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理工大附中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上海理工大附中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
2.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
3.右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
A.过程③表示将抗原传递给④
B.细胞②、④、⑦能够直接识别抗原
C.有相对发达的高尔基体是细胞⑦的特征之一
D.④不能分泌抗体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能将碱基互补的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获得目的基因一定要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D.利用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可用来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转基因植物
5.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A.有氧呼吸占优势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6.下列描述与相关细胞结构相匹配的是( )
A.A B.B C.C D.D
7.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将适量的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8.(10分)判断以下部位不含有微生物的是( )
A.洗干净的脸上B.洗完澡后的皮肤
C.刷完牙后的口腔D.灼烧之后的灭菌环
二、非选择题
9.(10分)下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染色体(质)形态的变化,图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显微照片,图丁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应选择区域
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在显微镜下寻找该区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有丝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图乙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____。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丙中B细胞对应图丁的_______________区段。

10.(14分)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___营养级。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___。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
回。

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

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
群数量大约为____只。

11.(14分)以羊为材料,通过多项技术可以培育出新的品种,如“转基因羊”“克隆羊”和“试管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羊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获得转基因羊的最后一道工序是____________。

(2)克隆羊培育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其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

(3)试管羊的培育过程包括___________、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步骤,将体外受精的两个受精卵培育成的胚胎移植到同一头母牛体内,产生的两只试管羊的基因型__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12.下图1是将动物致病菌的抗原基因导入香蕉制成植物疫苗的过程,下表1是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EcoRⅠPstⅠSmaⅠ
切割位点
G↓AATTC
CTTAA↑G CTGCA↓G
G↑ACGTC
CCC↓GGG
GGG↑CCC
(1)将图1中的含抗原基因的DNA片段用如图所示的EcoRⅠ、PstⅠ和SmaⅠ完全酶切后,可以得到____种DNA片段。

(2)用图1中的质粒和抗原基因构成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Ⅰ切割,原因是______;与只使用EcoRⅠ相比较,使用EcoRⅠ和PstⅠ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和含抗原基因的DNA的优点是_______。

(3)步骤①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是否有专一性要求?____________。

(4)选用农杆菌是由于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一DNA具有什么特点?_________。

(5)步骤④是_________过程,培养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蔗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促进胚状体的生长发育,可以向人工种子内添加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A
【解题分析】
由于DNA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蛋白质中主要含有C、H、O、N四种元素,一般含有S元素,而噬菌
体中只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故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题目详解】
据图分析,第一个图是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其中①表示磷酸,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含N碱基,而P主要集中在DNA的磷酸部位。

第二个图表示多肽,其中④表示R基团,⑤表示肽键(-NH-CO-),S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团。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B
【解题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题目详解】
A.蜘蛛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
B.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数量特征,B正确;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C错误;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高,D错误。

故选B。

3、B
【解题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T细胞识别抗原,②表示T细胞,③表示T细胞呈递抗原,④表示B细胞,⑤抗原直接呈递给B 细胞,⑥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⑦表示效应B细胞。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题目详解】
A、过程③表示抗原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故A正确。

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故B错误。

C、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相关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比较发达;故C正确。

D、B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故D正确。

故选B。

4、C
【解题分析】
A.碱基对之间以氢键连接,而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DNA片段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错误;
B.目的基因获取的方法有三种: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利用PCR技术扩增③人工合成,后两种方法都不需要限制酶,B 错误;
C.基因工程能够打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因此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可以来自不同的生物,C正确;
D.利用标记基因可以筛选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而不能筛选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可以通过分子杂交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和表达,或者可以通过观察目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是否出现来鉴定,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D
【解题分析】
苹果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过程不吸收氧气,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说明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题目详解】
A.没有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的相对值,不能判断哪种呼吸方式占优势,A错误;
B.没有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的相对值,不能得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B错误;C.根据题意无法得出无氧呼吸占优势,C错误;
D.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说明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题目点拨】
关键点:
苹果消耗了氧气,说明一定发生了有氧呼吸;
苹果产生了CO2,只能说明苹果发生了细胞呼吸,但不确定是两种呼吸方式都发生了,还是只发生了一种方式;
苹果产生的CO2多于消耗的O2,只能说明两种呼吸方式都发生了,不能说明那种呼吸方式强度更大。

