城搞快递的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
“快递是一门新兴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递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听着广播,再想想村子里在外做快递的乡亲们大都赚了钱,邓德庚萌发了搞快递的念头。
1997年大年初六,邓德庚到亲戚在苏州开办的快递公司当起了学徒。
他学习能力强,不到半年便基本掌握了快递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更看清了民营快递行业的发展潜力。
同年8月,他和哥哥一起,用借来的8000元钱加盟了申通,踏上了前往浙江金华的创业历程。
这8000元是邓德庚的父母走了十几个地方借到的钱,他揣在身上只觉得沉甸甸的。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让父母过好日子!来到了陌生的金华,邓德庚和哥哥在靠近火车站的地方租了房子,然后忙碌地安装电话、印发名片。
两个人的“公司”虽然还是个空壳儿,但邓德庚觉得当老板的感觉好极了!
当时只有23岁的邓德庚,每天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到处跑。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把金华城里的大街小巷全跑遍了。
无论看到什么单位、公司,只要看见门口挂着块牌子,他就跑进去套近乎、分名片。
那些鄙夷不屑的目光,傲慢的话语,他全不放在心上。
有脾气大的老板,甚至当面将他的名片扔在地上,他把名片捡起来,笑嘻嘻地再重新递上去。
凭着山里农民的朴实本质,加上一张总是露着坦诚笑容的“娃娃脸”,邓德庚很快赢得得了客户的信赖,业务也慢慢多了起来。
两个月后,他平均每天的业务量已经达到到30多单,公司开始有盈利了。
但是,他的快递事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
当时,国家对快递业务市场并未完全放开,“因为没有身份,我们就像快递游击队,常遭围追堵截,我们常常把快件塞在腰上来躲避检查……”邓德庚在金华的“快递游击队”成了被工商邮政联合执法的全国第一案例。
公司所得的第一笔共7000余元的业务收入,还未到账就被执法部门没收了。
辛苦两个月,不仅未赚到一分钱,还惹来一身麻烦,甚至连基本的日常生活也成了难题。
邓德庚感到十分委屈,我一不偷,二不抢,凭着勤劳和诚信混口饭吃,为什么就没有我立足之地呢?这“老板”还能当下去吗?他的哥哥更是流着泪说:“我们混不下去了,还是回家吧!”可他却坚决地摇头:“如果我们现在回家去,那真是输光赔到底了,再说家里借的8000元钱我们拿什么还呢?还是得做快递!”
于是,他又借来3000元高利贷,一边争取办营业执照,一边继续跑业务。
如同皮球一样,有压力反倒蹦得更欢,他苦苦地在“夹缝中求生存”,业务量逐渐增多,名气也越来越大。
在客户的邀请下,他当年还在义乌市设立办事处。
到年底时,他不但还掉了3000元高利贷,回家过年时还带回了一个大彩电。
如今的邓德庚已经是申通义乌公司的总裁,他的创业经历被很多做快递的桐庐人视为一个励志故事。
最潦倒的时候,邓德庚请对方到饭店吃饭并谈判。
饭后因无钱埋单不得不把自己“押”在饭店,打电话给妻子借钱赎人。
说起这段往事时,邓德庚眼眶泛红。
来自桐庐的行业变革
当年,聂腾飞制定了加盟模式,几乎成了“桐庐帮”后来高速扩张的根基。
然而,这却是一种比较松散的管理模式。
总部的收入来源,其实是各地加盟商从总部购买的快递单和口袋,例如一个快递单1块钱,1个快递口袋6毛,总部就做这“1块6毛钱”的生意。
加盟商数量越大,递送量越大,总部销售的运单就越多,获得的收入也就越多。
而对于加盟商来说,他们要自行购买车辆,招聘员工或者寻找下一级的承包商。
制定快递价格是加盟商的权利,并不受总部影响。
加盟商可以根据实际环境灵活制定快递价格,只要有得赚,他们就可以和消费者讨价还价。
但是,大规模的加盟扩张使得总部对各网点的管控力度不够。
由于,各网点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人们对桐庐帮的印象已经定格在了丢货、破损和服务态度差等方面。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加盟商各自为政,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可能会为短期利益而牺牲质量和品牌。
更严峻的是,作为割据诸侯的加盟商一旦足够强大,总部则无法掌控。
加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递业一体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和集中化的发展趋势,直营模式是必然趋势。
2011年以来,圆通就开始强势推行直营改革。
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几大经济发达城市圆通已率先变为直营模式,深圳、成都也实现平稳过渡。
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2012年6月,圆通公司的“削藩”举动,令福州几个网点的加盟商不满,从而引发“停工”风波。
在利益面前,一些加盟商同意放弃站点运营权,但圆通必须给予其满意的补偿,还有部分加盟商则想脱离圆通单独经营。
直营改加盟势必会引发与加盟商的利益冲突,据说顺丰的王卫在10年前收回加盟站点时,被香港黑社会追杀,并差点被别人卸胳膊断腿,目前顺丰是唯一一家全部为直营的快递公司。
变革势在必行,喻渭蛟下达死命令:2012年圆通所有省会城市、货量大的二线城市全部要转型直营。
18年来风流云散,一场直营变革再次将桐庐,推上了中国民营快递史的风口浪尖。
在商业规则与乡里亲情的交织下,桐庐人又将书写民营快递怎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