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总复习 第3章 第4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开发利用金属矿物课时跟踪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对市爱幕阳光实验学校【优化指导】高三化学总复习 第3章 第4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利用金属矿物课时跟踪检测
1.所谓合金,必须是( )
①通过熔合而成 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 ③耐
腐蚀 ④耐高温 ⑤具有金属特征 ⑥铸造性能好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⑤
D .②③⑥
解析:选C 由合金的义和特征可对题目分析如下:
2.以下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 .生铁、普和不锈的碳含量依次增加
C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
复原成Cu
D .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解析:选D 锡青铜属于合金,根据合金的特性,熔点比任何一种纯金属
的低,判断A 错;生铁、普和不锈的碳含量依次降低,故B 项错;C 错误,溶
液中该反难以发生,先是:2NH 3+2H 2O +CuSO 4===Cu(OH)2↓+(NH 4)2SO 4,接着Cu(OH)2=====△ CuO +H 2O ,溶液中NH 3
不能复原CuO 为Cu ,要复原必须是枯燥的固态。

3.(2021·高三月考)CuSO 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途径及性质如下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 2SO 4与HNO 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 .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表达了绿色化学思想
C .1 mol CuSO 4在1 100℃所得混合气体X 中O 2可能为0.75 mol
D .Y 可以是葡萄糖
解析:选C 根据反式3Cu +8H +
+2NO -
3===3Cu 2+
+2NO↑+4H 2O 可知,硫
酸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选项A 正确;途径①③中均生成大气污染物,
而②没有,所以选项B 正确;1 mol 硫酸铜可以生成0.5 mol 氧化亚铜,转移1
mol 电子,所以生成0.25 mol 氧气,选项C 不正确;醛基能被制的氢氧化铜悬
浊液氧化,生成氧化亚铜,葡萄糖含有醛基,D 正确。

4.以下有关金属冶炼方法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电解氯化镁水溶液制备镁
B .利用铝热反制备铝
C .加热分解Fe 2O 3制备铁
D .用火法或湿法均可制备铜
解析:选D 电解氯化镁水溶液的化学方程式:MgCl 2+2H 2O=====电解 Mg(OH)2↓+Cl 2↑+H 2↑,不能制备镁,A 项错误;铝热反是利用铝的强复原性制备钨、
铬高熔点金属的一种方法,B项错误;冶炼铁用热复原法,C项错误。

5.A、B、C三种金属,将B、C分别放入稀硫酸中,B溶解而C不溶,将C 放入A的盐溶液中,C的外表有A析出,那么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C B.B>C>A
C.B>A>C D.C>B>A
解析:选B 因B能溶解在稀硫酸中而C不能,说明在顺序表中B排在氢前而C排在氢后,C能从溶液中置换出A,说明C排在A的前面,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三种金属的相对位置为B、C、A。

6.“十二五〞(2021~)末期,随着铁路的开展,一票难求的情况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或者说将成为历史。

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铁路所需的大量水泥属于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铁路勘探时常用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太阳能电池是原电池
C.铁轨焊接时常用到铝热反,铝热反中放出大量的热足以使铁熔化
D.工业上铁、金的冶炼均采用热复原法
解析:选C 水泥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不属于原电池。

金元素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存在。

7.(2021·模拟)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外表。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枯燥环境中慢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过程
解析:选B A项,合金的熔点比其中任何一种成分的纯金属低;C项,潮湿环境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腐蚀速率较快;D项,生成Cu2(OH)3Cl发生了化学反。

8.(2021·)关于Al、Fe、Cu三种金属,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三者的单质均为银白色固体
B.三者都能与盐酸、稀硫酸反
C.AlCl3、FeCl3、CuCl2均可作净水剂
D.制备Al用电解法,制备Fe、Cu可用复原法
解析:选D A项Cu为固体,B项Cu与盐酸、稀H2SO4不反,C项CuCl2不能作为净水剂。

