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爱心,收获幸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撒爱心,收获幸福
第一篇:播撒爱心,收获幸福
播撒爱心,收获幸福
禹州市文殊镇中心学校葛婵婵
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你将会收获蜜糖;如果你种下的是荆棘,你将会收获伤口;如果你种下的是爱心,你将会收获幸福。

教师把爱心播撒,以满腔热诚去对待自己的学生。

对于教师而言,看到学生的成长,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普通的。

像其他职业一样,有着年复一年的重复,整日面对着天真单纯的孩子,处理着学生视为天大的芝麻小事,传授着一成不变的知识。

这是平凡的,甚至于枯燥的。

我拒绝平庸,我要改变,我要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为此,我更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地学习更多地知识,完善自己的职业体系;规范自己的职业道德;除此,我更是把我的爱心奉献给了我的学生们。

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我把这一工作当作我毕生要完成的事业,我用我的爱去培养、激发、传递着爱,同样也收获着爱,收获着幸福。

树叶由绿到黄,又由黄到绿;太阳由东到西,又由西到东。

我已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摸索前行了十四个春秋。

刚毕业时的稚嫩、青涩早已远去,今天的我干练、自信。

我的事业以一种稳健的姿态向前发展。

回眸过往,我怎能忘记我的第一届学生?他们看我年轻,可没少挑战我的教师威严:交一样的作文,检查我的认真;搬着字典找冷僻字,测验我的水平;拿个奥数题故意刁难教语文的我,考验我的耐心。

也许是我数学方面的才华,也许是我认真求实的态度,也许是我否定自己的坦诚,学生们越来越喜欢接近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的真心付出换来了学生的爱戴,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诉我,把与他人的矛盾说与我听,叫我指点迷律,还邀请我参加他们周日的小活动,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愈发浓厚,课下找我请教数学问题的人也愈来愈多,我收获着初为人师的幸福。

今天,我觉得有了更大的责任:
班里的所谓“问题学生”越来越多。

这些学生,往往是一些爱缺失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的叛逆,另类吸引着旁人的关注,期许着爱的拥抱。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那些父母外出务工、离异、患有严重疾病、甚至不幸离去的孩子们是不幸的,他们缺少了家庭的温情,在青春期的困惑与迷茫中,在家庭的纷扰中,在对学业过高的期待中迷失、彷徨,我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引领他们冲出迷雾,挣脱心灵的枷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这些孩子的关爱就需要这样,爱他们,不是口中的同情,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去探寻他们的心灵,真正地关爱他们的未来。

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运用恰当的方式排解,宣泄。

了解世界的途径多了,得到的爱多了,学生抗压的能力却在减弱。

每一届所带的学生中总会有几个孩子对生命迷茫,产生轻生的想法。

为此,每学期,我都会以“生命”为主题,采取事例,辩论,演讲的方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诠释这沉重的话题。

我还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家长,家校配合,只为早日看到学生舒心的微笑。

我的用心付出也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家长的认可,学校的肯定。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天性,爱别人的孩子如自己的孩子,是世间大爱。

急家长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

因为有爱,就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就在上周,班里的一个男孩突发急病,呕吐,腹痛。

等我感到教学楼时,污物正被几个人清理,走廊上赫然摆着一把椅子,显然是为病人准备的。

可男孩痛的满头汗珠,仰脸眼含着泪花,哪能坐下呀?二话没说,我们立即去医院。

随行的两个男孩主动去背他,那可是个体力活,男孩的重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极不容易地到了乡卫生院,把他安置在椅子上,他已疼得在那儿翻滚,完全忍不下去。

当天值班医生的脱岗让我们觉得天崩地裂,我们只能选择距离七百米的另一家诊所。

可这短短的七百米,却成了长征。

为了让他舒服点,我在临街的商铺中四处说好话,以人格担保,用手机号作证,借来一辆电动车,完成了那遥远却又如此近距离的跋涉。

两小时后,家长匆忙感到,立即送往县医院,转入急诊室。

当天夜里十一点多,家长在情况稳定后给我电话道谢。

我欣然接受了这份
情意,因为我也是一个母亲,也理解孩子在母亲心中的位置,我也把我的学生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哪个妈妈会不感激帮助孩子的人呢?同时,我也为我班里其他的学生感到骄傲,他们在同学困难时伸出援手,这发自内心的情感就如一股暖流,温暖着我的心。

