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
1.有关生态工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等基本原理
B. 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通过将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大大提高了系统
生产力这主要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
C.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日标是建立稳定、持久和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
效益
D.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工程恢复关键在于植被的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
物群落的重建
【答案】B
【解析】解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
多样性原理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A正确
B.桑基鱼塘模式是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
高效的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主要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B错误
C.目前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
型模式上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C正确D.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人们采用的措施包括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其中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
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正确
故选 B
2.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常在依山傍水的区域修建湿地公园.一方面进行人工植树造林
另一方面注重人工池塘或湖泊的清澈与美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 湿地公园中人工林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阳光
D. 人工种植的荔枝林比自然荔枝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答案】C
【解析】解 A、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A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
资源 B错误
C 、湿地公园中人工林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阳光 C正确
D、人工种植的荔枝树物种较单一因此其比自然荔枝种群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D错误.
故选 C.
3.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依据群落演替的规律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的植物以改造盐碱地
B. 立体农业主要运用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C. 尽量选用本地树种进行城市绿化以避免外来物种入侵造成不良影响
D. 将废弃物资源化如垃圾分类回收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答案】B
【解析】解 A.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的植物可以改造盐碱地 A 正确
B.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错误
C.城市绿化时选择本地树种可以避免外来物种入侵造成不良影响 C正确
D.将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正确
故选 B
4.(河北衡水中学期末)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
B. 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D. 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
【答案】A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
【解题思路】分析图形上半年即春季和夏季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下半年种群数量逐渐减小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因此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分析图形夏季到秋季社鼠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种群数量增大则种群密度增大此时雌雄的性别比例大于1 但是无法判断雄性的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可能是雌性个体的出生率高于雄性个体
5.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B. 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
C. 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需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
D. 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
【答案】C
【解析】解 A.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这主要依靠人类的活动 A错误 B.矿区的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B错误
C.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种植绿色植被以前需首先利用机械人工制造表土 C正确
D.矿山开发形成大量岩质陡边坡及矿渣废弃地边坡的不稳定性会导致许多不良地质灾害如地表塌陷等 D错误
故选 C
6.下列生态工程模式与典型实例(或措施)对应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
B.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甘肃陇南“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
C.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北京窦店村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D.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鄱阳湖恢复工程“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答案】A
【解析】解 A、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A错误
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甘肃陇南县“九子登科”模式 B正确
C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北京窦店村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工程 C正确
D、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一鄱阳湖“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D正确.
故选 A.
7.棉蚜可在春、夏季进行孤雌生殖即卵细胞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深秋进行两性生殖产生的个体利于越冬夏季天气干旱棉花汁液的浓度比较大时生殖产生的无翅型棉蚜比例显著大于有翅型棉蚜在群体密度较大时产生有翅型棉蚜的比例增大利于迁飞棉蚜排出的粪便——蜜露的含糖量很高可吸引黄蚁来取食黄蚁可以帮助棉蚜驱赶天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有翅型棉蚜可以飞行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
B. 与有翅型棉蚜相比无翅型棉蚜可将用于翅的发育和飞行的能量用于繁殖
C. 棉蚜的繁殖方式、翅形的比例是棉蚜适应环境的结果
D. 黄蚜与棉蚜间既存在种间互助又存在能量流动关系
【答案】B
【解析】解 A.棉蚜活动能力较弱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A错误
B.无翅型棉蚜可以将用于翅发育和飞行的能量转而用于繁殖因此在养分充足的条件下无翅型棉蚜所占的比例增加 B正确
C.棉蚜的繁殖方式、翅型的比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错误
D.黄蚁和棉蚜之间存在种间互助但不存在能量流动关系因为黄蚁所食的蜜露(棉蚜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棉蚜的同化量 D错误
故选 B
8.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B. “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建立主要体现了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C. 在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污水
D.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答案】B
【解析】解 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A正确
B.“桑基鱼塘”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错误
C.在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污水 C正确
D.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正确
故选 B
9.“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的“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蚕的粪便)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生产方式成为生态农业的典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
