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 生物 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最能体现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A. F2显隐性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之比为1:1
C. 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
D. F2的基因型之比1:2:1
【答案】B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F1产生配子之比为1:1,说明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故选B
2.“母鸡司晨”就是母鸡变公鸡后清晨啼鸣,我国古代就有性反转的记载.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后代的雌雄性别之比是(注:ww不能存活)()
A. 1:2
B. 1:3
C. 2:1
D. 1:1
【答案】C
【解析】性反转后公鸡的性染色体没有变仍然是ZW,根据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的WW不能存活,剩余的应是ZW:ZZ为2:1,C正确,A、B、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习题可以用棋盘法写出雌雄配子,然后随机结合,去掉不能存活的那份,看剩余的比例即可。

3. 结合图表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抗菌药物抗菌机理
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可促进DNA螺旋化)的活性
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 ①~③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B. 利福平能抑制DNA的转录
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
【答案】C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RNA复制,⑤是逆转录。

在人体健康细胞中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A正确。

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所以能抑制DNA的转录,B正确。

结合杆菌不会进行RNA复制和逆转录,C错误。

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活性,所以能抑制DNA复制,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所以抑制的翻译,D正确。

4. 下列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数为n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的碱基数为n/2
B. 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在分裂期均不发生变化
C.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均在DNA上
D. 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
【答案】C
【解析】转录是从基因的启动子开始,到终止子结束,并非从整个DNA的开头到结尾都转录,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少于n/2个,A错误;在细胞周期中,由于多种蛋白质在不同时期合成,所以相关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的种类和含量不断发生变化,B错误;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复制,RNA聚合酶催化转录,二者都是以DNA为模板,所以它们的结合位点均在DNA上,C正确;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D错误.
【点睛】本题是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综合性考查,对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综合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5.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
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细胞的基因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翅与残翅. 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若无互换,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4种
C. 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 a、 b、 b、D、d
D. 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必须用基因型为aabbdd的异性个体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
【答案】C
【解析】控制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通常情况下(即不发生交叉互换),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4个精细胞,B项错误;有丝分裂不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因此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包含所有的基因,即包括A、a、b、b、D、d,C项正确;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采用测交和自交的方式都可以,若采用测交,则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异性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dd、aaB BdD.若采用自交,则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异性个体的基因型AabbDd、AaBBDd,故D项错误.6. 假设某种植物的高度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决定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并且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物高度成正比,基因型AABB植株高度为50cm,基因型aabb植株高度为30cm。

现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得F1,F1与隐性个体测交。

测交后代中高度类型和比例为( )
A. 40cm: 35cm: 30cm =1:2:1
B. 40cm: 35cm: 30cm = 9:6:1
C. 50cm: 40cm: 30cm = 1:2:1 D. 50cm: 40cm: 30cm = 9:6:1
【答案】A
【解析】基因型AABB植株高度为50cm,基因型aabb植株高度为30cm,则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增高(50—30)÷4=5cm.现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得F1(AaBb),F1与隐性个体(aabb)测交,测交后代中基因型比例为AaBb∶Aabb∶aaBb∶aab
b=1∶1∶1∶1,其中AaBb个体含有2个显性基因,植株高度为30+5×2=40cm;Aabb和aaBb个体均含有1个显性基因,植株高度为35cm;aabb个体的高度为30cm.因此,测交后代中高度类型和比例为40cm∶35cm∶30cm=1∶2∶1,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做题前需理清植株高度与显性基因个数之间的关系. 7.下图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用A/a表示;乙病用B/b表示。

