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与俄国小说叙事方法的更新

合集下载

俄国文学之父 ——普希金

俄国文学之父 ——普希金
——引自《简明俄国文学史》,李兆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第 1版,p70

回到莫斯科(1826)
十二月党人起义半年后,普希金听到起义失败和起义者被镇压的消息,他大为震痛。新沙 皇尼古拉一世查明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没有组织牵连,便根据普希金早经提出的回京申请, 决定解除普希金的流放。1826年9月诗人来到莫斯科。沙皇问他,假如12月14日他在彼得堡, 他会做什么,诗人答道:“会出现在暴动这的行列中。”沙皇为表示宽容,非但不怪罪他, 反而赐以接近宫廷的“权利”,并声称以后要亲自审阅诗人的作品,实际上是以这种方式 对诗人进行监视。 普希金流放归来,“莫斯科和彼得堡都已经面目全非,旧日的朋友有的死了,有的在远方 受难„„” “只有普希金的响亮而开朗的诗歌飘荡在奴隶与痛苦的山谷中;这种诗歌继承 了过去的时代,以它的勇敢坚毅的声音充实了现在,还向遥远的未来发出它的声音”。 (赫尔岑语)。在这种恐怖和普遍消沉的气氛下,普希金抑郁不堪。他的孤独、忧郁、悲 观情绪反映在1827至1828年发表的抒情诗《三泉》、《回忆》、《徒然的才能,偶然的才 能》中。但是,悲观的调子没有在普希金的创作中占主导地位,它们往往和积极的思想交 织在一起。当普希金从抑郁中振作起来的时候,我们仍可听到他为失去的战友所唱的“旧 日的颂歌”。同于1827年写的《阿里昂》和《致西伯利亚》是这样的典型诗篇,在后一首 诗中写道: 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 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你们悲壮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在门口欢快地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交你们手上。 这首诗托一个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带到流放地去,在十二月党人中广为传诵,起了很大的鼓 舞作用。在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奥陀耶夫斯基立即写了一首诗应和,诗中说道:“我们悲 惨的工作不会就这样消亡,请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的烈焰。”

概述普希金及其创作

概述普希金及其创作

概述普希金及其创作1.评价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创作在俄国解放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2.创作(1)早期早期普希金为反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并受十二月党人的思想影响,写了不少反对专*制暴*政、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

如《自由颂》、《童话》、《致恰达耶夫》、《致普柳斯科娃》、《乡村》等,都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2)流放南俄时期①写了号召反对农奴*制、杀S暴*君的著名诗篇《短剑》,以及不少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如《囚*徒》、《致大海》等和一组叙事长诗:《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茨冈》。

这些诗篇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情绪,充满着对上流社会的愤懑和对纯朴的山民、茨冈人的同情。

②长诗《茨冈》是诗人过渡到现实主义创作以前的最后一部浪漫主义叙事诗。

长诗表现了俄国贵族青年寻找出路的主题。

诗的前半部,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情调把茨冈人的生活理想化,用以对照城市文明的虚伪,增强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力量。

诗的后半部暴露了阿乐哥由于贵族阶级的思想习惯所养成的个人主义劣根性。

长诗展示了阿乐哥性格的复杂和矛盾,他作为19世纪初俄国贵族青年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3)幽禁的生活此时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历史剧《鲍利斯·戈都诺夫》问世。

作者通过历史故事,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指出“人民的公意”才是改朝换代的决定因素,这是民主主义思想的鲜明表现。

(4)重回莫斯科①此时创作了《阿里昂》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著名诗篇。

同时也完成了被称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还写了《别尔金小说集》、4个小悲剧(《石客》、《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沙莱里》、《瘟疫流行日的宴会》)和近30首抒情诗等等。

普希金与“黄金时代”

普希金与“黄金时代”

Your company slogan
内容提要 一、普希金创作的四个时期 二、《叶甫盖尼· 奥涅金》与“多余 人” 三、《别尔金小说集》与俄国小说 四、普希金创作的主题与特色 五、普希金对于俄罗斯文学的意义 六、普希金与俄国文学“黄金时代” 七、普希金与俄国文学的斯拉夫性 (民族性)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祖 先 在 非 洲: 身 世 来 源
Your company slogan
普 希 金 工 作 像
Your company slogan
一、普希金创作的四个时期
青少年时期(1814—1820) 南方流放时期(1820—1824) 乡村幽禁时期(1824—1826) 重返京城时期(1826—1837)
Your company slogan
致恰达耶夫
趁着我们体内燃烧着自由之火, 趁着渴望光荣的心在有力搏动, 我的朋友,让我们来献给祖国 那灵魂中喷薄而出的美好激情! 同志,相信吧:一颗幸福之星 就要高高的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 俄罗斯即将从睡梦中警醒, 而在那专制政权的废墟上, 将永远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Your company slogan
纳 塔 利 娅 · 冈 察 洛 娃
Your company slogan
彼 得 堡 第 一 美 女
Your company slogan
普希金与冈察洛娃
Your company slogan
二、《叶甫盖尼· 奥涅金》与“多余 人”
奥涅金的冷漠、怀疑, 达吉雅娜的纯洁、孤寂, 连斯基的理想主义热情, 奥尔伽的善良、简单, “多余人”:“思想上的巨人, 行动上的矮子”
普希金与“黄金时代”

