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09388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f.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
全文共八句,描绘了敕勒川的壮丽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
详细内容包括:1. 生字词: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 课文朗读与解析。
3. 课文背景及文化内涵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草原的壮美。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了解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解析,体会课文表达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大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2. 课题揭示:让学生齐读课题,了解课文背景。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4. 课文朗读与解析: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逐句解析。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大草原,激发想象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分析其表达手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编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敕勒歌2. 生字词: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 课文重点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话。
示例答案:夏日阳光照耀着大地,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天空湛蓝,白云飘荡,蝴蝶翩翩起舞。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进行欣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大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生字词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351b33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e.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感悟、理解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
具体章节为:《敕勒歌》全诗。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敕勒、川、瀚海、阑干、凝、眦等。
3. 了解《敕勒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朗读与感悟;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a. 出示敕勒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
a.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b.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3. 理解诗歌:通过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b. 结合图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
4.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a.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b.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c. 学生书写,教师评价。
5. 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a.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b. 教师评讲,学生改正。
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2. 内容:敕勒川、瀚海、阑干、凝、眦等生字词;诗歌结构;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七、作业设计a. 抄写《敕勒歌》全诗。
c. 根据诗歌内容,画出敕勒川的景象。
2. 答案:a. 抄写《敕勒歌》全诗略。
b. 敕勒: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川:平原;瀚海:沙漠;阑干:横木;凝:注视;眦:眼角。
c. 画图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在生字词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e90040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4.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一、敕勒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敕勒歌的基本情节和内容;•学习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情,并能够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敕勒歌中的意象和感情;•学习朗读敕勒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敕勒歌部分的教案;•大班装饰画板;•音频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敕勒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敕勒歌(15分钟)•齐读敕勒歌,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分段朗读,学生进行跟读,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分组合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分析敕勒歌(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敕勒歌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创作活动(2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敕勒歌的情感,自由发挥进行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是画出与敕勒歌相关的图片。
5. 练习和评价(1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敕勒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发音和语调还不够准确,对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还有欠缺。
下节课,我将加大针对这些问题的训练和指导。
同时,创作活动可以更加灵活多样,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性的发挥空间。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caf4e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0.png)
《敕勒歌》教学反思《敕勒歌》教学反思一、引言《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描绘了北方草原壮丽的风光和敕勒族人民的生活。
本文将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敕勒歌》,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歌的意境。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大意等基础知识。
2.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想象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敕勒歌》。
2. 讲授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作者、大意等基础知识。
教师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诗歌,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画一幅画,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草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给家长讲述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https://img.taocdn.com/s3/m/7a8d99b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1.png)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18课,学习两首古诗——《敕勒歌》和《华山怀古》。
《敕勒歌》是一首描绘大草原壮丽景色的诗歌,我们将会详细解读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味。
3. 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生僻字词的识别和诗句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详细过程: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草原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敕勒歌》。
详细过程:a. 介绍敕勒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b.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c.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分析其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
