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自考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进口.旅游.娱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50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1)2002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1000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为800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200亿美元,计算该国当年GDP 以及贸易差额.GDP 的进出口总额/0.8=(1000+800)÷0.8=2250(亿美元)(亿美元)600为3600%8、世界封闭市场价格包括:调拨价格、垄断价格、区域性贸易集团内的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1、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P59• (一)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的形成• (二)国际金本位制度建立与世界货币形成• (三)形成较完备的世界市场运作机制• (四)商品各类的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1、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和.包含的基本因素有: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及政策手段(多选,2010.1)P70.1、对外贸易政策包括:总贸易政策;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国别.地区贸易政策.2、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①.自由贸易政策,即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或少加以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第2章

2.1.2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模型
所谓绝对利益或者说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在某 一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 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斯密的绝对利益说指明,一国出口的是那些在本国进行生产比较 有效率的商品,而进口的是在国外进行生产比较有效率的商品。 这样贸易双方国家较之各自闭关自守时能交换到更多的商品量, 从而都从贸易中获得绝对的好处。
商品 A B C D E 国家
I
23 4 7 8
II
1 2 3 8 10
以商品C为标准 I国商品成本比较: 2/4<3/4<7/4<8/4 II国商品成本比较: 1/3<2/3<8/3<10/3 比较结论:I国可出口D、 E商品, II国可出口A、B商品
2、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 将机会成本与生产函数结合起来,可做出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图
较利益理论的结论有何影响? 8.用几何图形分析分别说明来自交易和来自分工的利益。
谢谢大家!
2.4.5李嘉图模型中的国际贸易类型的分析
图2-10 国际贸易的分工类型
商品1的均衡相对价 格和产量由相对供 给与需求曲线的交 点决定。与此对应 的商品1的相对价格 位于两国贸易前的 商品1相对价格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两 国各自生产具有比 较优势的商品
名词术语
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成本 比较成本 生产费用 递增成本 机会成本 比较利益
在第1种情况下,2国生产y1,y2并出口皆有绝对利益,但按机会成 本,1国生产y2,2国生产y1皆具比较利益;据此相互分工交换对双方 都有利。
在第2种情况下, 2国生产y1,y2并出口皆有绝对利益,但按机会成 本,1国生产y1,2国生产y2皆具比较利益;据此相互分工交换对双方 都有利。
国贸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陈岩第四版)

• 下面用例子来说明绝对利益学说的理论: •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生产情况如表2-1(a)
所示。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 有利,分工后的生产情况如表2-1(b)所示。分工后,两国均以各 自的绝对优势产品进行交换,即英国用毛呢与葡萄牙的葡萄酒以1: 1的比例向交换,交换后两国拥有产品的情况如表2-1(c)所示。
W1ssily Leontief(1906-1999)
三、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与事实不符,因而得出了 相反的结论,所以里昂惕夫之谜也叫里昂惕夫反(悖)论。
• 1953年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对外 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按照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是出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 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 度。
国际贸易O理h论l与in实(务1(8第949版-1)9陈79岩)
一、赫-俄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赫-俄理论被称作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使用生产要素禀 赋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进出口商品的特点。
广义的赫-俄理论还包括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其主要内容是说明国际贸易不仅 会使贸易各国的商品价格趋于相等,而且还会使贸易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 相等。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
毛呢产量 (单位)
2.7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90
葡萄牙 2.375
190
--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陈岩
表2-1(c) 交换后拥有产品的情况
第二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务》2023-10-29contents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案例分析•未来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目录01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跨越国界,涉及到不同文化和经济体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
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机会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方式,为世界各国带来诸多益处。
按照商品和服务的流向,国际贸易可以分为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本国商品和服务,而进口贸易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按照贸易的性质,国际贸易可以分为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不进行任何限制和干预。
保护贸易则是指国家或地区采取关税、配额等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率提高。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具有积极作用。
它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
同时,国际贸易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02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所耗费的时间和资源比另一个国家要少,那么该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认为,一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应选择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行出口,而进口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
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基于相互需求,即一国出口的商品恰好是另一国需要的,反之亦然。
010203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如果一国在生产该产品上所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多,那么该国就具有要素禀赋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程第二章 国际贸易措施

Export duty, it’s levied on the exported commodities by the export country. Currently, most of countries don’t levy export duty on the exported commodities in general. Export duty will raise the cost of exported commodities and its price in foreign market, weakening its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abroad, discouraging the expansion of export. Yet there are few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evying export duty.
