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硬币数学模型
概率分布经验

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件的发生都是随机的,而概率分布就是用来描述这种随机性的数学模型。
本文将从经验的角度出发,探讨概率分布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概率分布。
简单来说,概率分布描述了一个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及其对应的概率。
例如,投掷一枚硬币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可能的结果,每面出现的概率是0.5。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概率分布。
其次,概率分布有多种类型。
最常见的有离散概率分布和连续概率分布。
离散概率分布描述的是可数的事件,如抛硬币、抽奖等。
连续概率分布则描述的是连续的事件,如人的身高、体重等。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使用经验概率分布来描述随机试验的结果。
经验概率分布是基于大量重复试验的结果来估计的。
例如,我们可以多次抛硬币,记录正面和反面的出现次数,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估计硬币正面和反面的真实概率。
此外,概率分布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统计学中,概率分布是描述数据分布特性的重要工具。
在决策分析中,概率分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方案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经济学中,概率分布用于描述市场行为、供需关系等经济现象的不确定性。
总之,概率分布作为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在描述随机事件、分析不确定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概率分布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掷硬币 数学问题

掷硬币数学问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掷硬币是一种简单常见的游戏,也是一种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
在数学领域中,掷硬币问题被广泛应用于概率论、统计学、随机过程等方面。
掷硬币问题的简单性与直观性使其成为许多数学问题的起点,通过分析掷硬币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许多重要的数学结论。
我们来看一些关于掷硬币的基本概念。
通常情况下,硬币有两个面,分别是正面和反面。
掷硬币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性,即正面或反面。
如果我们假设硬币是公平的,也就是说正反两面出现的概率相等,那么在无限次掷硬币的情况下,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会趋向于平均分布。
掷硬币问题最常用的一个应用领域就是概率论。
通过掷硬币,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概率相关的结论。
我们可以计算出在掷一次硬币时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硬币是公平的,那么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1/2。
同样,如果我们掷两次硬币,那么正面朝上的次数可能是0次、1次或2次,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也都可以通过概率计算得出。
掷硬币问题还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假设有一个有趣的游戏规则:每次掷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则你得到1美元,如果反面朝上,则你失去1美元。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掷硬币的次数和结果来计算得出你在游戏中可能的获胜概率和期望收益。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除了概率论之外,掷硬币问题还可以应用于统计学领域。
在统计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随机实验来获取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做出推断。
掷硬币可以模拟这种随机实验,通过掷硬币多次得到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样本的分布特性、方差等统计量。
通过对掷硬币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
掷硬币问题还可以应用于随机过程的研究中。
在随机过程中,一个事件的发生通常是随机的,而掷硬币是一个典型的随机事件。
通过掷硬币的结果,我们可以了解随机过程中事件的演化规律和概率分布。
这对于研究各种随机过程,如布朗运动、马尔可夫链等,具有重要意义。
硬币大数定律

硬币大数定律硬币大数定律(Law of Large Numbers in Coin Flipping)导言:硬币大数定律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且有趣的概念。
它说明了在大量的硬币投掷中,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会趋于相等。
本文将介绍硬币大数定律的基本原理、证明方法和应用领域,并探讨其实际意义。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硬币大数定律的基本原理在于随着试验的次数增加,成功事件出现的概率将逐渐接近其理论值。
假设我们进行了N次硬币投掷,用X表示正面出现的次数。
根据硬币投掷的规则,每次投掷的结果是相互独立的事件,且有50%的概率出现正面和50%的概率出现反面。
根据大数定律,当N趋于无限大时,X/N的比值将接近0.5。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模型来模拟硬币投掷。
假设我们拥有一个完美的硬币,能够保证正反两面出现的概率均为0.5。
为了证明硬币大数定律,我们假设进行了100次硬币投掷,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这些结果可能会是不连贯的、随机的,即X的取值可能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然而,当我们进行了1000次、10000次或更多次的投掷时,我们会发现X的取值逐渐稳定在0.5附近,证明了硬币大数定律的成立。
第二部分:证明方法硬币大数定律的证明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概率论的帮助。
我们可以利用二项分布来描述硬币投掷的结果,并使用数学方法证明当N趋于无限大时,X/N的比值将接近0.5。
二项分布是一种描述若干次独立实验中成功次数的概率分布函数。
对于硬币投掷来说,成功的概率是0.5,即正面和反面各一半的概率。
使用二项分布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在N次投掷后,正面出现X次的概率。
为了证明硬币大数定律,我们可以计算不同次数的投掷结果,比如100次、1000次和10000次。
我们会发现随着投掷次数的增加,X的取值逐渐稳定在0.5附近。
这是因为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成功事件和失败事件的次数趋于平衡,即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接近0.5。
第三部分:实际应用硬币大数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数学六种概率模型

高中数学六种概率模型在高中数学中,概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概率模型是用来描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数学模型。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六种常见的概率模型,分别是等可能模型、几何模型、排列模型、组合模型、条件概率模型和贝叶斯模型。
第一种概率模型是等可能模型。
在等可能模型中,我们假设所有的结果是等可能发生的,例如掷硬币、掷骰子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求解概率。
例如,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和出现反面的概率都是1/2。
第二种概率模型是几何模型。
几何模型适用于一些连续事件,例如抛掷一根棍子,棍子落在某个距离范围内的概率。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几何概率的计算方法,即事件的概率等于事件所占的长度或面积与总长度或面积的比值。
第三种概率模型是排列模型。
排列模型适用于有序事件的概率计算。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三张牌,求得其中一种特定牌型的概率。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排列的计算公式,将事件的可能性与总的可能性进行比较。
第四种概率模型是组合模型。
组合模型适用于无序事件的概率计算。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三张牌,求得其中任意三张牌的概率。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组合的计算公式,将事件的可能性与总的可能性进行比较。
第五种概率模型是条件概率模型。
条件概率模型是指在已知一些信息的情况下,求另外一些信息的概率。
例如,在已知某人生病的情况下,求他感染某种疾病的概率。
在条件概率中,我们需要用到贝叶斯公式来计算概率。
第六种概率模型是贝叶斯模型。
贝叶斯模型是一种用来更新先验概率的模型。
在贝叶斯模型中,我们通过观察到的事实来更新我们对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
这种模型常常用于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中。
高中数学中有六种常见的概率模型,分别是等可能模型、几何模型、排列模型、组合模型、条件概率模型和贝叶斯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我们理解概率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学习这些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机-抛硬币——信息技术教育课件PPT