详细过程:a. 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歌的意境。
b.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c. 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进行创作和解读。
详细过程:a. 学生仿写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古诗。
b.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修改,提高创作质量。
详细过程:a. 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诗句。
b. 强调朗读技巧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诗人:佚名3. 生字词:敕勒、穹庐、笼盖、野茫茫、见牛羊4. 诗句解析: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知识,创作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诗歌。
答案示例:大自然如诗如画,山水相依美如画。
鸟儿鸣叫树梢间,花儿盛开迎春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ced82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1.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敕勒歌》课堂教学实录上教学目标1.学习图文对照,一边读诗,一边想象的方法,大致理解诗句意思并流利地背诵。
2.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3.在诵读中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图片教学重难点:学习图文对照,一边读诗,一边想象的方法。
图片视频导入,了解民歌图片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想去吗?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视频)。
师:刚才你去游览了,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看到了绿绿的草。
师:你关注了草原的颜色。
生2:我看到了碧绿的草、成群的羊、牛和奔跑的马。
师:你观察很仔细,关注了那么多的事物。
还有同学关注其他吗?生3:草原真是一望无际啊!师:一望无际这个词好,一听你就是爱读书的孩子。
【出示PPT1】师: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就与草原有关。
谁来读读诗题?【出示《敕勒歌》北朝民歌。
】抽生读。
师:诗题要读得轻快,美美地读。
(教师示范。
)抽生读师:你再试试,你读。
抽生读,全班齐读。
师:孩子们,朝代作者这里写的是北朝民歌,这和我们以前学的古诗不一样了对吧?【出示ppt2】瞧,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北朝位于这里。
北朝民歌是北朝人集体创作的歌谣。
所以这首诗是一个人创作的还是大家创作的?生:大家创作的。
师:这就叫做民歌。
二、初读古诗,感知情韵师:北朝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敕勒族,他们唱的歌就藏在语文书84页,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的读音。
师:好了吗?这首诗一共几句?生:两句。
师:数句号,不错,两句四行,我们一句一句读。
【PPT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第一句诗谁来读?抽生读师:这一行好多生字,你都读准了。
尤其是这两个词,穹庐、笼盖。
你来教大家。
抽人读,齐读。
【PPT出示“穹庐”】师:穹庐你们见过吗?【PPT出示穹庐图。
部编版语文二上《敕勒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上《敕勒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775f987360cba1aa811da52.png)
《敕勒歌》教学反思一《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歌,本节教案我精心组织,认真搜集资料,经过多次思考,最后制定了本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
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既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成功的地方1.导入设计较好,我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入新课,学生从画面上先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走进课文。
2.拓展较好。
由敕勒人热爱自己的家园,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此,我设计“家乡园”图片展,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家乡的风景。
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3.问题设计合理。
关于诗歌中为什么选穹庐比喻天空,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介绍敕勒族的特点,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很好的理解了这个问题。
二、失败的地方1.朗读环节,学生读的太少,虽然进行了指导,但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大部分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之后,我应再设计一个环节,让男女生PK朗读比赛。
2.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3.知识把握还不全面,很多预设的知识没有及时展示出来,而且语言组织不到位。
《敕勒歌》教学反思二《敕勒歌》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意境开阔,感情真挚,描绘了一幅辽阔、富饶而壮美的草原画卷,表现了阴山一带祖国山川的美丽景色。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有关大草原的课件,给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大草原的美丽景色。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理解诗歌的一般方法,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结合图画等方法,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之后,学生相互质疑,合作探究,相互解答。
在朗读课文时,我同样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后升华感情,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
《敕勒歌》教学反思三结课时,看到学生脸上那一缕庄严肃穆的神情,我知道,这堂课是成功的。
成功的原因有三:首先,这堂课充分考虑了我班学生的学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7c0d4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d.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重点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6bcbd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8.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阴、似”等六个生字,正确地书写“苍、茫”二字,借助生活经验,在语境中理解字词含义。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4.感受到草原天野辽阔、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象,体会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入题,了解背景1.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什么特别美的景物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交流家乡的景色。
)2.背景介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她的家乡,你看,她来了......(勒勒出场,介绍自己的民族、家乡。
)3.相机识字根据字理理解“阴”字,并学会用“阴”组词。
(1)通过勒勒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知道了她的家乡在阴山脚下。
(出示词语“阴山”及阴山图)(2)原来勒勒的家乡有一座山叫作“阴山”,和老师读——“阴山”。
4.创设情境勒勒介绍自己的生活场景,并歌唱《敕勒歌》,邀请同学们进行比试。
5.板书课题那咱们就来学一学来自勒勒家乡的这首民歌《敕勒歌》。
(相机板书课题。
)一起读一读它的名字。
生齐读——《敕勒歌》。
过渡:这首敕勒族民歌呀,在一千多年前的北朝时期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它是一首北朝民歌。
二、读课文,正字音1.自由读文师:那现在咱们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还不熟悉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读师:读好了吗?要是读好了,咱们读给同桌听一听,他读得好,请你竖起大拇指给他点个赞,有不准确的地方你就当当小老师帮他纠正一下。
3.指生读诗歌,请同学评价、正字音,注意“似”和“见”的读音。
4.齐读诗歌。
三、想象与理解,随文识字1.朗读、理解诗歌第一句。
(1)认识“穹庐”。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精彩教案+课后反思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精彩教案+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2e38e7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5.png)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精彩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敕勒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诗歌鉴赏。
