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历年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总期中试卷(201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5月**中学高二理科政治期中考试试卷(浙江省近三年高中政治会考学考文化部分真题汇编)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
《文化生活》所说的文化则是A.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成果B.经济和政治以外的所有现象
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和
2. 营销大师飞利浦·科特勒说:“第一代的营销关注产品,第二代的营销关注消费者,第
三代的营销要关注人文精神。
”这说明
A.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性作用
B.文化与经济的交融越来越显著
C.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D.文化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目的
3.好家风是传家宝。
在家庭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长辈的思想品德熏陶,长辈一个无意识的举动、一句不经意的话,都有可能影响孩子。
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
A.潜移默化的B.深远持久的C.被动接受的D.没有目的的4.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到“振兴中华”,一个个时代口号激励着广大青年用热血和青春谱写壮丽篇章。
可见,优秀文化能
A.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改变人的交往方式
C.转变人的思维方式 D.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5. 电视、网络把“春节晚会”送到予家万户,给人们献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这说明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现代传媒已经取代了传统媒介
C.传统节日蕴含着民族情感
D.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6.莫言的小说写的是中国故事,却能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
这体现了
A.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具有共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7.用“交游四海结高朋,挣来财富建中华”的新春联,替代“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旧春联。
春联内容的演进,反映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推崇认同,固守传统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
识,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教育能传承传统文化B.教育可以教化人培育人
C.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动力D.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9.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
这强调的是
A.艺术灵感来源于自由的想象B.艺术作品都必须再现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须立足于社会实践D.艺术进步能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10.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 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B. 鹦鹉学舌,亦步亦趋
C.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1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在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时,我
们应该
A.坚守传统、古为今用
B.兼收并蓄、融合同化
C.革故鼎新、洋为中用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2.中国人民善于以各国人民为师,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不断学习和创新。
这主要体现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13. 我国通过立法确定纪念日和公祭日,并举行隆重活动,将激励全国人民弘扬伟大的中华
民族精神。
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B.改革创新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14.下列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名言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5.夺得中国首个奥运帆船项目金牌的徐莉佳,虽然身体残疾,但仍励志坚持、不屈不挠,青春梦想绚丽绽放。
她的身上主要体现了
A.崇尚科学的态度 B.助人为乐的美德
C.自强不息的精神 D.勤俭节约的品格
16. 我国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无不体现了不断
创新的精神。
这种精神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改造传统文化B.吸收外来文化C.挖掘创作灵感D.立
足社会实践
17. 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各种各样的文化之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
织、相互激荡之势。
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文化现象,
我们应该
A.强化管理,严防死守B.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C.远离世界,排斥交流D.融入生活,全面吸收
18.漫画《变与不变》警示我们,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同时,必须
A.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B.切实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
C.坚决抵制一切腐朽文化D.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19. 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A.思想道德建设B.科学文化建设
C.培养诚信意识D.改造主观世界
20. 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
我国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是
A.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 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D. 借鉴西方社会文化中的优秀内容
二、选择题Ⅱ(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充实人的物质生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2. 提到过年,人们往往会想到“春运”、春联、春节晚会。
如果换个角度看“春运”,就会发现,它真正所做的就是把千千万万在外的“游子”送回故乡,让他们一次次感受“家”
的温馨。
从这个意义说
①“春运”也是一种文化②“春运”是中华文化的源泉
③“春运”也在传承文化④“春运”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下列现象离不开社会实践的是
①文化的创造②文化的传播③自然风光的形成④风俗习惯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 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著名古镇——乌镇隆重举行。
在这里,传统
与现代和谐相融,中外文明激情相拥。
这种相融相拥有助于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②推动世界文化的创新
③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趋同④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5. 当前我国的文化市场存在“庸俗”“媚俗”“低俗”等不良的倾向。
对此,我们在文化消
费时应当
①坚持文化的多样性②提高文化辨别的眼力
③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④选择具有传统价值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针对部分“卫视”节目出现的低俗化现象,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
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
这一意见的出台能够
①加强国家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②促使人们抵御落后文化和消极文化
③满足群众各种各样的文化需求④杜绝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7.“黄赌毒”等丑恶社会现象犹如毒瘤,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危害极大。
远离“黄赌毒”,
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划清科学与迷信界限
③增强明辨是非能力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引起漫画(《谁丢的?》)中不良现象的原因是
①有些人深受大众文化的影响
②一部分人美丑混淆荣辱不分
③一些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不高
④少数人不重视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 要改变类似漫画中的不良现象,就应该
①加强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建设
谁丢的?
②增强辨别是非和理性选择的能力
③坚持从我做起,自觉改变生活陋习
④否定传统文化,保证文化创新的方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小事和身边的事情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
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这就要求青年学生
①脚踏实地②事事实践③重在行动④不尚空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非选择题部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32小题各15分,共30分)
31. 材料一在当今社会,作为文化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日益提高;而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结合,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的共栖、融合和衍生的互动关系,更使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材料二在刚刚结束的第10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上,义乌工业设计中心展区以独特的创意惊艳了全场观众。
不同专区以不同的“文化-科技-创意”主题让人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交会助推了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并开启文化“新丝路”的征程。
(1)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相关知识,简要谈谈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7分)(2)从文化创新的途径角度,为我国的文化创意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8分)
32.材料一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时期,“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12个字成为义乌精神的真实缩影,正是勤劳勇敢才使义乌走在改革开放前列,也正因勤耕好学才使得义乌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级市榜首。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新时期我们为什么仍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0分)(2)简要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5分)
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选择题Ⅱ(每小题3分,共3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参考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同时,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材料中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结合,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的共栖、融合和衍生的互动关系,更使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就明确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相互融合关系。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材料中“综合文化力不仅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且有日渐成为核心的趋势”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关键点:围绕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三方面来回答和赋分。
)
31. (2)参考答案:①文化创意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意中的主体作用。
③文化创意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文化创意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⑤文化创意应坚持正确的方向。
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2.(1)参考答案: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重要性: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支柱、民族之魂。
(民族精神的作用)
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32.(2)参考答案:每点1分,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