若Ⅱ7为纯合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Ⅱ5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
C.Ⅲ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1/2
D. Ⅲ9与Ⅲ10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12
【答案】C
【解析】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与Ⅰ2患甲病,生有不患甲病的女儿,则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 正确;Ⅰ1与Ⅰ2不患乙病,生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与Ⅰ2的基因型为AaBb,Ⅱ5不患甲病,基因组成为aa,不患乙病,基因组成为BB或Bb,因此II5的基因型是aaBB 或aaBb,B正确;据图可知,Ⅲ10不患甲病,基因型组成为aa,不患乙病,因Ⅰ1与Ⅰ2的基因型为AaB
b,其父亲II6是杂合子Bb的概率是2/3,由题意可知其母亲Ⅱ7是纯合子BB,对乙病来说,Ⅲ10是杂合子Bb的概率是Bb=2/3×1/2=1/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BB=1-1/3=2/3因此III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2/3,C错误;先分析甲病,Ⅲ10不患甲病,基因型组成为aa,Ⅲ9不患甲病,基因型组成为aa,因此III10与
III9结婚生下的孩子不患甲病;再分析乙病,Ⅲ10是杂合子Bb的概率为1/3,Ⅲ—9患乙病,基因型为bb,因此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bb=1/3×1/2=1/6,不患乙病的概率是5/6,III10与III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5/6=5/12,D正确,所以选C.
【点睛】本题的关键要正确判断甲乙病的遗传方式,据Ⅰ1与Ⅰ2患甲病,生有不患甲病的女儿,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与Ⅰ2不患乙病,生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推出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8. 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
B. 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C. 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答案】D
【解析】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错误;第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都含有放射性,因此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B错误;完成2个细胞周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每个细胞中的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少是0,最多是全部都含有放射性,C错误;第二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只有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因此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D正确.
9。

肺炎双球菌有R型和S型两类。

R型菌无荚膜菌落粗糙,S型菌有荚膜菌落光滑,二者都对青霉素敏感,研究者在S型菌中发现一种抗青霉素突变菌株(PenrS型),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下列对
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均可恢复健康
B. 乙实验后,加青霉素处理仍可能同时出现光滑和粗糙菌落
C. 丙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可能是光滑菌落
D. 丁实验中因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甲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PenrS型),所以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不能恢复健康,A错误;乙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加青霉素后只有一种菌落继续生长,因而只可观察到一种菌落,B错误;由于R型菌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因此丙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可能是光滑菌落(PenrS型),C正确;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没有PenrS 型细菌的生长,但R型菌的菌落能正常生长,D错误.
10。

端粒酶是一种自身携带模板的核糖核酸蛋白酶,能够利用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下列有关端粒酶与DNA聚合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的能够分裂的真核细胞都具有这两种酶
B.它们都具有合成DNA的作用
C. 它们活性的表现都发生在细胞分裂期
D. 端粒酶是逆转录酶,DNA聚合酶则不是
【答案】C
【解析】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片段,即所有真核细胞都含有端粒,需要端粒酶。

能分裂的
细胞中都会进行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所以A项正确;在端粒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够利用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复制,也能合成DNA,故B项正确;染色体和DNA 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故端粒酶与DNA聚合酶发挥作用的时期是细胞分裂间期,故C项错误;端粒酶是逆转录酶,DNA聚合酶则不是,D项正确。

11.已知15N比14N重,将所有用15N标记的DNA分子的大肠杆菌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小时(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测定不同世代细菌DNA分子的密度。

DNA分子的密度梯度离心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第1代(全中)DNA含有的氮原子是14N. 15N。

B. 如果测定第4代DNA分子密度,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4.
C.将第1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测定密度,它的四条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应为1/2重带,1/2轻带.
D.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B
【解析】亲代是全重,说明都是15N,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子一代的DNA分子中一条是15N,一条是14N,整个DNA分子密度梯度离心后应是全中,A正确.在第4代中会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是中带,占1/8,其余都是轻带,B错误。

因为子一代的DNA分子中一条是15N,一条是14N,如果将第1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测定密度,它的四条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应为1/2重带、1/2轻带,C正确。

上述实验能表明是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
12.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F1(Bb)自由交配产生F2,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F2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黑身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