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第二讲 基础理论2_1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岩土工程(Geotechnical Engineering)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
土工程是以岩土体为研岩究对象,以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为基本内容,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岩土工程基本内容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治理)、监测和监理五个方面。
岩土工程在房屋、市政、能源、水利、道路、航运、矿山、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由土木工程、地质、力学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
岩土工程的来源——工程地质,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或采用各种勘察方法和手段,对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评价。
岩土工程问题指的是工程建筑物与岩土体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沉降差异\基坑开挖支护,降水\边坡稳定\地面沉降等)。
工程地质条件定义为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及岩土体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不良地质现象定义为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
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特点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查明情况,提供数据,分析评价和提出处理意见,以保证工程安全,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任务归纳如下:(1)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3)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评价结论;(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工程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绪论蒲博文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❶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❷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
❸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❹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❺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❻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和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矛盾。
第四章活断层与地震活断层:一般是是指近期曾有过活动或正在活动或将来有可能重新活动的层。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❶活断层的继承性与反复性。
❷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
❸活断层的活动方式。
(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的突然滑动称之为地震断层或者粘滑性断层。
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的滑动称之为蠕变断层或者蠕滑型断层)活断层的鉴别:❶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①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最可靠的依据。
②地貌特征:活断层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并加强各地貌单元的差异性。
活断层往往构成同一地貌单元或地貌系统的分解和异常。
走滑型的活断层可使穿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活动断裂带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性密集分布。
③水文地质方面:活动断裂带的透水性和导水性较强,因此当地型、地貌条件合适时,岩断裂带泉水常呈线性分布,且植被发育。
岩土工程绪论

参考书目祝龙根等.地基基础测试新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孟高头.土体原位测试 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陈凡等.基桩质量检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唐贤强等.地基工程原位测试技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赵善锐.旁压试验及其工程应用.峨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
第10页/共15页
二、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内容及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岩土工程中的原位测试技术包含如下种类: 1.基本测试技术: (1)载荷试验(平板、螺旋板); (2)静力触探试验; (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4)标准贯入试验; (5)十字板剪切试验; (6)旁压试验; (7)现场剪切试验; (8)波速试验; (9)基桩的静力测试和动力测试; (10)锚杆抗拔试验;
第11页/共15页
2.工程应用: (1)岩土工程勘察; (2)地基基础的质量检测; (3)基坑开挖的检测与监测; (4)岩体原位应力测试; (5)公路、隧道、大坝、边坡等大型工程的监测和检测。 原位测试技术的优点: (1)不用取样; (2)样本数量大; (3)快速、经济。 和室内试验相比,原位测试的代表性好、测试结果精度较高,因而较为可靠。在岩土工程中,选用正确的参数远比选用计算方法重要,加之岩土工程的工作对象多属隐蔽工程,因而岩土工程的原位测试在岩土工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第14页/共15页
一、岩土工程的发展历史
1.岩土工程的含义岩土工程——以土力学、岩石力学和工程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的土 木工程中与岩土体直接相关的工程。 岩土工程的工程属性。它是处理工程问题,以工程问题为工作对象的学科。作为一门工程,应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和检测4个方面才是完整的。 岩土工程隶属于土木工程学科,是由地基与基础工程、边坡工程、深基坑工程、路基工程、地下洞室工程、岩土爆破工程、灌浆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分支构成的,其涉及到的领域有: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矿山、江河海洋和环境工程等等。
工程岩土学

质量m
气 mw m 水 土粒
体积V Vw Va V Vs
表达式: s
ms Vs
单位:g/cm3
土粒密度仅与组成土粒的矿物密度有关,而与土的孔隙大小 和含水多少无关。实际上是土中各种矿物密度的加权平均值。
砂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5 g/cm3左右 粉质砂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8g/cm3 粉质粘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8~2.72g/cm3 粘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7-~2.75g/cm3
• 风化
岩石和土的粗颗粒受各种气候因素的 影响产生胀缩而发生裂缝,或在运动 过程中因碰撞和摩擦而破碎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母岩表面和碎散的颗粒受环 境因素的作用而改变其矿物 的化学成分,形成新的矿物
