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核能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下册) (4)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知道核能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掌握核反应的基本原理,理解链式反应、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
3.熟悉目前核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核电站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措施;
4.了解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5.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核能应用与评价能力。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核能的优点和缺点;
2.核能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核能发展的未来趋势。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核能知识的掌握,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核能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核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核能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基础知识巩固,帮助学生建立核能与已有知识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学生对核能的恐惧心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以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引入核能的应用和发展;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核能原理和核电站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核能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分析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设计:18.2核能

初中物理9年级第18章第二节《核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本节的学习方法应以阅读讨论为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利用核能利与弊的讨论,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了解核能的和平利用过程,认识到科学之路是艰苦的,激发学生献身于这一事业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三、教学难点: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四、讲授新课:导入:“8月6日”“8月9日”“胖子”“小男孩”“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些信息,请问你联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受到了美国人投掷原子弹的重创。
好,我们通过一段影片来了解一下它爆炸时的威力!(播放影片)“那谁能告诉我杀伤力那么大的原子弹,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有学生就回答,没有就直接进入主题)好,我相信学了今天的内容,你们会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
接下来,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核能》(板书)进行新课:今天我们分几步,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核能》。
首先是《走近核能》,“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原子)。
“原子的构造”。
恭喜你们进入下一环节第二步《对话原子核》,科学家曾经说过“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第一第二段。
)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是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如果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能量叫(核能)。
我们先来了解获取核能的一种方式:聚变。
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聚变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叫做热核反应。
(主要运用氢弹和太阳的能量,也是轻核聚变)。
我们再来探究获取核能的另一种方式:裂变。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过程。
这种分裂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链式反应”。
如果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巨大能量,以致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九年级物理下册 18.2 核能学案苏科版 精

核能【学习目标】1、了解核裂变和聚变,知道核反应堆的作用及核能发电的原理。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带来的问题。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核反应堆的作用及核能发电的原理;核能的获得和链式反应自主先学;1、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是和。
2、原子弹、核电站是利用原理,氢弹是利用原理。
3、核电站的能量转化流程:核能→→→。
交流讨论1.核裂变: (“轻”或“重”)原子核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原子核的过程叫做裂变。
原子核裂变时放出巨大的和。
裂变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2. 原子弹的原理: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加”或“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3.核电站的原理:能够、利用裂变产生的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核电站的核心部件)。
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能转化为能。
4. (“轻”或“重”)原子核成质量较大的核并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称为聚变,简称聚变,又称为热核反应。
太阳能的激发就是以的形式,是人工聚变的应用。
当堂检测1.“链式反应”发生在( )A、核裂变时B、核聚变时C、氢弹爆炸时D、铀自变放出射线时2.关于核能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B、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生猛烈爆炸C、氢弹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武器D、原子弹是利用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而制成的核武器3.分子由组成的、原子是由、、组成的,4.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5.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以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发生爆炸()6.氢弹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核武器()7.原子弹是利用轻核聚变或重核裂变制成的核武器()8.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9.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10.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以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11.据报道,荆州市的松滋将建设湖北省的第二座核电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核能和石油一样,属于可再生能源B.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C.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D.核电站发电和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都是不加控制的。
苏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8章第2节核能教案

18.2 核能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位“小男孩”!(播放视频)大家知道小男孩是谁吗?在二战末期,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在视频中原子弹爆炸使广岛的核爆中心迅速变成一片废墟,原子弹具有惊人的能量,你知道它是来自于什么能吗?(板书:18.2 核能)一、核能什么是核能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的第一部分,核能。
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说出原子的构成,画出原子结构模型2.原子核内的质子为什么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3.什么是核能?学生阅读课本,并相互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当原子核发生改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原子核是如何发生改变的呢?二、核裂变、链式反应1938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大致相等的原子核,同时会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我们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过程叫核裂变。
核裂变中用到的重要元素是铀。
铀(Uranium)的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其元素符号是U,是自然界中能够找到的最重元素。
1789年,由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并用1781年发现的天王星(uranium)为它命名。
铀在接近绝对零度(-273ºC)时有超导性,有延展性,并具有微弱放射性。
铀化合物早期用于瓷器的着色,1938年发现铀核裂变后,其开始成为主要的核原料。
下面通过一个短片来认识铀这种物质。
(播放视频)通过视频可以知道,铀在裂变时会放出巨大的能量,如果用纸卷类比成中子,火柴头类比成铀核,当点燃第一个纸卷引燃第一个火柴头,后面的火柴头会被点燃吗?(播放视频)铀核在裂变时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在铀核裂变中,这叫做链式反应,请同学解释。
(铀核发生裂变时,除了释放能量外,每个铀核同时还会放出2-3个中子。
这些中子又能使其他铀核发生裂变,从而放出更多的中子。
如果附近有足够多的铀核,裂变将不断自行地继续下去,就像发生雪崩一样,使千千万万个铀核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裂变。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8.2核能导学案

