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4期
农村经济学摘要阐述了睢宁县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包括产业定位、优质籼稻品种的培育和筛选、栽培技术集成、培育龙头企业、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加强技术服务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稻米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稻米产业;现状;发展建议;江苏睢宁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14-0252-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14.10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睢宁县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徐鹏杜同庆刘秀秀惠琳
(睢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睢宁221200)
睢宁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东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3°40′~34°10′、东经117°31′~118°10′,属暖温带略呈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左右,年均降水量922.1mm ,年均日照时数2393.3h ,无霜期214d ,耕地面积10.53万hm 2。
2018年,优质稻米产业被列为县农业主导产业优先发展,是农村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一大举措。
研究人员对睢宁县稻米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产业现状
1.1生产情况
睢宁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3.5万hm 2,总产量
30万t 以上,是全县第二大农作物。
籼稻种植面积超
过2.7万hm 2,占比80%以上,两系、三系品种兼有,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徽两优996、徽两优丝苗等。
粳稻种植面积不足0.7万hm 2
,主要种植中熟中粳,徐稻9、金粳
818、徐稻10的种植面积较大。
2020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3.6万hm 2
,手栽稻2.4万hm 2
,机插稻1.212万hm
2
(含机插杂籼稻与粳稻),有3个省级“味稻小镇”,其
中邱集镇获批农业农村部“稻米产业强镇”称号。
1.2产出效益
2020年,睢宁县水稻平均产量与2019年持平:
60户籼稻种植户平均稻谷产量达9271.5kg/hm 2
,产值达26713.2元/hm 2
,净产值为18371.1元/hm 2
,纯收
益达8661.45元/hm 2;30户粳稻种植户平均稻谷产量
为9333.75kg/hm 2,产值为26908.35元/hm 2,净产值为
19028.85元/hm 2,纯收益9223.5元/hm 2。
1.3市场销售
睢宁县稻谷籼米市场畅销,农户多在田头直接销
售稻谷,这些稻谷主要销往南方;粳米销售困难,经常是有价无市。
全县有十几家稻米加工企业,但大多采用简单的初加工,生产普通商品大米,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县稻米产业发展。
其中,10万t 规模的稻米加工企业仅有1家,即仝海米厂,生产设备简单,并不具备生产高端大米的能力。
大部分加工企业没有品牌,只有部分企业注册了品牌,但品牌尚未启用或者影响力较小,加工稻米种类为杂交籼稻,基本销往南方,销售渠道独立。
2存在的问题
2.1种粮农民素质下降,缺少积极性
随着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以及2020年水稻收购价格的提高,水稻效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农民种粮积极性仍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低,不如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三是种粮劳动者数量减少,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不断下降;四是新技术措施难以贯彻落实,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2.2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较差
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稻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总体水平较低、附加值低。
加工企业将不同种类的米混在一起加工,且销售渠道独立,产业化程度低。
稻米品牌数量少,多数加工企业没有品牌,仅少部分企业注册了品牌,但品牌尚未启用或者影响范围小。
基金项目
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JA
TS 〔2020〕065)。
作者简介徐鹏(1973—),男,江苏睢宁人,高级农艺师,从
事农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1-25
. All Rights Reserved.
2.3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影响产业化开发
睢宁县种植的籼稻品种有30余个,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徽两优996,不到4500hm2,优质籼稻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
品种多为国审品种,审定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区域,农户选择品种存在盲目性,部分品种生长周期长,不能安全齐穗,影响产量。
另外,农户在田间地头直接销售稻谷,按通货销售,优质不优价,以致农户片面追求产量高的品种。
只有少量规模经营主体做订单,通过自主加工销售关注品质好的品种。
2.4技术落实不到位
劳动力不断转移,农业务工人员老龄化,导致水稻种植技术措施不到位[1]。
一是水稻栽插密度不够,个别田块出现了低于15万穴/hm2的现象,特别是种植大户人工手插田块问题更突出。
二是机插籼稻缺乏配套技术,机插品种选择、集中育秧技术、大田管理、肥料运筹等还在摸索中,没有形成完整的机插籼稻栽培技术体系。
籼稻贪青迟熟、不能安全齐穗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三是受睢宁县水资源的限制和农户种田习惯性思维的影响,水稻全生育期间不断水,搁田技术落实不到位,导致后期倒伏现象。
3发展建议
3.1明确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优质籼稻
目前,苏中地区主要种植南粳9108,苏南地区主要种植南粳46、南粳5055,主体品种突出。
睢宁县地处苏北地区,粳稻米质差于苏中、苏南地区,不具备优势。
长期以来,睢宁县生产的籼稻米质优,市场畅销,全县籼稻种植面积2.7万hm2,占比达80%以上。
苏北为籼稻种植的最北缘地区,生长周期长,灌浆期昼夜温差大,土壤肥厚,有利于稻米品质形成。
因此,睢宁县稻米产业要重点发展优质籼稻。
3.2加快优质籼稻品种的培育、筛选与推广“好种出好稻,好稻出好米,好米创名牌”已成为21世纪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共识。
发展稻米产业需要选择好的优质籼稻品种,适应机械化、轻简化、规模化的栽培技术要求,要注重“看着好、闻着香、吃着优”。
但睢宁县乃至苏北地区主打优质籼稻品种还未凸显。
现在不少大户开始关注丝苗米,如荃早优丝苗、万象优111等,因其籽粒细长、外观透亮,常被用来代替泰国香米。
因国家籼稻区试未在苏北设点,推广国审品种存在合法性问题,引进示范品种只能依据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审定意见进行。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最新印发了《江苏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扩区实施细则》,扩区的水稻品种至少需1年以上的适应性试验和抗性鉴定;需加快培育、筛选适宜苏北地区的优质籼稻品种,提高稻米品质。
3.3加强籼稻栽培技术集成创新
在江苏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体系的指导下,依托稻麦科技综合基地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集成,针对籼稻机插存在的播量与秧龄长短、长秧龄育秧、大苗栽插机械配套以及肥料运筹等问题,完善籼稻机插栽培技术。
推行集中育秧、推广机插秧,突出优质、绿色、轻简、高效技术模式推广;推行水稻+N模式,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瓜稻轮作模式[2-3]。
3.4培育龙头企业,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
以创建“味稻小镇”为契机,积极探索稻米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订单集中生产、建立优质基地、统一包装宣传、积极开拓市场等方式,融合式发展睢宁县稻米产业。
培育睢宁县稻米品牌,重点打造稻米加工企业,如江苏省佳盛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巩固和提高睢宁县稻米“彭城古黄河”在市场上的名牌效应。