生物风化 动植物活动
有 机 质
• 沉积与搬运
残积土 无搬运 母岩表层经风化作用破碎 成岩屑或细小颗粒后, 未经搬运残留在原地的 堆积物 风化所形成的土颗粒, 受自然力的作用搬运到 远近不同的地点所沉积 的堆积物
第二篇 岩石和岩体工程地质研究
第八章 岩石和岩体的地质特征 第九章 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十章 岩石的力学性质 第十一章 岩体的力学性质 第十二章 岩体工程地质分类及岩体 性 质人工改良
绪论
• 一、工程岩土学的研究意义 • 1、工程地质条件 • 2、工程地质问题
• 二、工程岩土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作为建筑地基、建筑介质或建 筑材料的地壳表层岩土体。
土是指: 地球表面的整体岩石在大气中经受长期的风化 作用而形成的、覆盖在地表上碎散的、没有胶结 或胶结很弱的颗粒堆积物。
岩石 风化 地球
颗粒堆积物
地球
• 研究对象:
岩土工程培训资料

岩土工程培训资料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以及它们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于从事土木工程的专业人士来说,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些岩土工程培训资料,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岩土工程知识。
一、岩土工程概述岩土工程是一门研究土壤和岩石力学性质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水文、地质、结构和环境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岩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解决土壤和岩石在工程中的稳定性、承载力、变形和渗透性等问题。
二、岩土工程的基本原理1. 土壤力学原理:土壤力学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它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
土壤的力学性质包括土壤的强度、压缩性、液态和塑性等。
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对于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至关重要。
2. 岩石力学原理: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强度、弹性模量、抗剪强度等。
了解岩石的力学性质对于评估岩石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至关重要。
3. 岩土工程结构相互作用原理:岩土工程结构相互作用是指土壤和岩石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岩土工程中,土壤和岩石作为工程结构的基础或支撑体,其稳定性和承载力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三、岩土工程的应用领域岩土工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土木工程项目中,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能源工程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岩土工程应用领域:1. 土壤基础工程:土壤基础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对土壤进行处理和加固,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常见的土壤基础工程包括地基处理、地基加固和地基改良等。
2. 岩石工程:岩石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对岩石进行处理和加固,以提高岩石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常见的岩石工程包括岩石爆破、岩石锚固和岩石加固等。
3. 边坡工程:边坡工程是指在山区或河流附近对边坡进行处理和加固,以防止边坡滑坡和崩塌。
常见的边坡工程包括边坡加固、边坡防护和边坡监测等。
岩土工程师课件(二)

岩土工程师课件(二)岩土工程师课件教学内容•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岩土力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岩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岩土工程的实际案例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材料:教科书、参考书、相关课件资料•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白板、黑板等•教学工具:演示软件、模型等教学目标•了解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岩土力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够解决岩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能够分析和评估岩土工程实际案例设计说明教学方式•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模型等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学内容的安排1.岩土工程概述2.岩土力学基础知识3.土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4.岩土工程中的稳定性分析5.岩土工程的应用与实例分析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岩土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解:依次讲解岩土工程概述、岩土力学基础知识、土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岩土工程中的稳定性分析及岩土工程的应用与实例分析3.演示: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岩土工程的应用过程,并使用模型进行示范4.互动: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研讨中,拓宽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5.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概述和总结,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实践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不足之处?有何改进之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覆盖了岩土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如何?是否对课程内容有疑问或建议?以上是《岩土工程师课件》的整理,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岩土工程,掌握岩土力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所学知识的作用。
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讲义

1.3 工程地质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1.3.1 基本概念 (1)建筑物:其含义广泛,可分为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两大类, 住宅和公用建筑称为建筑物,而为专门生产工艺使用的建筑物,如 发电站、水塔、车间、桥梁、烟囱等称为构筑物。 (2)建筑场地:指工程建设所直接占有并直接使用的有限面积 的土地,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的建筑物所 在地;从工程勘察角度分析,场地的概念不仅代表着所划定的土地 范围,还应涉及建筑物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与岩土体的稳定问题。 (3)建筑物地基:指在土和岩层中修建建筑物,承受建筑物全 部重量的那部分土和岩层;建筑物的基础是其下部的组成部分,又 称做下部结构;基础承受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它们传递给地基; 地基又分成持力层与下卧层两部分,直接与基础接触的土层叫持力 层,持力层下部的土层叫下卧层。 (4)天然地基:指未经加固处理、直接支承基础的地基。 (5)软弱地基: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土、冲填 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所构成的地基。