9.在稀硫酸中参加铜粉,铜粉不溶,再参加以下固体粉末:①FeCl2、②Fe2O3、③Zn、④KNO3、⑤HCl、⑥H2O2;可使铜粉溶解的是( ) A.①②⑤B.②④⑥
C.②③⑤D.①④⑥
解析:选B ②Fe2O3与稀硫酸反后,溶液中的Fe3+能与铜粉继续反;④参加KNO3后,溶液中的H+和NO-3能与铜粉反;⑥H2O2能将铜粉氧化,进而溶解在稀硫酸中。

10.某研究小组通过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到达目的的是( )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后再参加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D.将外表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解析:选D A项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该是把反后的溶液倒入水中,故该项错误;B项需要先加热铜才与氯气发生反,故该项错误;C项氯化铜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热蒸干最终得到的是氢氧化铜,故该项错误;D项铜和盐酸不反,只有铜绿[Cu2(OH)2CO3]与盐酸反,故该项正确。

11.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2Cu+===Cu2++Cu。

由于反温度不同,用氢气复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固体。

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复原氧化铜所得的固体产物作了验证,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复原氧化铜的产物是( )
A.Cu
B.Cu2O
C.一有Cu,可能有Cu2O
D.一有Cu2O,可能有Cu
解析:选D 此题是通过现象推测反的本质。

H2复原CuO生成固体,可能是Cu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参加稀H2SO4溶液变蓝和得到固体,证明原固体中含Cu2O,而Cu不能证明其有无。

12.CuCO3和Cu2(OH)2CO3的混合物34.6 g,可恰好完全溶解于300 ml、2 mol·L-1的盐酸中,假设加热分解量的这种混合物可得CuO固体质量为( ) A.16.0 g B.19.2 g
C.24.0 g D.30.6 g
解析:选C CuCO3和Cu2(OH)2CO3的混合物34.6 g,可恰好完全溶解于300 mL、2 mol·L-1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后都生成CuCl2,Cl元素共有0.3×2=0.6 mol,所以有0.3 mol的CuCl2,分解生成的CuO该为0.3 mol,0.3 mol CuO的质量为24.0 g。

13.(2021·模拟)铜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写出铜与稀硝酸反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通常先用H 2O 2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中的铜,最终实现铜的回收利用。

写出溶出铜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

该工艺的中间过程
会发生反:2Cu 2O +Cu 2S=====高温 6Cu +SO 2
↑,该反的氧化剂是________;当生成19.2 g Cu 时,反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 2(OH)2CO 3(碱式碳酸铜)。

试写出上述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性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某试样中CuSO 4·5H 2O(不含能与I

反的氧化性杂质)的含量。

取a g 试样配成100 mL 溶液,每次取25.00 mL ,
滴加KI 溶液后有白色碘化物沉淀生成。

写出该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滴加KI 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溶液中的I 2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发生反的化学方程式为I 2+2Na 2S 2O 3===2NaI +Na 2S 4O 6,平均消耗c mol/L 的Na 2S 2O 3溶液V mL 。

那么试样中CuSO 4·5H 2O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1)Cu 与稀硝酸反生成Cu(NO 3)2、NO 、H 2O 。

(2)该反的离子方程式为Cu +H 2O 2+2H +
===Cu 2+
+2H 2O 。

(3)该反中Cu 的化合价降低,氧化剂为Cu 2O 和Cu 2S 。

每生成1 mol Cu 转移1 mol 电子,故生成19.2 g Cu 时,转移电子0.3 mol 。

(4)铜在H 2O 、CO 2、O 2存在时锈蚀生成Cu 2(OH)2CO 3,负极的电极反式为2Cu +4OH

+CO 2-4e -===Cu 2(OH)2CO 3+H 2O 。

(5)根据2Cu 2++4I -
===2CuI↓+I 2、I 2+
2Na 2S 2O 3===2NaI +Na 2S 4O 6可得关系式:Cu 2+
~Na 2S 2O 3,那么试样中CuSO 4·5H 2O 的质量为c mol/L×V ×10-3
L×250 g/mol×100 mL 25 mL =cV g ,故其质量分数为
cV
a
×100%。