普希金文学的书写特征与价值

普希金文学的书写特征与价值

普希金文学的书写特征与价值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书写特征和重要的价值。

首先,普希金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他的作品通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描写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了真实感和情感的表达,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思想。

其次,普希金的作品具有社会批判的意味。

他对当时俄国社会的不公正和腐败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反映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改革和进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此外,普希金的作品还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而准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的作品还常常以叙事诗的形式呈现,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展示他的思想和观点。

普希金的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他的作品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新时代。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俄国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

其次,普希金的作品具有普世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探讨了人类的存在和意义等普遍的人类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共鸣。

最后,
普希金的作品也具有历史价值,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现实,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对研究俄国历史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世纪俄国普希金传记

20世纪俄国普希金传记

20世纪俄国普希金传记普希金,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作家、诗人和文学家。

他被许多人誉为俄国文学的骄傲和国家的文化象征。

在19世纪初期,他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性的真实描绘,对俄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普希金的早期生活、创作历程、作品特点以及对俄国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普希金生于1799年6月6日,出生在俄国圣彼得堡,他来自一个高级贵族家庭。

由于家庭的地位和背景,他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

年轻的普希金在学校里显示出对文学和诗歌的浓厚兴趣,并开始写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他引起了许多老师的注意,被认为是一个天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普希金的写作才华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包括诗、戏剧、小说和散文。

其中,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作品被人们广泛传颂,并成为俄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普希金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常常描绘了爱情、自由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作品既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又蕴含了现实主义的思想。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却能够触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

普希金的作品对俄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风格和创作方法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了轰动。

他的作品深受许多后来的作家和诗人的影响,并在俄国文学史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用自己的作品为俄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尽管他的生命在1837年被一场悲剧性的决斗结束,普希金仍然在俄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各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被赞颂和欣赏。

他的影响力超越了国界和时代的限制,成为人们心目中伟大的文学巨匠。

总结起来,普希金是一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俄国作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天赋,也传递了对爱情、自由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成为世界文学的永恒瑰宝。

李建军丨俄罗斯文学的太阳——论普希金及其文学经验(下)

李建军丨俄罗斯文学的太阳——论普希金及其文学经验(下)

李建军丨俄罗斯文学的太阳——论普希金及其文学经验(下)刊于《文艺争鸣》2018年第11期。

本文系未编排稿,成稿请查阅本刊。

最后的决斗五、力量感:雄伟气魄与崇高风格普希金的诗里,有婉约的优美,也有崇高的壮美。

雄伟的气魄和巨大的力量感,是普希金的那些崇高性质的诗篇最突出的特点。

他的这种雄健的精神首先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描写和赞美。

一个人,倘若对大自然的变化和美丽缺乏感知力,那么,他也不大可能感受到人类生活的美好和诗意。

衡量一个作家是不是真正优秀的作家的重要标准,那就是看他有没有感受并描写大自然的能力。

也就是说,看他能不能以完美的充满诗意的技巧,描写出大自然的多样而迷人的美丽,或者,准确地说,就是看他能不能在自然的背景上写出人类心灵的诗意性。

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普希金能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所包含着的精神力量和神秘暗示。

果戈理就注意到,边疆壮美的大自然,极大地影响了普希金的精神气质和抒情风格:“命运仿佛故意将他抛向那样的地方,那里俄罗斯的边疆具有刚烈、雄伟的特征,那里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平原常常被高耸云际的群山所阻断,并散发着南方的情调。

在酷热的山谷当中,巨人般的、永远被白雪覆盖的高加索山峰使他震惊;可以说,它唤出他心灵的力量,并扯断还压在自由思想上的最后的锁链。

勇猛的山民自由自在的、充满诗意的生活,他们的搏斗,他们迅速、无法抵御的突袭,使他心醉;而从这时候起他的文笔获得那种奔放的气势,那种明快和锐利,使刚学会阅读的俄罗斯那样惊奇和震惊。

”在写于1820年的《“我看见了亚细亚的不毛的边境”》里,普希金以充满惊奇的语气,用朴素而有力量的诗句,描写了边境的自然景物带给他的震撼感受:我看见了亚细亚的不毛的边境高加索的偏远、烤焦的山谷,切尔克斯部落的原始的住处,炙热的波古莫河岸,荒凉的高峰,飘忽的白云给山顶盘绕着冠冕,还有库班河外的平原!神奇的惊人的地方!……炙热的溪水在炽热的峭壁间滚沸,啊,无边幸福的水泉!你是憔悴的病患者真实的希望。

普希金

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1799~1837)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

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

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

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得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对民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

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回忆” ,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

在早期的诗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诗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学习17--18世纪法国诗人安德列谢尼埃的风格。

在皇村中学学习期间,他还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反对沙皇专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普希金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由颂》(1817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乡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故事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描写骑士鲁斯兰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终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

普希金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

普希金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这其实是一次变相的流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普希金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普希金简介
[来%源*:~&@]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 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 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 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 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教育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皇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茨冈》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 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 经典。
为了纪念普希金,人们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为普希金(1796 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就在这里 去世)。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著名的波尔金诺村也在这附近。
普希金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 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创作了许多反 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由颂》(1817 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乡村》, (1819 年),1820 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罗斯 民间传说,描写骑士鲁斯兰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终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诗 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
普希金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 年他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这其实 是一次变相的流放。在此期间,他与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参加了一些十二月党的秘 密会议。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普希金写下《短剑》(1821)、《囚徒》(1822)《致 大海》(1824)等名篇,还写了一组"南方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 、《强盗兄 弟》 (1822)、《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 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这些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憧憬。从这一时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普希金

