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次北固山下》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理解古诗词就很重要了,而理解古诗词的突破口就是意象。今天我们来理解《次北固山下》所描写的意象。首先弄懂什么是意象?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自学指导——为学习重难点知识做铺垫
1、什么是意象?简单的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明白了意象,那么现在,李老师就带领大家来梳理一下《次北固山下》的意象。首先,我们来朗读: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 日、 江 春——写拂晓行船所见的春景。-象 残 夜、 旧 年——却使人产生惆怅之情。
此句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其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日”和“春”,作为丽春美好景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并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人的意志和情思,形象的写出了日出夜退、春来冬去的变化,描写了时序交替、新物旧物交替的情境,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意与象相结合)
3、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从意象的角度)。
“雁”在古诗中多为游子思乡的寄托,传达惆怅和哀愁之情。在这里诗人欲借归雁传递家书,抒发了思乡之情。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其意初始见于《汉书·苏武传》
4、带着情境理解,自由背诵这首诗。小组展示背诵。
课堂练习(难点Biblioteka 固)三、学以致用,加深印象
1、赏析语句,品味情景,领悟诗情。2、体会古诗用词之美。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推敲题目,读出情景画面
3、知人论世,以察诗情(介绍王湾及写作背景)
二、找意象,析意境
根据上面所讲的“意”“象”首先找出各联中的象即诗句中的客观事物,再分析。
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诗中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时节的景物?有哪些景物?表现出什么特点?
长江地区;早春时节一个旭日即将升起的黎明时分
景物:青山、绿水、江潮、船帆、海日、江春
特点:开阔、秀丽
2、哪些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思绪?这些景物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探究明确:(1)客路、海日、残夜、江春、旧年、归雁
(2)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含思乡之情;颈联写自然的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易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海:这里指一切江河水。
小结
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内容:通过分析理解《次北固山下》所描写的意象。我们了解了什么叫意象?“大雁”这个从小学到高中高频意象词在本诗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从诗句中的客观事物赏析语句,有个三步骤:1、明手法;2、描景象;3、点作用。中国的文化瑰宝古诗词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用心采撷,成为审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感谢大家的倾情配合!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诗中,诗人用字精妙,寓情于景,景中含理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七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用字精妙,所绘画面。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诗句中的自然理趣以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以及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在诗词中可以感受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领悟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孤寂,体会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境界。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2020/8/10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4、《次北固山下》
难点名称
理解《次北固山下》所描写的意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理解《次北固山下》所描写的意象,就是要找准诗中诗人所写之景、物的特点从而理解诗人所抒之情所咏之志,具有一定的难度。
方法导航:找出诗句中经过锤炼的字,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品味其妙处。 步骤:第一步明手法,从词性、色彩、修辞把握其内涵,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怎样的主旨等。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自学指导——为学习重难点知识做铺垫
1、什么是意象?简单的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明白了意象,那么现在,李老师就带领大家来梳理一下《次北固山下》的意象。首先,我们来朗读: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 日、 江 春——写拂晓行船所见的春景。-象 残 夜、 旧 年——却使人产生惆怅之情。
此句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其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日”和“春”,作为丽春美好景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并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人的意志和情思,形象的写出了日出夜退、春来冬去的变化,描写了时序交替、新物旧物交替的情境,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意与象相结合)
3、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从意象的角度)。
“雁”在古诗中多为游子思乡的寄托,传达惆怅和哀愁之情。在这里诗人欲借归雁传递家书,抒发了思乡之情。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其意初始见于《汉书·苏武传》
4、带着情境理解,自由背诵这首诗。小组展示背诵。
课堂练习(难点Biblioteka 固)三、学以致用,加深印象
1、赏析语句,品味情景,领悟诗情。2、体会古诗用词之美。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推敲题目,读出情景画面
3、知人论世,以察诗情(介绍王湾及写作背景)
二、找意象,析意境
根据上面所讲的“意”“象”首先找出各联中的象即诗句中的客观事物,再分析。
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诗中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时节的景物?有哪些景物?表现出什么特点?
长江地区;早春时节一个旭日即将升起的黎明时分
景物:青山、绿水、江潮、船帆、海日、江春
特点:开阔、秀丽
2、哪些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思绪?这些景物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探究明确:(1)客路、海日、残夜、江春、旧年、归雁
(2)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含思乡之情;颈联写自然的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易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海:这里指一切江河水。
小结
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内容:通过分析理解《次北固山下》所描写的意象。我们了解了什么叫意象?“大雁”这个从小学到高中高频意象词在本诗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从诗句中的客观事物赏析语句,有个三步骤:1、明手法;2、描景象;3、点作用。中国的文化瑰宝古诗词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用心采撷,成为审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感谢大家的倾情配合!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诗中,诗人用字精妙,寓情于景,景中含理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七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用字精妙,所绘画面。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诗句中的自然理趣以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以及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在诗词中可以感受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领悟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孤寂,体会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境界。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2020/8/10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4、《次北固山下》
难点名称
理解《次北固山下》所描写的意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理解《次北固山下》所描写的意象,就是要找准诗中诗人所写之景、物的特点从而理解诗人所抒之情所咏之志,具有一定的难度。
方法导航:找出诗句中经过锤炼的字,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品味其妙处。 步骤:第一步明手法,从词性、色彩、修辞把握其内涵,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怎样的主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