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炎患者的病因与临床治疗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册,如业务能力、工作职责、服务规范与考核制度等,严格要求每位护士全面掌握各项护理内容,且可在临床灵活应用。

③完善各项护理流程:护理人员积极辅助入院患者进行妇科全面检查,从而全面掌握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依据实际情况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向患者全面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时纠正患者对子宫肌瘤病症的错误认知,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④质量评估:由质控人员对护理过程中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分析讨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薄弱环节质量监督,积极改进护理方案,从而促进临床护理治疗进一步提升。

1.3观察指标
以我院护理质量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包含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与护理文书书写4个方面,每项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分析组间,取t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描述,满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x±s)
组别例数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对照组1586.53±2.3485.49±6.2382.64±5.6685.64±3.47研究组1593.26±4.2693.26±3.4192.45±4.2192.46±3.44 t 5.363 4.237 5.386 5.406
P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30岁-50岁的女性为主要患病人群,主要因患者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常表现为疼痛、贫血、子宫不规则出现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临床针对该病症患者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治疗、超声消融治疗与手术治疗等,而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措施。

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接受的护理质量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与术后恢复的关键,与患者康复呈正相关,因此积极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尤为重要[4]。

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显著,是可作为循环性质的护理措施。

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应用该措施,可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发现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足,然后可依据实际情况与现有的医疗资源,为患者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并落实执行,可有效改善患者护理质量,促使临床护理效果提升,继而促使患者及时康复,应用效果显著[5]。

且本文实验中,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显著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患者治疗效果与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5):553-553.
[2]薛春花.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07):1088-1089.
[3]何倩,任雪莲.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6):175-177.
[4]童玲.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3):4870-4871.
[5]杨婉萍.探究在子宫肌瘤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8):161-161.
慢性肺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慢性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威胁到人身安全,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慢性肺炎多发生于老年者,加上老年人的免疫能力低下,合并寄出疾病较多,相应增加了老年慢性肺炎死亡率[1]。

因此,分析慢性肺炎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现将慢性肺炎的病因及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88例慢性肺炎患者来源于本院自2018年5月—2020年5月就诊的。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且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咳痰、气促、发热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严重心肝肾功能性疾病;精神疾病者;不愿配合治疗者。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其基本资料如下表1所示,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组别男性/女性平均年龄(岁)病程(年)对照组(n=44)24/2067.89±4.11 2.34±3.25研究组(n=44)22/2267.92±4.54 2.45±3.18 X20.1450.1780.174
P0.0670.1970.981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排痰、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头孢甲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

静脉滴注1-2g/d头孢甲肟+0.9%葡萄糖溶液氯化钠中。

静脉滴注0.4-0.8g/d左氧氟沙星+0.9%葡萄糖溶液中。

连续治疗2周。

1.3疗效标准
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

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PR)。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以P<0.05表明数据与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更高(P<0.05),详见下表2所示: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IL-6、IL-8、TNF-α、CPR水平更低(P<0.05),详见下表3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对照组(n=44)1720737(84.09)
研究组(n=44)2220242(94.60)X2---11.453
P---0.01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比较(x±s)
组别
IL-6(pg/L)IL-8(pg/Ll)TNF-α(pg/L)CPR(mg/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n=44)
48.14±
3.26
19.24±
3.44
22.15±
2.45
12.15±
3.22
28.14±
2.57
16.26±
3.15
36.47±
1.90
8.36±
2.04研究组
(n=44)
48.52±
3.15
11.02±
3.22
22.54±
2.15
9.56±
2.98
28.22±
2.90
12.17±
2.90
36.45±
2.10
5.22±
1.98
t0.03415.3220.05616.7220.17813.178 1.0368.311 P0.6340.0010.8950.0010.9230.0010.8940.001 3 讨论
慢性肺炎是临床常见呼吸内科疾病,其临床症状不明显,且发病较缓慢。


慢性肺炎患者的病因与临床治疗探究
廖艳丽
无锡虹桥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肺炎患者的病因与临床治疗。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8例慢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慢性肺炎的病因,并比较常规抗感染、排痰治疗与头孢甲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炎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慢性肺炎者的病因相对较复杂,给予头孢甲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可减轻炎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肺炎;病因;头孢甲肟;左氧氟沙星;临床效果
189
2020年 第29期
者发病初期,难以确诊为慢性肺炎。

因此,临床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患者应根据自身体征初步判断病情。

当前,慢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心烦气躁等,且患者常常伴随有反射性障碍,往往将口、鼻、咽的分泌物误吸到呼吸道,导致感染[2]。

慢性肺炎多发于老年者,其免疫系统较弱,且代偿能力降低,免疫力不断下降,导致呼吸道黏膜防御相对较差。

因此,对于细菌易感性容易增强。

尤其在冬季、秋季,容易导致肺部感染。

慢性肺炎者多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源病、肺气肿等疾病,导致病情复杂,增加治疗难度。

慢性肺炎患者在诊断及治疗时,应全面掌握慢性肺炎发病特点,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观察及诊断[3]。