普希金

普希金普希金普希金(1799~1837):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

他的父亲有很多藏书,叔父又是名诗人,当时俄国的一些文化名流是他们家的座上客。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他被誉为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少年早慧,七八岁便学着写诗了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中学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

在那里他从进步教师身上接受了不少自由主义思想。

1812年的卫国战争对普希金影响很大,他赋诗陈词,流露出一片民族爱国热忱。

普希金这时在校内外已小有名气,很受当时俄国著名作家杰尔查文、茹科夫斯基等人的器重。

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回忆”,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

在早期的诗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诗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学习17--18世纪法国诗人安德列谢尼埃的风格。

1817年,普希金从皇村学校毕业,到彼得堡的外交部供职。

这个时期普希金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很活跃。

这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创作了(《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乡村》,1819)等许多反对农奴制度、讴歌自由的诗,1820年,普希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叙事诗《鲁斯兰·柳德米拉》,这是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含有民主主义精神。

因此触怒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于1820年被流放到俄国南部。

在那里,普希金写了热情浪漫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1)、《强盗兄弟》(1822,未完成),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的政治情绪。

论普希金戏剧体裁的革新

论普希金戏剧体裁的革新
作 家 评 论 ! _ s - ^ 7 : …… …… … …
论普希金戏剧体 裁 的革新
孙大满 冯 雪
后 的 台 词 中再 次 点 明 了 两 者 的对 立 性 ,强 调 了 “ 天 才 与 恶 行 水火 不相容 ”【 3 】 。 普希金 的悲剧 冲突集 中在人 物性格 的冲突 上 ,这 种表 现 冲突 的方 法在 契 诃夫戏 剧 中得 到更 深刻 的表 现 ,也 成 为 屠 格 涅 夫 “ 社 会 心 理剧 ” 的渊 源 。 在 情节 的组 织上 ,普希金抛 弃 了三一律 的教条 , “ 把两 个 古典主义 的一 致律做 了牺牲 品,供献在他 ( 莎士 比亚 )的 祭 坛之前 ,勉强保 存 了最后 一个 ( 动作 )”【 4 】 ,历 史剧 《 鲍 里斯 ・ 戈都 诺夫》集 中体现 了这一革新 。这部悲剧不分幕 ,地 点 也 频 繁 地 转 换 , 给 人 物 以广 阔 的 活 动 空 间 ; 在 时 间上 ,大 大超过 了一天 的界限,展现 了一段七年的完整 的历史 :在情 节 上,普希金 也没有利用单 一的线索 ,而是依 据人物性格 、 心理变化组织情 节,将冲突集 中在鲍里斯和格 里高利之 间。 这 些革新使得 悲剧情节得到 更紧凑、更完整 的展现 ,突破 了 古 典主 义 的 教条 。 3 . 在人物 形象方面 ,普希 金注重从 多个层 面塑造典型 的 人物形象 戏 剧 人物 相 互 区别 的核 心 同样在 于 自身 的性 格 ,正是 性格 决定人物 的行动 ,进而 决定人物 的命运 。古典主义悲剧 中人物形象主要 以一个鲜 明的性格特征相 互区别 。昂朵 马格 的忠贞 ,爱妙娜 的嫉妒 ,勃里塔 尼古斯 的正直 ,费德尔 的疯 狂 ……而普希金在 悲剧 中则从 多个层面塑造人 物形象 ,使形 象饱满地呈 现在人们 面前。 《 鲍里斯・ 戈都诺夫 》的主人 公鲍里斯是经过普希金丰 富 的历史人物 ,他 性格的展现就 是多方面 的。在 百姓眼里 ,他 是一个 冷酷残 忍的暴君 ;在舒伊 斯基和沃罗丁 斯基看来 ,他 是 一个虚伪狡诈 的阴谋家 ;而在 子女心 中,他 却是一个温柔 慈祥 的父亲 。复杂 的人物 性格加重 了人物的悲剧 色彩 。 普希金在人 物选择上打破 了古典主义戏剧 的限制 ,将平 民也写入悲剧之 中 。 《 美人 鱼》中的磨坊 主女儿, 《 吝 啬 的