1.1 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1.1.1 地质学
地质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固体地球 的上层,主要有以下方面内容:
(1)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分支 学科;
(2)阐明地壳及地球的构造特征:即研究岩石或岩石组合的空 间分布,如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分支学科;
(6)人工地基:若地基土层较软弱,建筑物的荷重又较大,地 基承载力和变形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 理,这种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岩土工程基础知识解析

岩土工程基础知识解析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土壤和岩石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和行为。
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岩土工程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此领域。
一、岩土工程概述岩土工程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力学性质与工程性能的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土壤和岩石在人工或自然荷载下的力学响应,以及它们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学常用于基础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阶段,以确保土地的稳定性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二、土壤力学基础1. 土壤组成与分类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液态和气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物质。
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根据颗粒的粒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粒径分级,如粉砂、细砂、中砂、粗砂以及粉土、黏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工程项目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2. 土壤力学参数土壤力学参数是评价土壤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其中,重要的参数包括土壤的重度、孔隙比、含水量、液塞度和压缩性等。
这些参数对于确定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是设计和施工阶段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三、岩石力学基础1. 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力学性质。
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和花岗岩等。
岩石的力学性质与构造、成分、地质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岩石的力学参数岩石的力学参数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和弹性模量等。
这些参数对于岩石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评估起着重要作用。
在岩土工程中,需要对岩石的力学参数进行准确地测定,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四、岩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岩土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必要步骤。
通过对土壤和岩石的性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试,可以评估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工程风险,并确定适当的设计和施工措施。
2. 地基处理在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是确保工程地基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工程地质1.2 学时安排: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1.3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1.4 先修课程:地质学基础1.5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二、课程目标2.1 了解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2 掌握工程地质学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技术2.3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2.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教学内容3.1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3.2 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基础知识3.3 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测技术3.4 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灾害防治3.5 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3.6 实验室实践和野外实习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授课4.2 实验室实践4.3 野外考察4.4 小组讨论4.5 学生报告五、教学评估5.1 平时考核: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室实践表现5.2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5.3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综合掌握能力5.4 课程论文:独立完成一份与工程地质相关的课程论文5.5 实验报告:实验室实践实验结果和分析报告六、参考教材6.1 《工程地质学导论》范德·伯吉斯6.2 《地质工程学》陈著良6.3 《岩土工程学》赵承元七、教学进度安排7.1 第1-2周:课程介绍与工程地质概述7.2 第3-4周: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基础知识7.3 第5-7周: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测技术7.4 第8-10周: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灾害防治7.5 第11-12周: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7.6 第13-14周:实验室实践7.7 第15-16周:野外考察7.8 第17-18周:学生报告和教学总结八、课程特色8.1 紧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工程地质理论进行深入讲解和实践应用8.2 通过实验室实践和野外考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8.3 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鼓励小组讨论和学术报告九、课程总结本课程通过对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进行系统性培训,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思维能力。
土木工程概论《岩土与地下工程》

⑶ 结构 形式:
