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下习题课件 专题复习七 古诗词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说说这两首诗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关雎》抒发了男子对女子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风雨》抒发 了女子与久别的丈夫(或情人)重逢的喜出望外之情。
(二)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别薛华① 王勃
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2.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请分析其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西江 月》表现词人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七) 【甲】卜算子·咏梅
专题复习
专题七 古诗词对比阅读
(一) 【甲】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风雨 风雨凄凄①,鸡鸣喈喈②。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③,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⑤,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①凄凄:凄凉冷静。②喈喈(jiē):古读如“唧”。象声词,鸡呼 伴的叫声。③潇潇(xiāo):形容风雨声猛烈而急促。④瘳(chōu):愈,病好 了。这里指心情一下子变得愉快了,如陡然病愈。⑤晦:夜晚。
2.【乙】诗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 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3.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说说两诗中的“送”有何不同之处。 【甲】诗融情于景,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了对友人的依 依惜别之情。【乙】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表面写 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我”,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2.请简要赏析【乙】诗首联中“穷”“独”两字的妙处。 一个“穷”字、一个“独”字,把诗人穷路凄凄送挚友的孤寂悲苦心情渲染得 十分真切。同时表现了远行人薛华孤寂悲苦的心情,一语双关。
(三)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 转沉塘坳。……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 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乙】登高①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登高》是大历二年(767)秋作者旅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 所作。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乙】诗颔联所展示的画面。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2.元代方回语:“洞庭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两首诗皆为写洞庭湖的佳 作,但所抒感情却不相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把写景与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 中。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得 到举荐的心愿。《登岳阳楼》诗人登高望远,即景抒情,通过描写洞庭湖浩瀚 无际的磅礴气势,写出了自己政治生活坎坷,表达了漂泊无依的孤独和忧国忧 民之情。
2.请你说说这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甲】诗抒发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济世情怀与宽广胸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 对安定且美好生活的向往。【乙】诗表达了诗人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 乡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六) 【甲】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惊起却回
【乙】西江月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①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 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②。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①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②琼瑶:美玉。 1.有人评价【甲】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
【乙】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①,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坼:分裂。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波撼岳阳城”“乾坤日夜浮”中的“撼”“浮”历来为 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撼”指摇动,这一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波涛奔腾,好像要摇动岳阳 城的场景,富有活力。“浮”字有动感,写湖水动荡,浮动乾坤。表现了洞庭 湖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特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两首诗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诗,以男子的口吻,表达了与心爱女子相见的喜 悦。 B.【甲】诗“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写小伙子想象与意中人举行婚礼的欢乐场 面。 C.【乙】诗描写风雨交加、鸡声四起的阴晦景象,用哀景写乐,倍增其情。 D.【甲】【乙】两诗都运用比兴手法,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 【解析】A.【乙】诗写妻子见到久别的丈夫时的喜悦心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俏也不争春,只
1.下列对两首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 的同乡和密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甲】诗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 在其中了。 B.【甲】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对仗工整,以实转虚。 C.【乙】诗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 D.【乙】诗最后一联抒写了双方将承受的离别之苦。 【解析】B.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没有对仗。
A.“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B.【甲】词中梅是遭群芳妒忌的争春者,梅和群芳的关系是对立的。【乙】词 中梅是报春的使者,梅和群芳的关系是和谐的。 C.两词都刻画了梅花的形象,“愁”和“笑”两字传神地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 种梅的神韵。 D.【乙】词上片的“俏”字,描画出梅的艳丽形态,凸显了梅傲岸挺拔、花中 豪杰的精神气质。 【解析】B.【甲】词中诗人并无批评“群芳”的意思,作者只是用“群芳”来 衬托梅花,梅和群芳的关系不是对立的。
【乙】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甲】诗首联动静结合,“横”写出了山的静态,“绕”写出了水流的动 态。 B.【甲】诗用“孤蓬”比喻远行的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C.【乙】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D.【乙】诗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解析】D.“直接表达”错误,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用一“怜”字将故乡水人 格化,委婉地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2.这两首词虽都在咏梅,可作者都意在言外,两位作者的言外之意分别是什么 呢?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示例一:【甲】词意在以梅花的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表现自己高洁的志向。【乙】词意在托梅寄志,用“悬崖百丈冰”前的“花枝 俏”赞美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 服,勇敢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决心。 示例二:两词都借花喻 人。【甲】词以花自喻,以在寂寞艰苦环境中生长、饱受摧残的野梅自喻,表 现自己虽终生坎坷,但绝不媚俗的忠贞。【乙】词以“俏也不争春”、在山花 丛中“笑”的梅花比喻铁骨铮铮、谦逊脱俗、豁达大度的中国共产党人,赞美 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