充分发挥稻米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稻米产业化水平。
吸引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落户睢宁,提高睢宁县稻米精深加工水平,填补睢宁县大米精深加工企业的空白,延伸稻米产业链条,提高睢宁县稻米产品附加值。
3.5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
在睢宁县围绕“绿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针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大面积技术措施的落实,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培养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其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统一商品化育供秧,统一机插秧,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基地和高产创建示范片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00%,保证生产出优质稻谷。
3.6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围绕稻米生产全程解决方案,积极构建稻米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线上线下同步指导。
密切关注水稻生长动态,于水稻育秧移栽、够苗搁田、拔节长穗等关键时期,根据水稻苗情、天气条件、病虫情报等,因地制宜提出技术指导意见,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App、技术明白纸等形式及时传递给种植大户。
推行专家挂钩指导服务,于关键季节、关键生育期开展线上诊断、微课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现场指导,提高技术应用到位率[4]。
二是强化苗情监测调度和分析决策。
以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项目为平台,全力构建完备的苗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苗情、水情、旱情、虫情、肥情,及时开展综合分析,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推进科学防灾减灾。
加强灾害监测,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密切联系,积极沟通
徐鹏等:睢宁县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53 . All Rights Reserved.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4期农村经济学
(上接第247页)
健全现代林业发展的市场体系,确保该项事业的发展
在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得到保障,借助大众力量促
进现代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为
了更好地满足生态需求,可利用林业资源优势产出生
态产品,以实现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实现现代
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2.2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和管理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和工业化发展速度不断加
快,在区域经济建设中部分管理者未重视森林资源保
护,甚至在土地使用中出现了随意开垦或非法占用的
情况,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
若不能有效管理和约束
这种情况,将会阻碍林业发展步伐,影响生态文明建
设效果。
因此,有关人员应高度重视现代林业和生态
文明建设工作,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森林
资源,促进现代林业持续发展。
首先,应转变发展建设
的价值观念。
充分认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经
济进行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应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护林业资源。
针对开荒毁
林的行为,应加大追究力度,不断提升社会大众林业
的保护意识。
其次,强化退耕还林工作[2]。
做好林业资源恢复工作,合理规划建设项目,严格控制用地规模,
禁止多占林地情况出现。
最后,构建林业增长指标考
核体系。
对未通过考核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处罚,以增强
林业资源管理力度。
2.3加强科技应用
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需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并
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由于区域不同,
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差异均会影响林业发展,应将
科学技术应用到现代林业发展中,使科学技术为现代
林业发展服务,可实施的项目包括林业资源循环利
用、林业生物产业开发及林业资源利用等。
另外,需加大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并构建先进的林业技术推广平台,以实现林业技术发展的交流共享[3]。
2.4加大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保护林业资源单纯依靠林业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可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展活动等方式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增强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确保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并对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将保护环境作为日常生活工作的一种习惯。
2.5不断强化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工作
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原有林业资源,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
在林业发展初期,相关林分还不能完全发挥出保护功能,因而需要通过人为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4]。
在林业发展期间使用科学方法编制林业发展方案,对于发展期间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前制定针对性措施,防止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林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现代林业是发展生态文明的基础。
只有现代林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4参考文献
[1]王玉英.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园艺, 2017(24):226.
[2]陈志标.关于现代林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探讨[J].农业
与技术,2017,37(22):161.
[3]黄建民.浅论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J].绿色科技, 2010(10):112-113.
[4]孔凡斌,廖文梅.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
应[J].中国农村经济,2013(9):87-96.
会商,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提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水稻生育进程,制订有针对性的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4参考文献
[1]沈贵银.提升江苏稻米产业竞争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J].
农业展望,2020(8):76-80.
[2]王坚纲,周燕,许德美.江阴市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
及发展思路[J].上海农业科技,2019(5):1-2. [3]查贵庭.我国稻米产业形势与发展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8-23.
[4]纪国成,毛国娟,陈叶平.浅谈浙江省稻米产业现状与发
展对策[J].中国稻米,2006(2):54-55.
25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