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通定价的法律后果(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引言
串通定价,又称垄断定价,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相互勾结,以固定价格、限定产量、划分市场等手段,限制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在我国,串通定价被《反垄断法》明确禁止。
本文将探讨串通定价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民事责任
1. 违约责任
串通定价行为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主要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受害方可以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要求违约方赔偿因串通定价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2. 损害赔偿
串通定价行为损害了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害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因串通定价行为导致的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成本增加等。
三、行政责任
1. 罚款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串通定价行为将被处以罚款。
罚款金额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
罚款金额一般不低于100万元,最高可达5000
万元。
2. 没收违法所得
串通定价行为所得的违法所得,应予以没收。
没收的违法所得用于补偿因串通定价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3. 停业整顿
对于情节严重的串通定价行为,监管部门可以责令经营者停业整顿,以防止其继续从事违法行为。
四、刑事责任
1. 刑事责任主体
串通定价行为的刑事责任主体包括经营者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 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串通定价行为可能构成垄断罪。
对于垄断罪,可以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拘役、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五、其他法律后果
1. 恢复市场竞争秩序
串通定价行为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监管部门有权采取措施,恢复市场竞争秩序。
如责令经营者停止违法行为、公开道歉、消除影响等。
2. 公众曝光
对于串通定价行为,监管部门有权予以公开曝光,以警示其他经营者,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六、结语
串通定价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法律对串通定价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经营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切勿以身试法。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维权意识,积极举报串通定价行为,共同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第2篇
引言
串通定价,又称价格共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为了达到垄断目的,相互之间达成协议,共同提高、固定或者限制商品价格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我国《反垄断法》对串通定价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串通定价的定义、法律后果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串通定价的定义
串通定价,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为了实现垄断目的,通过协议、约定、协商等手段,相互之间固定、提高、降低或者限制商品价格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价格固定:经营者之间相互约定,共同确定或者维持商品价格,使市场价格不
再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2. 价格上涨:经营者之间相互约定,共同提高商品价格,使市场价格高于正常水平。
3. 价格下降:经营者之间相互约定,共同降低商品价格,使市场价格低于正常水平。
4. 限制产量:经营者之间相互约定,共同限制商品产量,以维持商品价格。
5. 分配市场:经营者之间相互约定,共同划分市场,以实现垄断。
二、串通定价的法律后果
1. 行政处罚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同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 民事责任
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 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或者其他手段,实施垄断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 责令改正
对于串通定价行为,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责令经营者改正,并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
三、防范措施
1. 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法律法规,加大对串通定价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加强执法力度
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串通定价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 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自觉抵制串通定价行为。
4. 加强社会监督
鼓励消费者、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对串通定价行为进行监督,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结语
串通定价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应高度重视串通定价行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提高企业自律意识以及加强社会监督等措施,共同打击串通定价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3篇
一、引言
串通定价,又称价格同盟、价格共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相互串通,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在我国,串通定价行为被《反垄断法》明令禁止,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串通定价的法律后果,以警示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二、串通定价的法律后果
1.行政责任
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经营者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经
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2.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构成串通定价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串通定价罪的刑事责任还可能涉及其他相关罪名,如串通投标罪、虚假广告罪等。
3.民事责任
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受害人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此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声誉损害
串通定价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一旦被曝光,经营者的声誉将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或服务的信任度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市场禁入
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经营者因违反本法规定,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三、案例分析
某市两家知名乳制品企业甲、乙,为了垄断市场,共同商定提高乳制品价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两家企业的利润大幅提高。
然而,这一行为最终被反垄断执法机构查处。
根据《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两家企业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此外,两家企业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市场竞争力下降。
四、结论
串通定价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仅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还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我国法律对串通定价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等。
经营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串通定价行为,共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