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高二下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天津市高二下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来有网络媒体称,“中微半导体自主研制的5纳米等离子体刻蚀机,性能优良,将用于全球首条5纳米芯片制程生产线”,并评论说“中国芯片生产技术终于突破欧美封锁,第一次占领世界制高点”等。

中微公司的刻蚀机的确水平一流,但夸大阐述其战略意义,则被相关专家反对。

刻蚀只是芯片制造多个环节之一。

刻蚀机也不是对华禁售的设备,在这个意义上不算“卡脖子”。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中用到的最金贵的机器,要达到5纳米曝光精度难比登天,ASML公司一家通吃高端光刻机;而刻蚀机没那么难,中微的竞争对手还有应用材料、泛林、东京电子等,国外巨头体量优势明显。

在IC业界工作多年的电子工程师张光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硅片从设计到制造到封测,流程复杂。

刻蚀是制造环节的工序之一,还有造晶棒、切割晶圆、涂膜、光刻、掺杂、测试等,都需要复杂的技术。

中国在大部分工序上落后。


《科技日报》记者发现,2017年开始网络上经常热炒“5纳米刻蚀机”,而中微公司一再抗议媒体给他们“戴高帽”。

(摘编自高博《专家:国产刻蚀机很棒,但造芯片只是“配角”》)
材料二:
(摘引自《前瞻经济学人APP》)
材料三:
就已经发布的产品来看,华为的手机芯片麒麟980比苹果更强——苹果的芯片没有基带,所以说华为手机芯片达到世界第一,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华为手机芯片的突破不意味着中国芯片业摆脱“卡脖子”窘境。

事实上,2018年进口的芯片金额为20584,1亿人民币,高于石油进口总金额1511.7亿人民币。

芯片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大领域。

如英特尔、三星,既设计也制造;联发科和威盛,则只设计,不制造;台积电只替别人代工生产。

近几年中国重视lC设计,此类公司已有1400家,别的国家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国多,但水平不能说最高。

另外,造芯片就好比装修房子,除了好的设计图,还得有高水平的施工队。

“施工”是中国芯片业的弱项。

中国最好的芯片制造企业,成熟工艺是28纳米,跟台积电的7纳米差了三代;在封装(激光切割晶圆、引脚等工序)市场,做得最好的企业在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面临禁运,台积电这样的企业不再加工我们的芯片,即使华为能设计出最好的芯片,也造不出来。

(摘编自刘艳等《华为AI芯片很强,但外行请别瞎吹》)
材料四:
近期,国内不少互联网及通信行业巨头纷纷追捧人工智能芯片。

虽然很多厂商的人工智能芯片还处于PPr状态,或者只是堆在仓库里积灰尘,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对这些企业的青睐。

在一轮又一轮资本助推下,一些噱头很大,但规模化应用范例寥寥无几的厂商估值不断被推高。

然而,这种现象对于中国解决当下“缺芯少魂”的局面于事无补。

我们现在最缺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芯片。

在中国每年进口的超2000亿美元芯片当中,人工智能芯片的占比非常低。

关键的是,由于布局较早,中科院计算机所等一些单位已经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取得了不错
的技术成果,已有成熟的商业货架产品和应用。

在人工智能芯片这个概念“火”了之后,一些媒体预测:人工智能芯片将对半导体产业造成颠覆性变革。

但实际上,人工智能芯片更像一款解决特定问题的加速器,并不能取代CPU、GPU等类型的芯片。

简而言之,人工智能芯片只是饭后甜点,而不是信息产业的主粮。

对于人工智能芯片,应当辩证地看:一方面看到这类芯片潜在的市场前景和进步意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局限性,以及被过分炒作带来的一系列恶果。

在追赶的车道上,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赶,而不是投机取巧。

(摘编自铁流《谨防人工智能芯片成炒作噱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微公司研制的刻蚀机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不能表明中国芯片生产技术突破欧美封锁,媒体上的一些不当宣传受到中微公司一再抗议。

B.计算机系统中的服务器、个人电脑MPU,半导体存储器的DRAM等核心芯片国产占有率为零,反映了我国在核心芯片生产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

C.2013至2017年间,我国芯片进口额年年攀升,且与出口额差距巨大,2017年贸易赤字接近2000亿美元,我国芯片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D.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发展较好,已有成熟的商业货架产品和应用,因此在我国进口芯片中占比很低,但人工智能芯片并不能取代CPU、GPU等芯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硅片制造的涂膜、光刻、掺杂、测试等环节所需要的技术中,我国大部分落后,尤其光刻问题最为严重,我国高端光刻机生产空白。

