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大神:祝允明!(高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帖大神:祝允明!(高清)
明代书家祝允明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享年67岁。

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故号枝山、枝指生,又号支山、枝山道人、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

苏州府长洲县人。

祝允明自幼聪颖过人,又因家学渊源,五岁能书一尺大字,九岁便能作诗,后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

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正德十六年(1521)任命为应天府(南京)通判,未满一年即称病还乡,故有“京兆”一称。

他的仕途并不顺遂,因此潜心为文、醉心翰墨,后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与文徵明、王宠、陈淳并称“吴门。

祝允明临《兰亭序》,纸本纵26.7厘米,横416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卷后有文徵明自题及清王澍跋。

祝允明从小天资聪颖。

据《明史》记载,祝允明五岁就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已能赋诗,稍长后博览群书,文章极有才气。

弘治五年(1492年)考中举人,直到55岁(1514年)才走上仕途,任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年)转任应天府通判。

后因病乞归故里。

晚年经济拮据,生活贫困。

嘉靖五年离世,死时67岁。

祝允明的好朋友文征明曾经说过:“吾乡前辈书家称武功伯徐公,次为太仆少卿李公。

李楷法师欧、颜,而徐公草书出于颠、素。

枝山
先生,武功外孙,太仆之婿也。

早岁楷法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

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


明代书坛,一直为赵书所笼罩,妍媚之风大盛,祝允明一扫妍媚甜熟之书风,继承宋代尚意之风,以其古拙雄强、豪放纵逸的阳刚之气震撼了明代中叶的书坛。

他的出现,不但对振兴明代书法艺术起到了作用,而且对晚明出现群星璀灿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卷欣赏
锺繇墓田丙舍帖(左)及祝允明临作(右)
祝允明博观纵览的临古方法,足以让他具备了超越同时代人的可能性,进而具备了超越前人的可能性。

他在临摹上注重对某家笔法理解,临一家像一家,为其能够融合各家笔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他书风的多变提供了便利。

王献之二十九日帖(右)及祝允明临作(左)
临帖是对古人书法风格和面貌的学习,以学习的相似程度来区分实临还是意临。

实临不仅注重写形,还要注重取神。

而意临则侧重取神,同时掺杂着个人的审美旨趣。

这两种对临的临帖方法是书法学习者常用的临写方式。

而一般从临摹到创作我们还会采用背临或忆摹的方式,这比对临的要求会更高。

这要求学书者仔细研究原帖,对笔法、结构、章法等相当熟练,并将原有的内容背出一一摹写下来。

虽有难度,但这是临习者学习某家面貌最好的途径。

若将这种难度继续加大,那便是仿书的模式了。

仿书要求熟练掌握某家笔法技巧、结构特征、章法等,最终以风格面貌为旨归来进行创作的一种模式。

这样的方式不需要范本作参照,它是临摹走向创作的一条快捷通道。

祝允明临黄庭经册(部分)
从存世的临摹作品来看,祝允明早岁所临诸家法帖的态度是忠于原帖的。

27岁临《黄庭经》与原帖相比,关于原帖中脱字处有补漏的文字,如“后有命”后补脱字“门”、“灵根坚”后补脱字“固”等,
皆忠于原有的章法来临写,体现出祝氏对古帖中“矩”的理解。

虞世南大运帖(右)及祝允明临作(左)
祝允明41岁临《黄庭经》已将脱字排入行中,已并非如21岁时所临《黄庭经》一样亦步亦趋的追求形似,而是掺杂着自己的喜好去临写,加强了笔画的厚度与粗细的变化。

祝允明临王羲之帖册(部分)
祝允明临王羲之帖册(部分)
祝允明忆摹赵孟頫书唐集七十首,这里的忆摹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背临。

若要背临七十首古诗,可见需要超凡的记忆能力。

在此祝氏不免有夸大的嫌疑,但是他能够用赵体书风将这些古诗还原是可以肯定的。

祝允明忆摹的方式很少见到,但可以推断他并非仅此一次采取这样的模式进行临写。

祝允明临王羲之帖册(部分)
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古人的养分更好地运用到创作中去,而祝氏一直从容地游离其中,游刃有馀。

他喜欢将若干古帖临于同一卷上,或仿诸多书家风貌于同一卷上,而这样的一种方式对于他而言更多的像是一种游戏,集中体现了他有趣的临古与仿古的书写模式。

祝允明楷书临黄庭经卷
祝允明楷书临黄庭经卷(局部)竹慈纸已售10000多刀100%好评·高性价比
99元10刀
点图下单▼
书法功课 | 学书法少走弯路 出品✎精微堂
责编✎黑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