课题:用计算机模拟抛硬币,研究概率统计。
探究2:如何判断你是否猜对正面或反面? • 数学模型:用数值表示正、反面。
• 原理: Rnd 产生一个区间的随机数
• 策略: 使用数列对应对错判断
• 参考代码: #!/usr/bin/env python import random; #引入随机模块 choice=[' ','正面','反面']; #前面空1个,是因不想用0表示 result=['你错', '你对', '你错']; ch=input('请你先猜 1.正面 ; 2.反面:') nc=int(ch) print("你猜的是:",choice[nc]) jc=random.randint(1,2) #产生1-2随机整数 print(“计算机抛出:",choice[ jc]) print(result[nc-jc+1]) #根据两个数据对应结果
*探究4:要想一次统计任意,例如1000次抛 硬币的正面、反面次数,如何做?
• 元素:循环终值的变 量
• 原理:使用循环结构 程序,终值是人为输 入
• 策略: zcs=int(input("请 输入抛的次数"))
• 参考代码:
#!/usr/bin/env python import random; #随机模块 j1=0 j2=0 choice=[' ','正面','反面']; #前面空1个,是因为不想用0表示 result=['你错', '你对', '你错'];
掷硬币的概率结论与物理解释

如何认识抛硬币的概率结论与物理解释
一、问题重述:
考虑竖直向上抛若干次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
设想它以角速度d?迅速旋转,并在重力作用下其中心点垂直向下运动(如右图). 假设dt
当硬币的任一面碰到桌面时就确定了结果,即不考虑硬币“跳离”桌子的情形. 统计观点:“此试验条件下硬币出现正反面具有不可预言性和等可能性”;物理观点:“向上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出现的结果取决于硬币初始运动状态”. 你怎样认识评判这两种结论?
可从如下几点或更广泛的角度思考我们提出的问题:
1)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分析出现结果(正面或反面)与h,
l,θ以及d?之间的关系模型,你如何认识这个结论? dt
2)统计试验表明出现正面或反面是等概率的, 你认为是什
么原因形成?试验需满足哪些条件?
3)若你想通过计算机模拟抛硬币试验以验证你的结论,应
当模拟哪些变量?如何模拟?
4)根据你的思考能形成什么观点?你准备如何捍卫自己的观点?
二、模型假设
1)硬币质地均匀
2)硬币一旦触碰桌面不再弹起
3)风速、阻力等特殊因素不参与考虑,本实验在无干扰环境下进行
4)硬币角速度在下落过程中保持不变
三、定义变量
d? 硬币初始转动角速度 dt
h 硬币到达的最高点与初识位置的高度差
l硬币的半径
?1硬币抛出瞬间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g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T 硬币在空中下落到达距离地面高度为l时所用的时间 2
l?2 硬币距离地面高度为时与水平面的夹角 2
?硬币在空中转过的角度
V1 硬币抛出时的初速度
V2 硬币下落到距离地面高度为l时的速度
2。
模拟投硬币试验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当n的值很大时,出现1和0的概率更稳定。
(2)、掷骰子的实验数据如下图:
通过数据分析:当投掷次数越大时。各点数才越接近1/6,且概率差不多。
实验结果与实验总结(体会):
实验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出现1”和“出现0”的概率均趋于0.5,就是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概率均趋于0.5,而且随着n值的增大,概率越稳定。
实验过程:(含解决方法和基本步骤,主要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
一、产生随机数
(1)用Excel表格完成模拟实验,打开Excel,在“工具栏”中选择“数据分析”,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随机发生器”,单击“确定”后弹出“随机发生器”;
(2)在“变量”处填上“1”,在“随机数个数”处填上“n”,在“分布”处填上“伯努利”,在“p(A)”处填上“0.5”,在“输出区域”处填上要输出的第一个数据的位置,单击“确定”后就产生了n个随机数。
数学模型:
本实验利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中的随机数发生器,分别产生伯努利随机数和均匀分布随机数来模拟投币试验出现的正面和反面的实验结果,再产生离散均匀分布随机数来模拟掷骰子试验的结果,从而在计算机上快速模拟这些试验的整个过程并对试验结果将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所用软件及版本:Microsoftoffice Excel 2007
实验总结: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都是随机事件,所以产生的数必须是随机数数,而且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才能统计出实验结果,所以随机数应尽量大一些,实实验数组也该多一些才能得到相对正确的答案。
进一步讨论或展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以后也可以用Excel模拟随机事件,从而确定出现的现象的概率。
教师评语与成绩:
抛硬币试验误差模型及分布规律