B.2011年起,我国芯片一直有出口,且一度出口势头增长强劲,结合进口情况,可以预测一旦解决芯片技术问题,会赢得极大的市场空间。

C.华为手机芯片达到世界第一,这主要指的是芯片设计领域,在封装等领域,如果我国技术水平不能提上来,依然会存在着被卡脖子的隐患。

D.从材料四中可看到,资本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青睐,展现了市场灵敏的嗅觉和力量,启示要解决我国芯片核心技术问题要更多调动市场力量。

3.我国芯片生产核心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C
2.D
3.①实事求是,莫浮夸。

如对中微公司的刻蚀机的战略意义的夸大宣传,除了暴露宣传者的炒作心理或无知,让内行笑掉大牙,让被宣传者窘迫外一无是处。

②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制造业的水平。

如若台积电这样的企业不再加工我们的芯片,那么即使华为能设计出最好的芯片,也造不出来。

③辩证分析,理性行事。

面对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我们应客观看待,发展优势,弥补短版。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

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C项,“年年攀升”错误,依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2014年缩减,2016年较2015年也是缩减。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

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D项,“启示要解决我国芯片核心技术问题要更多调动市场力量”错误,依据材料四第一段“在一轮又一轮资本助推下,一些噱头很大,但规模化应用范例寥寥无几的厂商估值不断被推高。

然而,这种现象对于中国解决当下‘缺芯少魂’的局面于事无补”和第三段“对于人工智能芯片,应当辩证地看”可知,是启示我们看问题要辩证、理性。

故选D。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看清楚要求回答“我国芯片生产核心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认识和启示,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

依据材料一第一段有媒体评论“中国芯片生产技术终于突破欧美封锁,第一次占领世界制高点””、还依据第二段“中微公司的刻蚀机的确水平一流,但夸大阐述其战略意义,则被相关专家反对”,可概括出启示①:实事求是,莫浮夸;
依据材料三第一段“‘施工’是中国芯片业的弱项”和“台积电这样的企业不再加工我们的芯片,即使华为能设计出最好的芯片,也造不出来”,可概括出启示②: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制造业水平;
依据材料四第一段“在一轮又一轮资本助推下,一些噱头很大,但规模化应用范例寥寥无几的厂商估值不断被推高。

然而,这种现象对于中国解决当下‘缺芯少魂’的局面于事无补”和第三段“简而言之,人工智能芯片只是饭后甜点,而不是信息产业的主粮”,可概括出启示③:辩证分析,理性行事、不盲目跟风。

【点睛】
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

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

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

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

二是联系观念。

联系全文,联系主题。

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2.阅读下面的文章(24分)
笑者
[德国]海恩里克·波尔
①每当有人问起我干哪一行时,我就会满面通红,口结不已。

我很羡慕作家、泥水匠、理发师,因为他们的职业不言自明,无需冗言解释,而叫我回答这类问题,却感到十分局促:我是个笑者。

一旦招认了,
我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你是这样谋生的吗”时,又得老老实实地再招认一次:“是的。


②我的确靠发笑谋生,而且笑得很好。

我既非戏剧中的小丑,又不是滑稽演员,我只是个优秀的笑者。

我并不感觉开心,我表演开心。

我像罗马帝王一样地笑,或者笑得像个敏感的小男生,我发出十七世纪的笑声,与发出十九世纪的同样自在,如果场合需要,我一路笑尽所有的世纪,所有的社会阶层,所有不同的年龄。

就像修皮鞋的,这不过是我练出的一种技能。

在我的心胸中,怀抱了美洲的笑声,非洲的笑声,白种人、红种人与黄种人的笑声——只要报酬合宜,在导演的要求之下,我的笑声就能轰然而出。

我在唱片里笑,在录音带中笑,电视导播对我也蛮尊重的。

我凄惨地笑,适度地笑,神经地笑;我笑得像个电车上的剪票员或像杂货店里的帮工。

简言之,无论何时需要何种笑声——我都得笑。

③特别是我还有一项专长——擅发传染性的笑声,对三四流的滑稽演员而言,我更是不可缺少的帮手了,这类演员很怕观众会错过他们说的关键性笑话,因此多半的晚上我都在夜总会里充当不动声色的捧场者,我的职责就是在表演节目嫌弱的当儿,发出传染性的笑声。

这种笑声必须小心地在时机上扣得很准;我的放声纵笑不能来得太早,也不可来得过迟,必须恰是时候;在事先排练好的节骨眼儿上,我放声一笑,整个观众的轰笑也会响彻全场,台上说的笑话也才给救了起来。

至于我呢,则拖着疲惫的身心来到衣帽间,穿上大衣,庆幸自己总算下班了。

回到家中,总会发现有电报在等着我:“即刻需要你的笑声。

星期二录音。


④简直不必说,当我下了班或休假的时候,我是一点也不想笑的;牛仔巴不得能忘却牛群,泥水匠希望忘掉灰泥,我觉得这都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我自己工作之余就从来不笑。

