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2及练习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贝、夏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式。

拿出准备好的小纸条,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记完。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量?(提示学生:纸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

教师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即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
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王洁李想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同学们,向阳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正”、画“√”、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15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小结: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
法。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2)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1522
★教学反思
本课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以“评选数学科代表”这一真实的情境为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这些问题中思维不断碰撞,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方法去统计,这样的统计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