㊀㊀㊀㊀㊀㊀抛硬币试验误差模型及分布规律抛硬币试验误差模型及分布规律Һ高㊀宏㊀(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北京㊀100084)㊀㊀ʌ摘要ɔ本文针对抛硬币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的问题,引入了绝对误差㊁相对误差和频率误差等概念,用随机过程分析方法建立了抛硬币试验误差的数学模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给出了抛硬币试验误差的统计规律,证明了多组抛硬币试验绝对误差的标准差与试验次数的平方根成正比,多组抛硬币试验的相对误差和频率误差与试验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以及单组抛硬币试验的绝对误差与试验次数成正比等结论,可从理论上对抛硬币试验中出现的各种误差现象及问题进行解释.ʌ关键词ɔ抛硬币试验;误差模型;频率稳定性;概率统计定义一㊁引㊀言抛硬币试验是概率论课程引出频率稳定性和概率统计定义的重要教学内容.抛硬币试验由于操作简便㊁容易理解,成为概率论课程中介绍随机现象具有统计规律的经典案例,也还能通过观察分析引出频率和概率的统计定义,形象说明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便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随机试验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概率直觉.但是实际的抛硬币试验结果却表明,在试验次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小组的试验结果离散性很大,而且无论抛多少次,硬币正反两面出现的次数总是有较大的差距,抛硬币试验的次数越多,正反两面出现的次数并不是越来越接近,而是相差越来越大,反而让学生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感到困惑.本文建立了抛硬币试验的误差模型,并给出了误差分布的规律.二㊁抛硬币试验误差定义抛硬币试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抛硬币的试验过程,一方面体验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体验大量重复试验中的统计规律,即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大致相等,各占总试验次数的比例(频率)会稳定于0.5.理想的抛硬币试验结果是:当试验次数较大时,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完全相等,即正面出现次数与反面出现次数之差等于零.但是在实际的抛硬币试验中,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我们将抛硬币试验结果中硬币正面出现次数与反面出现次数之差定义为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正面出现次数-反面出现次数.(1)绝对误差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正值表明硬币正面出现的次数多于反面出现的次数,负值表明硬币正面出现的次数少于反面出现的次数.定义相对误差为绝对误差与总试验次数之比,有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总试验次数.(2)在抛硬币试验中,频率是指硬币正面出现的次数与总试验次数之比.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将越来越接近概率0.5,因此,定义频率误差为实际频率与0.5之差.频率误差=实际频率-0.5.(3)由式(1)可推导出硬币正面出现的次数为正面出现次数=12(总试验次数+绝对误差).(4)因此,有频率误差=12相对误差.(5)三㊁抛硬币试验误差模型设有N组同学做抛硬币试验,每组的试验次数均为n,规定所有人在同一时刻抛出硬币,而且抛硬币的时间间隔相等,则抛硬币试验可看作一个随时间演变的随机过程.观察其中第j组的抛硬币试验过程,设xj(i)为第j组第i次的抛硬币结果,如果出现正面,令xj(i)=1,如果出现反面,令xj(i)=-1,则xj(i)为第j组抛硬币试验的一个时间序列.虽然事先无法准确预知每次抛掷硬币将出现正面还是反面,但是每次抛出只会出现一个结果,即xj(i)与i一一对应,因此,xj(i)是i的函数,亦即随机过程的一个样本函数.设X(i)为第i次抛硬币试验的随机变量,则所有N组第i次抛硬币的结果x1(i),x2(i), ,xj(i), ,xN(i)就是随机变量X(i)在i时刻的状态.图1为N组抛硬币试验记录曲线.所有N组试验记录曲线在i时刻的取值就是随机变量X(i)在i时刻的状态.随机过程即可看成所有样本函数xj(i)的集合,也可看成所有随机变量X(i)的集合.图1㊀抛硬币试验随机过程由于每次抛硬币的结果互不相关,因此,随机变量X(i)独立同分布,设P[X(i)=1]=P[X(i)=-1]=12,Y(0)=0,则抛硬币试验绝对误差的随机变量模型为Y(n)=X(1)+X(2)+ +X(n),(6)因此,N组抛硬币试验的绝对误差Y(n)是大量独立同㊀㊀㊀㊀㊀分布随机变量之和.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当n很大时,Y(n)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由于E[X(i)]=0,D[X(i)]=1,因此,Y(n)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为E[Y(n)]=0,(7)D[Y(n)]=n,(8)这表明N组抛硬币试验的绝对误差Y(n)服从参数为(0,n)的正态分布.设y(0)=0,则单组抛硬币试验绝对误差的样本函数模型为y(n)=x(1)+x(2)+ +x(n).(9)注意:y(n)是单组的第n次抛硬币试验结果(绝对误差),是一个确定的数,Y(n)是所有N组的n次抛硬币试验结果,是一组试验数据,即[y(1),y(2), ,y(n)].式(9)的样本函数模型y(n)也可看作一个质点的随机游走模型.假设质点只能在数轴y的整数点上移动(图2),从原点开始抛硬币,如果硬币正面向上,x(1)=1,质点向右移动1个单位,如果硬币反面向上,x(1)=-1,则质点向左移动1个单位.式(9)的y(n)即可看成第n次抛硬币后正面出现次数与反面出现次数之差,也可看成随机游走的质点在第n步时的位置.图2㊀质点随机游走位移从式(9)可以看出,抛硬币试验的绝对误差或随机游走位移y(n)不仅与当前时刻的x(n)有关,而且与之前所有时刻的x(1),x(2), ,x(n-1)都有关,这表明y(n)具有很强的记忆性.将式(9)改写为y(n)=1nðni=1x(i)[]㊃n=x(n)㊃n,(10)式中x(n)为时间序列x(1),x(2), ,x(n)的算数平均值,其物理意义表示随机游走的质点在区间[0,n]上的平均速度.根据大数定律,算数平均值x(n)反映了时间序列x(1),x(2), ,x(n)中的确定性部分,当n充分大时,x(n)趋于一个常数,因此,单组抛硬币试验的绝对误差y(n)与试验次数n成正比,或一个质点的随机游走位移y(n)与步数n成正比.四㊁抛硬币试验误差分析1.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抛硬币试验结果中正面出现次数与反面出现次数之差.由式(8)抛硬币试验绝对误差Y(n)的方差等于n,可得N组抛硬币试验绝对误差Y(n)的标准差为σn=n.(11)由正态分布的性质,Y(n)落在区间[-3σn,+3σn]内的概率为99.73%.式(11)表明,N组抛硬币试验数据绝对误差的标准差与总试验次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抛硬币试验次数n越大,正面出现次数与反面出现次数之差也越大.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总试验次数之比,因此,相对误差落在区间-3σnn,+3σnnéëêùûú内的概率为99.73%,由于σnn=nn=1n,(12)因此,N组抛硬币试验的相对误差与试验次数n的平方根成反比,随着抛硬币试验次数n的增大,相对误差趋于零.3.频率误差频率误差是指抛硬币试验实际频率与概率0.5之差,式(5)表明频率误差等于相对误差的12,因此,频率误差与试验次数n的平方根成反比,随着抛硬币试验次数n的增大,频率误差也趋于零.表1给出了多组抛硬币试验不同试验次数时的绝对误差(ʃ3σn)㊁相对误差和频率误差的值.表1㊀抛硬币试验误差(ʃ3σn)次数(n)绝对误差相对误差频率误差109.594.9%0.4742013.467.1%0.3353016.454.8%0.2744019.047.4%0.2375021.242.4%0.2126023.238.7%0.1947025.135.9%0.1798026.833.5%0.1689028.531.6%0.15810030.030.0%0.15050067.113.4%0.067100094.99.5%0.04710000300.03.0%0.015100000948.70.9%0.005图3为8组不同抛硬币试验(次数n=100)的绝对误差模拟试验曲线.图3㊀抛硬币试验绝对误差模拟实验曲线㊀㊀㊀㊀㊀㊀从抛硬币试验的误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多组抛硬币试验绝对误差的标准差与试验次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加,硬币正反两面出现的次数之差逐渐增大;(2)多组抛硬币试验的相对误差和频率误差与试验次数n的平方根成反比,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加,相对误差和频率误差越来越小,当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相对误差和频率误差趋于零,即频率趋于概率0.5;(3)单组抛硬币试验的绝对误差与试验次数n成正比,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加,正反两面出现的次数之差越来越大.五㊁错误应用案例分析抛硬币试验结果说明,随着抛硬币试验次数的增大,硬币正反面出现的频率逐渐稳定于概率0.5.数值0.5是指在试验次数n充分大的条件下,刻画硬币正反面出现事件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量指标.对于n=1时的单次抛硬币试验结果,不是频率为1,就是频率为0,不存在频率稳定性.因此,我们不能用概率0.5来描述单次抛出硬币后的结果,这就如同物理学不能用温度来度量一个分子的动能一样.随机过程理论用抛硬币试验来定义图2所示的一维简单随机游走.设一个质点从原点出发,抛掷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用x(i)表示第i次的抛硬币结果,如果第i次硬币出现正面向上,则x(i)=1,质点往右移动1个单位,如果第i次硬币反面向上,则x(i)=-1,质点向左移动1个单位,因此,第n次抛硬币后质点的位置为y(n)=x(1)+x(2)+ +x(n).(13)随机过程理论假设每次抛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为p,反面向上的概率为q=1-p,则质点向右移动1个单位的概率为p,向左移动1个单位的概率为q.可以证明,当p=q=0.5时,一维简单随机游走y(n)是常返的,表明一维简单随机游走的质点一定能回到起点.式(13)中的x(1),x(2), ,x(n)均为一次抛硬币试验结果,是确定性的试验数据.用刻画大量随机试验统计规律的概率p=q=0.5来描述单次抛硬币试验结果在概念上是错误的,必然会得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对比式(9)和式(13),一维简单随机游走的质点位移与单组抛硬币试验的绝对误差模型完全相同,一维简单随机游走的质点位移在数量上等于单组抛硬币试验的绝对误差.由于单组抛硬币试验结果的绝对误差y(n)与试验次数n成正比,因此,一维简单随机游走的质点位移y(n)与步数n成正比,即随着步数n的增加,随机游走的质点会逐渐远离原点.六㊁高尔顿板实验验证高尔顿板是英国生物统计学家高尔顿(Galton)专门设计用来演示随机游走过程并验证中心极限定理的实验装置(图4).图4㊀高尔顿板高尔顿板上的每一个圆点表示钉在板上的钉子,钉子之间的距离彼此相等,呈等边三角形排列,上一层每一颗钉子的位置恰好位于下一层两颗钉子正中间的上方.当小球从最上方的入口落下时,小球每次碰到钉子后,有可能从钉子左边落下,也有可能从钉子右边落下,经过n层钉子后,小球最后落入底部的一个格子内.显然,一个小球从入口处经过n层钉子后落入底部格子的过程就相当于一个n次抛硬币试验过程,或一个质点的n步随机游走过程.小球所在底部格子偏离中心的距离,就是抛硬币试验数据中的绝对误差,或随机游走质点相对原点的位移.把大量小球逐个从入口处放下,只要高尔顿板的面积足够大㊁钉子数量足够多,落在底部格子内的小球将形成与正态分布曲线相似的中间高㊁两边低的钟形曲线.如果高尔顿板的面积足够大,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将逐渐向左右两个方向扩散,表明抛硬币试验中的绝对误差随试验次数逐渐变大,或随机游走的小球随时间远离原点.七㊁结㊀论本文针对抛硬币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的问题引入了绝对误差㊁相对误差和频率误差的概念,建立了抛硬币试验误差数学模型,得出了多组抛硬币试验绝对误差的标准差与试验次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多组抛硬币试验的相对误差和频率误差与试验次数n的平方根成反比,以及单组抛硬币试验的绝对误差与试验次数n成正比等结论,同时纠正了随机过程理论中将抛硬币试验概率0.5用于度量单次抛硬币结果的概念错误,并证明了一维简单随机游走的质点位移与步数n成正比,表明一维简单随机游走的质点随步数n的增加逐渐远离原点.ʌ参考文献ɔ[1]王丽霞.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理论㊁历史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吴赣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工类㊃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王立君. 抛硬币试验 教学中的误区[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9(5):15-16.[4]芦静.从二项式分布理解抛硬币试验[J].数学通报,2015(4):32-34.[5]钱敏平,龚光鲁,陈大岳,等.应用随机过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何书元.随机过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高中数学六种概率模型

