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小车的运动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均匀地增大,我们可以用图象法定量求出它的加速度。
【注意事项】
①打点计时器纸带限位器要与长木板纵轴位置对齐再固定在长木板上,使纸带、小车、拉线和定滑轮在一条直线上。
小车要选择在木板上运动不跑偏或跑偏较小的车。
②牵引小车的钩码以100g以内为宜。
若用到150g以上,则纸带上打出的点数不能满足以0.1 s为计数点取6组数值的要求。
解决办法:
用小沙桶替代钩码。
沙桶及沙的质量在40~100g之间取三种不同质量,可用托盘天平称量沙桶和沙子。
若用50g钩码,取至150g时打出的纸带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可减小至0.08s或0.06s,可以满足6组以上数据的要求。
为防钩码落地损伤钩码,可在地面铺泡沫塑料垫。
小沙桶可选择能装100g以上
砂子的带盖塑料瓶。
③在小车后面安装纸带的方法如图所示。
使小车运动时保持纸带与打点计时器
平面、木板平行,减少摩擦力影响。
注意调整滑轮高度,使拉车的线与木板平行,
减少拉力的变化。
④开启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释放小车,同时用一只手在定滑轮一端
准备接住小车,防止小车撞击定滑轮,防止小车落地。
即使安装了防撞挡板,也要
防止小车落地。
关断电源后再取纸带,取下纸带后,将所用钩码质量标注在纸带上,
并给纸带编号。
⑤纸带上的点先取零点和计数点进行编号再测距离。
测量长度时不要用短刻度尺分别测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长度,最好用长刻度尺对齐各计数点(不移动尺子)读出各计数点间长度值,避免测量误差的积累。
⑥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使图象分布在坐标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课堂训练]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后,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
v
t
∆
∆
算出加
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答案:C
解析:方法A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小偶然误差。
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B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算出加速度,即方法C。
2.某实验小组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运动情况,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右图所示是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
的两点之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
用米尺量出A点距离B、C、D、E各点的长度
如图上标度。
该小组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设法算出了A、B、C、D、E各点
的瞬时速度分别为(单位:m/s):0.53、0.88、1.23、1.58、1.93。
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观察各数据点并思考怎样用
一条线段将各点联系起来,并作出这个图象。
图线延长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从图象可知,这是匀变
速直线运动吗?说出原因。
若是,请求出加速度。
解答:(1)图象如图所示,说明:作图象时,要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分居在直线的两侧。
相当于数据处理中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也是较科学的一种方法。
(2)图线延长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的是该运动的初速度,即0.53 m/s.图象中的速度一时间图线是一条直线,且向上倾斜,故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其斜率为其加速度,即a=3.50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