如果说我们班里的学生就像一颗颗向日葵,那爱就是我们的太阳,我们围绕着这爱,转动着我们的脸庞。

我付出了爱,感受着学生的爱,这爱就像一泓清泉,灌溉着心田。

居里夫人说:“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

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忘我的事业的强烈的吸引,便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在多数人向“钱”看的今天。

作为教师,我们是清贫的,我们两袖清风。

可我们又是富有的,课堂上学生们一点点的进步;大街上偶遇时的一句句问候;空间里一次次的点赞;节日里爆满的一份份祝福,这些无时无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带给我精神上的富足,让我怎能不安贫乐道,看淡世俗,无怨于自己的选择。

正是因为有爱,天更蓝,路更宽;花香芬芳,鸟鸣婉转;师生共乐,温情弥漫。

我爱我的学生,学生也爱我,这一份份爱的交流、传递,让我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幸福快乐。

我无悔于这份选择,我将继续用我的爱去浇灌一棵棵幼苗,播撒爱,传递爱。

诚然,前方的道路不会平坦,波折苦难仍会出现,我却坚信:这爱,可以战胜一切,让我们收获更多的幸福。

第二篇:播撒爱心,收获幸福
播撒爱心,收获幸福
——观电影《村官普法兴》有感
毕燕娇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问两个人,下辈子想做怎样的人?甲想起生前的辛苦,毫不犹豫地说:“我不想再拼命干活养活别人,我想有千千万万个人来养活我。

”乙说:“我不怕辛苦,我想养活千千万万个人。

”结果想要别人养活的甲变成了乞丐,天天靠别人施舍过活;而想养活别人的乙则变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了天下百姓的衣食父母。

这是个很奈人寻味的故事,有人问他们俩究竟谁更幸福呢?
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觉得自己不幸福,不快乐,不想出门,连邻居也不认识。

究竟怎样才能让自己幸福呢?
关于幸福,今天范校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说幸福取决于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幸福是蛹经历破茧而出的痛苦,幻化成蝴蝶的过程。

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还来不及细细品味,村官普法兴便出现在荧幕中,于是我努力捕捉细节,分析老普的幸福指数。

荧幕中的老普,是云南大理祥云县下庄村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黑黑的脸上爬满沟壑纵横的皱纹,穿着六、七十年代农村最普通的衣服,谈吐间流露出憨厚与慈祥,我们不难看出他是幸福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他结识了铁姑娘,并携手组成家庭。

在嬉笑怒骂中尽显革命伴侣的恩爱与默契;此外,儿女们承欢膝下,生活殷实,被喻为村里的首富,幸福与安逸自然不在话下。

然而当他看到村里穷得姑娘们都远嫁到他乡,听到别人调侃“嫁人嫁在庄子上,吃饭穿衣没指望”时,老普坐不住了,他甘愿摘掉了土财主的帽子,做起了土皇帝——下庄的村支书。

52岁的老普面对那么多要吃饭的嘴巴,挑起这领头羊的担子,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自信啊!不是每个人都有养活千万人的魄力的。

但老普做到了,面对老伴的抱怨,儿女的指责和部分村民的刁难,老普没有退缩,勇往直前。

也许他脑海里早已勾勒出新下庄村的宏伟蓝图,也许对下庄村美好未来的冥想让他幸福无比!
我们说幸福是蛹经历破茧而出的痛苦,幻化成蝴蝶的过程。

老普的痛苦远远不止这点,他上了台才发现接手的下庄财库空虚,借款的竟然都是内部党员。

在这个穷得叮当响,苦得揭不开锅的村子里,叫他们还钱谈何容易?老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各个击破,势如破竹。