高中数学六种概率模型高中数学中,概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概率论中,有六种常见的概率模型,它们分别是等可能概型、几何概型、排列概型、组合概型、条件概型和分布概型。
下面将逐个介绍这六种概率模型。
一、等可能概型:等可能概型是指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比如抛硬币,硬币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是1/2。
再比如掷骰子,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都是1/6。
在等可能概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事件的个数与样本空间的大小来求解概率。
二、几何概型:几何概型是指在几何空间中进行概率计算。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几何概型来计算平面内的点落在某个区域的概率。
在几何概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区域的面积或体积与几何空间的大小来求解概率。
三、排列概型:排列概型是指在排列问题中的概率计算。
比如说,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进行排列,那么排列的个数就是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即n!。
在排列概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事件的个数与样本空间的大小来求解概率。
四、组合概型:组合概型是指在组合问题中的概率计算。
比如说,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进行组合,那么组合的个数就是n个元素的组合数,即C(n,r)。
在组合概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事件的个数与样本空间的大小来求解概率。
五、条件概型:条件概型是指在已知某些条件下的概率计算。
比如说,已知某个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B发生的概率。
在条件概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之比来求解概率。
六、分布概型:分布概型是指在统计分布中的概率计算。
比如说,正态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分布等等。
在分布概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随机变量的取值与概率密度函数或概率质量函数之间的关系来求解概率。
高中数学中的概率有六种常见的概率模型,它们分别是等可能概型、几何概型、排列概型、组合概型、条件概型和分布概型。
每种概率模型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这些概率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论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3.2古典概型

