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市禅城区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9九上·杭州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调和(tiáo)赦免(shè)阴晦(huì)解剖(pō)
B . 教诲(huì)禅师(chán)佝偻(1óu)倘若(tǎng)
C . 骈进(bìng)亵渎(xiè)旁骛(wù)喉咙(hóu)
D . 杜绝(dù)咽气(yè)秘诀(jué)羡慕(xiàn)
2. (2分)(2019·江西模拟)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倔(jué)强隽永殷(yīn)红脍灸人口
B . 妥帖(tiě)躁动锐不可当(dāng)倬号
C . 绚(xuàn)丽凋零埋(mán)怨相得益彰
D . 贮(chǔ)藏盘恒恐吓(hè)怡笑大方
3. (2分)下边划线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忙碌(lù)御聘:皇帝请的人
B . 滑稽(jī)害人听闻:听了令人震惊
C . 赏赐(chì)精致:精细别致
D . 花盖(huá)随声附和:跟着别人说
4. (2分)下列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大街上没有一个行人,真是万人空巷啊!
B . 这次考试成绩差强人意,但对小林来说也许是好事,经受这一次挫折,他肯定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C . 假日的海南,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深夜了,大街上还络绎不绝,热闹极了。

D . 遇到问题,他总喜欢寻根究底,倘若不问个水落石出,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5. (2分)选择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

飘动的黑发,,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
A . 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
B . 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
C . 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
D . 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6. (10分) (2019八上·宣州期中) 某校八年级(3)班开展“读古诗·长知识”列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主持人张浩同学开场白中的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我们读着隽永的诗句路走来。

中国诗歌里隐藏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A)诗词情结一直埋葬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每当这种诗情被拔动时,我们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我们(B)在诗词中寻找美,()。

①(A)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
②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③请仿照(B)句,在括号里补写恰当的句子。

________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两个传统节日的名称。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两种植物的名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____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________
(3)下列对一首七律颔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

A . 去路远
B . 独自归
C . 归路远
D . 去远路
三、默写 (共1题;共8分)
7. (8分) (2019七下·高安期中) 古诗文默写。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
(2) ________,寒光照铁衣。

(3) 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4) ________,关山度若飞。

(5) ________,弹琴复长啸。

(6)斯是陋室________。

(7) ________,草色入帘青
(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7分)
8. (5分) (2019九下·郾城月考) 名著阅读。

抗争精神是许多名著中的主题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反抗的或许是强权,或许是命运,或许是社会制度等等。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个结合作品中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抗争精神。

①鲁提辖《水浒》②孙悟空《西游记》③贝多芬《名人传》
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清欢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

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

”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

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

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

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

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

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

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结果如何呢?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

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像苏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和第④段分别使用的关于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4)第⑦自然段主要论证了什么?是怎样论证的?
10. (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

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

这一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

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

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

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

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

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

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

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

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

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

”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儿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

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极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

(3)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他是如何表达的。

(5)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11. (10分)语文实践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12. (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①自厌② ,盍③改之乎?不然,迨④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


【注释】:①逾:超过。

②厌:满足。

③盍:何不。

④迨(dài):等到。

⑤炯戒:明显的警戒。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 博学而笃志 ________
王生益愠 ________ 请铭之坐右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盖学贵善思。

(3)回答问题。

①联系上下文,选用【甲】文中的语句为【乙】文填空。

②这两段文字都告诉了我们关于学习的方法。

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谈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善学者”。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6八下·靖江期末) 作文:
请以“他(她、它)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注意描写,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6-1、
6-2、
6-3、
三、默写 (共1题;共8分)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7分)
8-1、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10-5、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11-1、
11-2、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12-1、
12-2、
12-3、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