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案

合集下载

敕勒歌古诗教案

敕勒歌古诗教案

敕勒歌古诗教案敕勒歌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敕勒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掌握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敕勒歌》的意义和背景。

2. 掌握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运用修辞手法分析古诗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的美景,引起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对草原的印象和感受。

核心教学:1. 介绍《敕勒歌》的背景和作者,解释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2. 分析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3. 逐句解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和隐喻。

4.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古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

5.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古诗,体会其音韵之美和情感表达。

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古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2. 探讨古诗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当代人的启示。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如对古诗的分析和个人创作。

六、教学资源:1. 《敕勒歌》的课文和注释。

2. 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景色。

3. 课堂讨论和分组活动所需的分组卡片。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以促进个体差异发展。

3. 教学结束后,可以进行课堂总结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敕勒歌教案(优秀6篇)

敕勒歌教案(优秀6篇)

敕勒歌教案(优秀6篇)《敕勒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天似(sì)笼盖(lǒng)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天空的特点是苍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辽阔无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一、敕勒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敕勒歌的基本情节和内容;•学习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情,并能够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敕勒歌中的意象和感情;•学习朗读敕勒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敕勒歌部分的教案;•大班装饰画板;•音频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敕勒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敕勒歌(15分钟)•齐读敕勒歌,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分段朗读,学生进行跟读,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分组合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分析敕勒歌(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敕勒歌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创作活动(2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敕勒歌的情感,自由发挥进行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是画出与敕勒歌相关的图片。

5. 练习和评价(1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敕勒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发音和语调还不够准确,对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还有欠缺。

下节课,我将加大针对这些问题的训练和指导。

同时,创作活动可以更加灵活多样,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性的发挥空间。

敕勒歌教学设计 5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 5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篇10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3、初步了解吟诵,练习吟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意境以及对古诗吟诵的认知、练习。

教学道具:草原风光图片、歌曲,PPT教学过程:四部教学法:读韵味——明诗意——-写意境——-吟诗情一、情景导入,丰富认知播放草原风光的歌曲图片,带学生进入学习的情景。

师:同学们,草原的风光美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师: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注意听清字音和节奏。

2、学生划节奏自由练习读。

3、多种形式的读古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还有谁想读?4、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

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意1师: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结合课文注释,说说在这首诗里,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2四人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生:“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Chile song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2、篇章2: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章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北朝民歌课文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设想: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

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背诵《敕勒歌》这首古代名篇。

2. 了解《敕勒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鉴赏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敕勒歌》的诗意和情感,领悟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2. 背诵并解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敕勒歌》中的诗歌语言和修辞手法,理解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2. 理解《敕勒歌》所描绘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背景介绍来引起学生对《敕勒歌》的兴趣。

可以提问:你们听说过《敕勒歌》吗?对它了解多少?2. 学习课文(40分钟)- 第一遍阅读:让学生先默读整首诗,了解大致内容和诗的韵律。

- 第二遍阅读:学生朗读诗歌,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 第三遍阅读: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节奏,跟读整首《敕勒歌》。

- 诗歌分析:教师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历史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3. 思考与讨论(20分钟)针对《敕勒歌》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敕勒歌》中的诗意和情感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你认为《敕勒歌》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何意义?4. 扩展活动(30分钟)-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朗读和解析,展示其诗意和文化内涵。

- 邀请一位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解读《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尝试运用《敕勒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敕勒歌》的文化内涵和诗歌语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参与讨论和扩展活动,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

六、作业:1. 背诵《敕勒歌》并写一篇读后感。

敕勒歌教案7篇

敕勒歌教案7篇

敕勒歌教案7篇敕勒歌教案篇一目标导航1、会认“敕”、“勒”、“穹”、“笼”、“见”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设计说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

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自身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和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课堂描述: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生1:我去过汉口江滩,那儿的景色很美。

