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根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在把假设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依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本课的重、难点是: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纳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想,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究新知,我设计了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稳固新知,体验愉快〞三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
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个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打算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响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商量〕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一般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局部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
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局部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响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依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三〕、稳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放开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依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答复。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替代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困惑: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了解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
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了解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
那本节课要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有时‘平均分’后还有多余的〞的意义呢?
说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