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实践和认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社会管理活动
B.科学实验活动
C.社会改革活动
D.物质生产活动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休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创造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摹写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源于书本,后者源于
B.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C.前者反映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D.前者来源于直接经验,后者来源于间接经验
4、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说明任何真理都具有( )
A.全面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客观性
5、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 )
A.肯定思维能正确的反映存在
B.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
C.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
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创造的统一
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表明( )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知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
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 )
A.既是抽象的又是特殊的
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C.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11、下列各项错误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的有(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具有能动性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12、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13、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感觉—概念—感觉
D.实践—认识—实践
15、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 )
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
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
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
16、“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 )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策略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C.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19、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激发求知欲望
B.指导社会实践
C.满足好奇心理
D.发展个人兴趣
20、“圣人不行而知”,这种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反映论
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C.唯心主义先验论
D.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
2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唯物论的观点
22、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科学理论
B.投身社会实践
C.了解实际情况
D.制定周密计划
23、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 )
A.缺乏实践的观点
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
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
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
24、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抽象性
D.形象性
25、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 )
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
2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不确定性
D.绝对性
27、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 )
A.客观性
B.全面性
C.具体性
D.稳定性
28、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2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30、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
A.相对性
B.能动性
C.绝对性
D.普遍性
31、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时是否( )
A.与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相符合
B.与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相符合
C.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3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34、“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35、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36、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37、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38、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3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0、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
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
4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是( )
A.从概念到判断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D.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
42、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 )
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4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
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4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45、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
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46、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因为( )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46、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47、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能动性
B.被动性
C.消极性
D.积极性
48、“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
A.唯心主义辩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49、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
A.真理是有价值的
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
D.真理是万能的
50、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发展的
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D.有用的就是真理
5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53、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5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5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6、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象性,另一个是( )
A.能动性
B.直接性
C.间接性
D.客观性
57、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