还把钱借给“钉子户”——前任支书,并将车和客户都让给他。

结果老普不仅损失了很多钱,还断送了家里唯一的生财之道,奇怪的是他却乐此不疲。

为了把学校引进下庄,他不仅低价出让土地还自己掏腰包请局长吃饭;别人送他的手表他却变卖充公;别人的田被淹了,自己掏钱赔偿……这样的事“损私肥公”的事不胜枚举。

直到临终前他还不忘损自己一把,劳模的奖金拿出一半给村里修路。

他甚至还幽默地说:“我当村支书20多年,咱家从一个贫困村的富裕户变成一个富裕
村的贫困户……”朴实的语言催人泪下,戏剧性的转变发人深思。

如果所有党员们都能有这样高的境界,哪里还会有什么贪官污吏呢?大家都富了,老普却家徒四壁;大家钱包鼓了,老普口袋空了;大家都盖新房了,老普的存款也快用完了,癌症也日益加重。

但此时的他心里却被喜悦装得满满的,或许在他看来牺牲也是一种幸福吧!
但在幸福来临之前,不仅老普“苦其心志,空乏其身”,甚至连他的儿女们也甭想沾一点集体的光,享一点集体的福。

他的儿子裕平,在村子里开了个修理铺,生意却不是怎么好,看到村子里有很多建筑工程,开工程车的他本想也“沾
沾光”,却被普发兴一口拒绝,并亲自打电话给负责工程的老李:“如果我儿子在你那里赚了多少钱,我就在你的工程款里扣多少钱!”
为了保护村里的环境顺利招商引资,老普第一个拿女儿“开刀”平复愤怒的人群。

他亲自开着推土机压过女儿的草帽,铲平刚借款建起的锌窑时,父女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极点!疯狂的女儿,哭得那样辛酸与无奈:“为什么任何事都要我们带头?”年迈的父亲,脸色是那么地沉重而刚毅:“因为你是我的女儿!”也许此时作为父亲的老普,看着女儿辛苦经营的锌窑灰飞烟灭,心里比谁都痛苦,这表面看是父女的较量,实质上是公与私的较量,是集体利益与个人私利的较量,也是落后愚昧与科学创新的较量。

也许老普会在心里暗暗安慰自己的女儿:现在的苦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甜哪!
进入癌症晚期的老普仍旧是乐观的,临终前不忘回到了村里看看那几亩地,那几口人。

看到涣然一心的村庄,看到大家都安居乐业,看到新学堂培育出时代的接班人,老普欣慰地笑了……是啊,他是幸福的,他给贫穷的下庄注入了活力,他凭着坚毅的性格和创新的头脑,完成了党赋予他的使命,赢得了千万人的景仰!
他走了,带着满满的幸福走了,留下了蓝天,白云,红瓦,白墙,以及人们对他的思念。

临别,千万百姓自发地为我们的“云南省十大优秀村官”、“全国劳动模范”老普送行。

盲诗人弥而顿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主宰,在那片狭隘的土地中,你可以使地狱中有天国,也可在天国中筑起一座地狱。

一代
党员普法兴,在一堆贫脊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新农村,这何尝不是信念创造的奇迹?相信只要心中充满爱,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也能高举革命的旗帜,播撒幸福的种子!
2011.8.25
第三篇:播撒爱心收获希望
播撒爱心收获希望
——第十一批上海支教教师支教红河一中总结
几年来,一批批上海支教教师爱岗敬业,不辞辛劳,将上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了红河县这片热土上,在支教工作中诠释了另一种人生,用爱心和友谊将上海之滨和彩云之南连接起来。