地下建筑物可以构 筑成隧道形式,也 可以和地面房屋相 似,在平面布局上 采用棋盘式和房间 式的布置,并可建 成多层多跨的框架 结构。
平顶直墙式隧道
北京天外天地下商场主要采用:五连拱多跨梁柱结构施工方法, 双层导洞转向技术。平顶直墙田字型开挖施工技术;暗挖拱型结 构与明挖框架结构连接结构施工技术。
——日本60年代建造地下工程总量近1亿立方米,70年代 为3亿立方米。 ——法国巴黎地下交通规划为上下两层。 ——美国已建成4000多座人防指挥所。
——瑞典建成埋在地下210m深的地下岩石中的热水库。
我国自50年代初开始,修建了大量的防空地下建筑工程。 这些工程可作为地下餐厅、商店、医院等。战争时期则可 改建为人防指挥所和民房掩蔽所。
中国铁路瓦斯含量最高的长大隧道: 家竹箐隧道,位于南昆铁路
著名铁路隧道
狮球岭隧道
是中国最早建成的铁路隧道,位于台湾省 基隆经台北至新竹窄轨铁路的基隆与七堵之间, 全长261米。隧道于1887年从南北两端同时开 工。
八达岭隧道
是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越岭隧 道,位于(北)京包(头)铁路青龙桥车站附 近。这座单线隧道全长1091米,由我国杰出的 工程师詹天佑亲自规划督造,1907年开工,在 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努力下,仅用18个月, 于1908年竣工。
• 钻眼爆破法(适用于硬 岩中开挖隧道)
• 盾构法:盾构为一钢 制圆筒,周边设置千 斤顶推向前方。
• 顶管法
• 沉管法:多用于水底 隧道。
顶管法施工示意图
庞大的隧道施工设备
黄浦江人行隧道:为我国第一条越江人行隧道,建于浦西南京路外滩与 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塔之间,隧道内径6.67米,全长646.7米。
(完整word版)工程地质学教案

难点
土的粒度分析—颗粒级配;土中水与颗粒间相互作用;土的有效重度、饱和度、缩限、液限和塑限;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
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1、土的粒度成分及其工程特性,土的粒度分析、矿物成分,土中水和气体,土的结构和构造。
学时
4
单元
(章节)
主要内容
3.1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3.2褶皱构造
3.3断裂构造
3.4不整合
3.5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重点
1、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的外观特征及产生原因;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
2、褶皱构造产生机理,褶曲的基本要素,褶皱构造类型;褶皱构造野外、图上识别方法,褶皱构造的工程意义。
3、断裂构造的概念,裂隙分类及工程意义;断层的定义、要素、分类、野外识别及工程意义。
3、地下水的温度、颜色、透明度、导电性等物理性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4、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下降与软土地基沉降(流砂及潜蚀),地下水的浮托作用,承压水对基坑的作用,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
难点
岩土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补给、流通及排泄机理;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毛细水、重力水;岩土的水理性质:容水度、持水度、给水度、透水性等。
3、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化作用与全球环境、碳系统循环、地貌重塑的关系。
4、沉积岩的物质组成、分类、结构与构造,层理构造的概念及研究意义,常见的沉积岩。
5、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变质岩特征、结构与构造以及常见的变质岩。
6、地质年代的概念,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特征及工程意义。
难点
解理与端口的概念;风化作用与全球环境、碳系统循环、地貌重塑的关系;层理构造的研究意义;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的工程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知识讲义-31页精选文档

岩土工程勘察知识讲义上海汇谷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3-4-2一、岩土工程勘察概述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它是基本建设的首要环节。
勘察工作,包括了解当地勘察、测试资料及建筑经验,并积极运用原位测试方法,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条件,对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特性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与评价,提交资料完整可靠、评价正确、建议合理的勘察成果文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程勘察由原来的地质勘查转为了岩土工程勘察机制,需要对工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并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为岩土勘察的质量提供着可靠的保证。
二、土的工程分类、土的定名岩土工程勘察的本质还是地质问题,而工程地质的问题往往是微观问题:即弄清土力学和岩体力学。
2.1岩石的工程分类⎪⎪⎩⎪⎪⎨⎧>≤<≥))、不软化岩石(—软化岩石(—按软化系数分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按风化分))、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按硬度分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变—按成因分75.075.030R R K K MPa MPa2.2土的工程分类土分类法⎪⎪⎪⎩⎪⎪⎪⎨⎧—一般土、特殊土—按土的工程特性和粘性土—碎石土、砂土、粉土—分按颗粒级配、塑性指数炭质土和泥炭—无机土、有机土、泥—按有机质含量分积土、冲积土等—残积土、坡积土、洪—按成因分土、新近沉积土—老沉积土、一般沉积—按沉积年代分2.3土的定名粗粒土一般按粒度(颗粒级配)分类命名,粘性土按塑性指数分类,特殊土按其特定的工程性质分类。
(1)按颗粒分析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可进一步细分如下碎石土分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可进一步细分:砂土分类备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第五讲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包括:试验,观测,安全监测。
第五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测试技术
主要内容
土
1 地基土静力特性测试
体
2 桩基的静力测试
测
试
3 深基坑开挖时的监测
与
4 沉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 探 测
5 岩体测试与探测
第五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测试技术 1 地基土静力特性测试
1.1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 1.2 静力触探试验 1.3 旁压试验 1.4 标准贯入试验 1.5 轻便触探试验 1.6 十字板剪切试验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谢 谢!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第五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测试技术
q岩土工程监测与测试:
目的:测试岩土特性、 岩土体与工程环境关联性、 监测建筑物、边坡等的变形、 检验岩土工程治理的质量效果、 施工监测, 及工程事故监测等, 以确保工程经济合理可靠,及工程的正常运营。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第一讲 绪 论 第二讲 基础理论 第三讲 勘察 第四讲 设计 第五讲 测试技术 第六讲 环境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第一讲 绪 论 第二讲 基础理论 第三讲 勘察 第四讲 设计 第五讲 测试技术 第六讲 环境岩土工程
6)To direct.