苏科物理九下18.2核能学案学校班级姓名第十八章第二课时核能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过程与方法本节的学习方法应以阅读讨论为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利用核能利与弊的讨论,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2)通过了解核能的和平利用过程,认识到科学之路是艰苦的,激发学生献身于这一事业的决心.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难点: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学习过程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原子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这时学生似乎不像刚才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能知道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人类现在主要利用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面对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在注意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应该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学生们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由此引入核能)同学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质子和中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相互排斥的力.那么,为什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我们怎样利用原子核内的这种巨大的能量呢?解读探究读一读:引导学生阅读“核能”一段内容.想一想:什么叫做核力?什么叫做核能?说一说:原子核内各个粒子间的吸引力,称为核力;原子核在发生变化过程中而产生的能量,叫做核能.思考:怎样才能让原子核里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呢?点拨:核能非常巨大,所以由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这两条途径获得核能.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氢弹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人类已经可以控制核能的平稳释放,让核能和平地为人类服务.链式反应和核电站看一看:用多媒体播放用巾子轰击铀时,铀核裂变(同时有释放能量的信息),裂变过程中释放的中子又轰击其他铀核,使其他铀核发生裂变,从而放出更多的中子,使这一过程自行地继续下去,干下万万个铀核在极短时间内相继分裂.想一想: 铀核裂变的过程还伴随着什么过程?说一说:还伴随着能量释放.点拨: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铀原子核,使铀核分裂,同时释放2个中子和核能,这2~3个中子又使2—3个铀核分裂,放出更多的中子,使更多的铀核裂变,把这种现象称为铀核的链式反应.这种反应若不加以控制,在极短时间内将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原子弹就是利用这种情况.同学们可参阅信息库进一步了解.议一议:能否让链式反应缓慢平稳地进行,从而达到计核能服务于人类的目的呢?读一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核电站”一段.说一说:核电站的主要组成及工作过程.点拨:为了安全地利用核能,核电站常利用循环水流把反应堆中的内能引导出来.但由于从反应堆中出来的水和蒸汽是有放射性的,不能直接用来推动机器,因而要把它跟产生蒸汽并推动汽轮机的水分隔开来,形成两个回路(如图18—2一l所示).第一同路用不锈钢管子做成,管子通过反应堆中心,用泵使水在管子里循环流动,把核反应放出的能量带出;第二网路包在第一回路的外面,吸取第一回路的热量,使得第二回路里的水转化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进入冷凝器,液化成水。
苏科版物理九下18.2核能学案