我还在那里放了风筝的。

生2:我到过张家界,那儿的山泉可以喝,喝起来很清凉。

生3:我到咸宁的星星竹海去玩过,那里的竹子很多就像一片竹子的大海,所以就叫星星竹海。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

美丽景色吗?生(深思一下,摇摇头小声):没去过。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敕勒歌(“敕”读成了平舌音)。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生:敕勒歌。

师(笑了):这次读准了!(又请几名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在黑板上写了“39”,生立刻翻书)二、初读古诗师:大家**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生迫不和待地**读古诗,师巡视,指导读准字音)师(出示双横线里的生字):这些字谁会读?生(生举手,请一生读):“敕”“勒”“穹”“笼”“见”(把“见”成“jiàn”了)师(指着“见”):看看拼音,这个字在这儿读什么音?生:见(xiàn)师(笑着点点头):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吧。

《敕勒歌》教案(精选8篇

《敕勒歌》教案(精选8篇

《敕勒歌》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敕勒歌》,位于古诗文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欣赏,了解敕勒民族的历史背景,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解读诗句的意象和寓意,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了解敕勒民族的历史文化。

3. 领悟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解读和意象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朗读与欣赏,生僻字词的学习,诗歌情感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敕勒川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课件朗读《敕勒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解读诗句,分析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例题讲解:挑选诗句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解读诗歌意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句诗句,尝试自己解读其意象和寓意。

6. 欣赏:分析诗歌中的美,如景色美、情感美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生僻字词:勒、穹庐、苍苍、茫茫、见牛羊3. 诗句解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解读方法,分析《敕勒歌》中的另一句诗句。

示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这句诗句描绘了广袤的敕勒川,天空湛蓝,草原一望无际。

风吹过,草低伏,露出成群的牛羊。

诗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敕勒歌》的基本内容。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敕勒歌》教案设计

《敕勒歌》教案设计

《敕勒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敕勒歌》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通过对《敕勒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介绍2.诗歌内容解析3.诗歌韵律分析4.诗歌意境欣赏5.课堂互动环节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敕勒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向学生介绍《敕勒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歌背景介绍详细讲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时代背景、民族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敕勒歌》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同时,注重词语的解析,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

4.诗歌韵律分析分析《敕勒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平仄、节奏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

5.诗歌意境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敕勒歌》的意境美,如诗歌中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

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6.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一些课堂互动环节,如分组讨论、诗歌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拓展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敕勒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诗歌朗诵比赛:评价学生的朗诵水平,检验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掌握。

4.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敕勒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敕勒歌 教案

敕勒歌 教案

敕勒歌教案篇1:敕勒歌教案一、文本解读《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全诗风格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二、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三、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想象并体会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体会敕勒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六、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歌”入题,介绍诗歌朝代及民族特点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在什么情况下唱歌?2、板书课题,讲解,齐读课题。

敕勒,指敕勒人;敕勒歌,就是敕勒人所唱的歌。

3、介绍敕勒族,了解其民族、地域特点,板书课题。

敕勒人,生活在15前的中国北方,历史上称为北朝。

敕勒人饲养牛羊,逐草而居——哪里有水草,他们就把牛羊赶到哪里,就把自己的家安在哪里,一个个圆顶大帐篷就是他们的家。

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语言歌唱自己的家乡,歌唱自己的生活。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北朝民歌——《敕勒歌》二、播放音乐范读视频,欣赏诗歌他们唱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讲解:野的读音,古音读ya ,现在统一读ye三、学生练习朗读,初步识字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识字指导。

出示生字词认读(6个生字——似、庐、笼、盖、苍、茫)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认读词语3、指名朗读诗歌,评价字音是否准确。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1、同桌互助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2、推荐读,读正确,读流利。

3、师生配合读,读出节奏和民歌的韵味。

4、看课文插图,想象画面,练习朗读。

五、学习诗歌,理解感受诗歌意境1、紧扣“歌”的特点,借助图片,学习第一句“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敕勒人居住的大草原,在我国北方,今天的内蒙古、阴山一带。

