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
1.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困境无可避免。

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
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
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
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
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
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
2.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B.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任弼时同志一生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多用钱。

D.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都有了很大发展。

3.下列五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互联网时代,信息唾手可得,搜索无往不利,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

②不管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不管书籍的介质、读书的方式如何变化,这样的价值不会衰减、意义不会褪色。

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相比碎片化、被动型的知识获取,读书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知识、整体性思考。

④当此之时,为什么要重温读书的价值?
⑤通过阅读,我们让人类智慧的结晶序列式地内化于心。

A.③⑤①④②B.①④③⑤②C.①④②⑤③D.⑤①④②③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谓“半称心”并非消极应付,而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智慧的人生感悟,一种从容的处世哲学。

②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而是求是。

起伏聚散,坎坷波折,遵从本心,有舍有得。

不强求,不攀比,不自擾。

追求过,努力过,付出过,便是快乐,亦是精彩。

③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让我们珍惜拥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以求通达明智、沉浮自如。

④当然,“半称心”并不是只安于现状,而是要知晓自己的优劣,扬长避短,心存美好,不断向前。

⑤生活中,我们可能得不到某些东西,但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搅扰我们的生活;我们可能达不到某项目标,但不要一味垂头丧气,让消极和不满充斥我们的生活。

⑥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A.⑥①②⑤③④B.⑥①②④③⑤
C.④⑥②①⑤③D.④②①⑥③⑤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府佑路的紫荆花恣意绽放,在微风中抖落一地缤纷;的小楼十里仙桃园,桃花盛开时,仿如漫山遍野披上云霞;的大埔围花海,玫瑰、剑兰、醉蝶花、格桑花相约报春,争奇斗艳……穿行于春日里的增城,让人如游花境,。

A.别具匠心变幻多姿叹为观止
B.别具匠心瞬息万变拍案叫绝
C.别有用心变幻多姿拍案叫绝
D.别有用心瞬息万变叹为观止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填补下列名句的缺处或按要求默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论语》12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王维《使至塞上》)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三、现代文阅读
7.议论文阅读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
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

B.文化是一种教养。

C.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D.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

2.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B.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C.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D.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3.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8.阅读下面一篇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电话
⑴父亲真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

⑵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听听村子里的大小事情。

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

一声狗叫,他都能分清是谁家的狗。

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好像谁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

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

世界对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

⑶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

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

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

⑷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

他声音洪亮。

母亲比画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

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别操心。

有空了再回来看看。


⑸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很少和他说话了。

不是我们不想和他说话,而是他再也听不清楚我们说什么了。

他又不会唇语,许多时候,他总是答非所问。

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索性就不说了。

⑹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整天就跟只麻雀似的叽叽喳喳个没完”。

现在,父亲的
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所以就不说了。

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

⑺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⑻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

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

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

”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
⑼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蒙对的。

⑽春天的时候,母亲病了,中风,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切都来得很突然。

⑾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

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

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

而我们却不知所云。

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

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

她说你们都耽误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


⑿听了父亲翻译过来的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

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

⒀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

你们也别担心,你娘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

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⒁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

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

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然后挂了电话。

⒂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

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⒃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1.初读全文,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2.第⑥段画线句和下面链接材料分别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链接材料)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

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

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

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

这个便是计策。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作“智取生辰纲”。

本文画线句的记叙方式: 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的记叙方式: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好像谁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

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

世界对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

4.小说以“父亲的电话”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5.小说中父母对儿女的情感与儿女对父母的情感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实际具体谈谈。

9.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守脑如玉
①一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从短袍中掏出一个苹果:“大家集中精力,嗅闻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几位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其他同学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从学生丛中走过,“请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闻空气中的味道。

”回到讲台,他问:“大家闻到苹果的味道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闻到了!”苏格拉底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

”我们,其实很喜欢随大流。

②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从众实验:当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时,发现已经有五个人先坐在那里了。