§18.2 核能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核能;2、知道利用核能的两个途径:裂变和聚变3、知道原子弹是不加控制的核裂变,核电站是可人工控制的核裂变4、了解核能比火力发电的优点预习内容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也叫.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4、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5、核电站有很多优点:消耗很少的,就可以产生大量的成本低、污染小;还可以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但核电站也存在污染.6、“链式反应”发生在 ( )A.核裂变时 B.核聚变时C.氢弹爆炸时 D.铀自变放出射线时7、从核能到电能,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正确的是 ( )A.核能一内能一电能 B.核能一机械能一内能一电能C.核能一机械能一电能 D.核能一内能一机械能一电能8、电子依靠力绕原子核高速运转的,而质子和中子是依靠力才结合在一起的.9、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电站利用轻核的聚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B.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是以铀为燃料的C.核电站的反应堆中放出的核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D.核电站不适用于缺少煤、石油、水能等能源的地区10、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带电情况是 ( )A.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B.质子、中子都带正电荷C.质子、中子都带负电荷 D.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核能》是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涉及核反应、核能、核辐射以及核能的利用等核能知识。
由于核能作为一种高级科技,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核电站、核武器、医学等等领域,因此该章节的教学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的概念、来源、类型和特性。
2.掌握核能反应和核辐射的基本知识。
3.了解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5.增强学生的核能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核反应和核能概念的理解。
2.核能的来源、类型和特性的掌握。
3.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1.核反应的本质和类型。
2.核能的特性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实际情境为基础,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自己探索学习。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核能的本质和特性。
3.讨论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能的概念和特性。
五、教学内容与方式5.1 教学内容1.核反应的本质和类型–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和联系2.核能的来源和类型–自然界中的核反应和人工核反应–核能的种类和特性3.核辐射的基本知识–α、β、γ 射线的来源、特性和防护措施4.核能的应用–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核能安全意识的增强5.2 教学方式1.课堂讲解:用图示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核反应、核能、核辐射和核能的应用等内容进行全面讲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核能的特性,如α、β、γ 射线的穿透性和辐射能、核反应的能量释放等。
3.小组讨论: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推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能概念和应用。
六、教具选用1.演示器,让学生通过图示和形象的语言更容易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概念。
2.α、β、γ 射线探测器、核反应探测器和暗箱,用于展示核反应和核辐射的特性。
3.实验器材、化学药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核能的特性。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二、核能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二、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聚合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的不同类型,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裂变分为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其中可控链式反应主要应用在核电站中。
3. 核聚变:核聚变是指轻核在超高温和超高压条件下融合成重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中。
4. 核能的利用和前景: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未来,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核能将在全球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基本原理。
2. 了解核能的利用和前景,认识到核能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基本原理。
2. 核能的利用和前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核电站和氢弹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核能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核能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
3. 核裂变:讲解核裂变的基本原理,通过PPT展示核裂变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核裂变的能量释放。
4. 核聚变:讲解核聚变的基本原理,通过PPT展示核聚变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核聚变的能量释放。
5. 核能的利用和前景:介绍核能的利用情况,如核电站、核武器等,让学生了解核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展望核能的未来发展前景。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核能:定义:原子核在分裂或聚合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分类:核裂变、核聚变。
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释放巨大能量。
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8.2核能》教案

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8.2核能》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和区分不同的颜色。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强他们的色彩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识别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加强孩子们的色彩认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识别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和区分颜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片、玩具或物品。
2. 学具:画纸、彩笔或水彩颜料。
五、活动过程:1. 引入:以故事的形式引入颜色主题,例如“颜色的魔法”。
2. 认识颜色:展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片、玩具或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颜色。
3.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用彩笔或水彩颜料在画纸上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组合。
4. 游戏环节:组织孩子们进行颜色配对游戏,例如将红色卡片与红色物品配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识别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和区分颜色。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2. 孩子们是否能够正确识别红、黄、蓝三种颜色?3. 孩子们在实践环节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否得到发挥?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们也参与到孩子们的颜色认知过程中。
2. 组织孩子们进行颜色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3.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注意不同颜色的存在,巩固他们对颜色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环节的设计:在实践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绘画活动。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将他们对颜色的认知转化为艺术创作。
这个环节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们将他们对颜色的感知和理解运用到绘画中,从而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8.2核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8.2核能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概念:原子核在裂变或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2. 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释放核能的方式,其中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原理;核聚变则不可控,如太阳的能量来源。
3. 链式反应:核裂变中,一个原子核裂变后产生的中子可以引起更多的核裂变,形成连锁反应。
4. 核电站的原理:利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
5. 核能的优缺点:优点包括清洁、高效、高能量密度;缺点包括放射性污染、核废料处理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核能的概念,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其应用。
2. 了解核电站的原理和核能的优缺点。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新能源的认识和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概念、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及应用。
难点: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核能的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导学案、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核能的日常生活应用,如核电站、核武器等,引发学生对核能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a. 讲解核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定义和特点。
b. 介绍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明白两种方式的区别及其应用。
c. 讲解核电站的原理,包括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发电机等主要部分,让学生了解核电站的工作过程。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核能的优缺点,引导学生从环保、效率、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某核电站的运行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核能发展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核能:概念:原子核在裂变或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类型:核裂变(可控)、核聚变(不可控)应用:核电站、核武器等核电站:原理:利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产生能量。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8.2《核能》WORD教案4

