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公园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公园实习报告
1.城市概览
淮安素有“五水交汇,四河穿城”之称。
京杭大运河、淮河、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在此汇集,而大运河、里运河、盐河、古黄河则穿城而过。
自隋唐大运河开筑以来,就成为南北水运的中心,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运河“四大都市”。
淮安名人辈出,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
历史上先后诞生了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爱国将领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著名的历史人物。
近代以后,由于水运的衰退,铁路公路的发展,以及黄河改道和战祸等原因,淮安区位优势逐渐丧失。
随着京沪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和纵贯中国东部沿海的铁路大通道淮安段建成通车,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2001年新淮安市建制以来,淮安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在各级领导的努力之下,多项事业发展增幅在江苏名列前茅。
近年来淮安围绕着建设“绿水城市”的思路,不断用园林装点着市容,成为独具特色的“水中城、城中水、绿中城、城中绿”的自然生态城市。
2.公园与城市建设、开发、生态的关系
1)公园与城市一一淮安市的城市形象
一个城市给人的印象,除了其建筑形象外,主要的便是其公共开放空间,而公园作为开放空间的主体,代表和反映了其所在城市的形象。
从钵池山公园所在的区位来看,其处于淮安市新城区的心脏地带,其改造必将成为淮安市中心城区的新的城市形象
2)公园与生态一一淮安市的生态绿化主体
城市公园由于其具有大面积的绿化,无论是在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降低辐射、杀菌、滞尘、防尘、防噪音、调节小气候、降温、防风引风、缓解城市绿岛效应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在改善环境污染状况、有效地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钵池山公园的规划重点突出其生态环境的营造,强化城市公共开放绿地的生态功能,使之成为淮安市的生态绿化核。
3)公园与文化一一淮安市城市文化的展示场所
城市公园不仅是生态绿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载体,其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
淮安市钵池山公园的改造规划力求使之成为淮安市城市文化的展示场所,不仅体现淮安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同时也利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如歌唱、健身、交谊等在城市公园中的开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公园大众文化。
而在钵池山公园内举行的龙舟竞渡、淮安焰火晚会、淮剧演出、活水环保科技展、花卉博览等更将成为淮安市的主要文化活动。
4)公园与游人一一淮安市民和游人的主要活动场所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起居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
其活动空间、活动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的可能性,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
钵池山公园作为为开放性公共绿地,将成为淮安市民和游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本次规划以人为本,为游人和市民通过可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空间。
3.清源聚脉
地脉——以山脉、水脉为主。
山脉——集聚生命力,塑造环形山——影射传说中的钵池山,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
水脉——理顺脉络,保证水之流动与生命
史脉——淮安城市发展之脉络——以现代雕塑展示淮安城市清朝、民国、现状、2020规划等,同时辅以铺装、植物、灯具等环境小品进行烘托,使钵池山公园作为新区城市公共建设的代表,具有继往开来之教育和宣传功能。
文脉——城市的文化与民俗——全面展示运河文化、漕运文化、淮扬饮食文化、淮剧文化等特有之城市文化,除展示功能之外,增加了部分参与性的游赏项目,使大众真正参与到。
4.与城市系统尤其是城市绿地系统的融合
公园贯通古黄河和里运河两大生态绿色通道,远期连接楚秀园以及城市生态廊道,以其良好的生态景观,可以强化城市的系统结构,发挥生态上的“城市绿心”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进·步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结构。