第五节 普希金

第五节 普希金

• 上尉病愈上路了,他建议顺路带冬妮亚去 村边的教堂,驿站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但是冬妮亚一去不回。老人四处寻找女儿, 给明斯基看病的大夫告诉他,上尉根本没 生病,还付了一笔钱以封住医生的嘴。驿 站长明白女儿被骗走了。驿站长寻女儿来 到了圣彼德堡,却被暴怒的上尉推下了楼 梯。老人回到驿站,重操旧业,但他一下 子老了许多。几年后,一个男孩带驿站最 后一个客人去看了驿站长的坟墓,并告诉 他:曾有一个年轻美丽的贵夫人,带了三 个孩子来过这个坟墓,贵夫人还哭过。
• 普希金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有《别 尔金小说集》、《杜勃罗夫斯 基》、《黑桃皇后》、《上尉的 女儿》等,《别尔金小说集》中 尤以《驿站长》最具文学价值。 《驿站长》收录了将普希金有代 表性的两部作品:短篇小说集 《别尔金小说集》和短篇小说 《杜勃罗夫斯基》。
• 在这些作品中,普希金广泛地描写了 二十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图景和各色 各样的人物,其中有贵族、外省地主、 军官、小官吏和城市小手工业者等。 普希金对现实生活作了广泛地典型概 括,真实地表现了各种人物的精神面 貌,故事读来亲切动人,如亲临其境, 既开阔了眼界,又得到了一次美好的 艺术享受。
黑桃皇后
• 经典名著 • 普希金晚年代表作《黑桃皇后》创作于1833年,在这部 短篇小说中,普希金显现了他作为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 家的功力。《黑桃皇后》的主人公赫尔曼是十九世纪初欧 美资本主义社会“新兴人类”的代表,他文质彬彬,仪表 堂堂,却有着靡非斯特般的灵魂:他清高骄傲,从不涉足 赌场,心中却对不劳而获抱有极大的狂热。为了获取老伯 爵夫人的牌技秘诀,他机关算尽,甚至用爱情作为诱饵, 不惜拔枪逼死了老伯爵夫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 卿卿性命”,一心追逐金钱的赫尔曼落得了个悲剧收场。 普希金在《黑桃皇后》中所批判的不仅是这类惟利是图, 不择手段的野心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冰冷的、赤裸裸 的金钱关系。

俄罗斯文学的黄金世纪 从普希金到契诃夫

俄罗斯文学的黄金世纪 从普希金到契诃夫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俄罗斯文学的黄金世纪: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阅读感受
《俄罗斯文学的黄金世纪:从普希金到契诃夫》这本书让我们深入了解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 罗斯文学的发展历程和这些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价值。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时期文学作品所 表现出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还启发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背景下,继续社会问题,追求真理与自 由,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俄罗斯文学的黄金世纪:从普希金到 契诃夫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
西欧
文化
社会
文学
世纪
文学 普希金
影响
俄罗斯
黄金
新的
发展
作家
作品
独特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俄罗斯文学的黄金世纪:从普希金到契诃夫》是一本全面阐述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的经典著作。 书中详细评价了俄罗斯文学的各个时期,以及其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从普希金到契诃夫, 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充满挑战与创新的道路,最终成为了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文学的早期发展一直受到西欧文化的深刻影响。直到18世纪后半期,随着“欧化”的开始, 俄国出现了类似西欧启蒙运动的文学启蒙、感伤主义文学。然而,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在题材、 故事情节和人物等方面多是对西欧同类文学的模仿。 然而,在俄罗斯文学的黄金世纪,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个黄金世纪始于普希金。他以其深厚 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俄罗斯文学开辟了新的道路。普希金在继承前人和学习西欧文 学的基础上,创造了真正具有俄国民族独立品格的俄罗斯文学。他的作品,如《尤金·奥涅金》、 《鲍里斯·戈东诺夫》等,为俄罗斯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贡献

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贡献

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贡献
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的巨匠之一,他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

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

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的诗和剧作为通俗语言进入俄罗斯文学铺平了道路,他的叙述风格结合戏剧性、浪漫主义和讽刺于一体,这个风格对许多俄罗斯诗人有深刻的影响。

普希金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

他的作品不仅为俄罗斯的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奠定了基础,还对外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国的歌德、法国的雨果、俄国的托尔斯泰等文学家都受到了普希金的影响。

因此,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和世界文学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俄国文学黄金时代:普希金至托尔斯泰

俄国文学黄金时代:普希金至托尔斯泰

02
浪漫主义文学
• 代表作家:普希金、莱蒙托夫、 涅克拉索夫 • 作品特点:崇尚个性、追求自由、 抒发情感
03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代表作家:果戈理、赫尔岑、奥 斯特罗夫斯基 • 作品特点:批判社会现实、揭示 社会问题、关注民生
普02希金:俄国文学黄金时代的 奠基人
普希金生平与创作历程
普希金生平
• 1799年出生于贵族家庭 • 曾在彼得堡求学 • 创作生涯初期以浪漫主义作品为主 • 1837年逝世
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 • 对后世俄国作家产生深远影响 • 成为俄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托尔斯泰作品的影响
• 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 对俄国心理小说产生深远影响 • 对后世俄国作家产生启示与激励
俄05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影响与传 承
黄金时代文学在俄国的传播与接受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俄国文学黄金时代:普希金至托尔斯泰
DOCS
俄01国文学黄金时代的背景与发 展
19世纪俄国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
19世纪俄国历 史背景
19世纪俄国社 会环境
19世纪俄国文 学的发展
01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 起 • 俄国帝国主义的扩张
普希金创作历程
• 早期作品:《安德烈·谢尔盖耶维奇·戈留诺夫》、《波尔塔瓦》 • 中期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驿站长》 • 晚期作品:《冈巴拉》、《铜骑士》
普希金作品的主题与风格
普希金作品的风格
• 浪漫主义风格:崇尚个性、追求自由、抒发情感 • 现实主义风格:关注社会问题、揭露社会现实、挖掘人性深处 • 独特的艺术技巧:优美的诗歌、生动的故事、深刻的思想内涵

陀思妥耶夫斯基根基主义批评中的普希金叙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根基主义批评中的普希金叙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根基主义批评中的普希金叙事作者:季明举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06期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根基主义批评;普希金叙事;民族性;全人类性摘要:作为根基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诸多经典的俄国作家做出了极具有真知灼见的论述,其中以普希金批评最具有代表性。