第十八章第二节核能[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到核知识,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这些深澳的概念,在学生头脑里,是一片空白。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运用影像资料把抽象的概念和直观的现象结合起来,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
原子弹的爆炸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网络资料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核武器的防护要领。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侧重了解在和平时期核能的利用,以及通过讨论的形式谈一谈我国未来核能的发展。
通过联系我国在核能与核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启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
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
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具和学具]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幻灯片或课件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
[课前准备]物质的结构,原子核内部的结构[教学过程][教学资源] 多媒体资料[教学评析]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开始的引入新课时的关于原子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都很想知道原子弹是怎么回事。
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来。
但是在关于重核的裂变发生的链式反应不能理解,此时就需要教师出示挂图或者有条件的可以借助课件多媒体的动画模拟链式反应。
最后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结合我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保留板书]第三节核能一.核能由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核能,也叫原子能。
二.获得核能的途径:1.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原子弹控制链式反应速度——核反应堆2.轻核的聚变不加控制——氢弹可控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学案:18.2核能(无答案)

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
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
太阳释放出的能量就是这种变化,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
B.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是以铀为燃料的
C.核电站的反应堆中放出的核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
D.核电站不适用于缺少煤、石油、水能等能源的地区
延伸板块
1)以下不属于核能优点的是()
A.核电站只需要消耗很少的核燃料
B.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C.核电站不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核电站成本低于火力发电站
探究板块
活动一:重核的裂变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1)核能有两条途径:一种是,一种是
2)重核的裂变
(1)什么叫裂变:
(2)什么叫链式反应:
(3)它有什么应用:
活动二: 轻核的聚变
什么叫聚变,它有什么应用?
活动三:核电站Βιβλιοθήκη 1)核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2)核电站发电过程是如何的?
3)“链式反应”发生在()
A.核裂变时B.核聚变时
C.氢弹爆炸时D.铀自变放出射线时
4)从核能到电能,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正确的是()
A.核能一内能一电能B.核能一机械能一内能一电能
C.核能一机械能一电能D.核能一内能一机械能一电能
5)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电站利用轻核的聚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
3)它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8.2核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8.2核能用案人用案日期2019年月日第课时核能课型新授课知识和技能: 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常识性了解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核能的发展历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1. 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难点1. 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 了解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2. 了解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
多媒体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导学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新课引入指导学生阅读p85核能的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原子核中的质子是依靠什么力量结合在一起的?2.什么叫核能?3.获取核能有哪两条途径?二、新课教学1、重核的裂变阅读回答结合课本图18—4或挂图讲解。
(1)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铀时,其原子核会分成质量大致相等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2)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链式反应,知道其应用:原子弹2.轻核聚变指导学生阅读P102相关内容,了解:(1)轻核聚变(热核反应)的概念(2)氢弹的应用(3)受控核聚变的核能的优点3.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核电站.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释放的能了解阅读阅读教学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过程量来发电的.(1) 结合课本图18—5或挂图讲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第一回路——核能→内能热交换器:把第一回路中的内能转换成第二回路中的内能第二回路——内能→电能(推动发电机发电)(2)核电站的特点①消耗的“燃料”少②成本低(3)我们的努力目标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反应堆是在1954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已经运行发电了;广东大亚湾电站第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运行发电了,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因为铀核裂变有放射性污染,因而建设核电站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以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我国对核电站的安全非常重视,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核安全局,保证核能的安全应用.三、总结本课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
九年级物理下册 18.2 核能教案2 苏科版