排列组合是计算古典概率的重要工具 .
10/20
小结: 利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时应注意两点: (1)所有的基本事件必须是互斥的; (2)m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求m值时,要做到不重不漏。
11/20
例2 单选题是标准考试中常用的题型,一般是从 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如 果考生掌握了考查的内容,他可以选择唯一正确 的答案,假设考生不会做,他随机地选择一个答 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
3 7 8 A. B. C. 5 15 15
D.1
4.在40根纤维中,有12根的长度超过30mm, 从中任取一根,取到长度超过30mm的纤维 的概率是( )
30 A. 40 12 B. 40 12 C. 30
D.以上都不对
17/20
5.盒中有10个铁钉,其中8个是合格的,2个 是不合格的,从中任取一个恰为合格铁钉的 概率是
解: “答对”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P(“答对”)=—————————————— 4 =1/4=0.25
12/20
例3:将一颗骰子先后抛掷2次,观察向上的点数,问: (1)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 两数之和是3的倍数的结果有多少种?
(3) 两数之和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
(1,1) (1,2) (1,3) (1,4) (1,5) (1,6)
1 A. 5 1 B. 4 4 C. 5 1 D. 10
6.在大小相同的5个球中,2个是红球,3个 是白球,若从中任取2个,则所取的2个球中 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概率是 。 7.抛掷2颗质地均匀的骰子,求点数和为8的 概率。
18/20
19/20
1.从两位正整数中任取一个数x,则 log 2 x 也 是正整数的概率是_________.
从抛硬币试验看概率论的基本内容及统计方法

从抛硬币试验看概率论的基本内容及统计⽅法⼀般说到概率,就喜欢拿抛硬币做例⼦。
⼤多数时候,会简单认为硬币正背⾯的概率各为⼆分之⼀,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这篇⽂章会以抛硬币试验为例⼦并贯穿全⽂,引出⼀系列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内容。
这篇⽂章会涉及的有古典概型、公理化概率、⼆项分布、正态分布、最⼤似然估计和假设检验等⼀系列内容。
主要⽬的是以抛硬币试验为例说明现代数学观点下的概率是什么样⼦以及以概率论为基础的⼀些基本数理统计⽅法。
概率的存在性好吧,⾸先我们要回答⼀个基本问题就是概率为什么是存在的。
其实这不是个数学问题,⽽是哲学问题(貌似⼀般存在不存在啥的都是哲学问题)。
之所以要先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任何数学活动都是在⼀定哲学观点前提下进⾏的,如果不明确哲学前提,数学活动就⽆法进⾏了(例如如果在你的哲学观点下概率根本不存在,那还讨论啥概率论啊)。
概率的存在是在⼀定哲学观点前提下的,我不想⽤哲学术语拽⽂,简单来说,就是你⾸先得承认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并可以通过⼤量的观察和实践被抽象总结。
举个例⼦,我们经常会讨论“⾝⾼”,为什么我们都认为⾝⾼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发现⼀个⼈⾝体的⾼度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幅度的变动,因此我们可以⽤⼀个有单位的数字来描述⼀个⼈的⾝体在⼀段不算长的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度。
这就是“⾝⾼”作为被普遍承认存在的哲学前提。
与此相似,⼈们在长期的⽣活中,发现世界上有⼀些事情的结果是⽆法预料的,例如抛硬币得到正⾯还是背⾯,但是,后来有些⼈发现,虽然单次的结果不可预料,但是如果我不断抛,抛很多次,正⾯结果占全部抛硬币次数的⽐率是趋于稳定的,⽽且次数越多越接近某个固定的数值。
换句话说,抛硬币这件事,单次结果不可预料,但是多次试验的结果却在总体上是有规律可循的(术语叫统计规律)。
下⾯是历史上⼀些著名的抛硬币试验的数据记录:试验者试验次数正⾯次数正⾯占⽐德摩根4092204850.05%蒲丰4040204850.69%费勒10000497949.79%⽪尔逊240001201250.05%806403969949.23%罗曼洛夫斯基可以看到,虽然这些试验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由不同的⼈完成,但是冥冥中似乎有⼀股⼒量将正⾯的占⽐固定在50%附近。
《抛硬币》课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抛硬币的概率模型 • 抛硬币的物理原理 • 抛硬币的数学模型 • 抛硬币的社会影响 • 教学反思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抛硬币是概率论最简单的实验之一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随机性、概率等基本概念
课程目的
1 2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硬币抛掷的随机性,理解概率的基 本概念
02
抛硬币的概率模型
古典概型
定义
古典概型是将所有可能的结果列举出来,计算每个结果出现 的概率,然后通过概率的加法原理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应用
古典概型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抛硬币、掷骰子、抽样 调查等。
实验与概率
实验
抛硬币是一个典型的随机实验,每次抛硬币的结果是正面或反面,每个结果 出现的概率相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适用范围
适用于随机试验中可能结 果数量无限且已知的情况 。
例子
掷骰子试验中,出现1至6 点的连续概率模型。
马尔科夫链模型
定义
马尔科夫链模型是指针对随机 试验中各个状态之间的转移概 率进行建模,并预测系统未来
可能的状态。
适用范围
适用于随机试验中各个状态之间 存在转移概率且已知的情况。
例子
天气预报中,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 预测明天的天气。
06
教学反思与展望
教学方法的优化建议
采用更多实例
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抛硬币的概率原 理和应用。
增加互动环节
在课堂上增加抛硬币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抛硬币的过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结合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抛硬币的概 率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伯努利概率模型