2nd, The tariff is levied in purpose of protecting the home country’s industry and domestic market, the tariff with the function is called as protection tariff.
Company Logo
2. Functions of Tariff关税的作用
There are two functions for levying tariff:
1st, The tariff is levied to increase the country’s revenue , with which function the tariff is called as revenue tariff.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第二章

图2-5中纵轴正方向表示出口量,负方向 表示进口量;横轴T表示时间。to为美国开 始生产时间,t1为美国开始出口和欧洲开 始进口时间,t2为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口时 间,t3为欧洲国家开始出口时间, t4为美 国开始进口时间, t5为发展中国家开始出 口时间。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 其动态含义表现为:
都可按“有利取重,不利择轻” 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
比较成本理论(V)
局限性
缺乏动态分析 通过分工获得的比较利益不一定体
现一国的长远利益。 未能揭示支配国际交换的规律。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绝
比
对
较
成
成
本
本
理
理
论
论
要 素 供 给 比 例 理 论
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 Paradox)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 本和劳动力的需要量
1947年
1951年
出 口 进口替代 出 口 进口替代
资本(美元) 2550780 3091339 2256800 2303400
劳动(人/年) 182.313
人平均年 资本量
13991
170.004 18184
173.91 12977
167.81 13726
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 Paradox)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劳动力不同质 要素密集度逆转 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稀缺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Ⅱ)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它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力与资 本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 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其素质,从而影 响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2章 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

• 出口税(Export Duties)是指出口国 家的海关在本国产品输往国外时,对出 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 过境税(Transit Duties)又称通过税, 它是一国对通过其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 收的关税。
• (二)按照征税的目的分类 • 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又称收入 关税,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主要 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 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是指以 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 征收的关税。
• 紧急关税(Emergency Tariff)是指当 某种外国商品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进口国 内市场,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造 成了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损害威胁时, 进口国家为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而对该 商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 惩罚关税(Penalty Tariff)是指当出口国家 某种商品的出口违反了与进口国之间的协议, 或者未按进口国的规定办理进口手续时,由进 口国海关对该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具有惩罚 或罚款性质的进口附加税。 • 报复关税(retaliatory duty/Retaliatory tariff) 是一国为报复他国对本国商品、船舶、 企业、投资或知识产权的不公正待遇而对从该 国进口的商品所课征的进口附加税。
•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 超保护贸易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 其特点是 • 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 保护的目的变了 • 保护由防御转入进攻 • 保护的阶级利益变了 •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 • • • • • •
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恶化 政治上的需要 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
• (一)保护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各国之间的货物和服务交流,还是国际间的投资和技术合作,国际贸易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务展开讨论,旨在分析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实际运作方式。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流。
它基于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通过国际分工和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互利共赢。
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存在是因为不同国家在某些产品上拥有相对的成本优势。
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合作,各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更高的效益。
2.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国家在某些产品上的生产能力超过其他国家,凭借绝对优势可以实现贸易。
这种理论更侧重于考虑国家的生产效率和资源禀赋情况。
3. 互补性理论互补性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差异和互补性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存在。
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互补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机制国际贸易的运作模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自由贸易、关税贸易和保护主义贸易。
1.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指取消或降低国家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同等待遇和开放市场。
自由贸易模式下,各国可以依靠比较优势和互补性,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2. 关税贸易关税贸易是指国家通过征收关税来限制进口和保护本国产业。
关税可以是特定金额或进口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
这种模式下,国家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来竞争,但也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上升和国际贸易的限制。
3. 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是指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来限制进口和保护本国产业,包括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这种模式下,国家更加倾向于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但也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和贸易战。
三、国际贸易的挑战与机遇国际贸易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保护主义高涨、贸易壁垒和不确定性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二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2.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3.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4.转口贸易是指一国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则是转口贸易。
5.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所谓劳动分工,就是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与独立化。
劳动分工是一切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不同形态的社会所共有的现象。
6.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或领域,是世界各国之间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7.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购买商品和劳务时使用的价格。
这种价格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为跨国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1.A2.B3.A4.B5.A6.A7.D8.D9.D 10.B 11. 12.D 13.A 14.A 15.B 16.A 17.B 18.A 19.A 20.B 21.B三、多项选择题1.AC2.ABC3.BC4.BC5.ABCDE6.ABC7.ABCD8.ACD9.ABDE 10 .ABCD四、简答题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