B. 蚕沙中的能量属于蚕同化的能量
C. “桑基鱼塘”在本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功能
D. 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可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
【答案】A
【解析】解 A.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 A正确
B.蚕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B错误
C.“桑基鱼塘”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C错误
D.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不能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
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桑树吸收利用 D错误
故选 A
10.下图为非洲热带草原某原始部落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该部落人的膳食结构为50%植物、30%草食动物、20%肉食动物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 则人获取的能量至少占生产者
所固定的总能量的()
A. 1/235
B. 1/200
C. 1/30
D. 1/100
【答案】A
【解析】解题目中问的是人获取的能量至少占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的比例所以能量
传递率全部用10%来算现在假如人获取的能量物质是10克也就是说有5克直接来自
植物 3克来自草食动物 2克来自肉食动物所以需要消耗植物5÷10%=50g 对于3克的
草食动物需要的植物是3÷10%÷10%=300g 对于2克的肉食性动物需要的的植物是
2÷10%÷10%÷10%=2000g 所以一共需要消耗植物2000+300+50=2350g 人只长了10克
所以人获取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的10/2350=1/235
故选 A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营养级数量越多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越低
B. 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
C. 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就越大
D. 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多
【答案】B
【解析】解 A.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高低与营养级数量无关 A错误
B.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物量实际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所
以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 B正确
C.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不一定越大 C错误
D.食物链越长在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
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少 D错误
故选 B
12.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
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色类等经过一段时
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
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 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答案】A
【解析】解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 A错误B.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其在与藻类植物竞争阳光、营养物质中处于优势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B正确
C.放养植食性鱼类其既可以食用藻类而植食性鱼类又可以被人类食用这样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C正确
D.据题意可知这一案例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D正确
故选 A
13.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恢复生态学原理采用多种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改造盐碱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B. 人类在改造盐碱地的过程中可控制其演替速度和方向
C. 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换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
D. 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答案】B
【解析】解 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的三个阶段反映了群落的演替过程.从类型来看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A正确
B、人类在改造盐碱地的过程中可以影响或改变其演替速度和方向但是不能控制 B错误
C 、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换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 C正确
D、由于盐碱地植被少所以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D正确.
故选 B.
14.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主要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B. 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矿质元素等
C. 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 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
【答案】A
【解析】解 A、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互利共生的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A错误
B、由图可知细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二氧化碳、水、矿物质等藻类的光合作用为细菌的分解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故A可以表示氧气 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B正确
C 、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正确.氧化塘实现 C正确
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的分解作用 D正确.
故选 A.
15.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
A. 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
B. 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
C. 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D. 保持生态系统内的平衡
【答案】C
【解析】解 A、生态农业工程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和资源化等综合起来 A错误
B、生态农业工程将种植、养殖、水产、园艺与林业、副业、加工业扥进行优化 B错误
C 、生态农业建设要节能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是错的 C错误
D、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D正确.
故选 C.
1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B. 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 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A
【解析】
解 A.生态工程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故A错误
B.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故B正确
C.生态工程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故C正确
D.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农业将废弃物中的能量充分利用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故D正确
故选 A
17.如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草场净初级生产量的关系图中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场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放牧量在b点时草场可持续发展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应
B. 放牧量在0和b时草场实际生产量相等
C. 适当的放牧活动能调节种间关系提高草场稳定性
D. 从图可知经营草场确定放牧量时要遵循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答案】B
【解析】解 A、放牧量在b点时草场的净生产量与未放牧时草场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相等可持续发展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应 A正确
B、放牧量在0和b时草场净生产量相等 B错误
C 、图中显示适当的放牧活动能调节种间关系提高草场稳定性 C正确
D、从图可知经营草场确定放牧量时要遵循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D正确.
故选 B.