通过明确诊断,对其进行分析及治疗。

除了常规对症治疗外,本次采用左氧氟沙星药物进行抗感染综合治疗,抑制炎性细胞的产生,清除相关炎症因子,促进气道内痰拴分泌物的排出。

头孢甲肟可抑制多种阴性菌,改善炎症因子水平。

此次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慢性肺炎患者的病因较复杂,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甲肟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兴元,吴春丽.回顾分析头孢克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J].医药界,2020,1(008):1-2.
[2]黄林君,吴聪,韩梦莉.拉氧头孢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肺炎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5):132-133.
[3]杨晓光.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慢性肺炎的疗效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007(024):84-85.
胎膜早破会导致胎儿窘迫、新生儿肺炎、胎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1],对于母婴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所以,为了进一步优化对于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处理方式,现选取我院108例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选取我院108例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孕产妇年龄为23岁至32岁,平均年龄是(26.8±1.6)岁;孕周为28周至34周,平均孕周为(30.1±0.5)周。

108例孕产妇中有86例是初产妇,22例是经产妇。

所有的新生儿都是单胎,存活103例新生儿,余下5例死亡。

其病理根据主要有体现为孕周在28周至34周间,还有发现胎膜早破的势头,而且孕产妇也都是为早产。

1.2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108例孕产妇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阴道炎、流产早产史等原因,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 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例数所占比例(%)
阴道炎3421.5
流产早产史2119.4
羊水过多1614.8
生殖器畸形1413
臀位1513.9宫颈内口松弛87.4
合计108100.0
2.2.108例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Apgar评分情况
108例孕产妇中有83例是经阴道分娩,占有76.9%的比重,25例为剖宫产,占有23.1%的比例。

比较两种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方式的Apgar评分情况,对比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方面的价值(P>0.05)。

详见表2.
表2 108例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Apgar评分比较分娩方式n小于3分4至7分大于7分
阴道分娩832972
剖宫产251915
合计10831887
2.3孕产妇潜伏期情况
对我院的108例孕产妇进行保胎治疗,主要通过硫酸镁、利托君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胎膜早破的潜伏期在2小时至16天间,平均(6.5±1.3)天。

2.4围产儿情况分析
在本次的研究中发现孕周在28周和30周的待产妇一共有22例,而出现死胎和死产的分别有2例,死亡率达到18.2%;而孕周31周和34周的待产妇一共有86例,死亡率为1例,死亡率为1.2%。

将其围产儿的死亡率比较差异较大(P<0.05)。

孕周为28周和30周的待产妇中,新生儿出现肺炎和新生儿窒息各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而孕周31周和34周的待产妇中,发现产儿肺炎和窒息各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

两小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区别较大(P<0.05),具有可比性质。

3 讨论
胎膜早破为围生期常见并发症,很容易导致围生儿死亡,而且会增加孕妇宫内感染和产褥感染的机率。

导致胎膜早破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有胎膜发育不全、创伤、宫腔感染、宫腔内压力异常、机械性刺激以及子宫颈功能不全等[2]。

在本次研究中的108例患者中,针对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最主要的两种因素导致孕产妇出现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现象,分别是阴道炎和流产早产史,分别占有21.5%和19.4%的比例,所以,在预防早产以及胎膜早破方面工作的时候,尤其是要重视对有流产和早产史的孕产妇给予足够的保胎保护,建议在妊娠之前要到医院妇科做好各方面的检查,如果有发现生殖道方面的疾病,接受较为全面治疗,降低疾病对身体带来的伤害[3]。

而针对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现象的处理方式,只要发现胎膜早破,孕产妇在24小时内分娩的比例高达到91%;而出现早产和孕并发胎膜早破的现象的孕产妇往往是1周内分娩达到92%的比例。

再次过程中要积极的为孕产妇进行保胎治疗护理,以免孕产妇以及胎儿受到影响,一般利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进行治疗[4]。

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孕周为小于35周的早产患者及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治疗,可有效的促进胎儿的肺成熟,并能降低胎儿窘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抗生素的治疗主要是在待产妇出现破膜后给予抗生素治疗,而在破膜一周后待产妇还未生产,就停用抗生素,避免出现不良药物反应,危及孕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5]。

而针对保胎治疗的时间限度的分析,从围产儿情况分析中得知,孕周在28周和30周的待产妇与孕周31周和34周的待产妇相比较,后者的围产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出现情况低于前者(P<0.05)。

所以,可以将期待疗法放宽到30周,但同时也要注意治疗时间限度,一般设定在孕34周前后[6]。

综上所述,针对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此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出现率。

参考文献:
[1]姚惠.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6):23-25.
[2]马丽丽,李丹阳.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及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5,(14):2136-2138.
[3]王莉.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26):80.
[4]刘春莲.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157+159.
[5]陈立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300-301.
[6]王瑞.78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J].重庆医学,2011,(27):2780-2781.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分析
宣冬梅
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北京市 101300
摘 要: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

方法:对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08例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主要分析其胎膜早破的原因还有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的情况。

结果:阴道炎是诱导发生的胎膜早破的常见原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在2小时至16天间,平均(6.5±1.3)天;使用两种分娩方式,其中围产儿的Ap-gar的比分发现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方面的价值(P>0.05);而孕周在28周至30+6周的待产妇以及孕周31周至34+6周的待产妇,将其围产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大(P<0.05)。

结论:针对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要施与产妇宫缩抑制剂、抗生素等药物,有效的延长产妇的孕周超过30周,以此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妊娠结局
1902020年 第2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