答案:(1)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2)Cu +H 2O 2+2H +
===Cu 2+
+2H 2O (3)Cu 2O 和Cu 2S 0.3
(4)2Cu +4OH -
+CO 2-4e -
===Cu 2(OH)2CO 3+H 2O(假设写成Cu -2e -
===Cu 2+
也可以)
(5)2Cu 2+
+4I -
===2CuI↓+I 2 cV
a
×100%
14.(2021·高考)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 Cu 、25% Al 、4% Fe 及少量Au 、Pt 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请答复以下问题:
(1)第①步Cu 与酸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2)第②步加H 2O 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使用H 2O 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调溶液pH 的目的是使________生成沉淀。

(3)用第③步所得CuSO 4·5H 2O 制备无水CuSO 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由滤渣2制取Al 2(SO 4)3·18H 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甲:滤渣2――→H 2SO 4 酸浸液―――――――――――――――→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Al 2(SO 4)3·18H 2O 乙:滤渣2――→H 2SO 4 酸浸液―――――→适量Al 粉过滤滤液
―――――――――――――――――→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Al 2(SO 4)3·18H 2O
丙:滤渣2―――――→NaOH 溶液过滤滤液――→H 2SO 4
溶液―――――――――――――――――→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Al 2(SO 4)3·18H 2O
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方案更合理。

(5)探究小组用滴法测CuSO 4·5H 2O(M r =250)含量。

取a g 试样配成100 mL
溶液,每次取20.00 mL ,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L -1
EDTA(H 2Y 2-
)溶液滴至
终点,平均消耗EDTA 溶液b mL 。

滴反如下:Cu 2+
+H 2Y 2-
===CuY 2-
+2H +。

写出计算CuSO 4·5H 2O 质量分数的表达式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操作会导致CuSO 4·5H 2O 含量的测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

a .未枯燥锥形瓶
b .滴终点时滴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 .未除净可与EDTA 反的干扰离子
解析:(1)由于参加的为稀硫酸、浓硝酸,可确与Cu 反的为硝酸,发生的
离子反为Cu +4H ++2NO -3===Cu 2++2NO 2↑+2H 2O 或3Cu +8H ++2NO -3=====△
3Cu 2+
+2NO↑+4H 2O ,Au 与Pt 不与酸反。

(2)分析滤液中的离子为Cu 2+
、Fe 2+
、Fe 3+
、Al 3+
,与氧化剂H 2O 2反的只有Fe 2+
,所以加H 2O 2的目的为氧化Fe 2+
为Fe 3+
,便于在调节pH 时使其沉淀出来,用H 2O 2的优点为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调节pH 的目的是使Fe 3+
和Al 3+
生成沉淀。

(3)用CuSO 4·5H 2O 制备CuSO 4,只需加热脱水即可。

(4)由滤渣2[Fe(OH)3、Al(OH)3]制取Al 2(SO 4)3·18H 2O ,甲方案中的Fe 3+

除去,所得产品中含Fe 2(SO 4)3,不可行。

三个方案中乙方案原子利用率更高,
可获得更多的产品。

(5)未枯燥的锥形瓶对滴无影响;滴终点时,滴管尖嘴有气泡,使消耗的液
读数变小,结果偏低,可与EDTA 液反的干扰离子的存在消耗更多液,结果偏高。

答案:(1)Cu +4H ++2NO -3=====△ Cu 2++2NO 2↑+2H 2O 或3Cu +8H ++2NO -3=====△
3Cu 2+
+2NO↑+4H 2O Au 、Pt
(2)将Fe 2+
氧化为Fe 3+
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 Fe 3+
、Al 3+
(3)加热脱水
(4)甲 所得产品中含有Fe 2(SO 4)3杂质 乙
(5)c mol·L -1×b ×10-3 L×250 g·mol -1×5a g
×100%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