从根基主义民族文化审美意识出发,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一方面描绘了俄罗斯民族个性中“最为迷人的和谐”,以及俄国精英知识分子突破西方思想迷雾,回归人民真理(根基)的复杂心路历程和巨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又有力揭示了俄罗斯人区别于欧洲人的精神特殊性——全人类理想,即俄罗斯在实现“全人类兄弟般团结”上的道德优势。

普希金因此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精神的伟大“预言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23)06-0041-10Pushkin's Narration in Dostoevsky's Pochvennichestvo CriticismJI Mingj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Shandong 273165,China)Key words:Dostoevsky;Pochvennichestvo criticism;Pushkin's narrative;national identity;all mankind natureAbstract:As the spiritual leader of the Pochvennichestvo movement,Dostoyevsky has made a very insightful discussion on many classic Russian writers,among which his criticism on Pushkin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aesthetic consciousness,Dostoevsky argues Pushkin's literary creation depicts the "most fascinating harmony" of the Russian national character,as well as how the Russian elite intellectuals could break the western ideological fogs and achieve soul-returning to the truth of the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Pushkin's literary creation reveals the particularity of Russian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Europeans — the ideal of all mankind,that is,Russia's moral advantage in realizing the "fraternal unity of all mankind." Pushkin is therefore a great "prophet" of the Russian national cultural spirit.——————————————————————————————————————————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針对俄国作家所展开的根基主义1批评中,普希金始终占据最核心位置。

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爱情与社会反映

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爱情与社会反映

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爱情与社会反映简介19世纪是俄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其中许多作品以爱情为主题并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人们在爱情中的挣扎和社会背景下的种种冲突,展示了作者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担忧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几位著名作家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如何以爱情为主题并通过其作品反映出当时社会变革与现实。

主要作家及代表作品1. 亚历山大·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著名作家普希金以其诗歌和散文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中常常描写了复杂而激烈的爱情关系,并对贵族阶层及当时社会风气进行了犀利的嘲讽。

《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尤金·奥涅格宁》是他最有名、也最具代表性的两部长篇小说。

两部小说都以主人公在复杂而冷酷的社会中探寻爱情为主线,并通过对人物命运与社会阶层问题的揭示,显示出当时俄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

2. 伊万·屠格涅夫(Ivan Turgenev)屠格涅夫被称为“爱情的诗人”,他以写实主义手法创作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小说和短篇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卡拉马佐夫兄弟》和《动乱时代》。

这些作品质朴地描绘了普通人在恋爱中面临的困惑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中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下群众生活的艰辛和不公平。

3. 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以广阔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洞察力极强的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最知名、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些小说既揭示了个人爱情与家庭关系的复杂性,也展示了俄国贵族社会中各种阶层间的斗争与冲突。

社会背景与爱情主题的关联19世纪是俄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变革的时期,社会巨变和政治激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作家们通过塑造各个角色之间的爱情关系,成功地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相融合。

他们利用爱情这一普遍且容易引起共鸣的主题,探讨社会不平等、封建僵化以及道德观念等问题。

普希金叙事创作对俄国文学的意义

普希金叙事创作对俄国文学的意义

普希金叙事创作对俄国文学的意义普希金不仅是公认的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同时也是俄罗斯叙事文学当之无愧的先圣和导师。

普希金的叙事文学创作(叙事长诗、中短篇小说和诗体小说等)题材广泛,类型多样,风格独具,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为19世纪俄罗斯和后来的苏联文学留下了一系列经典的叙事范式,成为俄苏小说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典。

在纪念这位伟大文学家二百年诞辰之际,认真研究他的叙事诗学,对于丰富和繁荣叙事艺术,定会有所裨益。

普希金对俄罗斯叙事文学的最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于,他是19世纪俄国叙事主题的开掘者。

俄罗斯国家的命运、有启蒙意识的贵族青年与俄国社会发展的关系、俄罗斯妇女问题、俄罗斯社会演变与传统道德的关系、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发展等重大主题均由普希金最先感悟并加以开掘。

普希金对于自己祖国文学主题的奉献是多方面的。

这里只扼要地谈谈他有关俄国社会变革和民族文化发展方向、道德探索、俄罗斯妇女解放等叙事主题。

在他的叙事创作中,叙事长诗《青铜骑士》、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以及未完成作品《罗斯拉夫列夫》更多或更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俄罗斯命运的关注。

他赞美彼得大帝的改革,批判腐朽的农奴制,嘲弄旧贵族的愚昧和保守,颂扬自由和民主精神,渴望俄罗斯的新生。

普希金热爱纯朴的俄罗斯劳动大众,对他们在沙皇残酷统治下的悲惨境遇深表同情。

所以,他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理解与一般贵族文人迥然不同。

他在《上尉的女儿》里对农民起义首领普加乔夫的刻画,与帝俄史学家的笔触大相径庭。

对贫苦农民革命领袖的善意的理解和公正的描写,无疑寄托了希望改革俄罗斯农奴制社会的正义愿望。

从总的思想来看,诗人在呼唤社会的进步。

但是,普希金毕竟属于封建统治阶层,习惯了优裕平和的生活,惧怕剧烈的社会变革。

从主人公格里尼约夫那个可怕的梦幻中,读者又不难体会到普希金对农民革命深深的忧虑甚至是恐惧,从而才有了作者对叶卡捷琳娜女皇“慈爱宽宏”的描写,由此表达了诗人对所谓“明君”的幻想。