大学生不知道,这五个人都是托儿。

阿希让大家作个判断:卡片上四条线段,哪两条一样长?线段差异明显,正常人很容易作出判断。

但五个托儿故意同时说出一个错误答案。

于是,一大串测试者跟着选择了错误答案。

③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别人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我们常以为自己很有主见,其实恰恰相反----我们习惯依附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跟随别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

④1895年,勒庞写了一本经典著作《乌合之众》。

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说再聪明的人都有傻子的潜质。

“一旦融入一个群体,你就会传染上他们的动作、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做出一些荒唐可笑但毫不自知的事情。


⑤《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一刊出,我们毫不琢磨思考,立马随手转发。

《罗尔有三套房产,是两家公司法人代表》一刊出,我们又纷纷调转枪头,骂得罗尔体无完肤。

《罗尔说“罗尔事件”》一刊出,
我们又无比同情罗尔,觉得“善良是伪装不出来的”。

《对罗尔的宽容,是对好心人的犯罪》一刊出,我们又觉得罗尔可恨,“损害了本来就脆弱的社会诚信”。

⑥观望这两年发生的热点事件,没有一件躲得过这个铁律——听到甲方发声,我们义愤填腐;听到乙方发声,我们觉得甲方不单纯;听了丙方发声,我们又觉得甲乙都非善类。

我们就这样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正如评论家曹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柴静刚进央视时,老师是陈处。

陈处啪地将一金烟拍到来子上。

问柴静:“这是什么?”柴静回答:“烟。

”“我把它放医学家面前,说请您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尼古丁含量,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我让经济学家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烟草是国家税收大户,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然后,陈处翘起腿,对柴静说:“现在,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柴静一下惜了,不知从何入手。

陈说:“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⑧套用陈处的话:你有看待事物的坐标系吗?遇到一件事情,你想过这五个问题吗?
⑨1.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2.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3.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4.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支撑理由?5.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事实?
⑩如果你不能明确判定,那就请:1.不要轻易急于站队;2._____;3._________.
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只有“守脑如玉”,才不会犯下可怕的“平庸之恶”。

⑫胡适先生在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文章里,曾引用一位高僧所言:“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何为“不受人惑的人?”胡适先生说:“他不容许偏见和个人的利益,来影响他的判断和左右他的观点。

他一直都是好奇的,但是他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人。

他并不仓促的下结论,也不轻易的附和他人的意见,他宁愿耽搁一段时间,一直等到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查考事实和证据后,才下结论。

”胡适先生的话,更适合用于这个时代?在这个信息、思想、流言、谎话满天飞的时代,愿你我学会“守脑如玉”。

(选自2017年2月27日“中国社会学”微信公众号文章,有删改。


1.词典里只有“守身如玉”这个成语,“守脑如玉”是作者新的说法。

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2.文中第⑥段划线处有一句引用评论家的话,请根据文意,选择最合适的一句()
A.恶,莫大于轻浮。

B.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C.评论主体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评论平台前所未有的广阔,评论门槛前前所未有的开放,这并不全是坏事。

D.当下横亘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信息多寡所形成的‘知沟’,而是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

3.关于如何“守脑如玉”,作者在第⑩段提出了建议。

请按照作者表达的句式,再增加两条你认为必要的条目。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4.连续暴雨,市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

假如,微信上在传下面这则消息。

你会马上转发到自己的手机朋
友圈吗?请结合文意和生活实际,阐述你的理由。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爱是成长的必修课
桂从路
①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常常令人感动不已。

女友患病3年不离不弃,病床前举办婚礼;洪水中坐在屋顶歇息的年轻人,原来一直在救助他人;车祸发生后血库吃紧,全城接力献血……爱是沟通人心的桥梁,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足以温暖人心。

②说到爱,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但似乎又难以用语言表达。

古往今来,我们给这个美好的词汇注入了许许多多的内涵。

哲学家将爱视作“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渴望”,心理学家定义爱为“人与人间抛弃恐惧、不再戒备的信赖关系”。