又是一年芳草绿,第十一批支教教师的支教工作已逐步接近尾声,尤丽娜、龚玉桂、汤和平、周乐添和胡大维五位支教老师也将离开他们支教了一年的红土地。

近一个学年来,尤丽娜老师在红河州教育局基教科挂职,另外四位与我校教职工同甘共苦,尽职尽责,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吃苦耐劳
红河为家
对于师资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青黄不接的红河一中而言,第十一批支教教师龚玉桂、汤和平、周乐添和胡大维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学校根据每位支教教师的专长,对他们委以重任:聘任龚玉桂老师为校长助理兼政治教研组副组长,协助德育工作;聘任周乐添老师为校长助理,协助初中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聘任汤和平老师为教务处副主任兼数学教研组副组长,协助教务工作;聘任胡大维老师为教科室副主任兼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协助教科研工作。

由于教师紧缺,四位老师不仅兼任学校中层管理工作,每个人还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低起点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四位支教老师在工作中因材施教,竭尽所能,严格按照各级各类的工作要求与安排开展工作,备课中坚持写详案,把每一节课看做是新的一个起点,时刻要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红河一中办学条件较差,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条件制约了
新教材的教学工作,但支教老师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克服了教学设施落后的困扰。

学校硬件设施紧缺,特别是教师的住宿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许多教师在外租房,在交通滞后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到校上课必须骑摩托、挤公交,甚至步行到校。

龚玉桂等支教教师住在县城东部的人民医院旁,上班必须一路下坡由小城东部来到西部,下班一路爬坡由小城西部返回东部居所,所花时间约四十五分钟,但他们不搞特殊,不畏困难,与其他教师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顶烈日、爬陡坡,与学校的教职工同甘共苦,很快融入了当地生活环境。

红河县城经常对水电设施进行维修,加之云南大旱,停水、停电三五天的事时有发生,停水、停电影响清洗衣服、洗澡和做饭,刚开始时从上海来的支教教师难以适应这种影响,但经历几次,他们也就习惯了。

另外,由于云南红河紫外线较强,菜肴偏辣,红河饮食口味较重,气候和饮食与上海相比差异较大,但支教教师以红河为家,在生活中和工作中与教工打成一片,克服了饮食、气候等问题所带来的困扰。

上海支教教师来自繁华的大都市,接受过比较系统的高等教育,无论在教学成绩还是在学识水平上,都有令人信服的一面,但他们从没有什么优越感,能严格要求自己,在支教工作中从不无故请假,从不无故为孩子们落过一节课。

全体师生从没把他们当“外人”看,他们也积极主动帮助红河一中的老师,如第十一批支教教师支教老师也在这里有了“家”的感觉,龚玉桂老师说:“我们有回到家的感觉,感谢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平台,我们一定给学校一个精彩。


爱心不同
愿望一致
第十一批支教教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对学生充满爱心。

尤丽娜园长在红河州教育局基教科挂职,但心系红河一中教育教学工作,她经常通过四位在红河一中支教的老师了解学校的动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了解到红河一中学生生活贫困,很多学生无力缴纳学费和维持基本的生活时,尤丽娜园长与学校到红河一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结对帮扶29名学生共58000元。

四位支教老师到红河不久,恰逢2011年中秋节,他们看到很多学生路远回不了家,便组织了不能回家过中秋节的高三年级美术特长生共度中秋,除了拿出1500元帮助经济贫困的美术特长生,还给他们购买了美术学习用品。

在红河的土地上,第十一批支教教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默默耕耘。

不仅在学习上耐心指导学生,而且在生活中对学生也同样充满了爱心。

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可谓无微不至。

2011年中秋节,四位支教老师组织了不能回家过中秋节的高三年级美术特长生共度中秋,除了拿出1500元帮助经济贫困的美术特长生,还给他们购买了美术学习用品。

四位支教老师中,年龄最大的龚玉桂是支教小组的组长,龚玉桂老师工作认真、到位,兼任学校校长助理从事德育工作的他对学生的管理要求甚严,学生作业马虎了,考试成绩下滑了,龚老师从不当面批评学生,而是课后单独找来学生做思想工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循循诱导,久而久之,学生也将龚老师视作自己的亲人和长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龚玉桂老师平时在课外注重鼓励自卑的学生,甚至多次爬山涉水深入哈尼族学生家里家访,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回到课堂认真学习。