伯努利概率模型伯努利概率模型是概率论中的一种基本模型,它描述了一种试验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性的情况。
该模型以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的名字命名,他在17世纪提出了这个模型,成为概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伯努利概率模型中,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通常被称为成功和失败。
成功的概率记为p,失败的概率记为q=1-p。
每次试验都是独立的,即前一次试验的结果不会影响到后一次试验的结果。
伯努利概率模型常用于描述二元事件的概率,例如硬币的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赌博游戏的输赢等。
下面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伯努利概率模型的应用。
例子1:掷硬币假设我们有一枚均匀的硬币,进行一次掷硬币的实验。
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p,反面朝上的概率为q=1-p。
根据伯努利概率模型,每次掷硬币的结果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每次掷硬币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p和q。
例子2:赌博游戏考虑一个赌博游戏,玩家下注1元,赢了可以得到2元,输了则损失1元。
假设玩家在每一次游戏中赢的概率为p,输的概率为q=1-p。
根据伯努利概率模型,每次游戏的结果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每一次玩家赢的概率为p,输的概率为q。
例子3:疾病检测假设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很低,假设是1%。
现在有一种新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准确性为99%,即在疾病患者中有99%的准确率,而在非患者中有99%的准确率。
现在假设一个人进行了该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
那么这个人真的患病的概率是多少呢?我们可以使用伯努利概率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p为患病的概率,q=1-p为非患病的概率。
根据题意,阳性的准确率为99%,即在患病的人中有99%的概率会被检测出阳性。
因此,阳性的概率为p*0.99。
而在非患病的人中,有1%的错误准确率,即有1%的人会被错误地检测为阳性。
因此,非患病的人中被检测为阳性的概率为q*0.01。
根据贝叶斯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人真的患病的概率。
设A为一个人患病的事件,B为一个人被检测为阳性的事件,则根据贝叶斯定理,有P(A|B) = P(A)*P(B|A) / P(B)。
(整理)从抛硬币试验看概率论的基本内容及统计方法

从抛硬币试验看概率论的基本内容及统计方法分类:数学2012-12-06 13:07 301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概率目录(?)[+]一般说到概率,就喜欢拿抛硬币做例子。
大多数时候,会简单认为硬币正背面的概率各为二分之一,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这篇文章会以抛硬币试验为例子并贯穿全文,引出一系列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内容。
这篇文章会涉及的有古典概型、公理化概率、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最大似然估计和假设检验等一系列内容。
主要目的是以抛硬币试验为例说明现代数学观点下的概率是什么样子以及以概率论为基础的一些基本数理统计方法。
概率的存在性好吧,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概率为什么是存在的。
其实这不是个数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貌似一般存在不存在啥的都是哲学问题)。
之所以要先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任何数学活动都是在一定哲学观点前提下进行的,如果不明确哲学前提,数学活动就无法进行了(例如如果在你的哲学观点下概率根本不存在,那还讨论啥概率论啊)。
概率的存在是在一定哲学观点前提下的,我不想用哲学术语拽文,简单来说,就是你首先得承认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并可以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被抽象总结。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会讨论“身高”,为什么我们都认为身高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发现一个人身体的高度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动,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单位的数字来描述一个人的身体在一段不算长的时间内相对稳定的高度。
这就是“身高”作为被普遍承认存在的哲学前提。
与此相似,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世界上有一些事情的结果是无法预料的,例如抛硬币得到正面还是背面,但是,后来有些人发现,虽然单次的结果不可预料,但是如果我不断抛,抛很多次,正面结果占全部抛硬币次数的比率是趋于稳定的,而且次数越多越接近某个固定的数值。
换句话说,抛硬币这件事,单次结果不可预料,但是多次试验的结果却在总体上是有规律可循的(术语叫统计规律)。
下面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抛硬币试验的数据记录:可以看到,虽然这些试验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由不同的人完成,但是冥冥中似乎有一股力量将正面的占比固定在50%附近。
关于硬币的数学问题及知识

关于硬币的数学问题及知识1. 硬币,大家都知道说到硬币,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咱们每天买东西,找零,硬币可谓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伙伴。
可是,你知道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圆片,其实隐藏着不少数学奥秘呢!1.1 硬币的基本知识硬币,最基本的就是一种货币的形式,通常都是圆形的,像是一枚枚小小的银币。
它的正反面都有不同的图案,比如头部、数字等等。
在数学里,我们常常把它们当作一种工具,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
1.2 硬币的数学模型如果你细心观察硬币的形状,它是个圆圈,圆圈在数学里可是个有趣的东西。
很多数学问题中,硬币作为一种简单的模型,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概率、组合问题等等。
2. 硬币和概率:好运还是霉运?要说到硬币的数学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概率了。
比如掷硬币,我们常听到“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
这其实就是概率的基本应用。
2.1 掷硬币的基本概率咱们把硬币掷上天,不管它怎么转,总是有两种可能:正面或者反面。
这就是概率最简单的形式了。
如果一个硬币公平的话,正面和反面的概率都是50%。
就是说,掷一次,正面朝上的机会是50%,反面朝上的机会也是50%。
简简单单的0.5和0.5,就是这背后的数学秘密。
2.2 多次掷硬币的结果那么,如果我们掷硬币多次,结果会怎么样呢?比如说掷十次硬币,出现正面五次的机会就会更高,虽然每次掷硬币的概率还是50%。
这就是概率的一个特点:长期来看,结果会逐渐接近理论上的概率。
3. 硬币和组合:怎么组合都能算硬币还可以用来帮助解决组合问题。
比如,咱们有几枚硬币,想知道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排列,这也是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3.1 硬币的排列组合假设你有三枚硬币,一枚一块钱、一枚两块钱、一枚五块钱。
现在,你想知道这三枚硬币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排列。
如果我们只关心每种硬币的顺序,那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排列了。
如果我们还要考虑硬币的数量和面值,那就更复杂了。
3.2 硬币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硬币的排列组合问题常常出现在一些金融问题上,比如找零的问题。
利用泊松分布的分布律计算抛硬币的理论值