这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是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的。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2.国际贸易涉及的范围广泛,性质也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1)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划分,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复进口贸易。
(2)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第3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版(傅龙海主编)第一章至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是什么?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研究对象及内容:有形商品(实务产品)交换,也包含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2、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直接贸易的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间接贸易的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则需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
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在转口贸易中,商品的所有权先从生产国出口者那里转到第三国的商人手中,在转到最终消费该商品的进口国商人手中。
而过境的商品所有权则无需向第三国商人转移。
转口贸易以盈利为目的,而过境贸易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3、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有何区别?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
4、对外贸易值和对外贸易量是如何计算的?对外贸易值=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商品总额+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值/进出口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100%5、贸易条件是如何计算的?当年贸易条件系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6、对外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额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对外贸易额是把一国同一时期的进出口总额加在一起国际贸易额则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7、什么是对外贸易量?为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指标第二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1、什么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2、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每一个国家都有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因为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会绝对低于别国,因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条件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
3、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1、各国制定对外贸易的政策的目的是什么?(1)保护本国的市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篇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名词解释: 1. 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2. 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3.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4.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通过一国的关境时,该国政府设置的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5.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6. 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口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和压力,自动规定在某一段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
7.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了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出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的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外国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的支付货款需求的一种融资方式。
8. 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了使出口的货物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某些货物出口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
9. 倾销:是一国或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产品抛售至另一国家或地区市场的行为。
10. 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的,它是用来表示商品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确认风险,责任,费用的划分等问题的专用术语。
11. 汇票:是一方向另一方签发,要求受款人在见票时或于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或来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简答: 1. 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即使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可能获得利益。
而另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效率,成本比国外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更大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陈岩)第2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四阶段:二战后 第三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二阶段:18—19世纪 第一阶段:15—17世纪
陈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2.1.3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 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 ★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 ★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第2章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陈际岩贸:易《理国论际与贸实易务理(论第与2实版务)》陈《岩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2.1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 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 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从单一国家或地 区的角度出发,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陈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2.4.3 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转型的政策内涵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让位于贸易平衡发展。 从出口导向转变为进出口结合。 数量扩张转变为品牌战略。 从单纯的双边贸易转向参加区域性合作。 后危机时代的贸易强国策略。
陈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2.2.2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 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为使新 兴的产业避免外国工业品的竞争, 使之能充分发展,便不断要求实施 保护贸易措施。1898年前后成为欧 洲高度保护贸易国家之一。
陈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也称为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居民和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跨越国界的方式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的间接交换。
2. 国际贸易的特征(1)跨国界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交易双方跨越国界进行经济活动。
(2)交换性: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过程,涉及到价值的转移。
(3)风险性: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国际贸易面临更多的风险,如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
(4)规范性:国际贸易需要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
(5)复杂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文化和法律体系,交易过程较为复杂。