很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有一次龚老师发现好多学生大冬天了还穿着单薄,吃的也较简单,他马上从自己并不丰厚的收入中挤出了2000元送到10名贫困学生手中。

此外,龚老师还牵头联系了上海奉贤奉城高中高继华校长及爱心人士蔡刚英女士结对帮扶两名贫困学生,每年给予帮扶两名贫困学生各1000元,联系上海韧钢艺校捐赠红河一中6000元。

初中部紧缺数学教师,学校安排汤和平老师承担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哈尼族学生才初步掌握汉语表达,汉语听说能力极差,学习基础薄弱,好多简单的题也会做错,简单的语句也难以表述清楚,难以听懂教师讲话的意思,在课堂教学和作业中常让人哭笑不得,但汤老师极富耐心,放弃了自己的很多休息时间,从语言表达到数学解题方法、过程一点一点对学生进行讲解,用最简单的方法一点一点引导学生,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不断耐
心地对学生进行讲解,直到学生明白为止。

为了给贫困学生家庭减轻一点负担,汤老师牵头联系了上海奉贤区华亭学校,资助了14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山区孩子,内向的孩子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谢意,但他们的眼神流露了对汤老师的感激之情。

边疆山区的孩子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面大,周乐添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他多次牵头资助红河一中的贫困学生,以帮他们完成学业。

在短短一年的支教过程中,周老师先后牵头联系了上海超日太阳能公司赞助初中部5000元用作开展体育运动,牵头联系了奉贤区实验中学赞助高三年级到昆明培训所需路费400元,捐助红河一中价值5000元的美术教学用具;目前还积极牵头超日太阳能公司结对资助8名贫困学生共16000元。

周老师一次次的热心牵头资助,使很多面临失学的孩子又得以安心上学了。

笔者对周老师说,你不仅忙于教学工作,还抽空做了这么多公益活动,难为你了,周老师说:“与扎根于红河教育的你们相比,我们做得很少,学生应该感谢你们。

”周老师的一番话,越显出了他对支教工作的热爱。

年龄最小的支教教师胡大维善于和学生沟通,也十分关注贫困学生的成长,支教一年,贫困学生艰辛的生活环境对于他是一种震撼,是一份牵挂。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进而激励学生学习,胡老师几乎走遍了红河县90%的最贫困的山村进行家访,对胡老师的信任,形成了他的课堂上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热烈的气氛和迅速提高的语文教学成绩。

以自己的所长帮助别人是胡大维老师常做的事,2011年学校教师李计梅到个旧市参加教学比赛,一连几天,胡老师从讲稿到课件的制作对李继梅老师进行指导,由于气候不适,教学任务繁忙,李计梅参加比赛获奖归来,累了几天后的胡老师也病倒了。

心系红河
建言献策
支教教师密切关注红河教育现状,他们认为,新课改后教学内容增加,需要拓展的内容也多了,有好多内容都离不开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多添置多媒体设备,提
高教学质效,多增加教师培训的机会,加大校际间教研交流活动,切实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对口支援
再添硕果
通过第十一批对口支援工作,学校收获是:一是对口支援后,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有了提高,办学措施更能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是支教教师在偏远学校为教育事业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当地教师,支教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

三是先进地区教育人才资源带动了边疆地区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支教教师在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总之,第十一批支教教师今天在红河播撒下的爱心,将会让明天的红河收获新的希望。

第四篇:播撒爱心,收获快乐
《播撒爱心,收获快乐》——与少先队共成长
为期一学年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培训已近尾声,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面的方法,也获得了一些最新的辅导员工作新思路,看到了在少先队工作方面的一些优秀的、精彩的、成功的案例。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呢?怎样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播洒汗水和爱心,收获快乐和希望?经过思考,综合培训学习到的东西和我个人的理解,谈一些自己的心得:
一、不断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少先队辅导员面对的是将要挑起建设祖国重担的广大少先队员,更应不断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升华的过程不断积累经验,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实施,使其变成属于自己的经验。

二、前瞻、主动地策划少先队活动。

在培训中,记得左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活动,是少先队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