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律美。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民族团结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解析。
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敕勒歌》,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理解诗歌意境。
5.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的用法,结合实际语境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等方面欣赏《敕勒歌》。
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2. 生字词:天空、草原、苍苍、茫茫、见牛羊、雄壮、勇敢3. 课文解析:逐句解析诗歌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描述大自然风光的短文。
答案示例:天空湛蓝,草原辽阔,苍苍茫茫。
牛羊悠闲地在草原上吃草,阳光洒在它们身上,显得格外温暖。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雄壮。
2. 作业题目:请简述《敕勒歌》所表现的民族团结精神。
答案示例:《敕勒歌》描绘了敕勒民族在大草原上勇敢生活、团结互助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热爱大自然、捍卫家园的英勇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加强巩固练习。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a416cc964bcf84b8d57bbb.png)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 牛羊怎么样? 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 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 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e03161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2.png)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敕勒歌》课时目标1.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苍、茫”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敕勒歌》。
3.结合插图,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高远辽阔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走进意境1.视频出示草原风光,配上背景音乐《天堂》。
2.引导交流:你能用一两句话描述看到的景色吗?(天真蓝,草原真辽阔,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啊!)3.教师介绍: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北方草原上有一个游牧民族叫敕勒族,他们以草原为家,以放牧为生。
我们今天要学的《敕勒歌》是他们民族的一首民歌,也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它给我们描绘了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4.板书诗题“敕勒歌”,齐读。
【设计意图】从草原风光导入新课,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之阔、物产之丰,为后面学习诗歌奠定感情基础。
同时作品的简要介绍,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初读古诗,感知意境1.读诗歌。
(1)自由读:自读古诗,圈画出诗中的6个生字,读准字音。
(2)合作读:同桌互读古诗,一人读,一人听,听字音是否读正确,诗句是否读通顺,不正确的互相教一教。
(3)示范读: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说说听出了怎样的节奏。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指名读:学生练读后,指名朗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e156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f.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二、初读古诗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指名读)5、师:谁来评一评?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d06a0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b.png)
05
CATALOGUE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本次课程亮点总结
1 2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示范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方式, 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效果。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通过对《敕勒歌》背景、作者及历史文化的介绍,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增强了学生的文化 素养。
小学二年级语文 《敕勒歌》原文、 教案及教学反思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原文解读与赏析 • 教案设计与实施 • 学生表现与成果展示 •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敕勒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01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描绘 了北方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 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其他同学可以针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 或补充,形成全班互动交流的氛围。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向全班 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
优秀作业展示及评价
选取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包 括阅读理解、诗歌创作、课堂笔
记等方面。
对优秀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优 点和亮点,鼓励其他同学向其学
习借鉴。
同时也要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
诗歌中对自然的描绘充满了敬畏和赞 美之情,反映了古代北方民族对自然 的崇拜观念。
03
CATALOGUE
教案设计与实施
针对性教案制定原则
适应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
01
教案设计应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注重语言
简洁、生动形象。
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02
针对《敕勒歌》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文化背景,制定详细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77511a6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b.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时目标:1.认识《敕勒歌》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朗读、背诵《敕勒歌》。
3.体会草原的高远辽阔。
一、认识《汉乐诗集》,读懂课题1.《敕勒歌》选自《汉乐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2.出示课题《敕勒歌》,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明确目标xx三、学习板块一(学会生字新词)(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把古诗读准。
2.学生自读生字新词,把生字新词读准。
并用生字练习组词。
(二)合作交流、教师出示古诗。
1.互学:同桌互相检查生字是否读准,正音。
2.共学:小组合作读准生字词,交流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展示汇报1.学生展示读准生字新词。
注意“似”是多音字。
2.学生展示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展示读好古诗。
注意“见”的读音和意思。
四、学习板块二:熟读古诗1.学生尝试读出古诗的节奏,指导学生读。
2.学生练读。
3.上台展示。
五、学习板块三(学习古诗,大致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草原的高远辽阔)自由读诗,想一想,诗歌描写了什么景物?圈出景物的词语,对照课文插图,想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的画说说每句诗句的意思。
(一)自主学习:生读,圈,看插图,说意思。
(二)合作交流:1.小组交流: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试着有感情的读(三)展示汇报:用读诗句,说景物,说诗句意思,朗读诗句的方式进行汇报。
教师提示、点拨:1.先看图理解穹庐、四野.2.联系生活理解“苍苍、茫茫。
拓展:白发苍苍、松树苍苍、()苍苍大海茫茫、云雾茫茫、()茫茫3.理解“见”(四)品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出草原的辽阔。
(五)背诵古诗,根据板书进行背诵六、书写指导1、出示生字“阴、似、苍、茫”,先整体观察。
2、强调“阴、似”。
左右结构,强调左窄右宽,注意撇的穿插。
“苍、茫”。