二、国际贸易的历史与发展1. 古代国际贸易(1)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最早的贸易形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2)奴隶社会的贸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封建社会的贸易:封建社会时期,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交流。
2. 近代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的探险活动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
(2)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3)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体系。
3. 现代国际贸易(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贸易受到战争影响,出现萎缩。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关贸总协定(GATT):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4)WTO时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1. 按照商品流动方向分类(1)出口贸易:本国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2)进口贸易:外国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 顺应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中 顺应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 国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国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 服务业双向贸易和投资, 服务业双向贸易和投资,促进了服务业 加快发展与升级。未来5 加快发展与升级。未来5年,中国将建 成十个服务外包基地、 成十个服务外包基地、吸纳百家著名跨 国公司的外包项目、 国公司的外包项目、培育千家大中型外 包企业, 包企业,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将比 年服务外包出口将比 2005年翻两番。 年翻两番。 年翻两番
当代国际分工发展新特点
1.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 1、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2、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 、 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 3、 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 、 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 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 的国 际分工, 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 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产品内分工) 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 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 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 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大工业首先使各国内部的劳动分工朝纵深 发展,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了。 发展,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了。适应大工 业发展的要求,行业之间的分工日趋发达, 业发展的要求,行业之间的分工日趋发达,区 域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社会分工最终超出了 域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 国家和民族的范围, 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形成了以世界市场为纽带 的国际分工。 的国际分工。 •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是少数发达国家 变为工业国,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农业国。 变为工业国,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农业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 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 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 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 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 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 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 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
• 根据《经济研究》杂志2007年第 期宋小川 根据《经济研究》杂志 年第8期宋小川 年第 的论文提供的资料,根据麦肯锡的分析, 的论文提供的资料,根据麦肯锡的分析,全 球范围内49%的软件工程,44%的信息技 的软件工程, 球范围内 的软件工程 的信息技 术服务,25%和19%的金融业、保险业以 的金融业、 术服务, 和 的金融业 的制药业职位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 及13%的制药业职位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 的制药业职位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 如果按职业划分, 的工程师工作, 如果按职业划分,52%的工程师工作, 的工程师工作 31%的会计工作都可以外包到海外。 的会计工作都可以外包到海外。 的会计工作都可以外包到海外
•
产品内分工的实质是以生产要素
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 要素分工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在全 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
保留自己最擅长 的,外包其余的
全球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分工正在从传 统的产业间分工,向各个产业内部的分工、 统的产业间分工,向各个产业内部的分工、 进而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更精细的专业 化分工转变。 化分工转变。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活 动分包给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去 完成, 完成,使位于不同国家的企业形成一个国 际分工协作网络, 际分工协作网络,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成为 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 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
发达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 断下降, 断下降,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成为制造业 发展的重点。国际生产网络的快速扩张, 发展的重点。国际生产网络的快速扩张,使 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将低附加值的生产 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 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 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 自己则专注于研发、管理、财务运作、 自己则专注于研发、管理、财务运作、营销 等价值增值环节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核心业 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务。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努 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麦肯锡预测,到2008年,410万劳务 麦肯锡预测, 年 万劳务 职位将会转移到海外。 职位将会转移到海外。另一国际机构预 测,到2015年,340万白领工作会外 年 万白领工作会外 包到境外, 包到境外,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 究人员更相信该数字会达到1400万。 万 究人员更相信该数字会达到
服务外包成为成长最快的服务业 跨国转移, 跨国转移,大大推动了服务业进入国 际分工体系。 际分工体系。 所谓服务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 所谓服务外包, 营业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 营业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 服务流程 包给境外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 包给境外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
•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服务外包的 有数据显示,
美国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主要成因
• 全球经济大规模客服化 • 网基服务业发展 • 人口老龄化 • 国际制造业转移示范效应
• 新一轮产业调整和布局是围绕着全球经济大规
模客服化这一基本趋势展开的。 模客服化这一基本趋势展开的。企业组织发展模 式从大规模生产( 式从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向大规模 ) 客服化(Mass Customization)的转变,是20 客服化( )的转变, 世纪末以来最重要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之一。这 世纪末以来最重要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之一。 一趋势中的三个重要组织技术性内容, 一趋势中的三个重要组织技术性内容,即客户满 意度导向、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群层面的竞争, 意度导向、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群层面的竞争,是 理解跨国公司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切入点。 理解跨国公司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切入点。