第六章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之俄国、普希金

第六章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之俄国、普希金
“俄国文学之父”,“俄罗斯诗 歌的太阳”。浪漫主义的创始 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贵族家庭,皇村学校。写政治 诗,讴歌自由与个性解放,谴 责上流社会,否定沙皇专制, 被流放,后被召回莫斯科。 1831与冈察洛娃结婚,与丹特 士1837年1月27日决斗受伤去世。
普希金故居
普希金故居内的
书房。房间是普 希金模仿他所崇 拜的英国诗人拜 伦的房间布置的。
拉吉舍夫(1749~1802)
1783年左右创作俄国第一篇革命诗歌 《自由颂》,预
言革命必将到来。 其主要作品《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1790) ,以一 次假想的旅行为线索,描绘沿途人民遭遇到的非人压迫 和剥削,尖锐地揭露农奴制度、专制制度的罪恶,指出 沙皇是双手沾满了鲜血的头号罪犯,农民被剥夺得只剩 下没法夺走的空气 。 1801年回到彼得堡参加了沙皇政府法制委员会的工作, 提出法律改革草案,重申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遭受新 的迫害。由于看到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次年自杀。
外国文学史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第五节 俄国文学和普希金
时代背景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与十二月
党人革命联系在一起。1812年俄国反对拿破仑侵略 战争取得胜利,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1825年12月,俄国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发动反
对沙皇的武装起义,希望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由于脱离人民,起义失败。但它给后来的俄国解放 运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浪漫 主义文学产生。
人物形象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
既想有所作为,又由于缺乏决心和毅力, 既想为社会、为他人服务,又自私、贪图安逸; 既善良、高尚,又有虚荣、利已、无所作为; 怀疑、不满、苦闷、彷徨、孤独、悲观,患了时代 的“忧郁病”,悲剧性的“多余人”。

由借鉴到超越:普希金南方叙事诗的风格

由借鉴到超越:普希金南方叙事诗的风格

由借鉴到超越:普希⾦南⽅叙事诗的风格2019-09-18摘要:在普希⾦之前,俄罗斯⽂学没有形成⾃⼰的真正的民族⽂学。

普希⾦的南⽅叙事诗从初期借鉴拜伦“东⽅叙事诗”,到以独特的个性⽓质和强烈的创新精神,出⾊地完成了对拜伦从模仿到超越,直⾄独创的过程,成为第⼀个俄罗斯的民族作家。

关键词:普希⾦南⽅叙事诗借鉴超越⼀、引⽂在普希⾦之前,俄罗斯⽂学没有形成⾃⼰的真正的民族⽂学,俄罗斯⽂学只不过是对欧洲⽂学的摹仿,⽤别林斯基的话说,俄国诗是⼀种移植⽽⾮本⼟的果实。

俄国第⼀位抒情诗⼈罗蒙诺索夫在⾰新俄语和总结诗歌格律⽅⾯作出过重⼤贡献,但他的诗歌紧步法国⽂学的后尘,多是摹仿之作。

查尔杰⽂的颂诗闪耀⼀些俄国⽣活的⼩⼩⽕星,但诗句粗俗、平淡,他基本上不懂俄语。

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的诗歌,⾳韵优美,但缺乏与俄罗斯现实⽣活的联系和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

冯维⾟的喜剧反映了现实⽣活,但他只是个有才华的抄录家,不能创造性地再现⽣活。

普希⾦在总结前⼈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开拓挖掘,开创了俄国⽂学的新时代,成为第⼀个俄罗斯的民族作家。

⼆、由借鉴到超越的风格转型拜伦是对普希⾦影响最⼤的外国作家。

他把拜伦和拿破仑并列,称他为天才和⼼灵的主宰,在⽇常⽣活中也处处模仿。

在⾼加索,普希⾦⾸次接触到拜伦的作品,便被这个“迸发诗的源泉的骣岩”所吸引。

在流放前便对拜伦爱得发疯,尊称这位“热情的诗⼈”为“思想的主宰”。

拜伦在“旧的偶像打碎了”,“新的出路还没有显现出来”的时候,在⼈们极度忧伤、失望的时候出现的。

“他的声⾳发出了⼈类当时的苦闷,表达了⼈类对于⾃⼰的使命和不能实现的理想的绝望。

拜伦的诗歌在⼈们思想和⽣活上引起了⼀股强⼤的潮流,这股潮流也波及俄国”。

[20]作为⼀名有“强烈感受性”的天才诗⼈,普希⾦深深感受到了拜伦主义给先进贵族,给⾃⼰带来的精神震撼,他把拜伦视为知⼰。

普希⾦认为,拜伦的诗歌恰好表达了⾃⼰“痛苦的渴求⾃由的情绪”和“启盼挣脱丑恶社会羁绊的⼼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第3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5, №3总第9期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Serial №9普希金与俄国小说叙事方法的更新白文昌(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摘 要:普希金之前的俄国小说总体上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主要民族小说的发展水平。

