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二语文导学案25《苏轼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根本方法:
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背诵、尝试默写。

3、反复诵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课前自学】
一、文学常识积累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
派词。

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苏辛〞〔辛弃疾〕〞之说。

(三苏:苏洵、苏轼、苏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
2、写作背景:
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那么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沉着,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3、词牌、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词牌限定词的格式〔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题目说明词的内容或范围。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
二、自主诵读,读准字音,把握大意
1、给加点字注音:
羽扇纶巾〔〕樯橹〔〕〔〕一尊还酹江月〔〕〔guān) ( qiánglǚ) (lèi)
2、解释以下词语:
风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

故垒:旧营垒。

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樯橹:
一尊:
酹:【课堂探究】
1、有感情地齐读全词,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感受词的豪放风格。

2、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诵读并尝试背诵默写。

【当堂检测】
1、、从以下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3、默写填空:
〔1〕大江东去,,。

〔2〕,,卷起千堆雪。

〔3〕,小乔初嫁了,。

〔4〕,谈笑间,。

〔5〕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词的内容,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课堂诵读赏析】
1、听名家范读。

2、学生朗读
--读中赏--
在读中赏〔1〕: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全词一遍,了解大意。

所见
所想
在读中赏〔3〕:女生集体朗读,思考讨论: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慨的是什么
所忆
所慨
--赏中读--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那么,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学生自由发挥,边赏边读,见仁见智〕
【课堂探究】
1、苏轼为何仰慕周瑜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2、探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表达的情感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学生讨论:见仁见智〕
【课堂小结】
【课堂背诵】
有感情地试背全词。

定风波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古诗文的诵读技巧并能背诵、默写这首词;
2、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课前自学】
1、注音
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
2、字词释义
已而:
芒鞋:
吟啸:
料峭:
*补充注释:
竹杖芒鞋:是失意潦倒、穷困下贱的标志。

骑“马〞那么是属于官运亨通的达官贵人之列。

向来:刚刚,方才之意。

如“失向来之烟霞〞
3、自行翻译词前小序〔在课本上做记录〕。

4、反复诵读,尝试背诵。

【课堂诵读赏析】
1、自主诵读,把握节奏,了解大意。

2、小组诵读展示〔诵读形式由小组自创〕。

【课堂探究】
1、讨论以下问题: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2〕“何妨吟啸且徐行〞,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3〕如何理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你是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课堂小结】
【当堂背诵、默写】
将这首词默写在下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