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度I型和II型比较*
二度I型
二度II型
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
一.
P波与QRS波群无关
P波频率 > QRS频率
二.
PP间隔与RR间隔各自规则
可见到窦性P波
也可为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等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
三.QRS波群:
取决于逸搏心律心室节律点的位置 心室节律点位于希氏束分叉以上
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35-50次/ 分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 PR间期持续>0.21秒 二. PR间期虽未超过正常范围,但心率正
常或较快时,PR间期较原先延长0.04秒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 二.
定义:部分P波后有QRS波脱落
分类: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型)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I型)
(一)二度Ⅰ型AVB
文氏现象
一.
二.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QRS脱漏
R-R间期逐渐缩短 三. 长的RR间期短于两个短RR间期之和 四.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除非合并室 内传导异常) 五. 房室传导比例一般>2:1 比如3:2, 4:3等
*二度Ⅰ型AVB*
*二度Ⅰ型AVB*
II
室上性心动过速
发生机理: 折返激动为主 自律性增强占少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早搏
*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
一. 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二. 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140-200次/分 三. RR间期规整,或RR间期差偶>0.03秒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
四. 逆行性P波偶可见到
心室节律点位于希氏束之下
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35次/分以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典型表现:
1、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60bpm)> QRS频 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自规则 2、QRS波群宽大畸形,倒置T波,为室性逸搏心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典型表现:
1、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60bpm)> QRS频 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自规则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为交界区逸搏心律
扑动与颤动 (房性、室性)
被动性异位心律——窦房结发放激动的频率过缓或被阻滞, 使低位节律点按其固有的频率被动发
逸搏和逸搏心律
放冲动。
心律失常的种类2
二.激动传导异常(传导的延缓或中断)
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
病理性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Ⅰ、Ⅱ、Ⅲ)
逸搏心律:连续3次以上者
期前收缩(早搏)
定义: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 发出的激动
基本特点:
(1)基本节律 (2)提前搏动 (3)代偿间歇
(一)室性早搏
1.
早搏波:QRS波群,提早出现,宽大畸形 时限>0.12秒
T波与QRS波群的方向相反
2.
P波:早搏的QRS波群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 波
f 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
频率450-600次/分
RR间期绝对不整 当心室率缓慢而绝对规则, 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率多增快,但通常<160次/分
心房颤动2
三. 心电图特点:
长期的房颤,f波可纤细不易辨认
QRS多为室上性的
位于QRS波群后呈1:1传导或2:1传导 RP’间期>0.20秒
五. 窦性P波有时可能见,与QRS波群无关 六. 可见心室夺获与心室融合波
*室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分离*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 心电图特点:
2.
一系列增宽畸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心搏围绕
室内阻滞(左、右束支,左束支分支)
意外传导
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4-1: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一. 正常窦性心律 二. 窦性心动过缓 三. 窦性心动过速 四. 窦性心律不齐 五. 窦性停搏 六.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正常窦性心律
普通心电图记录不到窦房结激动的电位, 只能根据窦性激动引起的心房激动P波的出 现规律及特点推测窦房结的电活动。
其后少有逆行的P’波
三. 代偿间歇:完全性
*室性早搏-二联律*
*室性早搏-二联律*
*室性早搏*
(二)房性早搏
一.早搏波:
P′波
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二.P′R间期:多正常 可延长(房室干扰),偶可短于0.12秒 三.QRS波群: 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P′波后可无QRS波群,称为未下传的房早 四.代偿间歇:多不完全性
异位性心动过速
定义:
分类: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 二.
QRS波群:时限、形态正常;绝对整齐
心室率:160~250次/分
看不清明显的心房活动时,统称之为阵 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三.
主要类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特点:
短阵发性 自动转为房颤,或恢复窦性
心房扑动1
三. 心电图特点:
各导联P波消失,等电位线消失 代之以F波 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 FF间隔规整 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 350次/分
心房扑动2
三. 心电图特点:
F:R比例多为2:1,故心室率一般在 140~160次/分
二.
第二站:房室结
束支
三.
第三站: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心室
传导阻滞
传导阻滞的分类(按照阻滞程度) 1、一度传导阻滞:传导延缓 2、二度传导阻滞:部分激动传导脱落
3、三度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断
房室传导阻滞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动过速
一.