我是个严肃的人,不少人甚至认为我是个悲观厌世的人。

在我们婚姻生活的头几年中,我妻子常会对我说:“笑几声嘛!”但后来她就认清了我是无法满足她这个愿望的。

我能在全然的肃穆中放松脸部紧绷的肌肉与磨损的精力,我就会觉得快乐。

是真的,连别人的笑声我都受不了,因为那太令我想到自己的职业。

所以说,我们的婚姻是十分静寂的,因为连我妻子也忘了怎么笑了。

我们谈话声调很低,因为我痛恨夜总会里的喧嚣,还有录音间中不时充斥的闹声。

我常怀疑自己可曾真正笑过。

我想没有。

我的兄弟姊妹始终认为我是个老气横秋的孩子。

不错,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笑,但我却从没听过自己的笑声。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每当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时,我就会十分局促,是因为我羡慕作家等高贵的职业,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卑。

B.作者特别强调“我”既不是戏剧中的小丑,又不是滑稽演员,意在表明“我”并不是为艺术而笑,就是为了谋生。

C.“电视导播对我也蛮尊重的”,表明“我”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也得到了电视艺术家的敬重。

D.下班回到家中,“总会发现有电报在等着我”,因此,“我”感到自己的特长大有市场,不会失业,心里很愉快。

E. 小说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暗藏着人物内心的波澜与挣扎;在直白质朴的语言里,蕴含着“我”的痛苦与无奈。

2.文中写道“我只是个优秀的笑者”,“我”的“优秀”表现在哪里?请分条概括。

(6分)
3.作者在第②段中不惜笔墨详写“我”的笑,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4.生活中的“我”为什么安静、不笑?(3分)
5.(1)结尾“但我却从没听过自己的笑声”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2)说说小说结尾的好处。

(6分)
【答案】1.(4分)B、E
2.(6分)他可以发出不同身份(阶层)、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笑。

(2分)可以随时、在不同场合发出含有不同情感的笑。

(2分)还能在节骨眼儿上发出有传染性的大笑。

(2分)
3.(3分)展示了“我”工作技能的“优秀”;突出了“我”生存的艰辛。

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或“增强了感染力”)(每点1分)
4.(3分)生性是个严肃、悲观的人。

痛恨工作场合的喧闹。

强颜欢笑的工作让他疲惫,厌倦。

(3分,每点1分)
5.(1)(2分)“我”心中充满了艰难生存的苦涩,从没有过发自内心的欢笑。

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无奈。

(每点1分)
(2)(6分)①照应题目,收束全文,表达了对上文各种笑的否定。

(2分)②(含蓄地)揭示了生活对下层劳动者的折磨(或“对人性的扭曲”);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表现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3分)③言简意赅,深沉含蓄,令人心酸,引人深思。

(1分)
【解析】(A“是因为我羡慕作家等高贵的职业,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卑”错,是因为他的职业特殊,别人不理解,解释麻烦。

C“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文中无依据,“得到了电视艺术家的敬重”表意过重,他们只是需要。

D“感到自己的特长大有市场、不会失业,心里很愉快”错,表达的是对无休止的强颜欢笑的厌倦。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

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

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

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出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

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

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

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

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

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

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

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

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
公认的经典。

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

”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D.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答案】1.D
2.C
3.B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要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内容。

题干问的是: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项,根据原文第一段“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

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这句话可知,D项应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内在原因的一项。

故选D。

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重点要认真研读文本,仔细比对选项内容所说的和文本内容的细微差异。

题干问的是“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表述有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不是“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
中”,应为“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
B项,“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表述有误,并不是他们“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而是“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
D项,“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述有误,应该是“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酷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

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理解、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理解文本内容,注意把握常见的错误的类型,注意分析比对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区别。

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项,原文第二段说“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而B 项却说“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确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夸大了它的作用。

故选B。

【点睛】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沈,太原晋阳人也。

沈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

奉继母寡嫂以孝义称。

好书,善属文。

正元中,迁散骑常侍,典著作。

与荀颛、阮籍共撰《魏书》。

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

寻迁尚书,出豫州刺史。

至镇,乃下教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

自至镇日,未闻逆耳之言,岂未明虚心,故令言者有疑?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连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惠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
五百斛若迭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

”沈探寻善政,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

又教曰:“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

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

俗化陵迟,不可不革。

苹俗之要,实在敦学。

昔原伯鲁不悦学,闵马父知其必亡。

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臭。

”于是九郡之士,成悦道教,移风易俗。

迁征虏将军,封博陵候。

平蜀之役,吴人大出,声为救蜀,振荡边境。

沈镇御有方,寇闻而退。

武帝即王位,拜御史大夫。

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祜等皆与沈谘谋焉。

及帝受禅,以佐命之勋,统城外诸军事。

封博陵郡公,目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封邑千八百户。

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薨。

帝素服举哀,谥曰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