指导,管理。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第五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测试技术
q英文释义:test
A procedure for critical evaluation; a means of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quality, or truth of something; a trial: 测试决定性评价的过程;为决定某种事物的存在、特性或真 实性而采取的手段;试验; A series of questions, problems, or physical responses designed to determine knowledge, intelligence, or ability. 考试为决定知识、智力或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题目或 生理反应 A basis for evaluation or judgment: 检验标准评价或判断的根据: A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 by which a substance may be detected or its properties ascertained. 化验由一种可被检测到的或其特征能被确定的物质引起的一 种物理或化学变化
岩土工程师课件

当涉及岩土工程师的课程时,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岩土工程原理与实践学科类别:土木工程类教学目标:1. 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质和土力学的基本原理。
2. 熟悉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和工程问题,能够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设计。
3. 学习岩土勘察和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岩土工程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岩土工程实践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1. 地质和土力学基础知识2. 地质灾害与工程问题分析3. 岩土勘察和测试方法4. 岩土工程设计原理与案例分析5. 应急处理和风险评估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地质和土力学知识等。
2.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岩土勘察和测试、岩土工程设计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项目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岩土工程项目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地质和土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2. 岩土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1. 地质灾害与工程问题的分析与预防2. 岩土工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地质和土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岩土工程项目,撰写综合性项目报告,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评估。
3. 学生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参考教材:1. 《岩土工程导论》2. 《地质灾害与防治》3. 《岩土工程实务案例分析》岩土工程师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市场需求,岩土工程师的岗位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类:1. 岩土勘察工程师:负责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测试,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 基坑工程师:负责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监理,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主要内容 1.1 基本概念 1.2 岩石与土 1.3 地质构造 1.4 地下水 1.5 不良地质灾害 1.6 工程地质勘察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1 基本概念
q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固体
地球的上层。
体的总体。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 工程地质学
主要内容
P 1.1 基本概念 P 1.2 岩石与土
1.3 地质构造 1.4 地下水 1.5 不良地质灾害 1.6 工程地质勘察
祖母绿
黄水晶
孔雀石
蓝宝石
水晶
海蓝宝石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猫眼石
羊脂玉
玛瑙
翡翠
绿松石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q岩体=岩石+软弱结构面
Ø指包括各种地质界面,如层面、层理、节理、断层、 软弱夹层等结构面的单一或多种岩石构成的地质体。
Ø被各种结构面所切割,由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岩块 (即结构体)所组合而成。 Ø是指某一地点一种或多种岩石中的各种结构面、结构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C.变质作用:指构造运动与岩浆作用过程中,原 有岩石受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 泼的流体作用,在固体状态下发生 物质成分和特征的改变,转变成新 的岩石,即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D.地震:接近地球表面岩层中构造运动以弹性波 形式释放应变能而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 和震动。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3 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的产物,一种机械运动。 §范围: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 §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3 地质构造
q地球的层圈构造
(1)地壳:地球的固体外 壳,由地表所见的各种岩石组 成,其密度为2.7~2.9g/立 方厘米。
包括: 1)地层岩性; 2)地质构造; 3)水文地质条件; 4)地表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
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等,对评价建筑 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地形地貌。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主要内容
P 1.1 基本概念
1.2 岩石与土 1.3 地质构造 1.4 地下水 1.5 不良地质灾害 1.6 工程地质勘察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1.工2 程岩石地质与学 土 q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的产物,由矿物组成。
Ø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均匀固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 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特点:
• 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 • 矿物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即内部的原子或离
Ø《岩土工程勘察》《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地基处理》
(专业技术课)
Ø《环境岩土工程》《基坑工程》《地下工程》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等 专业提高和拓展课)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第一讲 绪 论 第二讲 基础理论 第三讲 勘察 第四讲 设计 第五讲 测试技术 第六讲 环境岩土工程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3 地质构造 q主要构造──褶曲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未剥蚀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3 地质构造 q主要构造──褶曲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剥蚀后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3 地质构造 q主要构造──褶曲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剥蚀后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1.工1 程基本地质概学 念
q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一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内热; 二是来自太阳辐射热及地球旋转力和重力。
按动力来源部位,内力 外力
地质作用
按地质灾害成因,物理地质作用──自然地质作 用(包括内力与外力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两种。
(2)地幔:地壳以下,大约 2900km深处为地幔,其密度为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3 地质构造 q地球的层圈构造
(1)地壳:地球的固体外 壳,由地表所见的各种岩石组 成,其密度为2.7~2.9g/立
方厘米。 大陆地壳(陆壳)厚度大,平
均约35km, 高山区可达70~80km,其下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C.搬运作用:风化剥蚀造成破坏产物被搬运到它处。 D.沉积作用:搬运物在适宜场所堆积。
E:固结成岩作用:刚堆积的物质松散多孔且富含 水分,被后来沉积物覆盖埋藏 后,在重压下排出水分,孔隙 减小并被胶结,松散堆积物渐 变为坚硬的岩石,即沉积岩。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Ø物理地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太阳辐射热引起,主要发
生在地壳的表层,主要包括:
A.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及水、 二氧化碳、氧气及生物等因素长期 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
B.剥蚀作用:河水、海水、湖水、冰川及风等在 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造成破坏, 破坏产物随其运动而搬走。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 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1.工1 程基本地质概学 念 Ø工程地质条件
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第二讲 产状──岩层的空间位置。
• 3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走向 倾向 倾角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3 地质构造
Ø岩层产状──岩层的空间位置。
• 3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N
走向
W 倾向
E
倾角
S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问题?