P波的方向:PⅡ直立, PaVR倒置(符合窦性特点)
二. PR间期:0.12-0.20秒
三. P—P间期缩短
四. 频率:>100次/分,但很少>15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
4.窦性心律不齐
一.P波的方向:PⅡ直立,
PaVR倒置
二.PR间期:0.12-0.20秒
第五节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源部位、传导与激动顺序的异常。心 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简便、最重要、 最可靠的方法。90%以上的心律失常可通
过体表心电图得以确诊。 根据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可将其分为: 激动起源异常
激动传导异常
心律失常的种类1
一.
激动起源异常
窦房结自身激动异常——窦性心律失常 过速、过缓、不齐、停搏、病窦 异位心率——心脏激动全部或部分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部位 主动性异位心律——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增强,其发放冲 动的频率超过窦房结,而提前激动心脏 期前收缩(房性、交界性、室性) 心动过速 (房性、交界性、室性)
偶可增宽,见于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三、心室扑动
一. 形成机理:
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
二. 条件:
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失常 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
三、心室扑动
一. 二.
P-QRS-T波群消失
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振幅较大的
心室扑动波
三.
速率在200-250次/分
四.
*房颤+三度传导阻滞*
典型表现:PR间期逐渐延长 RR间期逐渐缩短 QRS波群周期性脱落
(二)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一.
在QRS漏搏之前,PR间期恒定(可正常或 延长)
RR间期无明显变化
二.
三.
四.
长的RR间期为短RR间期的整数倍
房室传导比例一般为2:1,3:1等
五.
连续出现2次以上的脱落称为高度房室传导 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正常窦性心律P波的特点为:
1.P波的方向:Ⅰ、Ⅱ、aVF、V4~V6直立, aVR倒置 2.PR间期:0.12 - 0.20秒 3.PP间期:PP间期的互差<0.12秒 4.频率:60-100次/分(请计算点多少小格)
*正常窦性心律*
2.窦性心动过缓
1.P波的方向:PⅡ直立, PaVR倒置(符 合窦性特点) 2.频率:<60次/分 <45次/分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3. PR间期:0.12-0.20秒 4. 可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特别是在房室传导
比例为2:1与4:1交替出现时,出现于长周 期的心搏易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二、心房颤动
一. 形成机理:
房内多个小折返激动所致
二. 房颤时,心房失去协调收缩
易形成附壁血栓
心房颤动1
三.心电图特点:
*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二联律*
(三)交界性早搏
一.早搏波:QRS波群,形态多正常
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二.P波:逆行性P′,与QRS波群关系不定
QRS波群之前
PR间期<0.12,或与窦性PR间期相差较大
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秒) QRS波群之中(埋没),不易辨认
3.代偿间歇:完全性
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 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可自行终止 极易复发,或转为室颤
常见病因:
先天性长Q-T综合症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低钾、低镁
药物所致,如奎尼丁等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一、心房扑动 二、心房颤动 三、心室扑动
四、心室颤动
一、心房扑动
一. 二.
形成机理: 房内大折返环激动
*交界性早搏*
早搏的鉴别诊断
房性早搏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T波 代偿间歇
P′,多直立 形态异于窦P 正常, 延长(干扰)
交界早搏
室性早搏
P′,可直立,可倒 多无相关P波,如 置 有,必倒置 P′-R<0.12s R-P′<0.20s 室上性 正常 完全 ——
室上性 正常 不完全
宽大畸形 与QRS主波相反 完全
三.P-P间期差异:>0.12s
四.常伴有窦性心动过缓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常见(吸-快、 呼-慢)
*窦性心律不齐*
5.窦性停搏
一.窦房结不产生冲动,窦性心律中出现
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二.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三.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 性逸搏
*窦性停搏*
逸搏和逸搏心律
心室扑动不能持久,或恢复,或转为心室
颤动
*心室扑动*
四、心室颤动
一. P-QRS-T波群消失 二. 代之以快速而不均匀的,
波幅大小不一的
颤动波
三. 速率在250-500次/分 四. 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心室颤动*
传导阻滞
心电信号传递和传导阻滞
一.
第一站:窦房结
心房
窦房传导阻滞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较长时间的停搏可使病人出现脑缺氧的表现:眩晕、 短暂意识障碍、抽搐等。长时间停搏则引起心室停搏。此时 可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当窦房结或其他高位节律点出现停搏或阻滞时,低位节 律点的潜在自律性激动得以成熟发放并激动心肌而形成逸搏 或逸搏心律。其属于被动异位心律,可发生于心房、房室交 界、及心室,以房室交界多见,房性少见。 逸搏:仅发放1~2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