在文学家笔下,我们能从父母的背影中理解什么是亲情,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吟唱中读懂一份倾慕。

虽然“什么是爱”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都包含了一项起码的内容,那就是一种关怀与给与,一种对他人真诚而无私的关心。

③对爱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对爱的追求却始终如一。

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先贤就讲“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涵养一颗仁爱之心,这是君子的德行,也是中国传统理想社会的写照。

刚刚过去的开学季,不出意料被各种开学致辞刷屏。

高校校长的寄语,无疑是新生收获的第一笔财富,而在跋涉未来的行囊中,不少人都会把“学会爱”纳入其中。

历史背景、时代条件早就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但是“学会爱”“追求爱”依然是师长们的谆谆教诲,成为年轻人成长的必修课。

④心中有爱,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爱是最好的滋养,用爱浇灌,就能让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拔节生长。

现实中,一些人信奉精致利己主义的处世哲学,将“学
会爱”视作无用的心灵鸡汤
....;有的精于算计、衡量得失,面对选择时不是“听从内心”而是听从利益,这些功利心态往往会滋生焦虑、走入误区。

有得有失、有风有雨,这是生活的常态。

唯有心中始终深爱,才能经风历雨收获内心的平和;唯有对世界充满善意,才能懂得与其抱怨不如奋斗的道理。

⑤心中有爱,方能走出开阔的人生。

经由时间检验的爱,才能历久弥新。

它不会因为生活的平淡而辜负了生机勃勃的生命,也不会因为道路的坎坷而迷失了内心的渴望。

在这一点上,陆游可以说是充满爱的人。

对爱情的追求,让他笔下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读来格外刻骨铭心;对田园风光
的热爱,让他留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千古名句;笃定对国家的热爱,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尽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

对他人、对自然、对国家的爱浸透一生,每每读到陆游的诗句,依然能够感受到穿越历史烟云的力量,给当代人以启迪。

⑥心中有爱,方能成就大写的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年轻人满怀对祖国的挚爱挺身而出,为民族独立甘洒热血。

今天远离了战火,但甘于牺牲奉献的大爱依然延续。

灾难来临时义无反顾的人民子弟兵,32年守卫孤岛无怨无悔的王继才,汽车失控后一把推开学生,自己却身负重伤的“最美女教师”……每一个凡人善举的背后,何尝不是人性的彰显、爱的力量。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心中没有对事业的爱、对国家最真诚的爱,如何能够锻造出中国人的脊梁?
⑦海伦·凯勒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将一生献给了聋哑人事业,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她曾这样写道,“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年代,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成长在当下的年轻人,也不妨做一个像她那样有爱的人,温暖着他人、改变着世界。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09日19 版)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开头提出问题,爱是沟通人心的桥梁;接着分析问题,对爱的理解不同,却追求如一;从遇见更好的自己、______、_____三个方面阐述心中有爱的重要性;最后解决问题,发出号召:________。

2.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心灵鸡汤”的含义。

3.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对“爱是成长的必修课”这句话的理解(80-100字)
11.(一)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各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彰: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3.选段中,诸葛亮为北定中原在军事上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所好轩记
[清]袁枚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

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

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茸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①、名人字画,又好书。

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

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

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②”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

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

昔曾晳③嗜羊枣,非不嗜脍炙也④”,然谓之嗜脍炙,曾晳所不受也。

何也?从人所同也。

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

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

患得之,又患失之。

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小仓山房续文集》
[注释] ①珪璋彝尊:珪璋(guī zhāng):古代两种贵重的礼器。

彝(yí)尊: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酒器。

②狎友: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

③曾晳(xī):名点,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

④脍炙(kuài zhì):切细的肉和烤热的肉。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_______)过是.欲少味矣(_______)患.得之(______)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______)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