利用泊松分布的分布律计算抛硬币的理论值在抛硬币的实验中,泊松分布可以被应用来估计考虑它的模型,以便得出理论值。
泊松分布,也称为泊松分布,是离散概率分布,它表示随机事件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次数的概率。
它最初是由法国数学家威廉•缪尔•泊松在XIX世纪的最后一段时间发明的。
泊松分布可以被应用于抛硬币的实验中,以计算理论值,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开始抛硬币,它两面各有一个概率,一面概率为正,另一面概率为负。
因此,如果把它抛出无限次,这些概率会以一定的比例分布,称为理论值。
泊松分布的公式可以用来确定这些理论值。
按照这个公式,可以确定抛出硬币的理论值。
关于抛硬币的理论值的公式可以用以下的形式来表示:n为投掷的次数,P为投掷正面的概率,反之亦然。
因此,用泊松分布的公式,当抛掷n次时,抛出正面的期望次数为n× P = n,抛出反面的期望次数为n × 1 - P = n − P。
此外,还可以用泊松分布来计算抛出正面和反面的概率。
首先,把公式写成以下形式:S(n,P)表示投掷正面n次的概率,S(n,P)=P^n。
因此,投掷正面n次的概率为P^n。
其次,把公式写成以下形式:F(n,P)表示投掷反面n次的概率,F(n, P)= (1-P)^n。
因此,投掷反面n次的概率为(1-P)^n。
最后,泊松分布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抛掷硬币的理论值。
比如,抛掷10次的理论结果为,投掷正面的期望次数为10× P = 10,投掷反面的期望次数为10 × 1 - P = 10 − P;投掷正面10次的概率为P^n,投掷反面10次的概率为(1-P)^n。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泊松分布可以用来计算投掷硬币的理论值。
它可以用来计算投掷正面和反面的期望次数和概率,从而计算投掷硬币的理论值。
泊松分布可以被应用于许多其他实验中,以估计模型中出现结果的概率,从而得出理论值。
随机事件的模拟-----模拟掷均匀硬币的随机试验报告

教师评语与成绩:
实验所用软件及版本: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
主要内容(要点):
利用Excel中的随机数发生器分别产生伯努利随机数,(0-1)区间上均匀分布随机数来模拟投币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产生离散均匀分布随机数来模拟投掷骰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过程:(含解决方法和基本步骤,主要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
二、统计随机数的个数
(1)打开“插入函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在“或选择类别”处选择“统计”,在“选择函数”处选择“COUNTIF”后单击“确定”;
(2)在弹出的另一个对话框中,在“range”处填上要统计的这n个数在表格中的位置,,单击“确定”后就会在表格中的指定位置处出现“0”或“1”的个数。三、分析数据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Excel的有关命令
(2)了解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3)理解掌握随机模拟的方法.
(4)体会频率的稳定性.
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
本实验的关键在于如何产生随机数,即如何模拟抛硬币。分析硬币可能出现的现象为正反面,则他们的概率各位0.5。用Excel随机产生n个数(0或1),其原理同随机抛一枚均匀硬币出现正反面的结果,其中“1”代表“出现正面”,“0”代表出现“出现反面”。从而通过统计0和1的个数就可以知道出现正反面的次数,也就可以直达出现正反面的概率。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
名称
随机事件的模拟-----模拟掷均匀硬币的随机试验
问题的背景:
抛硬币实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许多结论.但要做这个简单而重复的试验,很多人没有多余的时间或耐心来完成它,现在有了计算机的帮助,人人都可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它.
伯努利概率模型

伯努利概率模型伯努利概率模型是概率论中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模型之一。
它以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命名,用于描述一个试验的结果只有两个可能性的情况。
在伯努利概率模型中,每次试验的结果只能是成功或失败,成功的概率为p,失败的概率为1-p,且每次试验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伯努利概率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比如抛硬币、掷骰子、赌博等。
例如,假设我们抛一枚硬币,我们可以将正面朝上定义为成功,反面朝上定义为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的概率p为0.5,失败的概率1-p也为0.5。
每次抛硬币的结果都是相互独立的,即前一次的结果不会影响到后一次的结果。
伯努利概率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二项分布,即进行n次伯努利试验的结果。
在每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为p,失败的概率为1-p。
如果我们定义事件A为成功发生k次,那么事件A的概率可以通过二项分布来计算。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为:P(X=k) = C(n, k) * p^k * (1-p)^(n-k)其中,C(n, k)表示组合数,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k个元素的组合数。
p^k表示成功发生k次的概率,(1-p)^(n-k)表示失败发生n-k次的概率。
通过二项分布,我们可以计算出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伯努利概率模型还可以用来描述事件的期望值和方差。
事件的期望值可以用来衡量事件的平均表现,方差可以用来衡量事件的离散程度。
对于伯努利概率模型而言,事件的期望值为np,方差为np(1-p)。
通过伯努利概率模型,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概率计算。
例如,如果我们想知道在进行100次抛硬币的试验中,正面朝上的次数恰好为50次的概率是多少,我们可以使用伯努利概率模型进行计算。
根据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概率为:P(X=50) = C(100, 50) * (0.5)^50 * (0.5)^50通过计算,得到P(X=50)的值为0.0796。
即在进行100次抛硬币的试验中,正面朝上的次数恰好为50次的概率为0.0796。
伯努利概率模型

