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切除术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癌全胃切除术与近
端切除术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切除术的临床
效果。
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近端胃癌患者进行研究。
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
不同治疗方案。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
者临床手术指标相比,实验组患者明显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良
更少,组间两两对比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
大多为治疗显效,无效患者仅1例,且并无发生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高达
93.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60%,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达26.7%。
两组患
者在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胃癌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更加显著。
不仅手术时间短,降低了手术风险。
同时术后也利于患者恢复,且不
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使手术效果得到更好的保障。
因此,全胃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要高于近端切除术,值得推广。
【关键词】近端切除术;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约
30.00/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发病率2倍。
病死率位居我国第三位,约21.48/10 万[1]。
其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常见的包括Hp感染、遗
传以及环境等[2]。
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是近端胃癌患者最佳治疗方式,但在
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上存在较大争议。
因此,我院对30例近端胃癌患者进行
了研究,分析全胃切除术与近端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所收治的胃癌患者中,抽取30例近端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根据电脑流水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近端切除术)与实验组(全胃切除术),每组患者均15例。
其中参照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71.5±2.5)岁;实验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56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为(70.5±2.9)岁。
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采用全身麻醉,在麻醉平面理想后。
参照组实施近端切除术:即切除患者近端胃,将残留胃前端切开装入吻合器,最后将胃前壁缝合。
实验组则采用全胃切除术:取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采用五孔法,在脐孔下方留置套管作为观察孔,在左侧腋前线肋缘下留置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并分别在右侧锁骨中线平脐上、右腋前线肋缘下留置套管作为助手操作孔。
之后常规建立气腹,压力为12~15 mmHg,对于老年伴有肺部疾病患者,则可适当降低压力。
经脐孔下方套管置入腹腔镜,对患者胃部进行全面探查。
切除食管全胃,常规淋巴结清扫。
两组患者术后均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疗效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完全消失,进食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甚至未发生;(2)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进食后伴有轻微反流、饱胀感等不良反应;(3)无效:较治疗前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相比,实验组患者明显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良更少,组间两两对比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对比(X±S)
组别例
数
手术时
间(h)
术中出血
量(ml)
住院时
间(d)
参照
组1
5
3.41±
0.38
329.14±1
2.62
11.27±
1.03
实验
组1
5
2.64±
0.12
281.14±1
0.38
9.14±1
.01
t
值
4.062 6.157 4.102
P
值
<0.05<0.05<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大多为治疗显效,无效患者仅1例,且并无发生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高达93.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60%,不良反应发生率
异(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
数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有效
率
不良
反应发生
率
参照组
1
5
276
9
(60.0)
4
(26.7)
实验组
1
5
1041
14
(93.3)
(0.0)
X
2
值
4.65
8
4.61
5
P 值
<
0.05
<
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相比,实验组患者明显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良更少,组间两两对比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大多为治疗显效,无效患者仅1例,且并无发生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高达93.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60%,不良反应发
学差异(P<0.05)。
说明了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更高。
主要是由于对于胃癌患者而言,标准淋巴结清除率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而近端切除术则可能无法完全清除淋巴结,尤其是在近端胃癌第5、6组淋巴结中[3],因未完全切除导致淋巴结转移,继而促使胃癌复发。
而全胃切除术则在清除淋巴结上存在较大优势,能做到更彻底的清扫淋巴结,更完整的切除肿瘤范围,且吻合方式更利于预防胃酸反流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胃癌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不仅手术时间短,降低了手术风险。
同时术后也利于患者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使手术效果得到更好的保障。
因此,全胃切除术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近端切除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志春.观察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73-74.
[2]张千森. 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东亚地区早期近端胃癌疗效的Meta分析[D].南昌大学,2020.
[3]陈威佐. 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切除术对比的临床研究[D].青海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