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11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阳区铜盂镇二零二零—二零二壹七年级语文11月月考试题
说明:1:全卷一共2页,考试时间是是120分钟,总分值是120分。
一、根底〔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直抒胸臆,表达了天涯沦落人思乡凄苦之情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分〕
〔2〕峨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口口,□□□□□口口。
〔李白峨月歌〕〔2分〕〔3〕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HY九日思长安故园〔2分〕〔4〕默写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后来发生了fēn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shìnòng()的那些花都死了。
〔3〕突然间,我huǎngrándàwù〔〕,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
〔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duōbīrén〔〕。
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一年前我们种下的欣赏竹已长得郁郁葱葱,婆娑竹影与万竿翠竹相映成趣
....。
B.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
C.假设可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D.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巧夺天工
....的奇妙风光。
4.以下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删去“通过〞)
B.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们耳边。
(把“回响〞改为“回荡〞)
C.HY开放30年来,获得了在经济HY方面宏大的成就。
(“获得了〞和“在经济HY方面〞互换位置)
D.同学们对自己能否获得优秀成绩,充满了信心。
(删去“否〞)
5.仿照例如,完成整个句子的仿写,要求句子意思连接。
〔4分〕
我爱春天的百花盛开,,,我爱冬天的白雪皑皑。
二、阅读〔46分〕
〔一〕论语十二章〔10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HY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6、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
〔1〕人不知而不愠.〔〕〔2〕温故.而知新〔〕
〔3〕博学而笃.志〔〕〔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8.以下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一句是讲为人态度,后一句是讲学习的乐趣。
B.“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阐述了学习与考虑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C.第〔6〕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是对光阴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曾子杀彘
曾子①之妻之,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曾子:孔子弟子曾参。
②女:通“汝〞,你。
③特:只,只是,只不过。
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顾.反为女杀彘/元方入门不顾戏
..耳/门外戏.
信.其母/那么是无信.D.非.所以成教也/非.人哉
“/〞标出来。
〔4分〕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10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盈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兴趣。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假设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假设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展描写,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3分)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说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14.“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四)传递〔17分〕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
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
尽管她们第一时间是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场越来越少。
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非常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
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是出来捡废品。
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
她突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
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
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
从那时开场,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
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仁慈,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
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突然跑来采访她。
原来当地的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
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筹划者一定是男孩。
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仁慈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非常感谢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
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
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15、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4分〕
非常痛苦→〔1〕→重拾希望→〔2〕→非常感谢
16、联络文中详细内容,分析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4分〕
18、假设你是文中的火锅店的老板娘,电视台记者来为当地捐款的事情采访,你会怎么答复记者?〔不少于50字〕〔5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将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发动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
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那么,你理解的幸福又是怎样的呢?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附加题〔10分〕
阅读以下名著选段,完成1—3题。
从繁华的城重返宁静的田园,会感觉到自己的庭园分外得意,虽然有人嫌它像老鼠窝,但对我而言,它是世界上最舒适的场所。
我时常单独从前门的阶梯下来,沿着小径往前走,到尽头时一拐弯,就是我平常漫步的马路了。
小屋的四周有最宜人的风光,尤其每年的6月,郁金香与风信子全都展开了笑靥,我们就像住在花海中的小岛上一样。
在我走往小凉亭的马路两旁,满是移植自德国或者HY的菖薄花。
6月真是个奇妙的月份,连树木都舒展了四肢,伸出的技桠似乎想向我们倾吐什么。
我有时会觉得,树木真的在对我说:“你们人类何时才能学会这样站着不动呢?〞有时那么说:“看看那不安分的,在花草丛中不停地穿梭,就像一只风中的蝴蝶。
〞那横生的小枝桠,无异是对我指指点点的小手指。
我常常想:“为什么人不像树木一样,固定站在某一个地点上呢?树木虽然不会挪动,不是照样生长得很好吗?甚至比人类活得更快乐更长久呢!〞
1、以上文字出自,作者是。
〔2分〕
2、这段文字中都描绘了“我〞面对自然的感受。
结合文段中的描写,联络人物的经历,你体会到“我〞怎样的心境?(提示:可从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4分)
3、这段文字中的“我〞面对怎样的人生困境?她战胜困境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4分〕
初一语文月考答案
一、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1〕分歧〔2〕侍弄〔3〕恍然大悟〔4〕咄咄逼人
3、A
4、B〔删去“优美的舞姿〞和逗句。
〕
5、我爱夏天的绿树成荫,我爱秋天的硕果累累。
二、〔一〕6、〔1〕生气〔2〕旧的知识〔3〕坚决〔4〕喜欢,爱好
7、只学习却不考虑就会疑惑,只考虑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8、A〔这两句都是讲为人态度〕。
〔二〕9、D〔A.等待/回头看;B.开玩笑/玩耍;C.相信/信誉;D.不是〕
10、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1、告诉我们:教育者要注意教育方法,要说到做到,以身作那么。
【参考译文】
曾子的夫人去集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夫人到集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考虑和判断才能,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诲。
如今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三〕12、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味觉:又酸又甜13、C
14、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从听觉角度出发,运用拟人,赋予油蛉、蟋蟀人的灵性。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的鸣声悦耳悠扬,富有童真童趣。
〔四〕15、〔4分〕〔1〕非常感动〔或者感到温暖〕〔2〕心急如焚
16、〔4分〕〔1〕仁慈〔拾金不昧〕,从把捡到的归还失主可见。
〔2〕懂事、勤劳、乐观,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是捡废品卖可见。
〔3〕知恩图报,从小男孩大学毕业后,不管收入如何,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和利用他她的名义为当地捐款这两件是可见。
〔只要答到两点即可〕
17、〔4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善心比作火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和小男孩每次的捐款不是为了名和利,只是为了传递爱心,表现了爱心可以温暖人心,点明文章的主旨。
18、〔5分〕略〔符合第一人称,言之有理即可〕
附加题
1、假设给我三天光明凯勒
2、衬托人物的愉悦心情。
3、“我〞的人生困境是双目失明。
启示:让我们明白在宏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怨天尤人,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磨难,尽力去完成每一件事,在逆境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