1 什么是“岩土工程”? 2 岩土工程研究对象? 3 举一例岩土工程研究问题?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岩土工程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优化组合
Ø《工程地质学》《土力学》 (基础平台课)
Ø《基础工程学》《岩石力学》(专业基础课)
层为深变质岩,表层多为沉积
岩,陆壳形成年代老,内部构 造很复杂;
大洋底部的大洋地壳(洋壳) 厚度较小,平均7~8km,洋壳 由玄武岩组成,表层有不厚的 沉积物。
(2)地幔:地壳以下,大约
2900km深处为地幔,其密度为 3.32~4.64g/立方厘米,由
1-地壳; 2-地幔;
3-地核; 4-液态外部地核; 5-固态内部地核; 6-软流圈; 7-岩石圈。
1.3 地质构造 q主要构造──褶曲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剥蚀后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1.工3 程地质地质构学 造 q主要构造──断裂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裂隙和断层
Ø裂隙 按成因:构造裂隙和非构造裂隙。
(1) 构造裂隙:岩体受地应力作用随岩体变形而产生的 裂隙,在成因上与相关构造(如褶曲、断层等)和应力作用 的方向及性质有密切联系,故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 律性。
Ø主要内容 (1)组成地球的物质; (2)构造特征:即研究岩石或岩石组合的空间分布; (3)地球历史以及栖居在地质时期的生物及其演变; (4)研究方法与手段; (5)应用地质学以解决资源探寻、环境地质分析和工
程防灾问题: 一是寻找各种矿产资源; 二查明地质灾害的规律和防治对策,以确保工程
建设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行。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Ø物理地质作用── (1)内力地质作用:动力来自地球本身。
A.构造运动:地壳的机械运动: 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常使岩层受到挤 压产生褶皱,或使岩层拉张而破裂; 垂直方向的使地壳发生上升或下降, 如青藏高原最近数百万年以来的隆升 是垂直运动的表现。
B.岩浆作用: 岩浆沿地壳软弱破裂地带上升造 成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或在地下 深处冷凝形成侵入岩的过程。
1.3 地质构造
q地球的层圈构造
(1)地壳:地球的固体外 壳,由地表所见的各种岩石组 成,其密度为2.7~2.9g/立 方厘米。
大陆地壳(陆壳)厚度大,平 均约35km,
高山区可达70~80km,其下 层为深变质岩,表层多为沉积 岩,陆壳形成年代老,内部构 造很复杂;
大洋底部的大洋地壳(洋壳) 厚度较小,平均7~8km,洋壳 由玄武岩组成,表层有不厚的 沉积物。
(2)非构造裂隙:指由成岩作用、外动力、重力等非构 造因素形成的裂隙,如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生裂隙, 风化裂隙,以及沿沟壁岸坡发育的卸荷裂隙等,其中风化裂 隙主要发育在岩体靠近地面的部分,一般很少达到地面下10 ~15m的深度。裂隙分布零乱,没有规律性,使岩石多成碎 块,沿裂隙面岩石的结构和矿物成分也有明显变化。
子是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具有这 种结构的称为晶体; • 当生长条件合适时,同种矿物的单个晶体往往 都有自己常见形态,称晶体习性,如针状、柱 状、粒状、板状、片状等习性;由于生长空间 的局限,矿物晶体往往挤在一起成集合体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