俄国小说叙事方法的原始陈旧、简单粗糙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普希金极大地丰富了俄国小说的叙事方法,使其走上自立之路,为俄国文学在19世纪创造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俄国小说;普希金;叙事方法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历程与西欧主要民族的文学发展相比,起步虽然晚一些,但俄罗斯古代文学取得的成就和达到顶峰的时间却丝毫也不逊色于西欧其他民族。

俄国古代佚名的叙事长诗《伊戈尔远征记》(СловоополкуИгореве,1185-1187)的成书时间和它所蕴含的思想艺术价值就是这一事实的有力明证1。

但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文学的繁荣期比西欧其他国家的文学要晚得多。

西欧诸国的近代文学从文艺复兴运动就开始走向繁荣,而俄罗斯文学直到17世纪末才结束了中世纪时期。

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来看,俄罗斯的起步就更晚了。

俄国小说在17世纪末萌芽以后,经历了彼得改革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启蒙主义时期、感伤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翻译、改写、模仿等形式的摸索与徘徊,直到19世纪初步入现实主义阶段后才开始自立并迅速繁荣起来。

从传统小说演变的历史来看,它是沿着情节小说、人物小说(性格小说)、心理小说、意识流小说这样的脉络发展的。

情节小说是小说体裁的源头,它是对一系列事件的陈述与描写,目的只是想告诉读者一个故事。

就好比一个人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件怪事,回家之后向熟人讲述这件事情一样,他所关心的是这件情的热闹程度,故事中的人物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可能仅表述为:“有一个人,或一个男人”。

情节小说重情节而不重人物,它以生动的叙述取胜,读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步步随主人公去历险,但关注的只是事件的发展与结果、曲折与生动。

情节小说所要达到的效果是靠生动的叙述吸引读者并且激起读者的好奇心,给读者以愉悦。

情节的生动与猎奇是情节小说的关键。

后来,小说对人物的关注加强了,情节退居次要地位,成了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场所,人物走到了前台,在与社会的、伦理的、道德的等较为复杂的种种冲突中展开活动。

这就好比我们向朋友讲述一件大家都熟悉的人所做的事情。

故事本身可能并不像上述“怪事”那样热闹,但它一般来说是真实可信的,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在品质。

人物小说突破了情节小说的生动与猎奇,以营造真实的小说气氛,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为己任,典型化是它的根本方法,逼真是它的主要特征。

到了19世纪,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与情节的设计上升到一种水乳交融的境地,即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由于描写人的复杂性,导致对人物心理的探索;探究心理形成的奥秘,导致对人的意识流动的剖析,对下意识和潜意识活动的透视,这样就出现了意识流小说。

在心理小说里,作为讲一段委婉动听故事的人物或叙述者已经不再重要,他常常将自己(即叙述者)隐略到小说人物和故事之外,让故事本身、人物本身的言行来说明一切,正如剧作家不出场,而是将角色交给演员一样,人物之间的关系完全由演员来展示。

而在意识流小说中,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触及的更是心理活动形成之前的意识流动以及人物下意识或无意识的活动。

从塑造人物来看,人物性格的设计按先后发展的顺序分为两大系列,一类是简单的、一目了然的、平面式的人物;另一类是复杂的、高深莫测的、浮雕式的人物。

前者为福斯特所说的扁平人物,后者被称之为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是某种观念、某种品质的体现,是某种类型的结合体,所以往往可以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他们的特征,他们与情节的关系非常松散,只是情节的附庸。

这类人物几乎没有心理活动,即便有也是静态的、定格的。

比如俄国水手瓦西里2,在一系列的惊险情节中只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而圆形人物不再是某种观念的替代物,他是立体的、三维空间的形象,有着更加复杂的心理以及更加不同的品格。

他们与情节的联系也更加的紧密,作者必须时时交代、处处留心人物的言行与他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他们具有浮雕感与丰富感。

《黑桃皇后》中的格尔曼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德国人”,他有着明确的生活原则和超人的坚强意志,他长期抵御了赌博的诱惑,但迅速暴富的可能却把这样一个人物变成了罪犯和疯子。

人物性格设计上的变化,即从扁平人物演化成圆形人物,实际上标志着作家对小说人物的视角从注重外貌转向注重内部心理。

把19世纪以前乃至普希金时期俄国各流派的小说放到上面这个模式里套一套,我们就可以看到,除卡拉姆津(Н.М.Карамзин,1766—1826)的感伤小说之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属于情节小说。

它们依靠离奇的故事和生动的讲述吸引读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苍白、性格单一,无不是某种观念或品质的化身,属于福斯特所说的扁平人物。

《苦命的丽莎》(БеднаяЛиза,1792)虽然选取了一个算不得猎奇内容的故事,向人物小说靠近了一步,但由于卡拉姆津不善于营造真实的小说气氛,没能把人物放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充分展开男女主人公的性格,人物仍是特定品格的象征(丽莎仍只是纯洁和善良的象征,埃拉斯特也只是一个轻浮的浪荡公子),他们仍属于扁形人物。

由于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不成功,《苦命的丽莎》最终吸引读者的仍是情节,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部准人物小说(在卡拉姆津的年代,未婚夫的尊卑在于其拥有的爵位和职衔,而未婚妻的价值则直接和她的陪嫁相关。

在这种环境里,贵族青年与农家女的爱情毕竟是凤毛麟角)。

19世纪以前,俄国小说长期停留在“情节-准人物小说”这个较低的层次上固然有许多社会、历史、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与它掌握和使用的叙事方法的贫乏有直接关系。