6、D
【解题分析】
1、内质网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

2、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

3、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细胞质基质含有多种酶,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题目详解】
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而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A错误;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的物质,B错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RNA和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核孔,C错误;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分工,识记染色质的概念,识记核孔的功能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7、C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实验过程及实验原理。

【题目详解】
A、葡萄糖可以为酵母菌提供能量,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保证酵母菌的大量繁殖,A正确;
B、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正确;
C、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后,将培养液滴在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一侧,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C错误;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静置片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观察、计数,D正确。

故选C。

【题目点拨】
(1)酵母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抽样检测法,要保证获取样本的随机性,减少误差;(2)尤其要注意取样时的操作步骤。

8、D
【解题分析】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各种物体的表面,经过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之后的物体不含有微生物。

【题目详解】
A. 洗干净的脸上与无机环境接触,还会有大量的微生物生存,A错误;
B. 洗完澡后的皮肤还有大量的微生物菌群,B错误;
C. 刷完牙后的口腔与外界相通,还会有微生物生存在口腔中,C错误;
D. 灼烧之后的接种环属于灭菌,不会含有微生物,D正确。

二、非选择题
9、基因选择性表达③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些细胞处于分裂状态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d→e→a→b→c→d(d→d)分裂期时间远短于分裂间期时间BC
【解题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其中①为成熟区;②为伸长区;③为分生区;④为根冠。

分析乙图:d→e表示分裂间期;a表示分裂前期;b表示分裂中期;c表示分裂后期;c→d表示分裂末期。

分析丙图:A处于分裂前期;B表示有丝分裂中期;C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丁图:甲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题目详解】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应选择区域③分生区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寻找该区域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些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2)有丝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是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3)请用图乙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e→a→b→c→d(d→d)。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分裂期时间远短于分裂间期时间。

(5)图丙中B细胞对应图丁的BC区段。

【题目点拨】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4 五竞争和捕食1000
【解题分析】
(1)由图示可看出,该食物网中共有甲→乙→丙→戊、甲→乙→丁→丙→戊、甲→丙→戊、甲→乙→丁→戊4条食物链,在最长的食物链(甲→乙→丁→丙→戊)中,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

(2)乙和丙都以甲为食,同时丙还可捕食乙,因此两者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

(3)依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N=Mn/m,则N=100×100÷10=1000只。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及能量传递的相关计算。

11、基因重组胚胎移植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无性繁殖精子和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不一定
这些胚胎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其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解题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转基因羊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克隆羊是利用核移植技术产生的,属于无性繁殖;试管羊是利用体外受精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等产生的,属于有性生殖。

【题目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转基因羊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获得转基因羊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胚胎移植。

(2)克隆羊是利用核移植技术产生的,属于无性繁殖,原理是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3)试管羊的培育过程包括精子和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步骤;将体外受精的两个受精卵培育成的胚胎移植到同一头母牛体内,由于体外受精形成的两个受精卵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因此发育而来的胚胎的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即产生的两只试管羊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题目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和原理、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技术等知识点,明确三种羊的产生方法和利用的技术手段是不同的,进而利用不同的生产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答题。

12、5 使用SmaⅠ切割会破坏质粒的抗性基因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否Ti
质粒上的T一DNA上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脱分化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植物生长调节剂
【解题分析】
图1是将动物致病菌的抗原基因导入香蕉制成植物疫苗的过程,①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②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到农杆菌,③表示将农杆菌导入到愈伤组织,④表示脱分化,⑤表示再分化,⑥表示将胚状体用人工薄膜包裹得到人工种子。

表1是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EcoRⅠ、PstⅠ切割形成的是黏性末端,SmaⅠ切割形成的是平末端。

【题目详解】
(1)将图1中的含抗原基因的DNA片段用如图所示的EcoRⅠ、PstⅠ和SmaⅠ完全酶切后,可以得到5种DNA片段。

(2)用SmaⅠ切割质粒,会导致质粒的抗性基因被破坏。

与只使用EcoRⅠ相比较,使用EcoRⅠ和PstⅠ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和含抗原基因的DNA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切割的外源DNA、质粒的黏性末端自身环化。

(3)多种限制酶切割,形成不同的切割位点,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没有专一性要求。

(4)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5)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在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可以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6)在人工种子内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胚状体的生长发育。

【题目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示中各序号的含义,以及表格中三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的区别,再根据题意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