敕勒歌语文教案

敕勒歌语文教案

敕勒歌语文教案教案:《敕勒歌》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敕勒歌》,这首古诗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的大草原,以及草原上的牛羊景象。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敕勒歌》;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3. 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敕勒歌》;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生字词的学习,理解古诗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生字词、图片等;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图片展示敕勒川、阴山山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草原上的牛羊。

2. 朗读诗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敕勒歌》,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

3. 解析诗文:教师逐句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境。

4. 生字词学习:学生跟读生字词,教师纠正发音,并让学生抄写生字词。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目,学生现场回答,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背诵诗文: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敕勒歌》,学生相互检查。

六、板书设计板书诗句,标注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抄写《敕勒歌》两遍;2. 解释诗文中生字词的意思;3. 画出敕勒川、阴山山的景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敕勒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良好,但对生字词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下一节课中,应加强对生字词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敕勒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其他描写草原的诗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熟悉诗文,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2. 生字词的学习:解析诗文中的生字词,包括敕勒、阴山、羊等,解释其意思并帮助学生理解。

3. 诗文意境的理解:通过图片展示和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草原上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二、重点细节的补充和说明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a. 示范朗读: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

《敕勒歌》教案(精选

《敕勒歌》教案(精选

《敕勒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四单元《乐府诗》章节,详细内容为《敕勒歌》。

《敕勒歌》是一首描绘北方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乐府诗,通过对敕勒川、阴山、天苍苍、野茫茫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敕勒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

2.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引导学生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拓展文化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表达方式。

2.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韵律的分析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古代汉语词典、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敕勒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子结构和韵律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典型句子,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讲解其表达手法和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诗中的其他句子,并进行小组讨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敕勒歌》中的另一首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

2. 答案: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容、韵律、意境等,要求文字表述清晰,逻辑性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乐府诗歌,了解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重点字词:敕勒川、阴山、天苍苍、野茫茫等。

3. 诗歌结构:五言律诗4. 例句解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学过程要求严谨、流畅,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中的《敕勒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敕勒歌》的诗歌内容,理解敕勒人民的生活环境、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
2.分析《敕勒歌》的韵律特点,掌握古诗的韵脚、平仄、对仗等基本知识。
3.体会作者通过对自ຫໍສະໝຸດ 景象的描绘,表达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学习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如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敕勒歌》,深化对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感受古诗韵律美的同时,提升对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的审美鉴赏能力。
3.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敕勒歌》的内涵和表达手法,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敕勒民族英勇顽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敕勒歌》的诗歌内容,把握敕勒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民族精神。
-掌握《敕勒歌》的韵律特点,如韵脚、平仄、对仗等,并能背诵全诗。
五、课后作业
1.抄写《敕勒歌》,加强记忆。
2.写一篇关于《敕勒歌》的赏析短文,锻炼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敕勒歌》,这首古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学生们对于古诗的朗读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理解诗歌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把握诗歌背后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背景上,学生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我采用了图片、故事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敕勒歌》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熟练朗读《敕勒歌》,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朗读《敕勒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 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难点: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3. 讲解:对诗歌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让学生熟练朗读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和意义2. 重点词汇和句式3. 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4. 朗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写一段描述家乡美景的短文。