5.景观、生态、游憩三位一体的新景观设计思想
倡导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大众游憩为核心,景观形象塑造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生态(生态环境):水体净化、种植本土化、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尊重城市文脉
景观(视觉形象):鲜明的形象、突出城市特色、振奋民众情绪、有归属感
游憩(大众行为):开放的公园、公共游憩带、休闲运动的、有文化的
6.视线关系
视线关系分为点线面三大系统,分别是视觉域面、视觉通廊、视点三大类。
视觉域面域面范围最大,主要有:环湖为连续开放式向心视觉域面、环山为连续封闭视觉域面、连续平视域面。
视觉通廊:视觉的线形通道、一处穿过湖面,连通古黄河的绿色通道和西南部广场、另一处沿丰收申主湖面。
视点:分为平视、俯视、仰视三种类型。
平视点主要分布在湖边步道等。
俯视点主要高起部分如翔宇广场高架平台、高架栈道、景观钟塔、山顶等。
仰视点主要分布在水岸,观高处之山体、景观塔、高架栈道等。
7.种植规划
由于淮安市公园定位的生态特性,在充分利用原生植被的基础之上,广泛种植地方植被和大量速生植物如意杨、垂柳、桃树、刺槐、法桐、
月季、芦苇等等。
以绿化植被来表现自然,表现植被的丰富性和主角地位。
主体绿化以大乔木为主,配以低矮的灌木、花卉等地被植物,配置手法讲求层次清晰简洁纯净,规则与自然对比,并配以色叶落叶大乔木,如法国梧桐、银杏、国槐等。
充分运用花卉的色彩形成亮丽的图案层面以及色叶树林形成的丰富季相特征。
8.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是供人们从多方位进行视觉观赏的空间造型艺术,是时代、社会、文化与艺术的综合体,是公园绿化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淮安市公园在公共艺术的选择和定位上着重体现以下三个层面:
公共艺术与环境:特别强调其环境性与空间性,包括图底关系、距离关系、尺度关系、空间关系等。
公共艺术与生活:公共艺术的社会效应,一是要有良好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要有一定的内涵,打动人的情感。
因此在钵池山公园公共艺术的选择上,应使其保持与观赏者之间密切的心理距离,与观赏者的情感心息相通,进入观赏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并且要反映生活的真实。
公共艺术与时代:公共艺术是用石头、金属、玻璃等材料书写的社会文化史书,是时代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凝结着时代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因此钵池山公园在公共艺术的选择和塑造上,应紧扣时代精神,反映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取向。
9.外部交通组织
以钵池山公园为例,由于公园四周均临城市道路,西临城市南北向交通和景观主干道一一翔宇大道,北为城市东西向主干道路一一和平东路,西和北主要用地属性为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东、南均为城市次干道一一南昌路与珠海路,紧临居住区。
为方便大众游园之需,本园共设置了七处主要的出入口。
在周边人流出入较多之处,沿公园周边道路每边分别规划设置了一处公交站。
同时,设置了多处出租车停靠站。
淮安城市规划中也基本上遵循了交通秩序谨然的原则,完善公园人流量较大地区的交通系统,这点是在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10.景观系统规划
力求塑造公园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结构。
总体上由景观轴串联和贯通各景观节点,利用主园路和人行架空步道形成线型的景观廊道和立体景观,进而将公园分为城市舞台区、活水游赏区、娱乐游憩区、运动休闲区、特色植物区、生态水体景观区、特色山水景观区和展示淮安文化意向的文化主题景观区等八大景观区。
11.水体利用与组织
结合总体策划“清源聚脉”的思路,水体利用的目标:连通、净化、流动、活动。
现有水体靠降水补充,无法循环,规划在充分保留现有的水面基础之上,连通里运河与古黄河水系,
形成公园水体与两河水系的循环沟通。
里运河水在进入大口子水体之前,先经过厌氧沉淀池处理。
然后,进入公园内的清源溪——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养鱼塘系统,水体净化后,注入丰收河。
在净化过程中,设置些许戏水池以及连接各个工序的水流雕塑和自然水沟等景观点。
主水体与清源溪在桥底设置双向交互口,可以实现水体底互通流动。
公园主水面塑造成集观赏和游娱为一体的水面景观。
在主要出入口区和钵池山等处规划喷泉、跌水、涌泉等造景水体。
结合出入口设置游船码头,充分利用水面来开展游览活动。
12.对淮安市城市景观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应打造淮安成为花园城市,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宜居
在淮安大力开展花园城市建设,形成了古典园林、中央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市民休闲广场、儿童乐园等功能齐备、结构合理、点面结合、成网连片的城市生态循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