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输血和血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三、血型鉴定模拟实验1、播放临床血型鉴定的视频;
2、创设情境:班上吕贵杰同学在
见义勇为时大量失血,他的好朋
友要为他献血的场景(依次展示
他们的照片),引入模拟实验;
3、介绍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步
骤,教师演示实验操作(鉴定吕
贵杰血样);
学生表现出极
大的兴趣,明
确实验原理,
观看教师演
示,分组合作
完成实验。
并
与相邻小组的
实验现象进行
对比,填写实
验报告。
(相
邻小组检验的
是不同血型的
血样)
组内讨论后,
各小组派代表
汇报、交流结
果。
创设亲切、生动的
学习情景,培养学
生的正确的价值
观。
以学生为主体分
组进行实验,满足
了儿童乐于体验
的个性特征。
了解
临床血型鉴定的
方法,更进一步认
识血型与输血的
关系,形成主动探
究新知识的氛围。
培养学生交流、协
作意识,提高学生
四、同型输血1、安排阅读任务:教材76页:
同型输血
2、引导学生用简图诠释同型输
血;
3、组织“献爱心”游戏,加深学
生对知识的巩固;
(1)、按照座位分为左右两组;
每位同学抽屉里都有一张标有血
型的爱心卡片,代表着你的模拟
血型。
(2)、每组找一名同学模拟事故
认真阅读。
尝试画图。
通过简图,让学生
深刻认识输血与
血型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但仍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同时初一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有所欠缺
成果展示,人人精彩。
血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我采用课前开放,课上交流的形式展开。
展示方式: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无偿献血场面的图片,插入学生收集来的图片影像资料。
②说出你知道的血液用处、血液制品。
③课前采访一位献过血或输过血的人,宣读采访记录。
④中国无偿献血现状;现场调查学生长大后是否愿意参加无偿献血。
日照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议课记录单
学校:授课人:学科:生物
日期: 2015-4-16 议课人数: 3 负责人:陈
永梅
注:本表作为学校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存档必备材料。
评测练习
一、填空题
1.血量保持相对恒定的意义是:维持人体________。
如果血量减少很多,________就会下降,引起血流速度________,从而使氧和养料供应不足,代谢产物排出不畅,结果会影响________的正常代谢。
2.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还可以用于推测________可能出现的血型、________鉴定以及________等。
3.我国实行________献血制度,提倡________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二、选择题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A.7%~8%
B.17%~18%
C.57%~58%
D.70%~80%
2.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本人的血型是AB型,在下列供血中,他应该输入的血液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3.在一次车祸中有四名伤员需要紧急输血,他们的血型分别是A、B、AB、O,下列哪一种血型的血液可以用于给这四名伤员少量输血()
A.A
B.B
C.AB
D.O
4.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对于______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A.16周岁以上
B.18周岁以上
C.18~35周岁
D.18~55周岁
5.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或严重的贫血病人时,应该分别输给()
A.鲜血和红细胞
B.血浆和白细胞
C.血浆和红细胞
D.鲜血和白细胞
6.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主要原因是()
A.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B.损失200~300毫升的血液,对人体丝毫没有影响
C.损失的血细胞和营养成分在不久之后会得到补充
D.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7.临床上常用骨髓穿刺抽取红骨髓来做血液疾病的诊断,这是因为()
A.骨髓内密布血管
B.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C.骨髓有滞留在谷内的血液
D.血液中的病菌常进入骨髓内
8.输血时要掌握的原则是()
①输入同型血②确定输血量③O型血是万能输血型,紧急情况下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④AB型的人,可接受任何血型的血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9.某人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验血结果是:此人的血液与A,B标准血清均无发生凝集现象,此人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10.给严重贫血的病人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的是输()
A.血浆
B.全血
C.浓缩的血小板悬液
D.浓缩的红细胞悬液
《输血与血型》教学反思
在《输血与血型》的课堂教学中,力求提升学生对社会对全人类的情感态度。
从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太高。
课堂上能够落实教学目标,能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有关知识。
学生的积极性也较高,都希望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
血型的鉴定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材的要求是模拟血型的鉴定,在课前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的血型后,我加大了难度,要求学生自己鉴定血型。
学生自己动手虽然给实际教学增加了不少难度,但同时也能让学生鉴定出自己的血型,完全掌握鉴定血型的方法,也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我首先播放视频让学生大致了解鉴定血型的流程。
因为鉴定血型时需要戳手指,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存在恐惧心理,不敢动手,于是我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血型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能促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血型。
接着师生合作,一起演示血型的鉴定,讲解注意事项,让学生学会血型鉴定的方法,示范作用也能消除不少同学的恐惧心理。
再通过分组实验,同学间相互合作,采血、滴加试剂。
最后,我再展示相关表格,让学生对照表格,判断自己的血型,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图表,让学生自己分析表格,总结结论。
图表是多媒体课件的筋脉,它让零散的知识点变得系统,更有逻辑性,让文字不再抽象、乏味,能够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学生通过图表的帮助,自主学习,能让知识掌握地更牢固,更系统。
生物科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连。
所以我补充了成分输血的相关
知识。
为了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我通过图片以及相关新闻,先让学生知道无偿献血对身体无害,从消除心理上的顾虑,再让他们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从而树立成年后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因为精心的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的配合使用,这节课总体来说上的比较成功。
但还有极少数的同学没能成功鉴定自己的血型,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生物科学不仅仅是识记一些知识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争取让我的学生能够有比较高的生物学素养。
关于课后作业:1.了解ABO血型在生活、生产上的其他应用;2.帮助一些不知道自己血型的老师、同学鉴定血型;
本节课可以算是面对全体学生。
设置了有梯度地提问,并在复习小结中多次提问后进生。
这也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
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我是改了又改。
教材配套视频经常是将课文朗读一遍,加上一些图片展示,这对于学生并不一定是很好的资源。
今后我会多学习动画的制作和选取,能用实物尽量不去选用图片。
对于多媒体的选择辅助教学我会更好地斟酌,以便于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总体讲,这节课虽然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但是还不是很尽如人意。
今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根基与源泉,教育的有效性与意义最终要回到生活世界。
在生物教学中,打造生活化生物课堂,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解读《课程标准》是备课的前提。
《课程标准》对《输血和血型》没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标准,但有理解血型与输血关系的活动建议,以及珍爱生命,提倡义务献血的情感目标。
基于此,通过模拟实验、献爱心游戏和相关视频,使学生能有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人的血型和输血是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血型鉴定可能会造成疾病感染和传播,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禁止在中学阶段采用真人真血进行教学实验。
所以,我从《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选取模拟实验加以改进,帮助学生理解血型
与输血的关系;知道血型鉴定的基本过程,掌握血型鉴定的基本技能;学习模拟实验等间接实验的方法。
教学分析
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中介,准确而深刻的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的基本稳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输血需要注意什么?无偿献血有什么意义?这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完善、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成为一节,是对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章节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少,但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在输血与血型的关系以及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
但是输血与血型的关系学生难于理解,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激发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仅凭教材内容很难落实,所以我把它们列为教学难点。
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
本章分为四节,教材通过前三节的介绍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特意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安排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但是却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也很强烈。
基于此,正好鼓励、支持、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查阅、收集了解有关血型与输血的知识,并展开调查,课上交流。
通过学生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有效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