上下结构,“苍”撇捺要舒展,“茫”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f626c4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6.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敕勒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和历史;2.能正确诵读敕勒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3.能听懂、理解乐曲,并在乐曲启动后按照旋律节拍跟唱;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诵读敕勒歌和理解其文化内涵;2.掌握敕勒歌的唱诵技巧;3.能够对乐曲中的旋律节拍进行跟唱。
三、教学难点1.感受敕勒歌中蕴含的文化情感;2.能够掌握敕勒歌的唱诵技巧;3.掌握对乐曲中旋律节拍的跟唱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放出敕勒歌乐曲,学生进行简单的欣赏,让学生首先感受到其美妙的旋律。
2. 学习敕勒歌•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敕勒歌的部分,并听教师讲解敕勒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师让学生跟读敕勒歌,并在学生完成跟读后,再逐行进行讲解和解释。
•学生模仿教师对敕勒歌进行演唱,并加深对敕勒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唱诵敕勒歌•教师让学生根据敕勒歌的节奏和旋律,学习唱诵敕勒歌,并加深对其中意境的领悟。
•学生分组进行唱诵,发挥各自的音乐表现和情感体验。
4. 反思•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每个人在学习敕勒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对敕勒歌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敕勒歌》使自己所知道的了民族文化和历史得到提高,同时在唱诵敕勒歌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内涵和情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
针对学生在学习敕勒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2797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01.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19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古诗的美。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的内容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的草原景象,以及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难点是帮助同学们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以及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PPT和音频资料。
同学们需要准备的是课本和文具,包括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观察草原的美景,然后提问同学们对草原的印象和感受。
2. 讲解:我会逐句讲解古诗的内容,解释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感受古诗的美。
3. 朗读:我会带领同学们朗读古诗,注意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韵律,让同学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
4. 背诵:我会鼓励同学们背诵古诗,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同学们的背诵兴趣。
5. 实践:我会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对草原的想象,可以写下来或者口头表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古诗的题目《敕勒歌》和古诗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来展示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草原的想象,可以写下来或者口头表达。
答案:草原是广阔的,天空是蓝蓝的,风吹过,草低现牛羊,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同学们对草原的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草原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拓展自己的知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70ad1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7.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一. 教学目标1.了解敕勒歌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歌词内容;2.韵律儿歌教唱,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认知、语感、韵律感和音乐感;3.学习掌握敕勒歌中的汉字、词语以及相关理解知识,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4.通过诵读敕勒歌,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自信心;5.让学生了解古代汉族的服饰、食品,以及骏马的特点,扩展学生的常识储备。
二. 教学重点1.教唱敕勒歌的旋律;2.解读敕勒歌的歌词,学习相关的汉字、词语;3.感悟敕勒歌所表达的文化主题。
三.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喜欢充满韵律和音乐性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将开展有趣好玩的教学活动,多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4.1 教学内容1.了解敕勒歌的历史背景2.教唱敕勒歌的旋律3.解读敕勒歌的歌词4.开展敕勒歌情境教学4.2 教学过程(1) 了解敕勒歌的历史背景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包括敕勒人的基本情况、所处的地理环境、敕勒人与汉族的关系等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敕勒歌所表达的文化主题,提高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2) 教唱敕勒歌的旋律在学生了解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敕勒歌,学习掌握敕勒歌的旋律和节奏。
通过唱歌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认知、语感、韵律感和音乐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解读敕勒歌的歌词在唱完敕勒歌后,教师可以对敕勒歌的歌词进行解读。
通过分析和解读敕勒歌的歌词,引领学生学习相关的汉字、词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敕勒歌所表达的文化主题。
(4) 开展敕勒歌情境教学通过教唱敕勒歌并解读歌词,学生对敕勒歌已有了一定的理解。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形式,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敕勒歌。
比如,讲述敕勒人如何使用骏马为生、如何和汉族交往等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敕勒歌所表达的文化主题的理解。
五.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唱歌、解读歌词、情境教学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敕勒歌所表达的文化主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2d414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5.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
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
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
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小学教学设计,欢迎老师您参考使用!
18、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好老师好童学原创设计,免费更新课件教案教学实录视频,请加微信:haolaoshihaotongxue8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
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
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或者另一种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阴山下
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
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
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
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要多朗读。
此外,目标简明,扎实有效。
首先主题明确: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北方草原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人对养育他的的水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其次,描绘景物,动静结合。
诗中写平川、大山、天空、都是总体的静态勾画,末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草原景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辽阔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
风在“吹”,草在“低”,牛羊在悠闲地吃草。
另外,我在上课时讲到侧面描写。
此诗写草、风、牛羊,都是写人的侧面,其实人是多么的幸福与知足,快乐与恬静。
毕竟,安居乐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