1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B. 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背伦理道德
C. 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
D.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答案】B
【解析】A.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故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整体性原理 A错误
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背伦理道德 B正确
C.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错误
D.转基因植物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D错误
故选 B
19.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不采取紧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将日益受到更严重的威胁下列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B.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
C. 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D.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以缓解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
【答案】D
【解析】A、可持续发展是以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A正确
B、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增进而引发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C正确
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威胁本地物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D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20.(1)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0.(2)图1数据反映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判断依据是能量输入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能量输出
20.(3)图2所示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_ 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0.(4)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20.(5)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答案】(1)11.3
【解析】解(1)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370 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80 故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效率=380÷3370×100%=11.3%
【答案】(2)大于
【解析】(2)由于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为20810 输出的总能量为
11980+1890+316+13+4600=18799 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故该生态系统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
【答案】(3)4, 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竞争与捕食, 寄生
【解析】(3)分析图2食物网图中植物的能量能传递给鹰的食物链有4条鹰所处的营养级有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兔与人都以植物为食有竞争关系人又以兔为食故关系为捕食和竞争鼠疫杆菌寄生在人体内从而使人患病
【答案】(4)大于, 增强
【解析】(4)鼬与鼠的关系是捕食跳蚤与鼠之间的关系是寄生通常情况下捕食关系对鼠数量的影响大于寄生关系对鼠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的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增强
【答案】(5)不能
【解析】(5)蘑菇是分解者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
21.(1)该农业生产体系包含了________条食物链鸭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1.(2)此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________.
21.(3)要了解某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21.(4)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________.21.(5)假设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从前一营养级的不同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则鸭体重增加1 kg 最多需要消耗水稻________kg、杂草________kg.
【答案】3, 二、三
【解析】解(1)该农业生产体系包含了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rightarrow 昆虫
\rightarrow 鸭杂草\rightarrow 昆虫\rightarrow 鸭杂草\rightarrow 鸭.鸭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答案】良性循环(或循环再生、循环利用)
【解析】(2)此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
【答案】样方法
【解析】(3)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要了解某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答案】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或该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比较少)
【解析】(4)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
统简单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小.
【答案】25, 30
【解析】(5)假设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从前一营养级的不同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则鸭
体重增加1 kg 最多需要消耗水稻0.5\div 10\% \div 2\div 10\% = 25 kg 最多需要消耗杂草0.5\div 10\% + 0.5\div 10\% \div 2\div 10\% = 30 kg .
22.(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 (至少写2种).
22.(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22.(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22.(4)该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________.
22.(5)根据该县水塘众多这一资源优势请你就该生态系统提出一条合理化建
议.________.
【答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解析】解(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
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该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答案】桑、油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蚕、畜、禽
【解析】(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即桑、油菜消费者是蚕、禽、畜等.
【答案】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解析】(3)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因此更能净化环境.【答案】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
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成本投入)
【解析】(4)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
的产量.
【答案】蚕沙碎屑用来养鱼鱼塘塘泥用来肥田
【解析】(5)该生态系统中蚕沙碎屑未被利用可利用蚕沙养鱼鱼塘的塘泥还可作肥料.
23.(1)火灾导致考拉80%的栖息地被彻底破坏因此急需建立繁育中心、动物园等对
幸存考拉进行________保护为调查火灾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的
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23.(2)火灾之后澳洲许多森林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其间在火灾区域发生的植物
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假设澳洲某森林存在这样的食物网 C以A为食 C还以B为食 B以A为食 A
(火灾前)固定的能量用W表示若火灾后 A固定的能量减少了3/5 则C能从A获得
的能量最大值为________(用W表示)
23.(4)澳洲森林火灾的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温室效应试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其
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生态防火”可能对预防澳洲森林火灾有效通过大量栽植防火乔木、灌木等建
立绿色防火带、防火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使森林生态
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防火能力增强
【答案】(1)易地, 取样器取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