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的二十四节气与八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会贯通的二十四节气与八卦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看似只是简单的二十四个反应季节和物候变化的名称,但如果延伸开去,会发现它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有着联系,是一个融会贯通的文化概念。
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八卦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八卦对应的关系是:每季分属一“正卦”,即春属震木、夏属离火、秋属兑金、冬属坎水;每卦六爻,四季四卦刚好配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又分上中下“三候”,一年共72候,每候5天,计360天加上闰月,正好365天。
其中:坎卦对应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震卦对应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离卦对应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兑卦对应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坎卦的最下面一爻(即初爻)对应冬至,依次各爻(从下至上为二至五爻)对应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是最上面一爻(上爻);其它各卦每一爻对应的节气以此类推。
正月——寅月
阳能逐渐上升,气温也开始上升,此时就变成了地天泰卦,下面三爻都是阳爻,所谓“三阳开泰”,就是说已经有三个阳了,万物开始萌发生气,立春是节,雨水是气。
二月——卯月
内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为雷,雷天大壮;惊蛰为节,春分为气。
三月——内卦是乾卦;外卦是兑卦
到了春天了,节气是清明、谷雨;大陆的气候,这个时候最舒服是清明了,属于春风拂面,天朗气爽的时期,气候处于不冷不热,比较均衡。
这个卦象的外卦是兑卦,兑为泽,内卦是乾卦,乾为天,泽天夬,这个卦象表明了大自然的气象是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
也是阳能快要全部上升完的一个阶段。
四月——乾卦
节气是立夏、小满。
在这个卦象来看,六爻全是阳爻,也说明阳能到了极点,正是易经中所说的“物极必反”也就是说已经到了极点。
五月——外卦是乾卦;内卦为巽卦
节气为芒种、夏至。
这个卦象的外卦是乾卦,乾为天,内卦为巽卦,巽为风,天风姤。
这个卦象的六爻来看,阳气开始减少,最下的初爻变成断画(阴爻),于是有一个节气“夏至”来了。
所谓“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也就是说到了夏至,阳气开始回收,到了减弱的一个临界点。
六月——伏卦
节气是小暑、大暑,也就是三伏天,在卦象上可以看得出,这时是阳气慢慢的退伏了,所以名为“伏”,每十天一伏,三伏有三十天,所以夏天我们体外会感觉到很热,这时身上的阳能向外释放,而身体的内部还是寒的,因此我们夏天的消化力,反而没有冬天好。
七月——天地否卦
外卦为乾,内卦为坤,坤为地,节气为立秋、处暑的节令。
在卦象上来看,内卦全部转变为阴爻(断画),说明阴气开始滋生,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了,气温应该下降,但夏天的暑气还没有完全消失,所以会导致早晚气温差较大的现象。
八月——风地观卦
这个卦象外卦为巽卦,巽为风,内卦为坤卦,坤为地,风地观,节气为白露、秋分。
在卦象上来看,内卦全部为因爻,而外卦的初爻也变成了阴爻,只有两个阳爻,说明寒气逐渐生发,阳能逐渐减弱,也说明昼夜的温度差也在逐渐增大,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九月——山地剥卦
外卦为艮卦,艮为山,内卦为坤卦,坤为地,山地剥,节气为寒露、霜降。
在卦象上来看,六爻中只有最上面一爻为阳爻,其余全是阴爻,说明寒气已经上升到了一个临界点,而阳能则完全属于消弱的状态。
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在节气上来讲就是天气渐冷,也意味着冬季的来临。
十月——坤卦
卦象上来看,外卦、内卦均为阴爻,是纯阴的卦象,节气上来讲为立冬、小雪的时节,也就是正式进入冬季的标志。
不过正如《易经》所说的“物极必反”,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在进入农历十月后有一个小阳春,阴极则阳生,这时有几天气候的气温要回升。
据一些古籍记载,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利用这个气候,至于真假,我们后人便不得而知了。
十一月——子月
十一月的节气有冬至、大雪两个,一个月有两个节气,其中一个是节,一个是气,大雪是节,冬至是气,这个时候是复卦,在卦象来看,上面都是阴爻,代表寒冷,一阳生。
到了十一月,阳气重新生发起来,咱们中国人冬至进补,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时消化力特别强,补品吃进去,营养容易吸收,同地球的道理一样,所以说冬至一阳生,这就是复卦的卦象。
十二月——丑月
这个阳能又逐渐上升了一些,初爻和第二爻都变成了阳爻,有两个阳爻了,因为内卦变了,变成了兑卦,兑为泽,于是重卦变成了地泽临卦,在节气上小寒为节,大寒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