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教学难点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 么?
2、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
3、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
答:核武器
原子弹、氢弹
不明白——看书
从学生有一定了解的知识出发引入课题
进行新课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问题。
1、人类现在主要利用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面对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
2、请学生们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
在注意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应该开发利 用新能源.
§18.2核能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本节的学习方法应以阅读讨论为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利用核能利与弊的讨论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了解核能的和平利用过程,认识到科学之路是艰苦的,激发学生献身于这一事业的决心.
4、核电站
(1)在人工控制比,核能发电的优点:
A、消耗核燃料少B、对环境污染小C、成本低
看书后回答: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原 子核的过程——裂变
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猛烈爆炸
对照书上的图片理解链式反应
三、活动“发表你的观点”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九年级物理下册 18.2 核能教案 苏科版

核能
1 / 3
2 / 3
C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D .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精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A 、C 错误,B 项正确;D 项中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不是原子核而是原子,故D 错误。
全解:本题应选B 。
点评:正确掌握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特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不要把原子的结构和原子核的结构搞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思考与练习
例 2. 对于裂变及链式反应,利用我们现在的条件无法进行实验,以便进行观察和研究,但可以用如图18-1所示的实验进行模拟,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法,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如果让其,就可以被我们进行和平利用,如果就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
精析:链式反应的过程与如火柴 模型点燃过程相似,用图示方式来研 究,直观、形象地描述链式反应的过 程,所采用的是类比法。
对裂变过程 的能量释放如果不进行控制,就会发 生猛烈的爆炸,这就是原子弹的基本 原理。
图18-1
3 / 3。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二、核能 课程教学设计

《核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的有关知识。
2.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交流,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增强学生热爱和平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知道,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的各种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耗巨大,折合标准煤20亿吨。
20亿吨是什么概念?如果把这些煤堆成1m高,1m宽的堤坝,长度达106km,这个长度接近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
大家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能源危机。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挽救能源危机呢?(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有的同学说要不断开发新能源,有的同学说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太阳能……同学们的意见都很有道理,都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好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有望在将来彻底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新能源──核能。
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阅读课文。
二、新课教学(一)原子、原子核谁能来结合图片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原子的结构呢?(学生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把原子比作大广场,原子核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广场中央,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和能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核能(教师讲授)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就是核裂变。
1kg的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怎样才能使裂变继续下去呢?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8.2核能 学案设计

18.2核能教学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⒈了解核裂变、核聚变,知道核反应堆的作用及核能发电的原理;⒉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⒊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课前预习】-------- -一、核能1、原子是由_________和_____构成的2、原子核是由_________和_____构成的,其中带正电的是_____,不带电的是___。
3、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肯定有强大的___。
4、原子核内的各粒子之间还存在着强大的___——核力。
5、原子核内部存在着巨大的___力,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6、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为________和_____。
【新课教学】二、核裂变1、概念:______的原子核____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______的原子核的过程叫做核裂变。
2、链式反应3、不可控制的核裂变的应用是______,可控核裂变的应用是______。
三、核裂变的和平利用——核电站1、上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_______,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_发电的电站,目前已经的核电站都是利用_______________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核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反应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电机等。
2、我国在不断探索核能发电,并且自行设计制造了核电站。
你能说出我国正在使用的一个核电站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核能发电与火力发电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核能发电相比火力发电的优点有:一是____;二是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4、核能发电的缺点: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第二节核能
【设计意图】
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到核知识,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这些深澳的概念,在学生头脑里,是一片空白。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运用影像资料把抽象的概念和直观的现象结合起来,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
原子弹的爆炸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网络资料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核武器的防护要领。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侧重了解在和平时期核能的利用,以及通过讨论的形式谈一谈我国未来核能的发展。
通过联系我国在核能与核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启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
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
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具和学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幻灯片或课件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
【课前准备】
物质的结构,原子核内部的结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资料
【教学评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开始的引入新课时的关于原子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都很想知道原子弹是怎么回事。
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来。
但是在关于重核的裂变发生的链式反应不能理解,此时就需要教师出示挂图或者有条件的可以借助课件多媒体的动画模拟链式反应。
最后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结合我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保留板书】
第二节核能
一.核能
由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核能,也叫原子能。
二.获得核能的途径:
1.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
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原子弹
控制链式反应速度——核反应堆
2.轻核的聚变
不加控制——氢弹
可控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