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见贤思齐》教后记
郭波航
国学课是学校本学期刚刚开设的课程,我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教学。
在暑假教师培训的时候,我和全体老师都学习了国学“读、猜、证、悟、背、写”的六步骤教学法,这既是教师的教学法,也是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法。
反思从开学至今的国学教学,我对国学课的理解和在课堂上具体的操作也在一步一步地上台阶。
时至今日,我越发感觉到在教学和学习中六个步骤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更体会到国学对于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是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的。
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会产生一个困惑。
那就是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既定的教学法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在经历了读、猜、证这三个环节之后,依然会有很多的学生在猜过、求证后对所学的国学内容没有一个清晰的、有道理的理解。
那么在产生这样的问题后,作为教师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求异思维”而无动于衷、不置可否,至少要帮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楚的、合理的认知,所以我在“证”之后又加入了“讲意思”的环节,让学生们讲一讲在求证之后自己对这条论语是怎么看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这样的做法还是有益的,虽然在某些层面上会制约学生的“求异”,但是我们更多的
收获了学生清晰地思维、流畅地表达。
而且如果发现混乱的结论、不合理的思维也还可以及时加以引导。
第二,在“猜、证”之后,就会发生一些“证而无解”的问题,就是说在求证之后,学生依然搞不清楚自己的猜测是不是合理的,于是就会出现无思维地判断,或者是人与亦云地判断。
这个时候老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弄清楚究竟该怎样理解,不能轻描淡写的混了过去。
第三,在经过领导们的评课之后,我也意识到在国学课堂上,也包括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师不能只是作为问题的终结者出现,把课堂搞成了歼灭一切问题的战场,这样的“战场”到最后就是一块寸草不生的荒漠,因为问题一旦全部结束,也就切断了学生向课外拓展思维,进行再学习的纽带。
所以,正如校长所说,课堂上需要一个“问题库”,这个“问题库”就是二次思维、二次学习起点。
当然,我认为,留给学生的问题也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的,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水平和所拥有的学习资源等因素。
这就是目前我的国学课堂走到今天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希望各位同仁批评、赐教。
2011-12-3。