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声求气: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智慧
若舍郑……君亦无所害。 说明保存郑国会给秦国带来好处,应读得略微高 亢,显示出诚恳和友好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唯君图之。 一针见血地指出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诵读 时要语气慷慨,节奏稍快,掷地有声。 “夫晋,何厌之有”反问语气要加重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反问,语气宜加重
第三段重点字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曾经)(恩惠)
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修筑防御工事)
何厌之有
(满足)
既东封郑
(疆界,这里作动词)
又欲肆其西封 (延伸、扩张)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侵损、削减)(哪里)
唯君图之
(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考虑)
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结盟)
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 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烛之武
不计前嫌
只身赴秦(军)
娓娓陈词
深明大义 勇敢无畏 智谋深广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
第四段重点字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
因人之力而敝之 (依靠)(损害)
失其所与,不知 (同盟者)(通“智”)
以乱易整
(替代)
吾其还也,亦去之 (还是)(离开)
情节结构
危在旦夕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郑 烛之武 夜缒而出 秦军乃还
智说秦君
转危为安
晋亦去之
作业布置
• 1归纳整理本文中所出现的字词句等文言现 象
• 2由本文及《曹刿论战》的写作特点看《左 传》的叙事艺术
• 3背诵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要重读且声音要适当延 长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机智善辩的外交家 ①善于利用矛盾 以“利”巧攻心理 ②善于分析利弊 以“害”巧析形势 ③善于揣摩心理 以“史”巧施离间
小结
•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 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整段 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 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 示出极强的说服力。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 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 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读出弱者对强者自甘示弱的语气,语气要平稳、低 缓,以引起秦伯的好感,愿意听烛之武把话说下去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语气要平稳、顿挫有致,不卑不亢,显示其稳重老练
“若”字后停顿 “难”要重读,“也”要重读且适当 下“邻之厚,君之薄也延”长一句语气加重,“厚”“薄” 二字,要重音强调,“也”字要重而长
烛之武退秦师
第三段重点字词:
夜缒而出
(在夜晚,夜里)
郑既知亡矣
(已经)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办事的官吏,敬称) (边邑,作动词) (何)(增加)
邻之厚,君之薄也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
(出使的人)
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 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说退秦师
亡郑危秦 存郑利秦
地理形势
晋言无信 晋贪无厌
历史表现 逻辑推理
因声求气: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