答案示例: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

我的家乡位于这片美丽的草原。

每当夕阳西下,天空呈现出金黄色的余晖,草原上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草,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2. 课后反思: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敕勒歌》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课堂讨论、朗读指导等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敕勒歌》的内容和意义。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绘大自然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的感性认识。
互动式课堂活动设计
朗读活动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分组朗读等形式,提高 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敕勒歌 》中的人物,通过表演的 形式再现诗歌情境,加深 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根据《敕勒歌》 的主题和意境,进行创意 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 象力和表达能力。
诗句赏析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运用的比喻 、夸张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韵律 美和意境美。
民族文化内涵挖掘
游牧文化
诗歌描绘了北国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 场景,体现了游牧文化的特点,如逐 水草而居、骑马射箭等。
自然崇拜
民族精神
诗歌中表现了北方民族的豪放、勇敢 、热爱家乡的精神风貌,对于培养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 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课程安排与时间
01
02
03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介绍背景及作 者;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 大意。
第二课时
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拓展延伸,了解相关文化 。
第三课时
复习巩固,背诵课文;课 堂练习,检查学习效果; 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 和节奏,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
课堂互动不足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互 动交流。未来应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 论和提问。
教学内容难度把握
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存在困难。未来应针对学生 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

《敕勒歌》教案(精选

《敕勒歌》教案(精选

《敕勒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敕勒歌》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1. 《敕勒歌》全文解读:了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意境等。

2. 诗歌主题探讨:讨论《敕勒歌》所反映的游牧民族生活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敕勒歌》,理解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的基本分析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敕勒歌与汉族诗歌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游牧民族的豪放与激情,增强对我国多元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韵律、节奏的分析;游牧民族生活特点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敕勒歌》的意境描绘;对比分析敕勒歌与汉族诗歌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壮美,激发学生对游牧民族生活的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敕勒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节奏等,讲解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韵律、节奏、意境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6.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课后习题,讲解如何分析诗歌,解答学生疑问。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敕勒歌》全文2. 黑板右侧:诗歌韵律、节奏特点游牧民族生活特点敕勒歌与汉族诗歌的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从韵律、节奏、意境等方面进行解读。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语言通顺,条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游牧民族的文学作品,了解我国多元文化,提升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5. 板书设计的关键要素;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说明《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____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覆盖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____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采用部件分析^p 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设环节检查指导。

2、写字教学。

庐:半包围构造,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把握好字的重心。

“广”字旁的横,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

里面“户”字的“”写得开阔些,末笔要写成竖撇。

盖:上下构造,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

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局部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覆盖、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老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根底上讲解。

第9课《敕勒歌》名师教案(精选

第9课《敕勒歌》名师教案(精选

第9课《敕勒歌》名师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敕勒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知识、诗歌朗读、生字词学习、诗歌翻译、诗歌意境理解和诗歌艺术特色分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1. 诗歌背景:介绍敕勒歌的起源、历史背景及文化价值。

2.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敕勒川”、“阴山下”等。

4. 诗歌翻译:对诗歌进行逐句翻译,理解诗句含义。

5. 诗歌意境理解:分析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探讨敕勒歌的艺术魅力,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朗读和书写。

2. 理解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和诗歌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分析敕勒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歌的正确朗读和翻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北朝时期的历史故事,引出敕勒歌。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诗歌朗读:播放课文录音,指导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并组词。

5. 诗歌翻译:逐句翻译诗歌,解释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6. 意境理解: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7.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敕勒歌的韵律、对仗、意象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8.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历史背景:北朝生字词: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等诗歌翻译:略诗歌意境:辽阔、壮美艺术特色:韵律、对仗、意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并能体会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体会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大草原去看看。

好吗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天空、草原、牛羊、蒙古包等)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面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中国古代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轻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可分三步法学习)
4.看书上齐读古诗。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学习第1、2句)
(1)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师:猜猜诗中哪几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3)自由读这2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讲述大概意思;敕勒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阴山脚下静静流淌着敕勒河。

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4)谁愿意来读读这2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5)分小组赛读这2句。

2.课件出示:天空、草原、牛羊。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什么指名交流。

(2)在图片旁出示第3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句
(3)“苍苍,茫茫”都是指空阔辽远、没有边际的意思,你知道有哪些四字词语也是这个意思(如:无边无际、一望无际等)
(4)是呀!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当一阵劲风吹过,草丛中显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5)再读读第3句。

3.配乐诵读整首诗。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1、我们领略到了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生活。

2、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