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区城区中小学上学难问题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我区城区中小学上学难问题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区城区现有普通中小学校54所,在校学生72803人,其中区属中学12所,在校学生 46555 人;
区属小学19所,在校学生23564 人;
民办中学10所,在校学生 42214 人;
民办小学2所,在校学生 1563 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为了解决城区上学难问题,尽力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城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
教育质量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条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
二、存有的问题
(一)学校数量不足。
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我区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区人口迅速增加,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每增加一万人或新建一个小区就要增加一所学校。
而我区城区新建学校的步伐远不能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据统计,我区城区的9所公办小学实际承担着15 所小学的办学任务,12所公办中学实际承担着16 所中学的办学任务。
因此,上学难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班额设置过小。
班额设置过小就是我区城区每个学校遭遇的首要问题。
教育部班额设置的规定为:小学每班不少于45人,中学每班不少于50人。
目前,我区城区班额最小的达至 70人,最轻的也不少于65 人。
(三)安全隐患非常突出。
学生的大量增加,不仅给正常教学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而且潜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是生活上出现了上厕所难,大部分学校学生上厕所要排队,二是出行中出现了通行难。
有的学校为了防止下楼时出现拥挤,减轻楼梯的压力,安排不同楼层的班级分时段下课和放学。
三是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交流难。
班额大,教室内通道窄,老师无法到学生中去,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十分困难。
四是设施上出现了承载难。
尤其是教学楼,大大超出了设计承受力,按建筑设计一座教室最大承载五十六名学生,而目前大部分教室都坐八、九十名学生。
超过了建筑设计使用极限。
(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城区教师轻微紧缺,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有时作业都无法按时批发商,引发家长、学生的反感,无形中减少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按照教师与学生中学1:13.5,小学1:19的比例排序,必须解决目前的问题,我区城区至少还须要中学教师100多名,小学教师120多名。
三、原因分析
(一)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学校数量严重不足就是导致我区城区上学容易最显
然的原因。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每减少一万人或建好一个小区就应当减少一所学校,而我
区城区学校的减少离无法按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速度的比例减少。
(二)城区人口迅猛增长。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区
人口急剧增加,给城区中小学办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上学难的问题日益彰现。
一是学校
服务区内的空挂户增多,以某小学为例,2022年摸底时学龄儿童不足160名,可报名时人数却猛增到约220名;
二就是农村及区外学生的大量流向,据估计,全区所有学校共计学生72803人,流动
人口子女36055人,占到至学生总数的49.5%。
(三)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各学校内部的发展,我
区城区内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了普遍的加强。
在此情况下,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追逐一流学校而纷纷送子女进城求学,他们认为“只有上一流的初中,才能进一流的高中,进而才能进入一流的大学”。
在这种理论之下,进城求学现象从起初
只出现于高中阶段,现已逐步扩大至初中、小学,参与者也从过去的少数人扩大至多数。
逐渐形成了乡村学生向城市集中,城区学生向重点学校集中的格局。
(四)学校崇尚经济利益。
为了崇尚经济利益,学校在招生学生时,主观上严格把关不
规范也就是构成上学容易的一个原因。
近几年,随着择校热的愈演愈烈,许多家长为了孩
子存有一个不好前程,不择手段财力挑选师资优、设备尽如人意、条件不好的学校,而被
挑选的学校也在经济利益诱惑下,退出原则、违背政策规定大幅度收生,引致学校发生大
班额,引起了种种问题。
四、建议及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
随着西部小研发步伐的大力推进,我区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减少,“上学容易”已经沦为群众反映猛烈的热点问题。
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至2022年我区城区人口将突破70 万,城区中小学生不断减少,上学容易的问题将可以越来越注重。
因此,区委、区政府应当统一思想,认清形势,的确把化解城区上学容易问题
做为构筑和谐社会的关键任务去揪,保证教育有序身心健康发展,并使教育与城市建设、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必须强化非政府领导,科学合理规划,加强资金投入。
二要把化解上
学容易问题列入区委、区政府关键议事日程,加紧、狠抓、揪出来实效。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点。
抓学校的布点规划和建设是解决城区上学难和班额大的根
本之策,规划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对城区中小学布点进行科学的规划,预留出学校
建设的空间,力争用几年的时间分步实施,提升和完善我区城区的教育功能。
当前,区委、区政府应就缓解城区上学难问题制订学校建设专项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对新建学校在规
划时既要考虑布点合理又要考虑方便群众就近上学;
对老学校的改建,必须根据承载能力确认录取规模。
(三)采取得力措施,加大经费投入。
一是按照政策规定全面落实教育经费的经常性投入。
区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进一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即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同期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生均教育经费逐
步增长,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二是区政府应当根据学校建设规划,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保证学校建设规划顺利实施,使拟建的学校如期开工建设。
三是区政府应对学校建设用地
实行无偿划拨,各部门在学校建设的收费上应实行减免。
(四)强化队伍建设,合理配置资源。
必须根据城区学校布点减少的情况,合理核定教
师基本建设,创建教师补足机制。
当前,必须崭新补足一批高中教师和中、小学短缺学科
的教师。
必须逐步发生改变现有优秀教师相对分散的状况,并使各学校共同发展,逐步解
决少数学校学生满座的矛盾。
同时,还要强化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
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
(五)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学。
认真贯彻《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民办教育法》,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目前,民办教育是我区
城区教育的一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力量。
民办教育的发展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性
和选择性,增强了教育领域的竞争活力,弥补了政府投入不足的缺口,在缓解城区中小学
班额过大、解决城区上学难问题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区委、区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民办
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充分利用民间资本。
应允许民办
学校有一定的盈余滚动发展。
要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作为相互协调的整体,落实对民办
教育的师资调配、教师待遇、经费补贴等政策更进一步发挥民办教育在缓解上学难、班额
大问题上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