现代小说理论认为小说的本质是叙事,“叙事之于小说犹如旋律节奏之于音乐、造型之于雕塑、姿态之于舞蹈、色彩线条之于绘画,以及意象之于诗歌,是小说之为小说的形态学规定”(徐岱 1992:7)。

所谓叙事就是讲故事,是小说家通过叙述行为将一个“故事”(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制作成“情节”(按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事件),从而成功地创作出一个小说作品的整个活动(顾祖钊2000:289)。

每个故事都有许多不同的讲述方法,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讲故事的技巧”——叙事方法的运用。

普希金之前的俄国小说家运用的叙事方法十分原始、单调、贫乏、落后,不用说马尔林斯基“代替小说人物说话”,塑造出许多“连父母亲都很难分辨的双胞胎兄弟”,不用说纳列日内(В.Т.Нарежный,1780-1825)3粗俗的语言和琐屑的描写所造成的审美趣味的低下,也不用说艾明(Ф.А.Эмин,1735-1770)4除了使用大段独白便不会表现人物的所思所想,更不用说彼得一世时期小说中人物性格的一成不变和事件的简单堆积,就连普希金首推的“当代”散文大家卡拉姆津在叙事方法上也没能摆脱“叙述者对事件单调的正面讲述和直接评价”。

譬如他对埃拉斯特的出场是这样介绍的:“现在,应该让读者知道,这个年轻人,这个埃拉斯特,是一个相当富有的贵族,相当聪明,也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本性善良但不免柔弱而轻浮的心”。

当埃拉斯特抛弃丽莎,命仆人把她赶出书房时,卡拉姆津又站出来说话了:“我义愤填膺,忘记了埃拉斯特还是一个人,真想痛骂他一顿,可是我的舌头不能动弹,我仰望天空,泪流满面”。

俄国小说在叙事方法上的这种落后状况是由普希金结束的。

普希金对俄国小说的一大贡献就是他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方法。

他的大部分小说作品,包括最早的《彼得大帝的黑教子》和晚期的《上尉的女儿》,就连最遭同时代人攻击的《别尔金小说集》在写作技巧上都十分讲究,有的精巧完美,有的朴素逼真。

对此所有的批评家和读者都给予充分肯定,包括普希金的敌人——《北方蜜蜂》的主编布尔加林也无法否认。

关于《别尔金小说集》,《北方蜜蜂》的评论是:“在这几篇短篇小说里,看不到任何思想性。

读过之后,只是令人感到小说写得高雅、精练、协调。

但掩卷之后,除了故事情节而外,读者什么益处也得不到”(亨利·特罗亚 1992:515)。

别林斯基虽然不承认普希金小说的成功,但对他的写作技巧却一直赞许有嘉,更不用说果戈理对普希金小说技巧的推崇之至。

关于普希金对俄国传统叙事方法的超越,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概括。

1 “我不再是我”与叙事视角的限定和变换叙事学理论认为,叙述者指陈述行为的主体,或者指声音或讲话者,它与叙事视角合同构成叙事。

所谓视角,是指对故事内容讲述和观察的角度。

传统的叙事作品往往选择一种万能的视角,叙述者犹如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他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随意打入人物内心深处,挖掘心灵的秘密。

这种视角给叙述者以无限的自由度。

仍以《苦命的丽莎》为例,叙述者“我”不但无所不知,而且还不时地站出来发表感想和议论,这种视角能使叙事变得简单,容易操作,但也容易破坏小说的真实气氛,使读者可能有的正在直接与丽莎和埃拉斯特打交道的一切幻觉都消失殆尽。

在普希金的小说里,比如与《苦命的丽莎》题材类似的短篇《驿站长》,叙述者“我”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故事,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把叙述的焦点移入作品,成为内在的焦点式叙述。

这种视角处理与前人仅有的“万能视角”相比,显然表达的自由度缩小了,但表达的逼真感却大大增加,叙述者不但亲临其境参与事件,而且还可以透过“自己”的眼光评价事件。

这时候的“我”显然已经不再是作家的“我”了,“我”的声音在故事中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不会破坏作品的真实感。

在以第三人称叙事的作品中,普希金有时会在暗中转移叙事视角。

如《暴风雪》总体上是第三人称的万能视角,但关于弗拉基米尔迷路后有这样一段描写:来到村边一户人家房前,他跳下雪橇,跑到窗前敲了起来。

过了几分钟,窗板掀了起来,有一个老头子探出自己的白胡子。

“什么事?”“扎得林村离这里远不远?”“你是问扎得林村远不远?”“是的,是的,远不远?”“不远,只有十几俄里。

” 弗拉基米尔听到这儿,一把抓住自己的头发,一动也不动,像是被判了死刑。

这一段前半部分描写显然是从弗拉基米尔的视角出发的,而“弗拉基米尔听到这一抓住自己的头发,一动也不动,像是被判了死刑”的视角显然又转到了白胡子老头身上。

这种手法使人物的动作栩栩如生,营造了生动逼真的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暗中转移叙事视角的手法正是由普希金引入俄国小说创作的。

2 “显示”与“讲述”的灵活转换在叙事作品中“故事讲述者最明显的人为技法之一,就是那种深入情节表面底下,去求得确实可信的人物思想感情画面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