• 顺应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中 顺应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 国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国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 服务业双向贸易和投资, 服务业双向贸易和投资,促进了服务业 加快发展与升级。未来5 加快发展与升级。未来5年,中国将建 成十个服务外包基地、 成十个服务外包基地、吸纳百家著名跨 国公司的外包项目、 国公司的外包项目、培育千家大中型外 包企业, 包企业,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将比 年服务外包出口将比 2005年翻两番。 年翻两番。 年翻两番
市场规模在3000亿至 亿至5000亿美元之 市场规模在 亿至 亿美元之 间,在未来若干年内将继续保持20% 在未来若干年内将继续保持 % 到30%的增长速度。预计到 %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08年 年 底,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 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将突破 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 发展最为普遍的有商务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 服务、互联网相关服务, 务,影视和文化 服务、互联网相关服务,各 类专业服务等,涉及软件、电讯、金融服务、 类专业服务等,涉及软件、电讯、金融服务、 管理咨询、芯片、生物信息等多个行业, 管理咨询、芯片、生物信息等多个行业,涵 盖产品设计、财务分析、交易处理、 盖产品设计、财务分析、交易处理、呼叫中 技术保障、 心、IT技术保障、办公后台支持和网页维护 技术保障 等多种服务类型。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 等多种服务类型。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使 服务业这个传统上“不可贸易行业” 服务业这个传统上“不可贸易行业”的性质 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是服务业全球分工体系形成的重 要载体 。
月号) (李志能:《国际贸易》杂志2004年8月号) 李志能:《国际贸易》杂志 :《国际贸易 年 月号
• 分工细化使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中的每个环 节被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 节被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 • 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将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某 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 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 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 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 环节分工的现象
当代国际分工发展新特点
1.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 1、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2、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 、 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 3、 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 、 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 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 的国 际分工, 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 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产品内分工) )
国际生产网络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成本, 国际生产网络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成本, 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使生产要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合理 配置。产业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 配置。产业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 而是在国际生产网络的基础上, 而是在国际生产网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跨 国公司为核心, 国公司为核心,全球范围内相互协调与合作 的企业组织框架。通过这些国际生产网络, 的企业组织框架。通过这些国际生产网络, 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范围都达到了 一个新的水平。 一个新的水平。
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 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传统 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进为 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 化配置
制造业由于易于标准化、 制造业由于易于标准化 、 技术扩散能力 强等特点,一直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 强等特点 , 一直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 信息通信技术 的广泛应用, 的广泛应用 , 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 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以及全球服务贸易规 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 则的实行, 则的实行 , 服务业只能局限于一国国内的格 局被打破, 局被打破 , 服务业加快了全球调整和转移的 步伐, 出现了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 步伐 , 新趋势。 新趋势。
(万军、刘秀莲,浙江日报2006-5-22) 万军、刘秀莲,浙江日报2006- 22) 2006
新商业革命的三大特征
• 产业集中(大型客机、饮料业) 大型客机、饮料业)
• 系统集成(价值链中的计划与协调) 价值链中的计划与协调) • 瀑布效应(系统集成者通过产业计划形式选择可 瀑布效应(
在全球范围内协作联盟的供应商) 在全球范围内协作联盟的供应商) 剑桥大学诺兰教授等:新华文摘 年第 年第11期 剑桥大学诺兰教授等:新华文摘06年第 期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 19世纪70年代开始, 世纪70年代开始 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 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 向垄断过渡,通过资本输出, 向垄断过渡,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加深和 扩大了国际分工。 扩大了国际分工。 •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长,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长,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得以最终形成。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得以最终形成。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开展贸易能增进贸易双方的利益。 开展贸易能增进贸易双方的利益。这种利益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静态利益,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静态利益,二是动态 利益。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 利益。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 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 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 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前提下, 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前提下, 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 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所谓 动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 动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 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
• 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 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 如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间的分工 • 产业内分工:一是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 产业内分工:一是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 二是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 环节来进行,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 环节来进行,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营销 环节(耐克) 环节(耐克) • 产品内分工: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 产品内分工: 序或零部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