伯努利概率模型(原创实用版)目录1.伯努利概率模型的定义2.伯努利概率模型的性质3.伯努利概率模型的应用4.伯努利概率模型的局限性正文1.伯努利概率模型的定义伯努利概率模型是一种离散型概率模型,它由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在 17 世纪提出。
该模型描述了一个试验在一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以及在一次试验中失败的概率。
伯努利概率模型可以应用于许多实际问题,如掷骰子、抛硬币等。
2.伯努利概率模型的性质伯努利概率模型具有以下性质:(1)每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成功和失败;(2)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和失败的概率之和为 1;(3)每次试验的结果是相互独立的,即前一次试验的结果不会影响后一次试验的结果。
3.伯努利概率模型的应用伯努利概率模型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掷骰子:在一次掷骰子的试验中,成功的概率为出现点数为 1、2、3、4、5、6 的概率,失败的概率为没有出现点数为 1、2、3、4、5、6 的概率;(2)抛硬币:在一次抛硬币的试验中,成功的概率为正面朝上的概率,失败的概率为反面朝上的概率;(3)检测产品合格率:在一次检测产品合格率的试验中,成功的概率为产品合格的概率,失败的概率为产品不合格的概率。
4.伯努利概率模型的局限性虽然伯努利概率模型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但它也有局限性,例如:(1)伯努利概率模型只能处理只有两种结果的试验,对于有多种结果的试验无法适用;(2)伯努利概率模型假设每次试验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实际问题中,试验之间的独立性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伯努利概率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概率模型,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掷硬币数学模型

掷硬币数学模型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认为抛一枚硬币的结果是等概率出现正面或反面,事实上结果完全取决于硬币运动的初始情况,若这些状态和相关的性质已知,我们就可以预测结果。
设想硬币以角速度迅速旋转,并在重力作用下,其中心垂直向下运动。
假设当硬币的任一面碰到桌面时就确定了结果,既不考虑跳离桌面的情形。
需求出可能结果。
二、变量说明φ:硬币在空中转过的角度: 硬币抛出时的A面与水平位置夹角:硬币下落至质心距地面L/2时A面与水平位置夹角h: 硬币初始位置距地面高度L: 硬币直径dθ/dt: 硬币旋转角速度V: 硬币上抛初速度g: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三:问题分析假设硬币是均匀的,并且是沿着中心垂直下落。
通过牛顿力学分析,硬币选装下落过程中不产生力矩,忽略外界阻力的情况下,可以简化认为硬币是以恒定角速旋转下落的。
当硬币下落这样问题就归结于与竖直上抛运动与旋转问题。
四:基本假设1,硬币落地时不发生弹跳2,忽略外界空气阻力3,硬币是以恒定角速度下落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假设从如图位置硬币以初速度V开始上抛,质心下落至距地面L/2时的时间设硬币下落到距地面L/2处的末速度,则求出时间T:-=2g(h-L/2) (1)T=(+V)/g (2)根据1,2解得时间T=(+V)/g 3计算硬币在空中转过的角度φ:φ=dt 4计算:=+φ)-360*n (n:使得为正数的最大正整数) 5 将3,4代入5中得:=+ dt)-360*n问题的讨论:1 当ϵ(0,90)U(270,360)时,A面朝上2 当ϵ(90,270)时,B面朝上3 当=90,270,时,落地面不确定六模型结论抛硬币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在我们知道了硬币的初始状态时,实验结果就可以通过上述计算预测到。
七、模型评价鉴于水平有限,上述抛硬币模型是理想化的模型,而实际中硬币下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空气的阻力,地心偏转力,风向风速等。
而理性化的模型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抛硬币实验的可预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掷硬币数学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认为抛一枚硬币的结果是等概率出现正面或反面,事实上结果完全取决于硬币运动的初始情况,若这些状态和相关的性质已知,我们就可以预测结果。
设想硬币以角速度迅速旋转,并在重力作用下,其中心垂直向下运动。
假设当硬币的任一面碰到桌面时就确定了结果,既不考虑跳离桌面的情形。
需求出可能结果。
二、变量说明
:硬币在空中转过的角度
θ
: 硬币抛出时的A面与水平位置夹角
初
:硬币下落至质心距地面L/2时A面与水平位置夹角
θ
末
h: 硬币初始位置距地面高度
L: 硬币直径
d/dt: 硬币旋转角速度
V: 硬币上抛初速度
g: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三:问题分析
假设硬币是均匀的,并且是沿着中心垂直下落。
通过牛顿力学分析,硬币选装下落过程中不产生力矩,忽略外界阻力的情况下,可以简化认为硬币是以恒定角速旋转下落的。
当硬币下落
这样问题就归结于与竖直上抛运动与旋转问题。
四:基本假设
1,硬币落地时不发生弹跳
2,忽略外界空气阻力
3,硬币是以恒定角速度下落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假设从如图位置硬币以初速度V开始上抛,质心下落至距地面L/2时的时间设硬币下落到距地面L/2处的末速度,
则求出时间T:
-=2g(h-L/2) (1)
T=(+V)/g (2)
根据1,2解得时间T=(+V)/g 3 计算硬币在空中转过的角度:
=θdt 4
计算θ
末
:
θ末=θ
初
+)-360*n (n:使得θ
末
为正数的最大正整数) 5
将3,4代入5中得:
θ末=θ
初
+ θ
()dt)-360*n
问题的讨论:
1 当θ
末
(0,90)U(270,360)时,A面朝上
2 当θ
末
(90,270)时,B面朝上
3 当θ
末
=90,270,时,落地面不确定
六模型结论
抛硬币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在我们知道了硬币的初始状态时,实验结果就可以通过上述计算预测到。
七、模型评价
鉴于水平有限,上述抛硬币模型是理想化的模型,而实际中硬币下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空气的阻力,地心偏转力,风向风速等。
而理性化的模型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抛硬币实验的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